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年關 (2)
也稱得上光速進食。這也難怪葉明澤會是最後一個享用早點卻最先用完早膳。
剛用膳完畢,葉明澤閑來無事,遂打量起其他人的膳食情況。葉明澤畢竟吃的晚,等他吃完時除了林修外,其他三人也所剩無幾。
蔣敬之用的是泡飯,佐以簡單的菜蔬,看起來似乎也挺可口。林文珏和蔡進都是菜粥加包子,考慮到兩人的胃口,粥煮的很粘稠,白粥配上綠色的小青菜,貌似很下飯的樣子。
最忙的要屬林修小朋友,一手拿着勺子舀蛋羹吃,一手還拽着個小個頭的豆腐包子。林修人小手短,動作不甚靈活,卻吃得也是有模有樣,在蔡進時不時幫忙之下,竟然也沒落後大人們多少進度,慢悠悠的也吃到了尾聲。
爐子上早就溫着奶水,只是火開的很小,直到衆人吃得差不多才煮開。葉明澤解開兩個小家夥的襁褓,家輝家耀這次睡得真挺熟,等他們被裹好外衣,把完尿之後眼睛都還似睜未睜。忙完這些,蔣敬之已經用膳完畢,他抱過家耀,待奶水晾涼後開始喂食。
喝奶仿佛是人的本能,兩個小家夥半阖着眼皮,似醒未醒的,居然仍能利索地進食奶水。既然小家夥們那麽嗜睡,葉明澤和蔣敬之沒道理非把他們攪醒,等他們喝完奶水便放任兩人繼續與周公相會。
屋子裏就三個小孩子,家輝家耀還在睡,剩下一個林修只能自己和自己玩。林修現在還太小,林文珏和蔡進只偶爾教一兩句簡單的詩詞讓他跟着念,其他時候都是任其随便玩鬧。
可能是在林家的時候沒有同齡的小孩子陪伴,家裏又是那樣的氣氛,只能在自家小院子裏活動,林修有些過于安靜。到了葉家之後,這種情況已經好了很多。家輝家耀醒着的時候,林修和兩個小家夥雞同鴨講的居然也玩得不亦樂乎。
對于此,林文珏和蔡進那是樂見其成。小孩子嗎,還是調皮鬧騰一些為好,只要別鬧的太過就行。過于安靜并不利于其以後的發展以及正常性格的養成。
今天是大年初一,除了早膳較為簡單之外,午膳和晚膳都非常豐盛。
天氣寒冷,為了不凍着家禽家畜,牲口棚裏不得不點起火牆,像雞舍鴨舍之類更是連地暖都燒上了。正因為如此,原本冬天幾乎不産蛋的雞鴨居然沒停頓,每只母雞一個月竟然能出産二十來個雞蛋。
鴨子産蛋量本就不高,産蛋時間也沒雞那麽長,即使住在暖烘烘的鴨舍裏,産蛋量和雞也是不能比的。不過大冷天的能見到鴨子産蛋已經夠神奇了,沒人會在乎産蛋量的多寡。
最初時候,負責飼養家禽的下人頗覺詫異,還把此事上報給了管事。葉明澤解釋一番之後才讓他們打消了疑惑。雞鴨冬天不生蛋,一個是因為氣候寒冷,另一個則是因為食物不夠充足。
去年葉家準備了足夠的柴火,雞鴨飼料也不缺,這麽一歸攏,大冬天雞鴨産蛋也無甚稀奇之處。葉家人之所以大驚小怪,只是他們從來沒經歷過之故。
葉明澤在現代早就習以為常,雞蛋鴨蛋什麽蛋他沒見過?無論何時想吃都能買到。正因為太過平常,他到現在才意識到。也是,他是主子,大冬天的從沒缺過蛋吃,故此很難關注這些瑣事。直到管事将此事上報,他才恍然大悟。
這還真得歸功于如今寒冷的氣候。前年天氣也冷,只不過沒像去年那麽厲害,加之又沒準備如此多的柴火,牲口棚裏維持的溫度不高,雞鴨活性降低,自是一個月裏能産幾枚蛋就是大收獲了。
Advertisement
有得必有失,産蛋量大增,雞鴨食量必然也水漲船高。虧得葉家人口多,除去正常的谷殼麥麸菜葉之外,吃剩的菜湯能夠喂豬,魚骨蝦蟹之殼洗淨烘幹磨成粉就是很好的飼料,雞鴨吃了不止個頭大,蛋黃顏色也更鮮亮。
現在同外界的交流幾近隔絕,能不能吃上肉食就看牲口棚的出産量。負責飼養牲畜的管事很是上心,為了減少家禽家畜生病的幾率,各種欄舍每天都勤打掃,還撒上石灰粉消毒。更是勞駕木系異能者每隔十天半月的為它們注入生機,增強它們的存活能力。能為牲口們做到如此地步,管事也是蠻拼的。
這麽做的效果頗為喜人,家禽家畜都極具生命力,極少有生病的。管事和他的手下因此還得了獎勵,之後幹勁就更足了。
年節前,大半牲口都被宰殺儲存起來,現在飼養牲畜的人清閑了許多。他們将更多的心思花在照顧小崽子身上。冬天雞鴨抱窩,母羊産仔都已經不再稀奇,飼養人員這個冬天見多了這些事,已經能面不改色的處理手中的事情。
飼養人員居住在畜牧區,這間大屋子還是入冬前臨時加蓋的,往年只有一間供人休息的小房間。飼養人員都是喂完牲畜就回各自的院子睡覺,只有負責燒火牆的人會宿在這裏。
去年太冷,不只是葉明澤他們能預料到,葉家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個冬天難過,才蓋了這麽大個房間。房子分內外兩間,外間是廚房,裏間是卧室。包括管事在內,飼養牲畜的人都集中在此。人多熱鬧,加之還要照顧家禽家畜,他們不像其他人那樣清閑,說是葉家最忙碌的也不為過。
有付出必有收獲,他們冬天的待遇也比一般人要好,這一點從蔣敬之負責的賬本上就能看出端倪。氣溫合适的時候,老人和小孩都能幫上忙,到了冬歇期,走動都困難的時候,只有那些壯勞力适合現今的工作。
飼養人員有各自的家人,分給他們的一小部分私人物資他們可以自由處置。他們很清楚主子們的喜好,自身營養的補充非常重要,并不會把所有物資都留給家人,至少會留下一半作為己用。得了額外物資補充的家屬也面上有光,他們并不吝啬,會分一小部分給睡同一張炕床的同伴。這仿佛已經成了慣例,現在他們分出去,以後會以類似的名目收回來。
飼養牲畜是常年累月的行為,暖房那邊亦是如此。木系異能者的待遇最高,火系異能者和水系異能者次之,這點沒人有異議。若要算的分明,當下這些作用最大的異能者得到的額外報酬,從投入産出比來看,是遠遠低于他們的付出的。
沒法子,總不可能産出一萬斤糧食,就拿五千斤作為報酬吧,只能他們多犧牲一點,為整個葉家多付出一些。
如今的世道,單個人是渺小的,也難以存活,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功用。好比一個木系異能者,不管是哨兵還是向導,衣食住行,他總不可能一人搞定所有吧?即使家裏什麽都有,連暖房都給他準備好了,他有那個能力保住手中的成果?
別開玩笑了,就算是獨門獨戶的孤兒寡母,能在亂世中活的好好的,必然有着遠親近鄰相護,單靠他們自己鐵定是撐不了多久的。
若投身到大小不一的勢力當中,他能得到的待遇只會比在葉家更差,除非能當上該勢力的話事人。若有那個能力,估計早就出人頭地了,費不着等到現在才來考慮。
葉明澤所買的下人,除去極個別的幾人,大多都是老實巴交的農家人。他們非常有自知之明,若非葉家,指不定現在他們的屍骨都已寒涼,哪還能活的如此活蹦亂跳?
不說陽山縣城裏百姓們生活的如何艱辛,看看葉家村其他村民就能知道,他們的日子過的有多好。有好日子過,誰願意過差日子?如何選擇是顯而易見的。
下人們在葉家待了好幾年,對葉家的歸屬感已經很重,加之又處于亂世之中,這種情感被無限放大,若非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很難讓他們對葉家主子們倒戈相向。
完成了當天的訓練之後,葉明澤開始琢磨起如何腌制鹹鴨蛋和松花蛋。鹹鴨蛋腌制簡單,當地人就會。只是說起來簡單,多半人家卻也是不會的。一個是沒有那麽多蛋,連雞蛋大多數人家都拿去換家用,哪舍得自己吃?更不用說本就數量不多的鴨蛋了。
葉家自不在此例,他們之前好歹算得上是村裏較為富裕的人家,吃個蛋并不算奢侈。葉明澤沒有多加幹預,只是改善了腌制配方,使得鹹蛋更加香醇可口。
他的重點放在松花蛋身上。說起來松花蛋腌制起來也并不費事,葉明澤就曾看過不少次現代的老媽進行腌制操作,他自己也親自上陣過,對于配方現在仍很清晰。
農家腌的和市場裏賣的不大一樣。他記得自家吃的松花蛋外面裹了厚厚一層帶着谷殼的黃泥,他穿到大興朝之前在超市裏看到的松花蛋卻是光溜溜的,只外殼有些許松花印記。
葉明澤只記得自家腌制松花蛋的配方,對于自家工廠裏出産的松花蛋并未有過了解。葉明澤頗為遺憾,他沒的選擇,只能采用唯一的腌制方案。
葉家村沒有黃土,家裏倒是有些燒陶瓷用的黏土,不知道用他們代替是否管用?為了不過于浪費,每一種土樣都只腌制少許,到時候哪種泥土效果好,就采用哪種多腌制一些。皮蛋瘦肉粥、皮蛋豆腐味道不錯,好些年沒吃到,葉明澤有些想念了。
松花蛋腌制很容易,想要吃到嘴裏卻要等很長時間。葉明澤交代下去,等廚房師傅們弄好後,就擱置不管。
反正閑着也是閑着,家裏豆類很多,松花蛋已經告一段落,葉明澤又開始忙活起研制豆制品。豆腐豆花豆漿這些早就有了,沒他什麽事。葉明澤要做的是豆幹腐竹豆腐泡豆腐皮千張之類這裏還沒有的。
豆腐皮和豆腐泡很容易制作。豆腐皮就是豆漿煮沸之後在表面形成的那層天然油膜,揭起一層之後又會重新凝聚出一層,一次一次重複操作,一鍋豆漿就成了一撂撂豆腐皮。豆腐皮很薄,用來下面條或做湯都很是美味。
豆腐泡那就更簡單了,将成品豆腐切成方塊狀,待油開之後,将其放在鍋裏煎,等豆腐塊炸成金黃色,浮在油面上時,基本就成了。至于油溫如何控制那就要看廚師們掌握的技巧和熟練度了,這個沒有取巧的辦法,多嘗試幾次就能解決。
其他幾種豆制品只要掌握了方法,制作起來也并不算難,難就難在是否能想出這個點子。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看起來似乎挺簡單,在方法被說破之前卻死活沒人能想到。一旦知道了做法,不少人都會覺得這有什麽難的,我也會啊。對于這種人,葉明澤也只能報以‘呵呵’兩字。
2015.01.07.22:52更新
家裏糧食種類繁多,只要是陽山縣城能種植的,葉家都有儲備。不管是種子還是成品,都應有盡有。即便是陽山縣所轄範圍內沒有的,葉明澤也通過幾次同商隊的交易交換到了少許。這些不适于北方寒冷天氣種植的,有了暖房之後,這個顧慮也沒有了。
豆類自不在此例,葉家村每家每戶都有種植,數量還不少。葉明澤記憶中公元初幾世紀主食就是各種豆飯,青豆黃豆那是當主食吃的。大興朝生産力比那時強,吃的更加精細,主食以米面為主,窮一些的也是拿紅薯土豆之類果腹,豆飯之類幾乎絕跡。
自從豆類排除在主食之外後,人們并未摒棄它們,反而開發出了豆類的各種其他功用。現在黃豆多用于制作豆腐,綠豆煮成綠豆湯用來夏天解暑,其他豆類不是當一盤菜上桌,就是作為熬粥的配料,再不濟也能炒豆作為零食。若家裏實在缺糧,豆類還可以回歸它最原始的作用,煮豆飯用來填飽肚子。
豆類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容易保存,只要存放妥當,放個幾年都沒問題。這一點是紅薯土豆之類不能比的。好在現在紅薯土豆之類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做成粉條或幹脆磨成粉,這才使得葉家能毫無顧忌的大量種植。不然的話,這些高産作物不能大肆培育,葉明澤非得傷透腦筋不可。
豆類裏面用途最廣的就是黃豆,豆制品幾乎都是用其制作而成。比起黃豆,葉明澤比較喜歡吃青豌豆,飯後拿來當零食吃,味道相當不錯。
葉家人口多,每隔一兩天就會磨制一回豆腐。因天太過于寒冷,不好大範圍調度,豆漿和豆腐腦做的很少,基本只做成品豆腐。每次開磨,師傅們都會多做一些。天冷也有天冷的好處,當天吃不完的,往不住人的房間一擱,經天然冷庫冰凍之後就成了凍豆腐,味道和豆腐大不相同,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這回有了葉明澤的貢獻,豆制品花樣繁多,葉家人飯桌上菜品更加豐富,黃豆消耗量也随之大增。這點對于葉家來說反而是好事,本身黃豆在葉家主要用于磨豆腐豆漿豆腐花,以葉家的消耗量來看,明顯是小于供給的。
多餘的基本用作孩子們的零嘴,再不然就是拿去市集賣銀子。現在自家就能消化掉,不僅改善了葉家的夥食,省去了進陽山縣城交換這一步驟,還能騰出部分種蔬菜的地方用來種糧食,也算是一舉三得。
這個冬天除了不能在室外活動之外,葉家人過得比以往任意一年都要惬意。吃穿住都不愁,除開當值的人之外,人們大多數時間都在休養生息,把積攢了一年的勞累給驅除出身體。
林修人小,牙口自然不像大人那麽好,太硬的他咬不動。這一天晚飯中有一道菜是豬肉炖豆腐幹,赭色很厚實的那種。豆腐幹本身沒什麽味道,和肉煮在一起,摻雜的全是肉味。葉明澤夾起一塊,一嘗,酥爛又入味,難怪林修一直在同豆腐幹作鬥争。
這道菜不僅适合小孩,也适合老人。豆制品多半都易于入口,不挑人。溫飽都不一定能解決的情況下,沒幾個人會挑食,那都是保暖之後才會出現的習性。葉家還達不到那種境地,除開天生不喜某些食物,後天養成的挑食習慣那是一個都沒有。
小孩子嗎,自控能力較弱,遇到喜歡吃的很可能一個勁的就只吃那一樣,這個時候就需要大人把把關。
蔡進沒說什麽,只時不時夾一些其他菜色到林修的小碗裏。林修本就很乖,當然不會反抗,蔡進夾什麽他就吃什麽。
每個人都有比較喜歡吃的東西,孩子本身就很乖了,對于林修喜歡吃的,蔡進就多夾幾筷子,不那麽喜歡吃的自然是少夾一些。蔡進不想折騰自己的孩子,對于林修不喜歡吃或不能吃的他就一筷子都不夾。
一餐飯吃得不說有多熱鬧,至少也是其樂融融。
“明澤,咱們院子裏那幾棵果樹紫色蔓延越來越慢,是不是宅子四周打的地基阻礙了特殊物質的侵襲?”蔣敬之頭腦靈活,很多事情注意到了都會想想是怎麽回事。
果樹有人定期淨化,從一開始的剛淨化完畢,沒過多久又被侵染,直到現在這樣過好些天才能瞥見紫色,若沒有什麽在中間阻擋,不至于慢成這樣。
導致這樣的因素不多,從排除法來看,宅子四周起圍牆時打的牆基就躍入蔣敬之腦海之中。
“應該是吧,紅雨帶來的特殊物質估計很難穿透石牆,外面的特殊物質想滲進院子裏,必需要繞過牆基,這麽一來滲透速度自然就低了。”葉明澤一邊附和一邊還加上自己的見解。
從諸多現象中可以總結出,空氣中特殊物質很少,即使有也很快沉入土壤和水中。這從暖房中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暖房并不是與世隔絕的,每天都有人進進出出,空氣中若特殊物質很多的話,暖房作物早就遭殃了。
可是事實并非這樣,暖房中的莊稼看起來都很正常。只在作物缺水時,水系異能者才輪番灑一遍水,即使空氣中有殘留的特殊物質,也被無意間淨化了。
蔣敬之沒提起時,葉明澤都不曾注意到,現在想想才發現除去水和土壤之外,其他如木頭石頭都能阻擋這種物質,當然木頭是死物,若是活的那就另當別論。
“這麽說來,外面田地的情況會比當初預想的要好?”幾人都不是蠢人,有人開了頭,林文珏和蔡進立馬就能跟上。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的。”這對葉家村來說,着實是個好消息,葉明澤臉上不由浮起笑意,“咱村算不算有先見之明,早早就砌了圍牆?田地那邊的圍牆比院牆要高,牆基打的也深,想必滲透速度會更慢。這麽一來,大家只要花費工夫把田地徹底淨化一遍,之後就比較輕松了。”
“嗯,當初就派人嘗試過,只不過就跟咱院子裏差不多,一淨化完就又被侵染了。那時我們想的太多,只注意到了周圍土壤特殊物質的侵襲速度,沒考慮到圍牆的阻擋,還不曾全部清理一遍就得出了結論,确實有點過于莽撞。如今我也算是知道什麽叫做以偏概全,以後我們都得注意
一點,不能太過于想當然。要不是咱們院子裏出現了異常,我們豈不是要閑置大量土地?”蔣敬之一想起這個就不由慶幸,要真是按照之前的想法來做,他們豈不是無意間成了村民們奔向美好生活的阻礙?
“敬之,沒你想的那麽嚴重。又不是我說了什麽大家就一定會信,到時候沒田可以耕種,村民們自會想盡各種辦法的,人挪活,樹挪死,還真能被一個問題憋死不成?”葉明澤很有自知之明,他在葉家也許稱得上是一言九鼎,在村子裏就不是了。
村民們跟着他做,還不就是看中他的能力?既然享受了好處,偶爾他考慮不周全給大家帶來的麻煩,他們也無處抱怨不是?總不能光要好處不要壞處吧,世上的事沒那麽美好,他又不是神人,總有失誤的時候。
蔣敬之三人想想也是,葉明澤只是提出了建議,又沒逼着村民們按他的意思做,最後結果如何其實和他們并不相幹。
只不過若到時候有其他村民提出了更好的意見或者證明葉明澤提的建議不對,那麽肯定有村民會滋生對葉家的不滿情緒。人嗎,大都如此,特別是權威人士,他們只要犯一次錯,就能被無限放大。
所以說做個名人确實不容易。難怪那麽多人成名之後都特別顧惜名聲,成名之前敢做的事情成名之後都得小心斟酌一番,确定此事可行才敢動手。這算不算是為名聲所累?
葉明澤還不算是名人,只不過在葉家村有些話語權,就面臨着這樣的境地,算是提前體驗了一把。虧得蔣敬之細心,免除他遭受村民非議之苦。
葉明澤并不那麽在乎這些,他對葉家村村民已經仁至義盡,一有想法就告知村長他們,是好是壞不是他能控制的。不過麻煩還是能免就免,他輕輕拽了下蔣敬之的袖子,算做感激之情。
兩人結缡幾年,兒子都有了兩個,對于彼此非常了解,一擡手一投足間就能向對方傳達自己的心意,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我和蔡進算了又算,以我們的人手,今年想建成五百畝暖房基本不可能,那剩餘的糧食缺口就得從田地裏補。我們還在想怎麽淨化那些田地才算是上上之策,到現在還沒想出既有效又不
那麽費力的辦法。這不,聽了敬之的好消息之後,我們也不用費腦子了,方法都是現成的,直接淨化就是。”林文珏抱過林修,心情頗為暢快。他們一家既然到了葉家生活,自然要為葉家考慮,之前他還為此發愁,沒想到這麽快就有了解決之道,不高心才怪了。
今年的糧食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幾人興致很高,聊到很晚才睡下。結果可想而知,四人起得比以往都晚。
葉明澤幾人沒什麽難為情的,現在屬于冬歇期,早睡晚起才是常态,只不過這天起得更晚而已,沒什麽大不了的,幾人如此安慰自己。
虧得大家都窩在炕上,基本不挪窩也不竄門,要不然碰上這樣的事,別的人暫且不提,葉明溪必然會嘲笑葉明澤一番。
按說大興朝頗講禮法,作為弟弟的不該是這個态度才對。誰讓葉明澤平時不拘小節,和弟妹們打鬧慣了,葉明溪人又活潑,小事上葉明澤任弟妹們随性發揮,大事上葉明溪卻也懂分寸,不會随意胡來,對于葉明澤,他還是很尊敬的。
葉明澤屋子還好,人不算多,其他房間裏基本都住着十幾個人,大家長時間悶在屋裏,又燒着炕,屋子裏通風不暢,空氣難免比較渾濁。為了避免滋生細菌,減少生病的幾率,在郎中的建議下,每個屋子每天都要在白天氣溫最高的時候開一會窗換氣。
每當這個時候,小孩子們都會穿的嚴嚴實實,哪都不許去,就坐在溫暖的炕上,直到室內氣溫再度上升到合适的溫度,大人們才會允許小孩子們在炕上到處蹦跶。
房間裏一天十二個時辰都燒着炕,空氣會很幹燥,人容易缺水,小孩子們不自知,大人就得多注意,盡量讓他們多喝一些溫開水。這些不光是大人們的心得,也是葉家郎中給出的建議。
葉家郎中不多,經過幾年的培養,醫師學徒倒有不少,其中一些已經能獨當一面,尋常的小病小痛這些優秀學徒都能靠自己解決。
當然只有個別實在優秀的學徒才能專心于尋醫問藥之中,其他學徒在學習之餘還有活要幹。畢竟葉家就那麽些人,養不起太多專業人士。手藝各種各樣,每一行若都大力培養,那麽農活之類就沒多少人幹了。大部分手藝人都是兼職的,只有特別出色的才能專職于此。
盡管專職的希望不大,各行各業的學徒們還是努力打實基礎。也就做葉家的下人才有這個條件,師傅們不會随便打罵他們,有什麽不對的師傅們馬上就會指出,一些壓箱底的絕活他們也不會吝啬教給學徒們,只要你有這個能力,師傅們就敢教。
難道師傅們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一點在葉家是不存在的,即使徒弟成功上位,難道他們敢丢下師傅不管?他們不敢,真要這麽做了,其他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們。
再說,只要你出力,在葉家就能混一口飯吃。等以後下人們年紀大了,幹不動活計,不說他們的家人,光葉家就不會缺他們一口飽飯。
現在災荒不斷,葉家下人除了獲取獎勵和定期獲得的一些私有物資之外,不發月錢,也沒有額外的補助,大家吃的都一樣。
不同之處就在于獎勵和額外發放的私人物資,那是根據每一個下人對葉家的貢獻度分發的。貢獻度越大,可供私人支配的物資就越多。這也避免了出人不出力,大家一起吃大鍋飯的弊端。
有一些下人在被葉明澤買回來之前就當過學徒,對比起現在的待遇,他們那是一言難盡。學徒不是那麽好當的,不止要為師傅白幹幾個月活,之後得到的工錢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這些還算好的,碰上脾氣暴躁的師傅,那是非打即罵,整天腳不沾地地忙活,可能還吃不上一頓飽飯。哪像現在,只要你不是游手好閑之輩,即使笨一點,最多也就讓師傅罵幾聲,挨打卻是不能的。
說什麽棍棒底下出孝子,葉明澤很反感這個論調。也許的确容易出孝順的子孫,不過這個孝順需要加個引號。因為更大可能是好好一個孩子被打怕了打木了,再機靈的孩子都得變成不善言辭,老實木讷,沒有自己的主見,事事都聽父母的。這樣的人能不孝順嗎?
作為長輩似乎有着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仿佛孩子們後輩子孫都得聽他們的,不聽話就給你扣上一個不敬長輩不孝父母的大帽子。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說在大興朝,即使是現代也沒能好多少。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有多少父母敢拍胸脯保證他們不是這麽想的?
大環境如此,個體太過渺小,大多數都屈服于當下,少部分人也不敢過于特立獨行,小心地隐藏起不容于當下的想法。
葉明澤還記得哲學中有教過,內因是本,外因是輔。想想中世紀歐洲不少科學家被迫害,難道不是外部大環境這個外因起了決定性作用?
也許是葉明澤沒學透,想岔了,內外因不是這麽個說法,誰還管它呢?重點不是這個,葉明澤并未就此問題糾結苦惱,想不明白他也就不想了。
因着葉家這個冬歇期新增了六畝地暖房,在暖房當值的人是忙了些,但他們忙活的開心。一想到無所事事的漫長冬季能有額外的收獲,代表着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下去,他們就不由咧開嘴,笑意直達眼底,怎麽都合不攏。
異能者沒有輪換的人,他們此時的付出也得到了高額的回報。其他人則是每半個月換一撥人當值。葉家那麽多人手,一個冬歇期下來,可能還不定每個人都能輪轉一遍。
暖房最忙的時候就是收割播種這個時間段,平時的話需要的人手并不多。
因之前大地震之後,火山灰洋洋灑灑分布在天空之中,光線本就不足,再加之現在是冬天,日照時間更短,暖房只前後牆上兩扇大窗戶能透光,可想而知裏面的作物光照度有多不足。
只是令葉明澤沒想到的是,盡管如此,只供暖任其自由生長的莊稼,糧食畝産量居然能達到兩百來斤。許是作物們都适應了現在的環境,才會在如此不适合生長的環境下也有并不算太少的畝産。至此,暖房算是徹底試驗成功。
畢竟對莊稼有作用的異能者就那麽一小撮人,又能照顧多大面積的作物?大頭還不是得靠那些普通人就能做到的正常暖房産出方式?
這一天葉明澤是第一個起床的,一打開最內層的實木窗,他便發現窗外飄着雪花。外面有風,估計不大,隔着窗戶幾乎聽不到聲響。一陣風拂過,片片白雪打着旋慢慢滑落,直至沒入它的姊妹當中,再無蹤跡可循。
他該慶幸,雪災沒有再次降臨。要不然,以現在的氣溫來看,清理積雪将成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到時候屋頂上院子裏堆積出兩三米厚的雪層,這不是考驗屋頂的承重力和增加出行的難度嗎?
葉家村地處北方,雨量并不充沛,像上次紅雨那樣大的雨水一年當中可能都不一定能碰到一回。下雪倒是常事,只不過通常情況下,一個冬天幾場雪下來,很難達到雪災的程度。之前那樣大的雪災整個葉家村最年長的老人也是生平頭一回見識到。
虧得那次因冰雹之故,屋頂都翻修過,非常結實,人們得以上房清掃,才沒導致住人的屋子直接塌頂。
這場雪看着也不大,葉明澤不用擔心雪災再次降臨。他欣賞了一會雪景,便開始例行的洗漱之事。等一切都打理妥當之後,葉明澤并未叫人端來早膳。就他一個人,吃着也沒勁,他幹脆上炕擺個舒服的姿勢,開始鍛煉哨兵的五感以及空間系異能。
在狹小的空間之中,作為五感其一的視覺最難延生,其他幾種感覺都能觀察的很遠。人都是有*的,葉明澤并未往人口集中的宅院投放五感,他選擇了屏蔽葉家村這一片區域,任由五感向四周擴散。
蔣敬之還在睡夢之中,不能及時為他梳理各種有用沒用的信息,葉明澤并不敢太過放肆,每一次只獲取小片區域的信息,經自己稍微處理之後,再接着探查下一個區域。
當五感掃過活物時,葉明澤觸之即退。他今天的目的只是為了鍛煉哨兵的能力順帶檢視一下葉家村周圍的情況,并不願意驚動生靈們。
因視線不能穿透各種障礙物,導致反饋回大腦的信息極其匮乏,葉明澤沒有嫌棄,五感全開,并未屏蔽視覺。因為他知道,即使看不到,視覺也一樣能得到鍛煉。
當腦中塞滿各種信息,情緒不穩,略顯焦躁之後,葉明澤果斷停止了探查之旅。稍加處理之後,葉明澤便将亂七八糟的信息擱置一邊,轉而開始修煉空間系異能。
在炕上修煉異能,自不能施放空間刃這樣的攻擊系異能,這麽長時間下來,大家早摸索出了各種異能的常規鍛煉方法。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将身體中儲存的異能以元素的形式逼出體外,直接消散于空氣之中。當然這樣只能提升異能者對應的元素容納上限,有利于快速達到晉級的标準。想要鍛煉異能的各種特性,光這樣肯定不行,必須進行專項訓練。
葉明澤一級時會的空間刃和二級時新得的技能空間壁壘都需要重複練習,釋放精準度和強度才能根據不同需求任意施為。空間刃屬于攻擊性技能,在屋子裏不好施放,空間壁壘作為範圍防禦技能,卻是無礙的。只是葉明澤今天有些犯懶,不想下炕,這個方案便也就束之高閣。
純粹将空間元素放空,速度還是很快的。一套常規訓練完成之後,因屋裏光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