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開辦合作社先搞定竹溪菜

送走了毛村長,竹笙就開始琢磨這兩件事兒。

合作社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她之前對合作社的了解不多,不少內容是剛剛聽村長講的,這會兒也自己查了一遍。

合作社,是農村專業合作社,模式挺多,合作社本身也有法人資格,竹笙感覺這就像是農民自己開的農産品公司,但又不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只是一個互助組織。

再細細看看有哪些,她就發現這合作社還挺靈活:

在農民入股的基礎上,可以是最簡單粗暴的直接對接農民和市場,從農民這裏收菜然後賣出去,合作社一頭直接對接各個公司,另一頭對接農民散戶,避免農民因為人數分散在議價上的吃虧。

也可以稍微複雜一點,合作社承擔功能更多,不僅僅是收購運輸販賣,還包括種植。比如農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種,或者是托管模式,大家在不流轉土地的基礎上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合作社再聘請技術好的來種,收獲賣出去後再分成。

或者還是農民自己種地,但是合作社會統一采購種子、肥料、農具,降低成本,并且對所有人做技術指導。

還有什麽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各種疊加模式,反正只要想搞,只要統合資源為農民服務,似乎怎麽弄都行!

這把竹笙看得一下子心動了,她雖然種的東西售價高,但是規模擴大慢,而且還十分缺人!

就像是這兩天,她的竹荪處理起來就十分麻煩,他們三個人一時半會兒也難找到更多人。

建立了合作社,大家以土地入股,就能重新規劃土地,合理分配人力,再以合作社的名義聘請大家種植,到時候還能再招聘專門的銷售人員,發展起來就會非常快了。

有了合作社統一收購作物統一包裝銷售,還可以真正地建立他們竹溪村的品牌。

到時候,就不只是她承包的這個小山頭的。竹溪村可是被幾座山環繞,等那些地方都開始利用起來……

竹笙想想那種美好場景都要笑出來了。

她一個人種不知道得種到何年何月去,擴大規模,現在就擴!

Advertisement

“村長,咱們趕快召開大會和村民們說一下吧!”

竹笙和村長商量了一會兒,又去找了村子裏幾個目前已經不怎麽種糧食主要種蔬菜的人家通氣,最後才召開了這個大會。

還是在曬谷坪,毛村長拿着大喇叭,“咳咳!喂喂,人都到齊了吧?今天趕在這個時候把大家喊來,也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商量,關于我們村的農業合作社。”

每家每戶都來了一兩個人,聽見這東西,一時稀奇得慌:

“合作社是啥?”

“我聽說五道灣那邊有搞合作社嘞!”

“溪頭村是不是也有一個養豬合作社?”

大家對這東西模模糊糊聽過,但是又不知道具體是做什麽的,要怎麽做。

毛村長趕快喊兩聲,“安靜安靜,都聽我說!”

“這一年,咱們村兒不僅是種水稻,大家也種起來蔬菜。售賣時,想來也陸陸續續發現了問題。之前牛永昌就和我反饋過,咱們村兒的菜大致就叫竹溪菜,可是溪頭村的也冒充我們的菜,愣是說他們那也是竹溪澆灌出來的,憑啥子不能叫竹溪菜!”

村民們種的菜也不都是同一天成熟的,有些村民今天才知道這事兒,一下子炸開鍋了,義憤填膺地恨不得沖上去幹架,“溪頭村咋這麽不要臉?瞧見咱們上電視就想占便宜?”

“以前他們和我們搶水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不是什麽好東西,呸!”

“他們也好意思?就那個破落環境,恨不得下場暴雨就來泥石流,也好意思冒充咱們村兒的地?”

等大家吵吵完了,村長才接着說,“我想着啊,這不能行,好不容易咱們上了次電視,這得來的名聲不能便宜了他們啊!要是有個統一的品牌,咱們就能光明正大說我們自己才是正宗竹溪菜了。可問題來了,咱們村兒自己的菜品質都還沒統一,對外怎麽和人家講?”

下面村民安靜了幾分。

“有些人心裏頭的小九九,這幾天巡視我也都看見了。好不容易有個新的發財路,本來應該珍惜。但是他們種菜啊,就那麽随便糊弄兩下,菜葉子被蟲子咬得不成樣子了,你們說這種菜也跟着叫竹溪菜,拿出去給人家看見了,害不害臊啊?這不虧心嘛!”

好幾個自己就是這麽做的人,悄悄捂住臉,總覺得毛村長就是在罵自己。

其他人默默地點頭,是這個理。

過去大家的菜種的都自己吃,好也是自己吃,壞也是自己吃,誰管別人家怎麽樣。

但現在拿出去賣,尤其是村子的名聲打開,所有人都因為這個名聲受益的時候,誰要是破壞這個名聲,不就是破壞他們的銷量嗎?

那肯定不成啊。

“村長,你說咱們也搞合作社,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能!”村長斬釘截鐵地說,“咱們村兒種地現在種得最好,往外頭賣的也最好的是誰?竹笙。由她來牽頭,你們還不放心?”

嚯,村長這話一下子吸引了下面所有人的興趣。

由竹笙指導?

誰不知道竹笙那個天賦,第一年就靠比所有人品質都高的大米,賣了120元一斤的高價,後面又是賣菜、又是賣雞,搞啥啥紅火,她承包了個小山頭,哪怕先只承包了一百畝地,也讓人看得羨慕死了!

修路那會兒更是直接出錢,為村子做了大貢獻,誰能不相信她啊!

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喊,“我支持竹笙!”

“放心,跟着竹笙肯定放心!”

還有的反應慢半拍,愣是被自家婆娘狠狠地踩了一腳,趕快跟着喊,“支持!”

竹笙接過了毛村長手中的大喇叭,清了清嗓子,“鄉親們,我也不怕告訴大家,我光是去年就收入三十萬,今年又有了這麽大一片地,收益更高。大家要是跟着我幹,聽我的指導,絕不會吃虧!”

不少人的心一下子就跟着火熱了,迫不及待地問,“竹笙,那這合作社要怎麽搞?”

合作社的模式很多,怎麽搞這個問題,竹笙前兩天已經和村長還有其他幾人商量過了。

有的人覺得就先搞蔬菜統銷就行,有的人覺得要解決問題得從根源上出發,統一質量,那就需要技術指導,甚至土地流轉,把合作社先發展起來。

還有的更誇張一點,恨不得他們的地都能立刻變成竹笙那樣的,種什麽什麽能賣大價錢!

竹笙不得不滿臉黑線地打斷大家激情幻想,那實在是有點遠了,得慢慢發展。

這些人怎麽就不能一步步來呢,像她,哪怕一想到搞合作社,腦子裏第一反應是把全村的土地重新規劃一遍,現在不也沒提嘛!

咳。

竹溪村這山地多平地少的情況,其實不大适合多種水稻。過去是為了自給自足,之後倒是不一定了,可以重新規劃下哪裏種什麽。

但目前最緊迫的還是怎麽趁着竹溪村的名聲打開、還沒完全消下去的時候,打開市場,把這個便宜給占了。

因此,即使搞合作社,後面要怎麽改後面再說,年前得先把蔬菜這一茬給解決。

“我知道大家對這個模式不大熟悉,也怕虧了,這會兒答應都是信任我,那我就更不能讓大家虧了。目前我們先建立蔬菜統銷合作社,解決竹溪菜的問題。

蔬菜統銷合作社的運行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大家的菜種好了,我們會按照市場價收購,然後再賣出去,不用大家單獨對接菜販子,避免被壓價。

在收購時,咱們內部就會按照質量先分級,給對應價格。

同時,我們也會把蔬菜送去做資格認證,也會注冊商标,弄統一的包裝。

我們要讓別人知道,咱們的竹溪菜好,不是說說而已,是真有那個品質,能有證來證明的。

有了統一的品牌,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更理智氣壯地指出只有我們是竹溪菜,其他村兒的都是仿冒的!”

竹笙慢條斯理地将他們商讨後的初步規劃講出來。

她是不急着搞其他的,等這次嘗到甜頭了,大家對合作社更加信任,到時候才方便開口嘛。

村民們一聽,這等于是在村裏就能賣了,賣給熟人,不用另外找菜販子,似乎也挺方便,沒啥心理壓力。

“成!那我們都賣給你!”

“不是我,是我們村兒的蔬菜統銷合作社。”竹笙笑着糾正道。

大家這會兒還搞不清楚差別,不過熟悉熟悉,應該就知道了。

有了那次開會動員,後面就是忙起來了。

合作社的草臺班子是先搭好的,竹笙擔任合作社社長,上面有理事會,包括她和村子裏一些蔬菜種得多的大戶,她下面得配備一個財務部一個技術部,還有銷售部。

目前沒有什麽人,財務部就一個財務,是直接找村長要的人,讓村子裏的財務兼任。

技術部……還不急,年後再說,包括噴灌設備那事兒都先往後放一放。

銷售部那就是重中之重了,竹笙先把張大年和石厚算上,理事會那幾家也讓他們出個人,先緊着這幾個用,不夠了再招。

讓他們出人,一方面是自家蔬菜種的多,就算是為了自家肯定也會好好幹活。另一方面,這平白招人也不好招,總得先培養幾個起來。

當然,幹活都會發工資。合作社主要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但經營過程中還是會有點營利的。如果是采取村民入股的形式,按照法律規定,營利至少60%要直接返還。

不過他們現在都還沒說什麽入不入股,只是單純收購和銷售,等這一波解決完了再看怎麽改。

至于這次收購的錢,有了合作社,就可以先找銀行貸款,或者是幹脆向村子裏借款了。

毛村長很支持這個合作社發展,也相信在竹笙的帶領下能及時賣出去把錢還上。

按理來說這次也不會賣竹笙的蔬菜,竹笙都是直接賣給玉華餐廳的,不用來摻和這事兒。

但有些事兒不能這麽算,光看眼前可不行。

對竹笙來說,她把話語權拿到手中,之後把蔬菜合作社擴成混合合作社就方便了。有了給大家服務的經歷,大家認同她,之後她再想擴大規模、流轉土地、重新規劃,那才好說。

甚至她把竹溪村都打造成她現在那片地一樣,也不是沒可能。

一步步來嘛!

竹笙把自己在小山包下的竹屋暫時貢獻出來當辦公地點,一邊看着被送來的幾人。

“咱們現在時間很緊,我來和你們說一下,我這裏需要一個人去跑認證這個事兒,一個人去和菜市場那邊溝通,要是有會開車的也能負責開車運輸蔬菜,還有一個人負責查驗蔬菜質量給大家登記,你們看看自己能做啥?”

也許是因為竹笙本來就挺年輕,被送來的幾人看着年紀也不大,看着和竹笙、石厚差不多都是十七八歲的,估計是高中沒有讀,或者是讀了一半讀不下去了,又還沒出去打工的。

太嫩了啊。

竹笙頂着自己才十七歲的小臉,如此感慨道。

她不一樣,她可是有過兩輩子的人了,怎麽可能跟真正的小屁孩兒一樣?

“我來登記吧?我在家裏幫我爸種菜,這些都熟。”先說話的是牛莉,她是牛永昌的女兒,自己家菜種的可不少。

另外幾人一看最輕省簡單的工作被搶了,也顧不得害羞不說話了,“我……那我去和菜市場溝通!”

還有兩個人更加傻眼了。

菜市場溝通他們有點怕,那後面什麽認證、運輸就更不會了。不會開車,而且那個認證要怎麽搞都不知道,這怎麽跑?

竹笙看了他們反應大致有數了,“行了,你們也不用慌,肯定是我們先帶着你們,也不會讓你們自己瞎忙活的。”

她回頭喊了一聲,“張大年,你帶這三個去菜市場那邊吧。石厚,你帶着牛莉做登記。”

認證看來還是得她親自去了。

好在她可以問問鄭經理,他負責采購,對什麽證好,要怎麽辦,怎麽分辨真假應該很熟。

至于合作社統一的标識可以先麻煩蔡嬸給設計一個,找個廠子下單制作點兒貼紙到時候貼包裝上。

合作社就這樣先忙活起來了。

來幫忙的幾個人這裏幹一會兒那裏幹一會兒,人人都是身兼數職。

很快,菜市場那邊的人就發現有點不一樣了。

好些攤子都喊的是竹溪菜,但是怎麽有的有貼一個小小的标簽,有什麽證書照片在後面放着,有的就沒有呢?奇了怪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