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殿廷初探3

“殿下可知那些回了突厥去的商人,采買走的可都是些什麽東西?”

“能是什麽,無非是些善瓷器絲綢,金銀飾物罷了。”

沈雲之抿嘴一笑,長長的睫毛閃了閃,沒有答他,而是将視線移到了李榮身上,目光悠深,聲音清冷:“若要興兵,武器裝備為頭等大事,而兵器之來源,當是銅鐵,銅鐵資源四夷皆自匮乏,那麽,從哪裏弄來數量龐大的銅鐵缺口呢?”

這話一出,不光是昭王,連平王都吃了一驚 ,聯想到她前面所說已有突厥商人撤回,如果采買走的再是這大量的銅鐵資源,那他們的目的便昭然若揭了。

她将視線移到李榮身上,雙目灼然,一字一句道:“‘爵高者憂深,祿厚者責重!’想必陛下定是看得更加透徹!”

齊帝的眉毛又動了動,好一句“爵高者憂深,祿厚者責重”,這麽一頂大帽子扣下來,不管他到底有沒有憂患意識,也都必須有。

他是皇帝,一國之君,怎能像其它人那樣目光短淺,他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即使無憂也要裝有憂,而憂之深切。

所以不管是否真如沈雲之所說,他都要表現得比其它人更為思慮悠遠,索性就接了她的高帽。

于是他命內待黃忠去傳太常寺卿與鴻胪寺卿觐見。太常寺掌長安東、西與洛陽南、北四市署,所有商貿交易皆在市署令官署有備案,突厥商人是否如沈雲之所說那樣,一查便知。

晉國公看着黃忠疾步而出的背影,眼中浮起隐憂,齊帝本可以命人傳令到太常寺,情況是否屬實,自有人會查明情況上秦于,可他偏要讓太常寺卿多跑一趟而來,那就不單單是為求證沈雲之所言之事那麽簡單了。

而同時還召見掌管邦交事宜的鴻胪寺卿來,那便是要确查突厥之事了。

不管是不是被沈雲之那幾句話給擡的,還是做做樣子,齊帝都已經表明了态度:在國之大患面前,他絕對是謹小慎微,絕不大意。

沈雲之用幾句話就讓齊帝的态度發生了轉變,對待突厥問題由以前的不太上心到今天的緊張關切,這個毛頭書生不容小視。

若能為已所用,最好不過,但若他成了平王的人,那可會是一個勁敵。

李榮再看向沈雲之的眼神,深了些許,片刻後緩緩開口,“這正是朕今日召你前來的目的,如若此獠真有異心,與我大齊必有一戰。”

終于說到了正題,沈雲之收了心神,神色凝重不少,“東突厥日益燥動,與回纥交往密切,其狼子野心不言而喻。”

Advertisement

齊帝右手一下下拍着胡椅扶手,慢慢道:“在你看來,我齊國還耐何不了它,以至于要用和親之策?”

“陛下應該對它更為了解,曾經它那幾萬鐵騎可是讓我大齊吃了不少苦頭的。那還是在我大齊兵強馬壯之時,而現在……”

沈雲之沒再往下說,擡眼望了一下齊帝,見他面色無甚變化,目光平靜,于是接着道:“而現在我大齊怕是比不了威懾四海那幾年,而東突厥經過這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反倒不可小觑!”

“荒謬!”她的話剛完,晉國公急不可待地喝斥,“你這是說我大齊百萬雄兵連一個小小的突厥都收拾不了嗎?如果它真有那麽強大,數年前敗走漠北腹地,難道是不戰而退?”

“晉國公!”沈雲之看着他,平靜的目光之下似有風雲萬卷,平淡的語調之中難掩起伏的心緒,“那是數年前!然而今時不同往夕!”

不知為何,每次沈雲之喚他“晉國公”這三個字時,總覺得有些刺耳,但細聽又聽不出哪裏不對,可就是讓他渾身不舒服。

秦淮忽略掉心中的異樣,才來回憶她的話,突然意識到似乎不該再繼續這個話題了。

齊帝沒有說話,沈雲之也知道适可而止,有些話題點到就好,接下來就該換功心之策了。

于是他換了一副憂心懇切的神情,道:“草民乃一介平民,平日所求只是衣食無憂,若說心中有大志,也要基于所處位置而發。而陛下不同,陛下心中裝得是整個天下,是江山社稷,是黎民百姓,因此邊疆之患于草民是疥癬之癢,而于陛下,則是心頭大患!陛下,突厥之危,刻不容緩!”

這一番話說的誠懇有情,聽得那一直沒什麽表情的李榮,唇角微微動了一下,片刻後他緩緩道來:“那依你之見,若真的與突厥起了戰事,是難免要走和親之路了?”

沈雲之嘴角揚起一抹似有似無的笑意,看向齊帝的眼中,多了幾分耐人尋味的意味。

齊帝也盯着他,眼光很深,像是要看盡她的眼底,又像是在探尋着什麽。

“當然不是!”沈雲之面向齊帝,一字一句道:“明者見危于無形,智都規禍于未萌。”

“這是三國時鐘會的話,”齊帝眼睛動了一下,目光似乎亮了一些,他稍停了一下想了想,接着用那溫吞的聲音說道:“你倒是說說如果規禍于未萌?”

沈雲之淺淺一笑,答道:“草民只有四個字:守備為本!”

“守備為本……”平王一驚,她雖還沒解釋,但從小喜武擅兵的平王,已是嗅到了其中的些許深意。

而擅文的昭王對這個的反應就要慢了許多,不解地問道:“可否具體說來?”

沈雲之斂神凝目,一字一句道來:“帝王創業之際,用武以安天下;守成之時,講武以威天下;禦邊之道,固當示以威武,尤必守以持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