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應對

清晨和傍晚,陽光不那麽曬人,這兩個時間段是村民最忙碌的時候。大家都趕在此時多幹點農活,省的大晚上的就着火把看不清楚。

葉明澤自己這麽做的時候,抽空把他的想法告訴葉則全。誰知,五叔他們已經這麽做了。也是,聰明人又不止他一個,他能想到的,別人也一樣能想到。

清晨,葉明澤就着微亮的天光,入眼全是幹裂的田地。新補上的秧苗至少要連着澆幾天水,才能真正紮下根。

河水只剩下不到一米深,這個深度,水車已經不好汲水,每家只好挑水澆田澆地。由于勞力不足,每戶人家只能精心照顧一部分田地,剩下的除了隔個十天半個月的照顧一下,其他時候只能任其自生自滅。

葉明澤家人多,但田也多,自然也是照顧不全。不過他家哨兵向導占的比例高,平均下來,每人能負責的田地也更多。

早晨剛澆過的田地,一個白天曬下來,到傍晚時分,土壤又泛着白色。偶爾微風拂過,揚起漫天灰塵。看着這種情況,衆人不得不晚上再澆一次。清晨這次最重要,自然得澆足了水,莊稼才能抵禦白天的烈日炎炎。

精心打理的田地尚且如此,那些基本被放棄的田地,狀況更是慘烈。長期不下雨,又沒人打理,土地開裂,一條一條裂縫好似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向四周擴散。

僥幸存活的普通作物還在頑強的支撐,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一級莊稼也開始發蔫,二級三級作物暫時沒怎麽受影響。二三級莊稼在中午陽光暴曬時,葉片自然蜷縮,一到太陽下山時,又變得精神奕奕。

葉明澤想從幹裂的田地裏拔出一棵三級作物,結果因估計不足,用力過小,植株居然只是晃了晃身體,絲毫沒有起來的意思。他只好加大力量,費了好大勁才把它連根拔起。

翻過來一看,才發現這麽費力才能拔起它的原因。這家夥根系非常發達,主根既粗又長,起碼超過一米。旁邊的細根數量不算多,但每一根都超過十公分,長的甚至能有主根的一半長度。

葉明澤又拔出一棵眼看就要枯死的零級作物,兩相一對比,他也就明白為什麽同樣的遭遇,差距卻如此之大。越是高級的莊稼适應能力越強。在田地開始缺水時,各級作物分別作出了相同的應對。只是由于級別的差異,各等級作物根系向下延生的速度不同。零級作物等不及紮根到能汲取到水分的地方就枯死了。

一級作物紮根的也不是很深,随着暴曬的時間越來越長,它們能吸收到的水分開始不足,部分已呈現出發蔫的樣子。好在,村民們每隔一些天,還是會施舍它們一點水分。

葉明澤将各等級莊稼的情況一一比對之後,心裏有了計較。現在他家田裏一級作物占據七成,其中有過半的田地沒有精心打理。要是一直這麽放着不管,再曬個把月,這些一級莊稼終歸難逃一死。要是能把傍晚以後的時間省出來給它們澆一次水,一級莊稼大概都能挺到成熟的時候。至于二級三級作物,有餘力就照顧一下,若勞力不足,就暫且不管,等出現狀況時再管它們。

葉家各部分職能都在不斷完善。現在葉明澤要找的就是有經驗的老農,他們當值時都呆在一起。這些人種田經驗足,多數年紀比較大。葉明澤只讓他們做些編筐之類輕省的活計,平時有關種植之類,他都會問問這些老農的意見。

同他們商量得出最終方案後,葉明澤馬上讓人實施。

葉明澤不得不慶幸,流經葉家村的河流是高山雪水融化彙聚而成。這條河流只有流經葉家村所在的小平原時,才完全暴露在陽光之下。如今的陽光還沒有如此厲害,能在這段不長的距離中,就把河水蒸發完畢。因此,河流只是水位很淺,倒沒有斷流的危險。

Advertisement

正是河流一直徑流不斷,葉家村才能挑水澆地。否則光憑矗立在田地裏的三口井,能給一小片田地供水就不錯了。

現下有不少地方河流即将見底,農戶們對着田裏的莊稼是一籌莫展。還好,老天給大家留了一條活路,半數莊稼都還活着。那些河流斷流的村莊,寧可自家吃水少點,也要挑着井水澆灌活命的莊稼。水少喝點沒事,莊稼死絕了,那真沒法活了。

水稻是最先被放棄的,葉家村自然也一樣。這東西實在能吃水,光靠挑水完全是杯水車薪。沒成想,到現在為止,居然還活了一半。水稻畢竟需要的水分很多,即使是一級水稻也夠嗆。現在它們都是半死不活的,估計再不澆水,它們也将步上零級水稻的後塵。二級三級水稻沒同級別旱地作物精神,暫時卻也無虞。

水稻,葉明澤壓根就沒想過補苗,沒想到它們如此□□。現在稻田裏,半數種的都是其他成熟期短的旱地作物。葉明澤就把剩餘水稻當成旱作物對待,能活就活,活不下來,他也沒辦法。

現在出門賣農家産品,都是一個村子集體行動,趁着天光微亮時趕到各個集市。人類适應力真是非常強悍。陽光曬人,那就在市場上蓋簡易房子。民戶們出門買菜時,全副武裝好,趕個路的時間還不至于捂出病來。

賣農家産品的自然要等太陽快下山時才能返家,一出門就要一天,很是浪費時間。葉家村人都是幾戶人家一起合作,隔個幾天就帶點自家産的,順帶捎上合作人家的貨物,和大部隊一起出發。

每次出發,葉明澤都會派出一小隊三級哨兵向導。這段時間,葉明澤将所有哨兵向導進行了分隊。一小隊由十對哨兵向導組成,一個中隊下轄五個小隊,五個中隊組成一個大隊。葉家最先買了一百對三級哨兵向導,餘下的近三百名仆役中,又覺醒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個,再加上上一次從姥爺家逮回來的那近三十個,一共有哨兵向導近四百人,全湊在一起還組不成一個大隊。

現在氣溫很高,當晚捕到的海鮮,量小還能拉到陽山縣城去賣,量多了就賣不完。葉明澤不得不把可能賣不出去的,都預先制成各種海鮮幹。等到大集時再銷給外地魚商,能銷多少銷多少。

現在魚市都是十天一個大集,大集上外地商人比較多,大部分漁獲都要在大集上出售。如今這世道,除了勢力特別強的,一般的商人單打獨鬥風險太大。外地貨商都自發組成商隊,一兩個月跑一趟。每一個商隊到達,都能引起陽山縣民戶的圍觀。商隊沒個幾十輛馬車,幾百個人,輕易都不敢上路。成本如此之大,貨物拉回去後,價格自然瘋漲。

你說都缺衣少食了,怎麽還有人消費高價食材?只要人還能存活,總有部分人排在金字塔頂端,底層人士衣衫褴褛,他們照樣能錦衣玉食。這個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當然這些商隊買的多數都是一級以上的食材,零級食材采買的并不多。葉家販賣的恰恰多數都是零級魚類。他們帶出來的少數一級以上的海鮮,都是用來換取相應等級肉類的。

出海捕魚的危險性相比進山打獵要小許多。葉家村的漁民都是在海岸線附近捕魚,即使碰到海上災難性天氣,只要不是當場卷進海裏溺水而亡,他們随便搭塊木板,都能熬很長時間,獲救的機會很大。

進山就要看運氣,運氣不好,随便被有毒的東西一蟄,就可能當場喪命。沒有一定的底氣,大多數人家寧可就着鹹菜窩頭,也不願進山碰運氣。

後山附近,每隔幾天就會被葉家和村民們掃蕩一遍。打到的獵物一分攤,每家根據出力多少,能拿到的并不多。

葉明澤和葉家村其他村民達成了協議,他們每次進山或去鎮縣賣自家貨物時,葉明澤可以雇傭給他們一小隊三級哨兵向導,每次都要付一部分費用。因着都是一個村子裏的人,他收取的費用并不高。

這麽一來,有些人家自然有意見。當出發的隊伍中不滿意的人超過半數時,自然不會同意雇傭護衛。葉明澤才不會舔着臉派人保護他們,他主動提出雇傭護衛給他們,已經是看在同村人的面子上,不想他們遭劫。他們平安回來,那是他們運氣好,囫囵着回來,也怪不到他身上。

現在銀子的購買力在逐漸下降。買賣雙方交易,以物易物的占了小半數。交易回歸原始,各種主糧成了一般等價物。

每逢大集,葉明澤一般都會帶着蔣敬之,親自帶隊進城賣海貨。外地貨商采買的都是各種海鮮幹貨,當日捕撈的海鮮都是本地人消化。幾個大集下來,葉家已有了幾個固定的客戶,他們能吃下約半數的貨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