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

齊燕聯軍大敗北戎後邊界遂相安無事,直指次年秋天,燕王薨。皇室一片大亂,先王幾位誕下皇子的妃子及皇後皆觊觎皇位,暗中較量。最終先帝之後依靠強大的權勢買通朝中諸多大臣順利讓自己的兒子——七皇子接替王位,因素來知曉七皇子秉性實非皇位最佳人選,但朝臣卻敢怒不敢言,只好眼見着他登基上位。

果不其然,不出一年,燕國竟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昏君驕奢淫逸、恣意揮霍、國庫虧空,恰逢天降災禍,旱澇不斷,雖偶有開倉放糧,但在官員們的一層層剝削之下到百姓手中的口糧已然少得可憐,不少地區已揭竿而起發生內亂。

燕國發生如此巨變,消息自然不胫而走傳進了他國耳中,齊國自诩國富民強,前幾年已與燕國攜手擊退外患,如今鄰國這般光景倒不如趁此一舉吞并擴張版圖,昔日結盟如今反目于亂世中為再尋常不過之事。

齊将高辭接令率軍讨伐燕國時又是一年冬日。

三年前與宋霖共讨北戎之戰還歷歷在目,現下他已然站在了與自己對立的立場,高辭也好、宋霖也罷心下都敬重對方才能,棋逢對手将遇良才,此次齊燕一戰能否贏過對方也實難推測。

起初幾戰兩軍确是伯仲之間不相上下,時日一久,燕軍因國內動亂、糧草不足致使兵力大大折損,屢有退敗。高辭心知此中緣由皆是燕王治國不力所致,宋霖奉命帶兵抗衡,能力再強也抵不過境內的腐朽動亂,由此燕軍一直被逼到燕山下二百裏之後,但憑宋霖實力卻難以一舉拿下,即使糧草不足也可拖延良久。

齊軍于兩國交界處燕山腳下駐營那日,飄起了大爻二十六年北方的第一場雪。高辭在營帳中的火堆旁查看着燕國地勢圖,忽有将士入內禀報道:“将軍,營外有人求見,自稱是将軍未曾謀面的半個故人。”“未曾謀面,半個?我怎不知自己有這麽個故人,不見。”高辭頭也未擡便朝他揮了揮手。将士領命迅速出了營。

半盞茶不到,那将士再次入營,呈上一物,說道:“禀将軍,那人執意要見您,并讓屬下将此物交由您親啓。”高辭放下地圖,有些厭煩的接過它。青色的帕子裏包了一件小半個手掌大的玩意,高辭打開一看心中不由一驚:“宋霖?不……不會是他。”心中微一沉吟,随即又道:“讓那人進來!”

接令的将士立即引了門外那人進入,高辭看他個子不高,身材清癯,束發而冠。披着一領灰色毛邊連帽鬥篷,帽子壓得極低,火光下幾乎看不見臉。

“您不露臉,我如何知道是否是故人?”高辭捏着帕子裏的東西,笑道。

“露了臉将軍也不一定認得,都說只是未曾謀面的半個故人了。”那人輕笑一聲,褪下了帽子。高辭看其目若朗星、面容俊俏卻并非能以英挺形容,反而是一種別樣的清麗之姿,年紀也不過二十上下。

“果真不認得。那我就開門見山的問了,先生是如何得到這塊夔紋白玉玉佩的?莫不是遇到了什麽靈獸。”他細細端詳玉佩,嘲弄的問道,手中确是宋霖當年那塊沒錯。

“将軍說笑了,靈獸只不過是世人誤傳,我實則是那頭白鹿的主人。”

高辭訝異道:“此話怎講?”

那人倒也不客氣,自己找了塊地方席地而坐,淡然道:“在下複姓北唐,單名一個素字,家住燕國最北方的深山中,自給自足、舉目無親,唯有山中野物作伴,那頭白鹿便是與在下朝夕相處的友人了。一日喚之不見,以為它自行覓食去了,卻不想半個月都未曾回來,心下着急便出門尋找,方知有軍駐紮山下,猜測許是被軍中将士獵去了,自然不好讨要。正兀自悲傷時,那鹿兒卻回來了,它竟頸懸玉佩背後有疤,我一時也猜不出個所以然來,待取下玉佩細看才知此玉乃是燕國大将宋霖之物,加之緞帶系紮,想必也是對我那鹿兄頗為憐愛才贈與的吧。”

“的确,當時我同宋将軍共退北戎時獵得白鹿,他不忍殺之且喜愛有加。但是,這些你都該與宋霖去說吧,救了白鹿的人不是我,贈與玉佩的也不是我,你究竟是何人,目的為何?”高辭斜眉冷眼地盯着他,語氣咄咄逼人。

Advertisement

“當初獵到白鹿的是高将軍吧?”北唐不緊不慢的說道。

“你怎知道?!”

北唐起身拍了拍粘上草灰的鬥篷說:“白鹿回來的那天傍晚,将軍又去了一趟林子,應該是想奪回我那鹿兒吧?”高辭驚詫,北唐又不緊不慢的接着說道:“那時候,我可就在邊上。其實我挺感激将軍的,連續兩次放過白鹿,若你兩次都下殺手即使是宋将軍也無權攔你。”

高辭幹笑了幾聲,道:“呵,有意思,我那時只是給宋将軍一個面子。可你終究還是沒回答我,你來我大齊軍營有何貴幹!”話音剛落,他拿起手邊的長槍,一聲呼喝直刺向北唐素,北唐素卻毫不慌張,仍舊站在原地。長槍直逼眼前,于近眉心處一兩寸時驟然停下。

“哈哈哈哈哈!”高辭放下手中的槍,仰天大笑,“像先生這樣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見,面對在下的燎原槍竟能如此鎮定自若。”

北唐素笑了笑,說道:“無甚稀奇,在下還是如實相告吧。我雖年紀不大卻本是燕國一介隐士,如今燕國民不聊生、百姓困苦,朝中已然無法恢複,實在不忍看百姓淪落到食不果腹的地步,宋将軍忠肝義膽必然會為燕國拼命,我卻不希望如此,燕國皇室已經不值得任何人為它拼命了。此次前來希望助高将軍以最快的速度制勝,雖不能一戰制敵,但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戰勝燕軍。但願早早讓人民歸于齊國,不至經受久戰之苦。在下曾聽聞齊王素來仁厚,如此也好讓百姓過得好些。”

高辭心下有些懷疑地想到:竟有人會勸敵國速滅自己的國家……

北唐繼續說道:“我知道将軍在想些什麽,其實在下并非不愛國,只是憂民。文人之思大多為民不為高堂。”

“這種文绉绉的話我也不甚明了,說白了你想做我軍師吧。”

北唐一揖說道:“正是。”

高辭笑了笑問:“那我憑什麽信你?”

“論武力我自然不能和将軍比,況且我只身前來,若涉險欺瞞将軍并被識破,對我百害而無一利,我想沒有誰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高辭笑笑,默然不答。

“将軍可有燕山下五百裏內的地圖?”

“自然。”說着高辭攤開之前所看的地圖。

北唐素拿起地圖俯身就這火光用手在其上畫了個圈,說道:“将軍應該知道燕山山下地勢也不見得平整,我建議将戰陣布成斜十字型,因其呈線形而移動迅速,這僅是其次,主要是此陣可迎戰前、左、右三方敵人,加之斜十字可以随時變換陣型擊潰敵方,此陣謂之沖轭。将軍請看這裏。”他指向地圖中央下方的一處,“山下至平原有一道窄路,兩邊皆不可行軍,開戰之初将軍便可一鼓作氣發動突擊,使燕軍走至窄路。宋将軍對于燕山下的地勢必然熟悉,行至此處定然會快速後退到之後的平原,而與平原接壤處兩旁恰是一片樹林,燕軍有可能會布置伏兵,自然也可能沒有。接下來該派人去那裏探查探查了,若無伏兵,那裏便是将軍您取勝的地方。若有伏兵,當可除之,以掌局勢。”

“嗯……軍師說的确實有理,宋霖不是易與之輩,若無法出奇制勝便難以一舉剿滅。此計确實精細巧妙。”

“呵,将軍這麽快便改口了?”北唐伸手向後捋了捋擋在額前的碎發笑道。

高辭斜眼看了看北唐,心頭萦繞着一種異樣之感,卻并未表現,反而看似毫不介意的一手搭上北唐的肩,笑道:“軍師為燕國黎民百姓助我,我奉齊王之命滅燕又須得你相助,算得互惠互利相輔相成了。”北唐登時一顫,抽身作揖道:“将軍見諒,北唐多年獨居山中不喜與人這般親近,孤獨慣了反不會和人交往了。”

“無妨,你怕是更愛與動物來往了。”高辭笑道,眼神深不可測。

三日後,齊燕大軍于燕山下交鋒,臨上戰場前,高辭去北唐素的營房尋他,卻不見其身影。往營外走了近百米,遠遠看見積滿雪的高地上站着那個披着鬥篷的清瘦身影。

“軍師不去觀戰?”高辭一身戎裝英姿挺拔的問道。

“不了,屬下性喜清淨,不願看如此殺戮之景。”北唐淡然的說。

“既然如此我也不強求了。”說罷,高辭回頭望向遠處,眼中已滿是堅毅。

齊燕兩軍再次厮殺,将士的呼喝、馬匹的嘶吼,紅的血、白的雪交織往複,北唐素在這段時間中并不焦急,聽見遠處的喊叫漸停,他上高地張望了一番。待到可聽見回營的齊軍腳步聲時,北唐素出了軍營說要親迎大軍歸來。

乘勝而歸的高辭卻并未直接回營,他一路騎馬往山腳雪原奔去,果然在營外幾裏看到了北唐,卻并非是迎着他來的方向。

“軍師要去何處,我軍在您的布陣安排之下果真取勝了!”高辭坐于馬上,居高臨下,手中揮舞着燎原槍,微揚起嘴角笑道。

北唐微微一愣,當即說道:“在下聽聞有味草藥名曰‘蒼耳子’于這一帶可采摘,于驅寒解乏有奇效且可入酒。我曾于山上挖到過此物,也略知其藥用,故特來此處尋覓以犒勞将軍。”

“軍中男兒無需依靠什麽藥材恢複元神,軍師莫要尋找了,且随我回營慶祝一番吧!”未等北唐回答,高辭迅疾拉他上馬轉身回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當晚,齊國軍中人人面露歡愉、對酒當歌。将軍營中,将軍高辭、軍師北唐素、副将吳橋及諸多軍中要将皆分坐左右,大都把酒言歡、共慶勝利。唯獨北唐一人仍舊淡然,鮮有喝酒,真如深山隐士喜形不露于色。

正值衆人同慶時,高辭舉杯敬向北唐道:“此次能夠大勝燕軍全賴軍師北唐素之功,高辭敬你一杯!”北唐推托道:“将軍恕罪,在下不勝酒力,不能多飲。”

“軍師,今日是我三軍的重要轉折,也是齊燕之戰中制勝的關鍵一戰,今日如若不喝便是不給我高某人面子,不給齊軍面子,軍師可擔待得起?!”高辭仍舉着杯,皺眉說道。

“那……在下只有恭敬不如從命了。”北唐素面露尴尬,心下一橫便将杯中玉漿一飲而盡……

待酒過三巡,衆将士慶祝畢,北唐素趁着無人注意從自己的營房匆匆離開。适才喝下一整杯烈酒,頓時胃中如火燒一般,頭暈目眩,他只好謊稱自己身體不适染了風寒才得以脫身回房。而此時的齊國營中大部分将士已休息,留了一些在外輪流守夜防衛。

北唐素此時正坐在營邊白雪包圍的一棵樹下吹着嚴冬寒風以借此醒酒。他只覺自己面部灼熱、胃中如翻江倒海、頭腦暈眩而沉重。

忽而隐隐聽到有人腳踏雪地所發出的特殊聲響,他本是對此極為敏感的,但因為酒的作用下,直到那人靠近了才有所察覺。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将軍高辭。

“方才軍師說染了風寒身體不适,我本想探望探望,不料軍師卻不在房中,找了許久原是在此地,外頭這般寒冷,怎不回營房休息?”

“不怕将軍取笑,在下實在不勝酒力,現下怕是要內熱外感風寒了。”北唐不由用厚實的披風将自己裹緊了些。

高辭笑了笑,在北唐身邊坐了下來。

“将軍許是在笑我身體孱弱吧。”北唐說道。

“人各有異何況體質呢,軍師曾說自己常年住在深山,可有經常傷寒?”

“偶爾,許是最近有些勞累了。”

“的确,打仗的日子并不好過,物資也不如平日。我倒是對軍師所言的‘山中生活’頗有興趣,不知你一人如何過的,難道不覺清冷?”高辭背靠身後大樹問道。

“清冷久了,習慣就好。”

“那……軍師平日都在家中做些什麽,難不成整日地研究兵法麽?”高辭笑道。

“自然不是,我在山中看些雜書而已,讀書可度一日,撫琴可度一日,與鳥獸共處可度一日,日複一日而已。”

“你還會彈琴?”

“略曉一二。”北唐素說着輕咳了兩聲。

“若有機會倒想聽你彈一曲。”高辭看着他,話語略頓了頓,“我是個粗人,也不懂什麽音律,軍師既然知曉不少那便說與我聽聽,一則閑來無事,二則權當消消這幾日戰事的疲乏,想必軍師不會不應允吧?”

“将軍願意聽,那便再好不過。音律中分五音,即‘宮、商、角、徵、羽’同樣對應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并五髒與五種情志。宮調式悠揚,商調式高亢,角調式靈動,徵調式歡愉,羽調式凄怆。”他說着這些話,似乎是特有的動作一般,言說五音時必要伸出凍的發白的五指,掰着指頭一一說來。話到末了卻突然停住,目光流轉,望着灰黑茫茫的蒼穹若有所思。高辭看出了些異樣:“怎麽不說了?”

北唐勉強扯了扯嘴角道:“只是想起山上的事了。”

“原是思念故裏了。對了,那頭白鹿可好?你不在山中,它……”

“有勞将軍費心了,它很好,平日都是自行覓食的,我不予幹涉。”北唐打斷了高辭的話,一擡頭,恍然發覺天上零零星星又飄起了雪,他不禁伸手想要接住飄落的雪。

“你好像很喜歡雪,每次找你幾乎都是在雪地裏。”高辭順手在地上抓起一把,細細看了看,思緒萬千。

“還好。”

“呵,問了你不少事,現在可有興趣聽我說說?”高辭手中仍抓着那把雪,看着它慢慢化了,順着指縫滴落到地上,掌心微微泛了白。

“自然可以,将軍但說無妨,在下必洗耳恭聽。”

“洗耳恭聽倒不必,就當是我自言自語吧,無需放在心上。聽軍師說自己一人住在山上,其實我也一直是獨自一人。我本是個孤兒,但有幸有對好心的夫婦收養了我,興許我此生注定人情淡漠,烽火連天時養父母不幸死于戰争的鐵蹄之下,我雖感激他們十多年的養育之恩,但卻并未十分難過,幾經輾轉又過數度春秋,最後并非是想着為養父母報仇才入了軍伍,也不是抱着忠義為國的心思,說來興許頗為大逆不道,但我确實沒那麽高風亮節。我只是喜歡策馬飛奔、馳騁沙場,槍下敵人的性命都由我來左右,軍師大概不明白這種感受吧。”

“是,我雖也會騎馬卻從未疾馳沙場,更別提殺敵了。”北唐素說着,雙手湊到嘴邊呵着氣,又搓了搓。

高辭見狀随即褪下了外衣扔給北唐道:“冷了?”

“無妨,将軍還是自己穿着吧。”北唐将高辭的衣裳又遞了回去,高辭接過卻并不穿上,反而把衣服展開,“嘩”地一聲将整件外衣當頭蓋在了北唐素身上說道:“我不冷。”

“多謝将軍……”北唐素的臉在那件衣服的遮蔽下看不清任何表情。

高辭戎馬近十年,向身邊這個認識不過幾天的小軍師娓娓道來,也許是喝得有些多了,這一說便說到了三更天。待他準備收尾了,一側頭,但見北唐素斜倚着身後的大樹睡着了。

齊燕聯軍大敗北戎後邊界遂相安無事,直指次年秋天,燕王薨。皇室一片大亂,先王幾位誕下皇子的妃子及皇後皆觊觎皇位,暗中較量。最終先帝之後依靠強大的權勢買通朝中諸多大臣順利讓自己的兒子——七皇子接替王位,因素來知曉七皇子秉性實非皇位最佳人選,但朝臣卻敢怒不敢言,只好眼見着他登基上位。

果不其然,不出一年,燕國竟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昏君驕奢淫逸、恣意揮霍、國庫虧空,恰逢天降災禍,旱澇不斷,雖偶有開倉放糧,但在官員們的一層層剝削之下到百姓手中的口糧已然少得可憐,不少地區已揭竿而起發生內亂。

燕國發生如此巨變,消息自然不胫而走傳進了他國耳中,齊國自诩國富民強,前幾年已與燕國攜手擊退外患,如今鄰國這般光景倒不如趁此一舉吞并擴張版圖,昔日結盟如今反目于亂世中為再尋常不過之事。

齊将高辭接令率軍讨伐燕國時又是一年冬日。

三年前與宋霖共讨北戎之戰還歷歷在目,現下他已然站在了與自己對立的立場,高辭也好、宋霖也罷心下都敬重對方才能,棋逢對手将遇良才,此次齊燕一戰能否贏過對方也實難推測。

起初幾戰兩軍确是伯仲之間不相上下,時日一久,燕軍因國內動亂、糧草不足致使兵力大大折損,屢有退敗。高辭心知此中緣由皆是燕王治國不力所致,宋霖奉命帶兵抗衡,能力再強也抵不過境內的腐朽動亂,由此燕軍一直被逼到燕山下二百裏之後,但憑宋霖實力卻難以一舉拿下,即使糧草不足也可拖延良久。

齊軍于兩國交界處燕山腳下駐營那日,飄起了大爻二十六年北方的第一場雪。高辭在營帳中的火堆旁查看着燕國地勢圖,忽有将士入內禀報道:“将軍,營外有人求見,自稱是将軍未曾謀面的半個故人。”“未曾謀面,半個?我怎不知自己有這麽個故人,不見。”高辭頭也未擡便朝他揮了揮手。将士領命迅速出了營。

半盞茶不到,那将士再次入營,呈上一物,說道:“禀将軍,那人執意要見您,并讓屬下将此物交由您親啓。”高辭放下地圖,有些厭煩的接過它。青色的帕子裏包了一件小半個手掌大的玩意,高辭打開一看心中不由一驚:“宋霖?不……不會是他。”心中微一沉吟,随即又道:“讓那人進來!”

接令的将士立即引了門外那人進入,高辭看他個子不高,身材清癯,束發而冠。披着一領灰色毛邊連帽鬥篷,帽子壓得極低,火光下幾乎看不見臉。

“您不露臉,我如何知道是否是故人?”高辭捏着帕子裏的東西,笑道。

“露了臉将軍也不一定認得,都說只是未曾謀面的半個故人了。”那人輕笑一聲,褪下了帽子。高辭看其目若朗星、面容俊俏卻并非能以英挺形容,反而是一種別樣的清麗之姿,年紀也不過二十上下。

“果真不認得。那我就開門見山的問了,先生是如何得到這塊夔紋白玉玉佩的?莫不是遇到了什麽靈獸。”他細細端詳玉佩,嘲弄的問道,手中确是宋霖當年那塊沒錯。

“将軍說笑了,靈獸只不過是世人誤傳,我實則是那頭白鹿的主人。”

高辭訝異道:“此話怎講?”

那人倒也不客氣,自己找了塊地方席地而坐,淡然道:“在下複姓北唐,單名一個素字,家住燕國最北方的深山中,自給自足、舉目無親,唯有山中野物作伴,那頭白鹿便是與在下朝夕相處的友人了。一日喚之不見,以為它自行覓食去了,卻不想半個月都未曾回來,心下着急便出門尋找,方知有軍駐紮山下,猜測許是被軍中将士獵去了,自然不好讨要。正兀自悲傷時,那鹿兒卻回來了,它竟頸懸玉佩背後有疤,我一時也猜不出個所以然來,待取下玉佩細看才知此玉乃是燕國大将宋霖之物,加之緞帶系紮,想必也是對我那鹿兄頗為憐愛才贈與的吧。”

“的确,當時我同宋将軍共退北戎時獵得白鹿,他不忍殺之且喜愛有加。但是,這些你都該與宋霖去說吧,救了白鹿的人不是我,贈與玉佩的也不是我,你究竟是何人,目的為何?”高辭斜眉冷眼地盯着他,語氣咄咄逼人。

“當初獵到白鹿的是高将軍吧?”北唐不緊不慢的說道。

“你怎知道?!”

北唐起身拍了拍粘上草灰的鬥篷說:“白鹿回來的那天傍晚,将軍又去了一趟林子,應該是想奪回我那鹿兒吧?”高辭驚詫,北唐又不緊不慢的接着說道:“那時候,我可就在邊上。其實我挺感激将軍的,連續兩次放過白鹿,若你兩次都下殺手即使是宋将軍也無權攔你。”

高辭幹笑了幾聲,道:“呵,有意思,我那時只是給宋将軍一個面子。可你終究還是沒回答我,你來我大齊軍營有何貴幹!”話音剛落,他拿起手邊的長槍,一聲呼喝直刺向北唐素,北唐素卻毫不慌張,仍舊站在原地。長槍直逼眼前,于近眉心處一兩寸時驟然停下。

“哈哈哈哈哈!”高辭放下手中的槍,仰天大笑,“像先生這樣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見,面對在下的燎原槍竟能如此鎮定自若。”

北唐素笑了笑,說道:“無甚稀奇,在下還是如實相告吧。我雖年紀不大卻本是燕國一介隐士,如今燕國民不聊生、百姓困苦,朝中已然無法恢複,實在不忍看百姓淪落到食不果腹的地步,宋将軍忠肝義膽必然會為燕國拼命,我卻不希望如此,燕國皇室已經不值得任何人為它拼命了。此次前來希望助高将軍以最快的速度制勝,雖不能一戰制敵,但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戰勝燕軍。但願早早讓人民歸于齊國,不至經受久戰之苦。在下曾聽聞齊王素來仁厚,如此也好讓百姓過得好些。”

高辭心下有些懷疑地想到:竟有人會勸敵國速滅自己的國家……

北唐繼續說道:“我知道将軍在想些什麽,其實在下并非不愛國,只是憂民。文人之思大多為民不為高堂。”

“這種文绉绉的話我也不甚明了,說白了你想做我軍師吧。”

北唐一揖說道:“正是。”

高辭笑了笑問:“那我憑什麽信你?”

“論武力我自然不能和将軍比,況且我只身前來,若涉險欺瞞将軍并被識破,對我百害而無一利,我想沒有誰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高辭笑笑,默然不答。

“将軍可有燕山下五百裏內的地圖?”

“自然。”說着高辭攤開之前所看的地圖。

北唐素拿起地圖俯身就這火光用手在其上畫了個圈,說道:“将軍應該知道燕山山下地勢也不見得平整,我建議将戰陣布成斜十字型,因其呈線形而移動迅速,這僅是其次,主要是此陣可迎戰前、左、右三方敵人,加之斜十字可以随時變換陣型擊潰敵方,此陣謂之沖轭。将軍請看這裏。”他指向地圖中央下方的一處,“山下至平原有一道窄路,兩邊皆不可行軍,開戰之初将軍便可一鼓作氣發動突擊,使燕軍走至窄路。宋将軍對于燕山下的地勢必然熟悉,行至此處定然會快速後退到之後的平原,而與平原接壤處兩旁恰是一片樹林,燕軍有可能會布置伏兵,自然也可能沒有。接下來該派人去那裏探查探查了,若無伏兵,那裏便是将軍您取勝的地方。若有伏兵,當可除之,以掌局勢。”

“嗯……軍師說的确實有理,宋霖不是易與之輩,若無法出奇制勝便難以一舉剿滅。此計确實精細巧妙。”

“呵,将軍這麽快便改口了?”北唐伸手向後捋了捋擋在額前的碎發笑道。

高辭斜眼看了看北唐,心頭萦繞着一種異樣之感,卻并未表現,反而看似毫不介意的一手搭上北唐的肩,笑道:“軍師為燕國黎民百姓助我,我奉齊王之命滅燕又須得你相助,算得互惠互利相輔相成了。”北唐登時一顫,抽身作揖道:“将軍見諒,北唐多年獨居山中不喜與人這般親近,孤獨慣了反不會和人交往了。”

“無妨,你怕是更愛與動物來往了。”高辭笑道,眼神深不可測。

三日後,齊燕大軍于燕山下交鋒,臨上戰場前,高辭去北唐素的營房尋他,卻不見其身影。往營外走了近百米,遠遠看見積滿雪的高地上站着那個披着鬥篷的清瘦身影。

“軍師不去觀戰?”高辭一身戎裝英姿挺拔的問道。

“不了,屬下性喜清淨,不願看如此殺戮之景。”北唐淡然的說。

“既然如此我也不強求了。”說罷,高辭回頭望向遠處,眼中已滿是堅毅。

齊燕兩軍再次厮殺,将士的呼喝、馬匹的嘶吼,紅的血、白的雪交織往複,北唐素在這段時間中并不焦急,聽見遠處的喊叫漸停,他上高地張望了一番。待到可聽見回營的齊軍腳步聲時,北唐素出了軍營說要親迎大軍歸來。

乘勝而歸的高辭卻并未直接回營,他一路騎馬往山腳雪原奔去,果然在營外幾裏看到了北唐,卻并非是迎着他來的方向。

“軍師要去何處,我軍在您的布陣安排之下果真取勝了!”高辭坐于馬上,居高臨下,手中揮舞着燎原槍,微揚起嘴角笑道。

北唐微微一愣,當即說道:“在下聽聞有味草藥名曰‘蒼耳子’于這一帶可采摘,于驅寒解乏有奇效且可入酒。我曾于山上挖到過此物,也略知其藥用,故特來此處尋覓以犒勞将軍。”

“軍中男兒無需依靠什麽藥材恢複元神,軍師莫要尋找了,且随我回營慶祝一番吧!”未等北唐回答,高辭迅疾拉他上馬轉身回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當晚,齊國軍中人人面露歡愉、對酒當歌。将軍營中,将軍高辭、軍師北唐素、副将吳橋及諸多軍中要将皆分坐左右,大都把酒言歡、共慶勝利。唯獨北唐一人仍舊淡然,鮮有喝酒,真如深山隐士喜形不露于色。

正值衆人同慶時,高辭舉杯敬向北唐道:“此次能夠大勝燕軍全賴軍師北唐素之功,高辭敬你一杯!”北唐推托道:“将軍恕罪,在下不勝酒力,不能多飲。”

“軍師,今日是我三軍的重要轉折,也是齊燕之戰中制勝的關鍵一戰,今日如若不喝便是不給我高某人面子,不給齊軍面子,軍師可擔待得起?!”高辭仍舉着杯,皺眉說道。

“那……在下只有恭敬不如從命了。”北唐素面露尴尬,心下一橫便将杯中玉漿一飲而盡……

待酒過三巡,衆将士慶祝畢,北唐素趁着無人注意從自己的營房匆匆離開。适才喝下一整杯烈酒,頓時胃中如火燒一般,頭暈目眩,他只好謊稱自己身體不适染了風寒才得以脫身回房。而此時的齊國營中大部分将士已休息,留了一些在外輪流守夜防衛。

北唐素此時正坐在營邊白雪包圍的一棵樹下吹着嚴冬寒風以借此醒酒。他只覺自己面部灼熱、胃中如翻江倒海、頭腦暈眩而沉重。

忽而隐隐聽到有人腳踏雪地所發出的特殊聲響,他本是對此極為敏感的,但因為酒的作用下,直到那人靠近了才有所察覺。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将軍高辭。

“方才軍師說染了風寒身體不适,我本想探望探望,不料軍師卻不在房中,找了許久原是在此地,外頭這般寒冷,怎不回營房休息?”

“不怕将軍取笑,在下實在不勝酒力,現下怕是要內熱外感風寒了。”北唐不由用厚實的披風将自己裹緊了些。

高辭笑了笑,在北唐身邊坐了下來。

“将軍許是在笑我身體孱弱吧。”北唐說道。

“人各有異何況體質呢,軍師曾說自己常年住在深山,可有經常傷寒?”

“偶爾,許是最近有些勞累了。”

“的确,打仗的日子并不好過,物資也不如平日。我倒是對軍師所言的‘山中生活’頗有興趣,不知你一人如何過的,難道不覺清冷?”高辭背靠身後大樹問道。

“清冷久了,習慣就好。”

“那……軍師平日都在家中做些什麽,難不成整日地研究兵法麽?”高辭笑道。

“自然不是,我在山中看些雜書而已,讀書可度一日,撫琴可度一日,與鳥獸共處可度一日,日複一日而已。”

“你還會彈琴?”

“略曉一二。”北唐素說着輕咳了兩聲。

“若有機會倒想聽你彈一曲。”高辭看着他,話語略頓了頓,“我是個粗人,也不懂什麽音律,軍師既然知曉不少那便說與我聽聽,一則閑來無事,二則權當消消這幾日戰事的疲乏,想必軍師不會不應允吧?”

“将軍願意聽,那便再好不過。音律中分五音,即‘宮、商、角、徵、羽’同樣對應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并五髒與五種情志。宮調式悠揚,商調式高亢,角調式靈動,徵調式歡愉,羽調式凄怆。”他說着這些話,似乎是特有的動作一般,言說五音時必要伸出凍的發白的五指,掰着指頭一一說來。話到末了卻突然停住,目光流轉,望着灰黑茫茫的蒼穹若有所思。高辭看出了些異樣:“怎麽不說了?”

北唐勉強扯了扯嘴角道:“只是想起山上的事了。”

“原是思念故裏了。對了,那頭白鹿可好?你不在山中,它……”

“有勞将軍費心了,它很好,平日都是自行覓食的,我不予幹涉。”北唐打斷了高辭的話,一擡頭,恍然發覺天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