第21章 壯大隊伍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海魚價格最便宜的時候,太熱不好運輸,能用的起冰塊的客商畢竟不多。

葉明澤便決定擴大鮮果的收購範圍。蔣敬之雖是走文官路子,身上倒也有那麽點子肌肉。侯府貴公子嗎,騎馬出游是常事,對馬比較了解。葉明澤自己對馬匹不熟悉,就讓蔣敬之挑選了兩匹馬,再由他自己确定一下,是否産生異變。

這下子,葉家一共有了三輛馬車,一輛驢車。葉明澤派了三隊人乘馬車出去,分別負責陽山縣的三個方向。收購到足量的鮮果後,再租當地的馬車運回葉家村。要是這樣還不夠的話,那就往陽山縣附近縣鎮擴散開。

果子源源不斷地進入葉家,幸虧葉明澤不斷買進哨兵向導,附帶的家屬就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還不夠的由哨兵向導頂上。

這麽一來,蜜餞果脯日産量很大,一個陽山縣已經無法消化。葉明澤便派張伯每隔幾日就到陽山縣附近的縣鎮售賣。再不行的話,繼續賣往更遠的地方。

随着産量越來越大,收益自然也水漲船高。葉明澤不斷買車買人擴大生産,然後收益也越發多,蜜餞生産正式進入良性循環。

到八月中旬時,馬車已有五輛。哨兵向導隊伍已經擴充到一百人,算上各自的家屬,葉家人口已經達到兩百多人。後買的哨兵向導,很多都是在其他縣城買下的。随着人數的增多,不得不又起了三個一進獨立院子來安置他們。院子名稱很簡單,就按數字一溜排下來,現在已經排到四號。

葉家忙得如火如荼,葉家村人則愁容慘淡。都八月中旬了,原本往年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鐮的小麥麥粒還是癟的,遲遲不進入灌漿期,離成熟還要不少時間。紅薯還好,果實長在地下,不管如何,總能有所收獲,最多只是個頭小點。小麥之類要是不能灌漿,只能收獲一堆麥殼。那樣一來,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葉家種的小麥水稻都很少,只種了夠葉家幾口人吃的量。其他田地包括後來開墾的荒地,種的都是粗糧。對此,葉明澤倒不用太操心。問題大發的是,不只是這些成熟早的作物,其他作物一樣生長的比往年緩慢。

這裏不比現代,玻璃是有,可是價格昂貴。葉明澤又不會自己制作,光靠他手上的錢,連起個大棚都做不到。他在現代學的是農副産品相關,又不是專業種田的,對此也是一籌莫展。

考慮到作物生長緩慢,估計是溫度不夠。葉明澤只能采取最粗放的辦法,給作物搭個‘房子’,每種作物都選一小塊地作為試驗。能成最好,不成,浪費的人力物力也不多。

一些植株較矮的作物,‘房子’有房頂,房頂只比植株高出幾公分,整個‘房子’都是由草苫組成。像玉米這樣植株特別高的,只能起個無頂的‘房子’。

‘房子’白天掀開,晚上蓋上。幾天下來,效果還是有那麽一些的,估計比沒蓋‘房子’的作物能早一些成熟。

既然能有些效果,那接下來自然是按此來操作。可是問題也随之而來,沒有那麽多茅草稭稈,再加上即使這個條件滿足,也沒有那麽多人力弄這個。

大家只能選擇一部分田地來操作。水稻是被完全排除在外的,田裏到處是水,不方便蓋‘房子’。其他的則在考慮到自家勞力和草苫多少後,選擇自家能夠承受得起的方案。當然優先考慮的是成熟早的作物。

麥田麥苗間空隙都不大,只能隔個幾行搭一個‘房子’。紅薯‘房子’最簡單,直接在上面鋪一個頂就可以。這兩種最先成熟,便被葉家村人優先照顧。

Advertisement

到八月底九月初時,小麥和紅薯先後成熟,晚到的秋收總算開始。葉家只有蔣敬之的四十畝田和分家時分到的十八畝田,下種時間比較早。後來開墾的荒地種的晚,原本就沒打算産量能有多高,能收一點是一點。

因此,這麽點田地,葉家勞力綽綽有餘。秋收的事情由葉父負責,幹了那麽多年農活,突然閑下來對身心都不好,正好給他找點活幹。

小麥收割完畢後,又有了蓋‘房子’的材料。葉家村人又是一通忙活。

九月是産鮮果子的最後一個月份,到了十月,基本就沒剩幾種果子了。趁着最後一個月,為了多賺點銀子,葉明澤盡可能多的收購。

到九月底時,葉明澤查看自己一年的收入狀況。今年以來,賬本一直是蔣敬之在管理,他比葉明澤更清楚自家的收支狀況。

三月到九月,一共七個月,出海捕魚收入約四百兩。果脯蜜餞收入是大頭,到現在為止,共收益兩千二百多兩。期間,買了九十四對哨兵向導,算上家屬以及特意買的各種手藝人,一共四百五十多人,花費銀子約一千五百兩。馬車九輛,共計約三百兩。耕牛十頭,一百多兩。起了九間一進院子,約三百兩。自家的三進院子,第一進也全部建造完畢,花去一百兩。購入糧食十萬斤,花了三百兩。再加上一些瑣碎的開銷,總計花了兩千六百五十兩。今年收入兩千六百多兩,算上去年攢下的八十幾兩,一共還剩餘約五十兩銀子。

葉明澤看後很無奈。算上自家人,葉家人口達到了恐怖的五百人。光糧食消耗至少要三十萬斤。這還是按往年的飯量算的。葉明澤最近發現自己的飯量在增大,蔣敬之的飯量增幅則不明顯。後來他觀察其他哨兵,發現飯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個噩耗。他要籌備的糧食更加多了。

今年的秋收還沒結束,也不知道能收獲多少糧食。如果糧食缺口大的話,又要花大筆銀子買糧。問題是現在沒多少錢了!去年進入十月份,蜜餞生意就停了。看來今年要繼續,直到再收不到鮮果子為止。

葉明澤打算過幾天陪蔣敬之去看他的爹娘。那邊是苦寒之地,雖有一房下人照顧,蔣敬之始終是懸着心。當初林文珏把大部分銀子都給了他,留給他爹娘的只有一百兩。那邊什麽都缺,光是購買一大家子人的被褥衣食,錢就該花的差不多了。流放,可不是讓他們享福的,雖有人照顧,那也不能太明顯不是。總不能到了那裏還當老爺吧?那邊可是由人監管的。

一年過去,不知道家人生活如何?蔣敬之雖然擔心,倒也不會提出要去看爹娘的要求。那邊離葉家村有六七百裏,來回一趟怎麽也要一二十天。這回聽葉明澤主動說起要去看望在苦寒之地呆着的家人,對蔣敬之來說這不可謂不是一個大驚喜。

“敬之,別這麽激動,難道你以為你丈夫我是這麽不近人情的人?”葉明澤伸手輕撫蔣敬之的臉頰,直到他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蔣家人已經是蔣敬之除了葉家人之外唯一的牽挂。能親眼去看看,是他心中一直向往的事情。

“嗯,我安排一下,家裏剩下的銀子全部帶上,再帶一些哨兵向導,以防路上有個萬一。至于要帶什麽貨物,你看着準備。”畢竟是帶給岳家的東西,葉明澤便沒有插手。

往日侯府節禮之類并不歸蔣敬之管,到了葉家後,節禮都由葉母準備,自己小家單獨送禮的機會不多,而且這邊送禮都很簡單,并不用他費多少心思。

兩人商量後,決定這麽細碎的事情,還是多聽聽葉母的意見比較好。

葉父葉母早就被葉明澤提前告知過,在蔣敬之兩人過來前,就商讨出了一些方案。考慮到那邊比葉家村還要冷,禦寒之物得帶上一些,不夠的在當地采買。不過還是盡量多帶點,那邊物價應該比較高,在那裏采買不是很劃算。

其實北邊皮貨比較多,價格不高。只是葉家村是一個小漁村,有田種,又能捕魚,獵戶很少,出産的皮子自然也不多。考慮到蔣家人都是文人,想自己捕獵不怎麽現實。蔣敬之便從村裏獵戶那買了些硝制好的皮子,從他那買價格比較便宜。

被褥之類太占空間,便只給每一房準備一床棉被。糧食自然也是面粉玉米粉各種粉類為主,這個經吃。

剩下帶的最多的是各種海貨,蔣家流放之地并不靠海,這些東西想買都很難買到。

這麽一通忙活下來,零零總總裝了三輛馬車,都不是什麽精貴的東西,只是很實用。

最終出發時,葉明澤帶走了五輛馬車。三輛裝貨,一輛歸葉明澤和蔣敬之兩人。另一輛乘坐七名向導,同樣數量的哨兵則坐在車轅上,暫時充當馬車夫。

葉明澤對更北的地方并不了解,出發前詢問過五叔,也沒得到什麽有用的消息,只能多做準備。他給每人配備了武器,一把長弓一根實木棍和一把匕首。這些都是葉明澤買的工匠制作的,功能也就一般般。長弓和木棍都放在各自所在的馬車車廂裏,匕首則随身攜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