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解決方法合作社?
牛永昌是竹溪村普普通通的一個農民。
在農村的日子其實不好過,天天種地又苦又累。但是他沒多少文化,也不敢去外面闖,就一直留在村子裏種地了。
往日,那真是辛辛苦苦一年上頭,賺不到幾個錢。萬一來個天災人禍,這一年都白忙活了!
今年村子通了路,有人進來買東西了,他們種的米、菜都能往外面賣,一切漸漸就好了不少。
種菜雖然也辛苦,都是在地裏幹活,但是能掙錢啊!有了路子之後,種的多,賺得也多。逢年過節的,外面的菜價還能漲上來一截,他們村子裏的菜好,那更是利潤高一點,拿出去賣啊,攢下來的錢就越來越多,他這日子也沒過去那麽緊緊巴巴了,偶爾還能買兩瓶小酒喝上一口,巴适!
今天他像是往常一樣,地裏的菜長好了,和菜販子聯系上,準備給送過去。可是那頭一聯系,情況好似就有些不對起來了。
“咱們是老交情了,我也不跟你說虛的,你這個價格啊,還是貴了點……”
牛永昌眼睛一瞪,這是什麽意思?要砍價?
“但我們村兒的菜,品質你也知道,貴有貴的道理!”
菜販子也叫苦,“牛永昌,我知道是這個理,但是其他人可不一定認吶。你瞧我這收了菜也是要再賣出去的,人家收的更便宜,那我這不就虧了嗎?”
牛永昌想不明白,怎麽會有更便宜的?
是村子裏誰家出的價格更低好多籠絡着人些?
可是當初不是說好大家不搞這一套嗎?
他急得上了火,這青菜保質期可就短了,要是在地裏多放幾天就不新鮮了,價格又得打折,他只能降點兒價先賣出去。等人來了,他說好跟車過去看看。
這一看,才發現是怎麽回事。
他們村兒的菜,因為品質好一些,每回都喊“竹溪村的菜”,後來就慢慢簡化成竹溪菜了。
Advertisement
可是這菜又沒貼标簽,無非就是挂着個牌子,人家挑一挑,哎,看着好像不錯。買回去嘗一嘗,味道确實好,一來二去漸漸有了名聲。
尤其是最近,他們村兒因為上了電視,又多了不少人知道菜好吃,被問起來的次數就更多了。
名聲似乎看不見摸不着,但是竹溪村的村民們已經第一次嘗到了甜頭,總有些人想試試,銷量真的會上升!
這賺到的都是真金白銀,誰不喜歡呢?
可是牛永昌去那邊一瞧,菜市場裏不少攤位前青菜都挂着竹溪菜的名頭,但是都不是他們村兒的菜!
自己種的菜,他們都知道是哪裏好吃,哪些地方不一樣。
看多了,那真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他人菜問題在哪兒。
這裏一家家的不是他們的菜,偏偏又挂着他們那菜的名頭,愣是把價格擡高了一點。
哪怕比不上他們自己的價格,可是對來買菜的人說,哎呦,不都是這個菜嗎?能便宜點兒,要不就先試試便宜點兒的?
這搞來搞去,最後反而是這些假貨吃到了更多名聲!
他怒氣沖沖地找上幾個攤子,挑挑揀揀一番,質問道,“這不是竹溪菜,你們這是哪兒來的菜?”
在菜市場擺攤的已經是從分銷商那裏進貨的了,他們大多時候也是和氣生財,可是對上這種看着就是來砸場子的,那是堅決要維護自己的名聲,“這怎麽不是竹溪菜了?不都是用竹溪的水種出來的嗎?你不懂就別在這裏瞎嚷嚷!”
轉了一大圈,牛永昌險些被轟走,才終于搞清楚了這是怎麽回事。
“村長,那些菜是溪頭村冒充的!他們仗着竹溪也從那兒過,就說他們的菜也是竹溪菜!”
一條竹溪從山上下來,好幾條支流彙聚,經過了三四個村子,最後彙入江河。
溪頭村那裏,就也有一條竹溪的支流,說是竹溪似乎也沒有太大問題。
往日,他們是山口的村子,交通便利,村子裏發展也不錯,不少人家都蓋起來三層的自建房,日子過得舒服極了。
但很多事兒啊,就怕對比。
竹溪村這一年實在是出了好幾次風頭。
先前修路時,就把王達那事兒傳出來了,讓不少不關心的人知道原來山裏頭還那麽個村子,村裏人又團結又厲害,愣是揭穿了王達幹的壞事兒。
沒多久,就過了這麽一年半載,那個窮村子竟然還能上電視!
天知道他們看見時心裏那個酸爽。
瞧瞧那破爛木頭房子,瞧瞧那滿是灰塵的土路,瞧瞧那寥寥無幾的人口。竹溪村啊,怎麽說都比不上他們溪頭村。
可是就這樣一個破破爛爛小村子,怎麽就憑着在大山裏頭,上了電視呢?
名聲一起來,他們都聽得到。
還在溪頭村生活的人,大多家裏也種的有不少東西。農村嘛,自家有土地,抛荒了幹啥?種點兒東西自己吃,吃不完的拿去賣。
看見就連收菜的,聽見是竹溪菜,給的價格都高幾分,他們心裏就不好受啊!
他們溪頭村是比竹溪村差了咋地?
憑什麽他們就不能掙到這個錢?
有些人就嘀咕了,“真要說起來,我們這也是竹溪菜吧?都是竹溪灌溉……”
“可不是嗎,咱們這背靠背的都是一座大山,土壤也沒啥差別啊!”
膽子大的直接就對外打出竹溪菜的招牌了。
當然,他還是有點心虛,價格擡得比正品低一點。
“竹溪村,便宜了啊!正宗竹溪菜,一塊八一斤……”
但是低這麽點,反而更加火爆了起來,好些只是聽到名聲的跟風都買的便宜的,他們反而賺到了。
有了第一個吃到肉的,就有第二個跟風喝湯的。
為了賺錢,要這點臉皮子幹啥?不就是加個名頭嗎,大家鄉裏鄉親的,名聲借過來用用有啥大不了的,他們這也是竹溪灌溉的,又沒有說假話!
正如陽澄湖就那麽大一塊地方,現在市面上一說螃蟹不少商販都喊正宗陽澄湖大閘蟹一樣。要是全都是陽澄湖産出的,怕是整個湖都裝不下了。
竹溪菜的名聲起來了,也成為了這種受害者!
牛永昌在村長辦公室裏哭訴了半天,“村長啊,你可得給大家想個法子,不能讓溪頭村就這樣把我們的名聲占用去了。”
好不容易賺到錢,誰樂意看到這錢從手中溜走?
哪怕是還沒到自己手裏的,都心疼!
毛村長聽得面色沉沉,他拍拍牛永昌的肩膀,“你說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想想怎麽處理,一定給大家想個法子。”
把牛永昌送走了,毛德旺在辦公室裏踱來踱去。
他就知道溪頭村不會看着他們竹溪村好起來的,沒想到是用這種辦法。但是要怎麽解決呢……
眼下又還有水利設施設備購買的問題。
他想了好一會兒,又翻了翻自己這邊的文件、政策,漸漸有個模糊的想法了。很快,毛村長又去村子裏轉了一圈,問問其他人有沒有遇到類似情況,會不會還有其他原因。
倒是這一轉悠,他也發現了好幾個漏洞,得虧最近沒有爆發出來。
……
竹笙還不知道毛村長那邊的煩惱。
她就這麽一百畝地,上面又有竹林、又要種竹荪、又要種菜種水稻,數量其實有限,主要還是供應玉華餐廳那邊。
今年水稻、蔬菜、雞都有固定的渠道賣了,不用着急,但是竹荪才炮制好,大多還在手裏。
她的竹荪,用靈泉、靈壤種出來,質量也比市面上的高不少,要是還按普通價格賣是不劃算的。
如今多虧了綜藝的宣傳,她留了個訂購電話,陸陸續續也有人聯系着要買了,其中還有不少是趙明雅推薦來的。
她的減肥效果實在驚人,那些女明星是不想吃好吃的嗎?是因為上鏡胖十斤不得不控制着身材,必須必常人能看見的瘦還要再瘦一點才行。
見到趙明雅那個活生生的例子,紛紛試探着訂購了點。
這幾天忙完了,竹笙就是張大年和石厚一起當客服,忙得腦子嗡嗡嗡的。她琢磨着得趕快買電腦回來開網店了,不然實在是太麻煩了!
村長來的時候,她都只能把桌子上亂糟糟的東西一推,勉強空出個地方來,又給村長倒了杯茶,“村長,你怎麽來了?最近有什麽事兒?”
“竹笙,是這樣的,咱們村兒的菜啊,在外面多了好些人仿冒,這怎麽行?所以,我想咱們村兒是不是到了搞一個合作社的時候了。”
毛村長也不是平白無故提出這個來的。
牛永昌和他說了情況,他也下去調查了一番。
之前他們村子賣菜,是先有程氏集團那邊的訂單,種菜的人把菜賣過去。之後是村子通路了,有菜販子進來收菜,再分銷給菜市場等地。
如今牛永昌遇到的問題,顯然就是先從菜販子那一環出問題了,隔壁村賣了,價格便宜些,他們也收了,說到底不就是默認了他們這塊兒的菜都可以叫竹溪菜嗎?
他們沒有認準竹溪村的菜。
但要說竹溪村的菜都特別好,毛村長也不敢完全這樣說。
村子裏第一批勤快的去打工了,剩下的既有老實人,有要照顧老人的,也有偷奸耍滑的。
如果真的讓那些偷奸耍滑的也借着名聲胡搞,最後只會把他們竹溪菜的名聲搞壞!
另外,村子裏本來是種地為主,大家種菜多是自給自足,現在是看見種地賺的錢了,有些人既種其他的也種點兒菜,兩頭都搞,但不是誰都有最好的技術,最後種出來的質量也不統一。
往外來說都是竹溪菜,可是他們自己的質量都有高有低,那怎麽管得住外面以次充好?
“我想着,要是能建立合作社,提供最好的技術,需要什麽設備、肥料也可以統一采購,由合作社把控質量,對外統一銷售,包括分銷運輸,應該能解決一些問題。”
另一點毛村長沒有說出口的,則是如果成立竹溪村蔬菜産銷合作社,像這次的事情就不會整天來找他操心了。
這事務眼看着越來越多,都讓他攬在手上也不現實啊。
至于他來找竹笙的原因……“你願不願意牽頭成立蔬菜産銷合作社?”
既然搞合作社,肯定需要有人來管,毛村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竹笙了。
竹笙沒有一口答應或者拒絕,而是先答道,“村長,你讓我想想吧。”
事情都發生了,也不急于這一兩天了,毛村長就順便把設備的事兒也和竹笙通了個氣。
要是合作社成立了,真是竹笙來管事兒,這就又是她要操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