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合作社改革入股
趙成是西省南城下面附屬縣城菜市場裏面的小攤販。
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大早起來進貨,在菜市場擺攤,早上高峰過去了收拾下菜,打掃打掃衛生,等到下午再接着賣,人流下班時又會有一波高峰。
最近那個竹溪菜啊,一下子火熱起來。
他們批發進貨時發現這價格也有高有低,裏頭什麽貓膩他們自己心裏也明白,無非就是真假的都有,品質有差別嘛!
但是進貨進哪種,還用說?
差一點的挂着那個名頭,成本還低,不進這個進那個價格高的真是傻子,就算擺攤兒了,幾個不差錢的願意買?
肯定還是便宜的賣得多,不進這種進貴的到最後要是壓手裏了還不是得降價賣!
他擺好自己的攤子,看到對面一家新來的竟然進了不少,嗤,傻子還真來了。
“李叔,我勸你還是別進那個價格貴的,咱們這地兒願意買的沒幾個……”
跟風買的不都是貪便宜的?
被稱為李叔的中年男人有些局促地搓了搓手,“哎呀我這不是……我看這菜好一些,他們還給了個什麽證明嘞!”
說着他拿出一張紙,上面是複印的圖片,寫着什麽綠色有機食品之類的幾個字。
到這會兒,趙成仔細瞧李叔那個攤位上進的蔬菜,發現上面也都貼着個小小的标簽,和他這邊的“竹溪菜”既然不同。
趙成有種隐隐被冒犯的生氣,心中曾經的自信平穩好似隐隐被什麽無形的東西戳破,一時讓他有點心慌。
在菜市場賣菜罷了,你搞得這麽花裏胡哨幹啥!
“行了行了!我也勸過你了,要是賣不出去多少,你可得記着早點打折……”趙成如此不屑地說道。
Advertisement
很快,外面天色明亮起來,菜市場裏趕着早上買菜的人也越來越多。
有推着自行車準備在上班前買好的上班族,有閑着來買點兒新鮮菜的老人,有沒多少事慢悠悠逛着的年輕人……
趙成趕快放下心中那點不安,熱情地招呼道,“有竹溪菜嘞!瞧一瞧看一看喽!”
對面攤位的李叔也跟着吆喝起來,但凡有人從他跟前攤子經過,和他對視上了,都喊一聲,“正宗竹溪菜!綠色有機蔬菜!”
一個年輕女人本來在趙成的攤子前停下,一聽後面也在喊竹溪菜,還是什麽綠色有機的,手上拿起來看看的菜都放下了,轉過身去,“綠色有機是啥?”
李叔笨拙地拿起那個什麽證對照着念,口中接連蹦出來什麽“無公害”、“無污染”、“沒有農藥”……
顧客聽着新奇,再一問價格,“你這怎麽貴一點?”
“但是我這個菜品質好一些,是正宗竹溪菜,好吃!跟電視上那個一樣的,是一家!不信你買回去嘗嘗就知道了。”
年輕女人心動了,青菜嘛,說是貴了其實也就貴一兩塊,她挑了幾把讓李叔稱重,又從手提包裏摸出來兩張五元的紙幣。
竟然真的賣出去了!
趙成眼巴巴地看着人走了,李叔還笑呵呵地感慨,“這個證還有點用啊……”
這個場景在不少菜市場都有發生。過去是看不出來差別,喊貴的便宜的都有,一看好像也都是新鮮的,暫時沒嘗到嘴裏也不知道實際上會不會有味道差別,那不少消費者當然是買便宜的了。
但是當這個差別擺在明面上,一聽說不一樣,就是好吃一些,買回去再細細品嘗……哎,好像是比便宜的那種好吃!
一天下來,趙成這邊賣出去的不多,而李叔那裏卻賣的很好!
好些人還回來買,“我之前總是買這個竹溪菜的,後來發現有些攤位賣的味道不一樣了,還是你這種好。”
他們再一看趙成的,搖了搖頭。
每當這種時候,趙成總覺得這些人是在說自己!
每天少一點,積少成多,他這菜反而要打折了。
不行,明天進貨,他也得進這正宗竹溪菜!
……
除了菜市場,人們發現超市裏好像也多出來這種包裝精美,貼了标簽的竹溪菜。
肖可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日常工作之餘還會健身,喜歡吃健康一些的蔬菜。她也看過《平平生活》這個綜藝,看得時候就想吃那些菜了,一看就非常好吃!
但是她買不到。
她住的是高檔社區,周邊可沒有什麽菜市場,就一家大型超市,裏面有生鮮蔬菜區。
最近她把媽媽接過來住一段時間,有時會一起去逛超市買菜,路上,母親就忍不住絮絮叨叨,“別老是去超市,那裏貴的要死,也不見得新鮮。咱們直接去遠一點的菜市場多好啊?”
肖可無奈,“媽,開車過去還有油錢呢,何必費那個勁兒!”
“誰說要開車過去了,咱們坐公交省點兒錢不行嗎?”
……
肖可無法改變母親的觀念,只能任由她有空了去了。
這天,她看家裏沒什麽吃的了,下樓去超市買菜,在蔬菜那邊逛着逛着就看到一個竹溪菜貨架,上面還有立了個牌子介紹:
“純天然無污染有機蔬菜,來自竹溪村的美味佳肴……”
她頓時心動了,一檢查,蔬菜包裝上确實有有機認證,趕快買了些回去。
回到家時,剛好發現母親也提着些菜回來,嘴裏還嚷嚷着,“你之前不是說想吃竹溪菜嗎?我今天去菜市場特意給你買了點兒!”
肖可又是感動又是無奈,“媽,我這邊超市裏也有了。”
“有什麽有?那能一樣嗎!你買的多少錢一斤?”
肖可對照着小票報出了價格,母親一聽頓時又不滿起來了,“這麽貴!比菜市場的貴幾倍了!”
肖可聽着就覺得有點不對,貴一點很正常,渠道不同,但都是竹溪菜,能貴幾倍?
她接過母親手中的菜一看,沒有任何标識。
怕說不過,幹脆中午把兩種都給炒了,味道竟然差別還不小!
“媽,你被騙了,這種根本不是正宗竹溪菜。你瞧,包裝上什麽标識都沒有呢。”
母親神色一僵,勃然大怒,“他們怎麽這樣?我下回找他們去!”
……
兩種菜都叫竹溪菜。溪頭村非說我們也是用竹溪澆灌的,就叫竹溪菜,憑啥子你們就把這個名字給占了?你們先注冊了?竹笙這邊什麽注冊和認證都沒有的話,拿這個說法也沒辦法。
但是溪頭村無法改變品質,就算糊弄了一時,一旦有人發現,他們就糊弄不下去了。
竹笙特意把能做的什麽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都給做了,還讓張大年去談生意,進駐一些高檔超市。
這些地方,溪頭村的菜沒有特別的品質,沒有能證明的認證,就是進不去!
而這裏,可就是直接對口的消費者了。
年關越來越近,第一批被竹笙他們以合作社名義收購的菜随着賣出去,成本也收了回來,利潤還不少。
畢竟合作社現在是充當了菜販子角色,把流程去掉了一環,銷售部那邊直接和菜市場對接上了,進駐了超市後,利潤更是增加不少!
村民們試探着把自己的菜賣給合作社,看他們的表現。
偶爾就能聽見那幾個小家夥說起來,“我們跟着去了菜市場那邊直接和他們談,溪頭村的還想假裝他們也是竹溪菜,愣是被我們戳破質量沒我們的好……”
這聽着簡直是大快人心!
“他們還敢那樣賣不?”
“那怎麽敢了?現在一聽說是便宜的竹溪菜,都知道味道不行價格還貴,誰肯當那個傻子啊!”
消費者是沖着好吃的名頭去了,吃了發現普普通通,本以為是吹出來的名聲,暗罵兩句竹溪菜就完了,結果發現是自己買錯了……不,是有以次充好的!那罵的都成那些假貨了!
假貨怎麽識別?
沒有标識!
這可太明顯了,吃過兩回的都懂,沒标識的味道就不好吃。
溪頭村又是悄悄擡價,一旦被發現其實也就是普通青菜口感,擡價了價格還貴,但凡是看見這樣的菜,消費者都不樂意買了!
小攤販多敏銳,一發現銷量不好,幹脆不進這種貨,到最後溪頭村那邊本來還準備繼續蹭着名聲,菜全都賣不出時一下子傻眼了!
“這麽有用?那我也得加入啊!”
還有幾家自己種蔬菜的之前不肯加入,一聽說這好處頓時動心了。
他們之前覺得沒必要,現在看來,要是他們的菜沒标識,豈不是自己吃虧了?
不過這會兒,竹笙召開了合作社的第一次社員大會。
有些事兒已經不能再拖了。
加入了蔬菜統銷合作社的社員們都趕到曬谷場那邊——這是村裏目前最大的一塊地方,商議什麽事兒只能在這了。
“鄉親們應該已經得到消息了,我們合作社之前收購大家的蔬菜,統一賣出去,同時做了認證,效果很不錯,像是這幾種菜,我們賣到了一塊五的價格,這幾種菜賣到了兩塊二的價格……”
竹笙簡單地給大家說了下情況,但是說到後面,她頓了頓,“還有幾種菜,賣到了四塊八的價格。”
下面的社員還以為自己沒聽清,趕快又問了遍,“多少?”
“四塊八。”竹笙重複道。
好些社員頓時不可思議地喊起來,“你們怎麽賣到這個價格的?”
原本只是兩塊的蔬菜!
“因為有幾種菜,品質夠好,我們做了有機認證,現在是直接賣進了超市。”
好些村民一聽這話都竊竊私語起來,他們不是高興,反而是不滿。
青菜這種長得快的,一畝地能産出三四千斤,一斤四塊八,那四千斤就是19200元,收購價才2塊一斤,這大頭不都讓合作社給賺去了嗎!
其實菜販子賺得也是這個錢,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時候,覺得和自己沒啥關系,一旦知道了,這還是合作社賺的,哎呀,那怎麽沒有他們的份兒?
“這錢你們得返還給我們吧?”
“沒錯!這是我們的蔬菜!”
“利潤應該返還!”
好些社員已經嚷嚷起來了。
“還,當然是該還!不過這錢給誰呢?”竹笙問道,“你們誰入股了?誰之前出過錢了?合作社運營中的錢可是村子的,這要還,按理來說也是給村子賬上對吧?”
那怎麽行!
他們一個個都不滿起來。
可是順着竹笙的話一想,還真是……
之前入社的時候,竹笙提過一嘴要不要以土地的形式入股,誰都不樂意,覺得市場價賣給你們,你們賣出去就完了。他們的地,怎麽能給別人?
可是這真的賣出去了,錢也和他們沒關系了!
有幾個腦子靈光的想了下,立刻想到了,“不對,你們分級後按照品質收的,這菜肯定是品質高的那些吧?那不就應該把利潤返還給種出這些菜的人嗎!”
竹笙就等着有人說這條。
她點點頭,“沒錯,種出這些菜的只有兩個人,他們的菜達到了認證标準,進駐超市,賺到了這些錢,利潤應該返還給他們。”
那幾個種菜一向種的好的,頓時喜出望外。他們過去只知道賣給菜販子,沒想到通過合作社賣進了超市,價格一下子高了這麽多!
來的社員還不少,一聽只有兩人,頓時都明白,這肯定沒自己了。他們心裏那個急啊,一時之間都口不擇言了,“合作社不是幫助我們的嗎?賺錢了這麽能不給我們?”
啪,竹笙一拍手,“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問題了。”
“之前合作社是為了解決咱們竹溪菜這個名頭被其他人搶着用,大家為了保險,沒有入股,我們什麽也都沒有說過。但之後要繼續發展,就得商量好了。”
“合作社幫助大家,開辟市場渠道要錢要人,跑認證要錢要人,之後再買大家用得上的農機也需要錢,總不能光指望着白拿東西不給錢吧?誰出錢,占有了合作社的股份,之後獲得的利潤,就可以按比例分配。你們覺得如何?”
這個問題,竹笙開始沒有說,現在才說,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切實能賺錢再來考慮。
不然她說得再多,沒有見到,他們也不信。
讓大家直接入股,還是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在那會兒就更不可能了。
我家的地,我自己想種什麽種什麽,憑什麽聽你的?
果然,到了這會兒,一想到進入超市後的收入,好些人都心動了,“要怎麽入股?我們先出錢?”
竹笙搖搖頭,“我知道大家手上沒有什麽錢,也不需要大家出錢。可以我來出錢,大家出土地經營權,之後合作社會再聘用大家繼續種地,大家可以拿三份兒收入,怎麽樣?土地流轉的錢,種地工資,還有種出的菜賣出後的分成。”
土地!所有人先是為這個震動。
在通路之前,所有人都靠土地生活,怎麽能把地交出去?
可是再一聽那麽多錢,好些人就又動搖了。
“分成怎麽分?”
“合作社還是會繼續聘請大家種地,按你們種出來的菜的品質。我們內部不是有分級嗎,不同的級別賣去不同的渠道,收入不一樣,到時候就按收到的錢分,扣除成本後的利潤,至少60%返還給大家,剩下的留作經營費用。”
曬谷坪上一時竊竊私語起來。
“可是咱們家的地……”有人還在糾結。
“哎呀,到時候不還是種地?還能多兩份兒收入呢!”妻子趕快踩他一腳,這種時候這麽能落後!
“那怎麽種合作社會不會插手?”
竹笙适時地提醒大家,“當然,有些話我也需要提醒大家。合作社取得土地經營權,上面種什麽,怎麽種就是我們說了算,可能不會種大家之前種的,大家也不用擔心不會,我們還會有培訓。合作社也不是為了瞎搞,但這次只有兩人的菜品質達到進入超市标準,要是都還和以前一樣,那能賺多少錢?”
“你們不想自己種的菜都能進超市,賣個好價錢嗎?”
那肯定是想的啊!
“咱們合作社也是退社自由的。如果大家想好了,不參與,還是想和之前一樣自己種自己聯系了賣,我們也不強求。接下來幾天大家可以回去先考慮一下,商量好,幾天後願意的就可以來找我簽合同了。”
竹笙瞧着大家臉上的神情,估摸着大半穩了。
眼下正好到了冬天,地裏該收的收了,沒多少東西,适合重新規劃。
這是竹溪村度過最不同尋常的一個冬天。
合作社的事情傳遍了全村,幾乎人人都在讨論。
“哎呀,竹笙還是個小姑娘,她這靠譜嗎?”
“咱們村兒就她做這個最厲害,她不靠譜你靠譜?那咋沒見你也能随随便便拿出來幾十萬修路?”
大家遇上了,都忍不住說兩句這事兒。
好些人在其他村兒有親戚,還往那邊打聽。
合作社這東西,大家也是頭一回搞。
上次好像他們提前賣給合作社就行了,不費事兒,可是拿不到什麽分成!
這要是拿分成,就得冒着土地經營權流轉給合作社,還有合作社經營得不好的風險。
聽竹笙那意思,可不僅僅是要種菜,也不是他們房前屋後一小片菜地,而是自家更多的地!
這到底該不該參與呢?
竹笙和村長也在商量這事兒。
村長有些擔心,“竹笙啊,你這會不會太冒險了?搞這麽大。”
要是全村人都參與,那幾乎是把全村的地都給規劃一道了。
竹笙想了想,這麽說,“村長,咱們過去都種水稻這些,是因為要自己吃,也要靠這個生活。現在不一樣了,通路後種菜也能及時運輸出去,效益顯然更高,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村子已經有幾家只種菜不種其他的了。剩下的人只是還無法轉變過來。”
能靠其他的掙更多錢,有誰不喜歡的嗎?
大家只是習慣了,覺得自己不種點兒吃的,不行。
但是竹溪村平坦的地少,本來也不适合種那麽多水稻。
“不過咱們搞合作社也是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都還十分想再種點水稻,咱們直接把一座山開辟成梯田那樣,順帶養點兒稻花魚不是更好?”
山上修了水庫的話,灌溉還方便些呢!
村長被竹笙說得一時之間心潮澎湃,都忍不住拿出地圖,“竹笙啊,我覺得這座山不錯……”
“村長,咱們現在還沒那麽多錢呢,先多賺點兒再說。”
村長只能嘆口氣。
也是。
“不過有錢了就可以搞了,我那小山包上還有竹林和雞,也種了竹荪,其他小山包上其實也可以試試。”
村長聽得更加感動了,難為竹笙自己一個人賺了錢,現在還想着帶大家發展!
“你放心,這幾天我也會去走訪走訪,給大家做做思想工作。要賺錢,咋可能一點風險都不承擔呢?誰要是不想承擔,那就不用賺這個錢!”
竹笙都毫不吝啬她自己的方法和時間了,這些人咋還能矯情地挑三揀四,都是今年吃飽了撐的!
合作社在年前賺了波錢,把從村子裏借的款還了,賬上還有剩下的。
她自己的竹屋太小了,蓋個房子用來辦公……算了,沒必要花那個錢。
竹笙找村長要了大一點的屋子,是絕戶後被村子收回去的房子,把這個當做辦公地點。這屋子還挺不錯,有個小院,裏面除了正堂還有五間房,到時候給各部門分一分。
這兩天就是帶着原本的幾個員工把這裏收拾了,然後等着人上門來簽合同,以及準備招聘。
她還有自己的地,張大年和石厚也需要照料那邊,不可能一直呆在合作社這兒。
之前被送來的幾個,竹笙已經用每個月三千的工資把人留下來了,他們一個個還挺滿意。畢竟在家門口留不下來,那就得出去打工了。
很多人向往出去,但他們是沒那個向往的。
牛莉是牛永昌的女兒,之前主要是幹蔬菜登記查驗這一塊兒的活,要是有其他文員需要幹的雜務也幹。
另外三個是跟着張大年去跑過市場的,雖然竹笙很希望他們能獨當一面了……但還是不行,得再帶一帶。
技術部現在還是個空殼子,一個人都沒有。
行政也缺,總不能啥都讓牛莉和她來幹,忙不過來。
如果不少村民同意,那麽重新規劃後又還要一堆事兒,得找技術好的來教其他人種地,也得想辦法修水利工程了,銷售那邊的對接也不能停,馬上過年估計又能有個銷售高峰……
千頭萬緒,說來說去還是——缺人!
牛莉他們幾個把竹笙寫的招聘告示多抄寫了幾份,疑惑地問道,“社長,咱們能招到人嗎?”
竹笙看見了,默默地把買打印機等辦公用品也加上日程表。要是網購,那還得先讓快遞驿站進駐竹溪村……
打住打住,先別想那麽遠!
她瞅了瞅日歷,肯定地點點頭,“能。明天開始有人來簽合同,你就和他們也說一聲這個招聘的事兒。”
如今快要過年了,這意味着什麽呢?
意味着去年出去打工的年輕人、中年人都要會來了!
這不都是人嗎,至少占了村子的1/3呢。
要是在家門口就能賺錢,何必非要出去打工?
竹溪村合作社的牌子在不知不覺中挂上了這棟房屋。
竹笙特意沒有寫蔬菜或者是其他種類,她以後反正是都會涵蓋的。
大清早的,門一開,幾個村民就忐忑地進來了。
“竹笙……啊不,社長!我們想好了,要加入合作社,賺大錢!我們來簽合同。”
竹笙這會兒看着他們格外親切,“好,來,看看有沒有什麽不懂的地方?随時可以問,千萬不要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