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許信發現自己好像總是在嘗試自己沒有嘗試過的職業,就像這次來了奶茶店打工一樣,每次都是全新的開始,需要學一些以前根本接觸不到的知識。然而每換一份工作,都會讓許信意識到以前的人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是百分之百沒錯的。不存在沒法出頭的行業,只是有成功不了的廢人。每個行業真正的做起來時,你就會發現行業水深的程度完全取決于你有多深的悟性。

就像她跑來奶茶店幹活,也是把這份工作想得太簡單了。最初還以為就是弄點水沖一沖,放點兒東西進去泡一泡,不就可以了麽?

然而到了崗位上她才發現,每一樣飲品的制作都有着其獨特的流程。南方人在這一點上的講究,跟北方的飲品店相較,就好比南方的早茶和北方的早餐一樣差別巨大。不僅流程繁複,每個配料的制作工藝也都不一樣,細致到一度兩度的溫度,也看重一克兩克的甜度。

特別是許信工作的這家店面,上面的老板是個臺灣人,他所要求做出來的奶茶要像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一樣深入淺出。每道原茶都要經過不同時長的烹煮,氣味火候哪一樣都不能差,經理和店長的作用就是茶的品控,每天做好的茶都要經過店長的品鑒,茶的澀味不能沒有,也不能過重。

在北方,你在飲品店喝到的奶茶,茶水很多都是随便用開水泡一下,甚至很多不正規的小店就是用開水在糊弄顧客,其餘的一律用各種口味的添加劑代替,想喝什麽味兒的都有,但那種雖也叫奶茶卻跟茶毫無關系。

許信需要從頭學起,了解每款茶的特性,記住每款茶的名稱,甚至考核的時候還要能夠背誦得出來茶的産地和典故。

紅茶、綠茶、烏龍茶、四季青和普洱茶這五種茶是最能被人們所接受的做奶茶的基礎茶水。其中紅茶和綠茶的銷量最好,以其茶香濃郁又不厚重,尾調爽口而被人們所喜愛。這些都還只是最簡單的基礎知識。

但對于許信來說,記住這些理論知識真的沒什麽難的。真正的動起手來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和到底适不适合這個行業。因為每天煮茶的時間很緊,通常是要幾個茶同時進行,時間長短不一樣,溫度要求不一樣,加冰不加冰,加多少冰也不一樣。經常是忙了這邊,那邊想不起來到了85度就要關火的茶,這邊關了火,又忘記了那邊的茶加不加冰。就這種情況下,一個星期許信就要把這林林種種的事全部學會并且能夠不出錯的熟練操作。

期間因為操作過急,許信還一度被開水燙傷了手腕。幸好及時用涼水沖洗,後來又去藥店買了鎮痛去疤的藥膏連着塗了半個月才沒留下燙傷的疤痕。

許信自覺自己沒有小瞧過任何一個行業,但她也從沒想過在一個小小的奶茶店裏面需要學習那麽多的專業知識。但同時,也感覺慶幸,好在老板是這種吹毛求疵的人,讓她在打工的同時還學了一門手藝,以她在店裏學到的東西,就算回到老家沒什麽合适的工作,自己開一個小小的飲品店都是綽綽有餘了。

所以開頭許信才說,沒有做不好的行業,只有成功不了的廢人。如果哪個行業都能做到像這個奶茶店一樣把所有要做的事細細的究到根源上,恐怕都會成為行業中的翹楚吧。

但所謂奸商奸商無奸不商的道理,許信也是在這幫臺灣人的身上見識到的。

原來許信所在的奶茶店追本溯源是直屬于一家茶飲原料公司的,公司的主要經營項目其實并不是賣奶茶,而是銷售自己的茶葉原料和各種奶茶中所用的各種成品和半成品配料包括開奶茶店需要用到的各種器械櫃臺等等。公司的老板、經理都是臺灣人,合作的夥伴裏也有臺灣人。

可能是原料問題比較複雜,利潤點也沒達到老板的預期,又或者僅僅是人性中的貪婪作祟,老板就把主意打到了加盟商的身上。沒錯,原本只有一家門店的公司為了吸引人傻錢多的加盟商出現,又新開了兩家分店。老板整日動不動就要領人來店裏實地考察一番,品茶,介紹,期間也拉了不少人進來,有時間的時候就跟員工一起培訓。可等曲終人散了之後,背地裏又會把許信她們這些員工召集起來重新下發一套茶的sop制作流程,要她們按照後發的标準來。這樣,就沒有任何一個加盟商能做到比總店的生意還要好。等她們交了加盟費,買了器材原料回去,也做了這種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培訓之後,公司就不再管其餘的事項了。至于之後這幫人能做到什麽程度,多長時間倒閉那就不是公司需要擔心的問題了,反正還會有下一批待宰的羔羊自動走進圈套裏來。

要說南方和北方差距大,那是十分巨大的,不只是環境氣候和飲食習慣這些,就連人的本質都不一樣。許信在深圳工作所接觸到的基本都是南方人,甚至還有像她們老板經理這樣跨海而來的臺灣人。給她感覺最明顯的就是,這些人全都工于心計,喜歡斤斤計較。上到四十來歲的老板,下到十七八歲的員工,沒有一個心思單純的。

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外,大部分的本地的年紀大些的南方人都喜歡穿着不特別講究的舊衣服,趿拉着拖鞋游走于街道巷弄商場和門店,喜歡在外地人的面前講客家話潮汕話和粵語,喜歡看人因為他們的穿着和出手闊綽程度反差巨大而一臉震驚的樣子。

Advertisement

店員們和店長在聽說許信來自中國最東邊的北方小城之後都感覺震驚,這還是他們第一次這麽近距離的接觸到東北人。但衆人也對許信說話時的毫無口音表示了懷疑,都紛紛說着‘馬路牙子上卡禿嚕皮了’和‘你瞅啥’的這種老梗,還想聽許信這個東北人親口演示。到後來,許信像是完全成了店裏的鎮店之寶一樣,每每跟這群南方人說起什麽舊事都能逗得一群人笑到肚子痛。她們都說東北人的幽默是骨子裏天生的,但許信卻沒什麽感覺,只感覺這群人笑點真的很低而且很奇怪。

店裏面年紀最大的就是店長,比許信要年長六七歲,但因為長着一張娃娃臉皮膚白皙又身材瘦小,讓人根本看不出她已經是兩個娃的媽了。然後就是許信了,26歲但長了張看上去就像剛畢業的臉,混跡在一群平均年齡在20歲又愛打扮的小姑娘堆裏,外表上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麽年齡上的差距。這讓沈思涵深切感覺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莫名的威脅。

走在南方的街頭,很少能看見胖子,可能跟南方人愛養生有關,也跟當地的飲食習慣有關。而南方街頭也很少能看見長相不盡如人意的女生,普遍都是各有各的美,身材又苗條,許信店裏這幾位小妹妹也是一樣,雖然眉眼間還有些未褪盡的孩子氣,但因為平時喜歡打扮,一舉手一投足卻也帶了些不成熟的女人味兒。可能這也是沈思涵感覺許信在這兒工作很‘危險’的原因之一,甚至她還會動不動的悄悄跑到許信店外的路對面站在那裏看許信平時的工作狀态。

在歷經了一個月的時間培訓完了店內的所有流程之後,許信就正式上崗了,每個崗位都要做,從後廚的煮茶煮珍珠調制燒仙草做布丁,到中間的搖茶師,配料師,還有準備基礎配料打掃衛生倒垃圾的打雜人員,再到前臺接待和收銀員,每一項工作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整套流程做下來讓許信感覺自己現在已經是無所不能了,甚至自信心都有些莫名的膨脹了。但其實在所有員工當中她做的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快的,可是沒關系,畢竟她要達到的目的又不是成為十佳員工,還不是掙個錢混口飯吃而已,那麽追求極致幹嘛,不過是讓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沈思涵在這邊的工作沒那麽忙,所以平日裏也會跟店裏新認識的小姐妹們在上班時間偷溜出來逛街,然後順道假裝不經意的去看一看許信。偶爾也會在身旁沒人的情況下故意停在許信店外的人群裏看上好一會兒,确認許信的工作狀态沒什麽異常之後再離開。

有幾次沈思涵偷偷跑到許信店外蹲守的時候還被許信發現了,但許信只是心中偷笑,表面卻不動聲色,裝着沒有看到對方的樣子一本正經的工作着。

雖然偷偷蹲守看對方是否出軌這件事聽起來好像很不地道,但許信其實并不反感沈思涵這樣做。畢竟這樣只能說明許信對于沈思涵來說有多重要,而平常沈思涵從來不會把自己有多在乎許信挂在嘴邊,也從來不說愛不愛的話。許信也就只能從她的行為上判斷,自己到底在她心裏占據着怎樣的位置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