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議和
傅修齊聞言, 不由暗暗在心裏吐了一回槽:怪不得人家是公主呢,這思想和覺悟可比他高多了。
兩人對坐喝了半杯酒,不禁又對視一笑, 都覺得這樣帶着微醺的收尾頗是惬意。
當然,喝完了酒, 傅修齊還是十分講原則的把姬月白拉起來,道:“時候不早了, 殿下該回宮了.......”
姬月白睜大眼睛去瞪傅修齊, 雪頰微鼓, 嘟着嘴, 氣鼓鼓的模樣就像河豚。
雖如此, 姬月白到底沒有讓傅修齊再催第二次, 這就一鼓作氣的從椅子上起來,披上鬥篷後便起身往外走了。
傅修齊頓了頓, 最後還是跟在姬月白的身後, 一同出了門。
他們出門時, 外頭的雪已下的頗大,地上鋪了一層白茫茫的細雪, 雪上映着的卻是銀白色的月光。
冷光瑟瑟而動,不堪盈手一贈。
姬月白上馬車回宮時還往外望了一眼,心下暗道:都說瑞雪兆豐年, 希望明年能比今年更好些........
然而,時事的發展卻與姬月白的想法截然相反,臨近年關, 邊關告急。
北蠻老汗王病逝,北蠻王庭內部經了幾場厮殺,成年的幾個王子也都死的差不多了,最後登位的新王年僅十四,王庭諸事皆決于左賢王。十一二月的草原正是天寒地凍,缺糧少衣的時候,又有王位交替,底下人心自是蠢蠢欲動。那左賢王亦是有意立威,索性便拉着新王這面大旗振臂一呼,将幾個部落的人馬分做幾股,直往大周邊鎮而來,打算劫掠一番,發一筆橫財。
好在,眼下邊境還有白老将軍坐鎮。雖初時不察,大周軍中又有內奸裏應外合,叫北蠻得了些便宜。但待得白老将軍反應過來,這便令人收兵回城,固守城內——這樣的天氣,城牆上澆上水都能結出一層冰,守起城來自是事半功倍,以逸待勞。
北蠻的騎兵繞着邊境轉了一圈,眼見着這骨頭有些難啃,可又不好就這麽灰溜溜的收兵回去。
虧得那位北蠻左賢王臉皮極厚,眼見着戰不好打,轉頭便要遣使去大周議和,說是新王登位,想要與大周修好,要代新任汗王向大周求娶公主,以結兩國之好。為表誠意,這位左賢王自個兒便先從王庭裏挑了個北蠻公主,連同使臣一同前往大周——為扶持新王,左賢王自己就弄死了好幾個王子,這位公主便是其中一位王子的胞妹,如今又被提溜出來,也算是給廢物利用上了。
北蠻在邊境鬧了這麽一場,大周上下就連過年節都覺不是滋味,偏偏人家轉頭派了使臣來,說是議和來的,你不接待還不行。
皇帝是個讨厭麻煩的人,北蠻這些年時不時的在邊境生事,他便是看折子也是看煩了的。如今,北蠻主動低頭,遣使求和,謀求聯姻,他心裏頭其實也是願意的——哪怕對方只是權宜之計,可是眼下這情況,便是安穩個幾年也是好的啊.......
Advertisement
對皇帝來說,擺在他面前唯一的難題就是:他就兩個女兒,大公主姬月華才九歲,小公主姬月白也只八歲,都還是一團孩子氣兒的小姑娘,遠沒到論及婚嫁的年齡。更何況,哪怕兩個女兒真就正當婚配之齡,他這做父親的也是不舍得把自己如珠似寶的女兒嫁去北蠻和親——北蠻原就是冷寒之地,那些蠻人也都野蠻得很,到現在都還有父死子繼的事情。而且,眼下北蠻當權的是左賢王而不是那位要聯姻的新王,瞧左賢王那野心勃勃的樣子,真要嫁了新王,指不定哪天就做寡婦了.......
皇帝想要議和,又不舍得女兒,這就有些難辦了,只得先把北蠻那幾個使臣往邊上一丢,轉頭又與內閣商量起來。
謝閣老對于聯姻和親這些事素是不喜——這國與國之間的戰與和,根本不是光靠女人能夠解決的。只他也明白皇帝求和之心,心知自己說不出什麽好話,索性便垂下頭,沒有多說。
于閣老便道:“兩國聯姻本就是好事,且北蠻公主也已随使臣一同入京,可見北蠻誠意。事已至此,便是為了邊境日後安寧,我朝也許拿出些誠意來。”
皇帝也知這個理兒,只是還是不免說:“兩位公主年紀都還小呢......”左賢王送的又不是女兒,自然舍得很;反正皇帝他是不舍得嫁女兒的。
結果,于閣老便也跟着點頭:“陛下說的是,兩位公主年紀都還小,還未到婚配之年。依臣看,不若先應了和親之事,定了婚約,便道是待公主長成再行婚事。若北蠻當真是誠心求娶公主,在公主長成之前,必是不會輕啓戰端,破壞兩國情誼........”
當然,于閣老也知道皇帝約莫不舍得女兒,頓了頓後又接着往下道:“若此後,北蠻賊心不改,再犯我邊境,那麽這婚約之事自然也要另當別論。”
皇帝果是被于閣老的話說得心頭微動,下意識的微微颔首,嘴裏仍舊道:“若北蠻此後再無所犯呢?”難不成他還真嫁女兒?
于閣老肅然道:“若北蠻真就誠心至此,邊境能得數年平安,天下百姓必感念皇恩浩蕩。”要是許嫁個公主真能換回這麽幾年的平安,其實也挺值的——公主生來便受天下百姓供養,金尊玉貴,養尊處優,難不成就不能為國奉獻一下?
皇帝臉色有些不大好看。
于閣老便又委婉加了一句:“眼下北蠻王庭局勢尚且不明,再等個幾年,指不定又有什麽變化呢........”
反正,于閣老打的就是先拖一拖,暫時穩住北蠻的想法:哪怕定了婚約也不是立刻成婚,中間隔了幾年,事随時遷,說不得北蠻那頭新王已經給左賢王幹掉了,也或許兩國又開戰.......反正,到時候要改主意悔婚也不是不行。
皇帝動了動唇,終究還是沒有立刻定下,只是道:“容朕再想想。”
于閣老瞧着皇帝臉色,倒是沒再多說什麽——再說就有點兒像勸人賣女兒了。
*******
北蠻遣使求娶公主的時候,很快也傳到了宮裏。
慕賢妃最是擔心不過:大公主雖只比姬月白大一歲,可也是做姐姐的,若皇帝真有意應下和親之事,那大公主自然是最好的人選。慕賢妃固然偏疼兒子些可也寶貝女兒得很,瞧着身前活潑伶俐的女兒,哪裏舍得遠嫁?更何況是北蠻那種偏僻荒野之地!
她越想越是憂慮,實在是坐不住了。雖然,她眼下是不敢去問皇帝,可私下裏還是使人去尋家裏說話,自個兒則是親自去許貴妃那頭問消息。
許貴妃掌管宮務,為人城府深沉,倒是比其餘人知道得更多些。她與慕賢妃關系一向都好,連帶着大皇子與三皇子也很是親近。
故而,此時見慕賢妃求上門來,許貴妃倒也不介意給人漏些口風:“陛下已令我收拾秋風殿。”
慕賢妃端着茶盞,抿了一口茶,沒有說話。她握着茶盞的手指修長細白,幾與玉盞一色,只指尖微微發顫,心下跟着泛冷:這會兒不是選秀之年,宮裏又沒什麽要升位份的妃嫔,皇帝此時讓人收拾秋風殿,必是要收拾出來給那位北蠻公主的。也就是說,皇帝已是有了和親的打算,至于要不要嫁公主.......
慕賢妃緩緩的咽下一口茶水,只覺從舌尖到舌根都開始泛苦味。
常言道,有人喜有人憂——與慕賢妃眼下的憂慮苦澀不同,張淑妃雖然有女兒卻是半點不愁,反到是起了點旁的心思。
聽了北蠻求娶公主的消息,張淑妃還與身側的薛女官道:“我瞧着北蠻來使倒是頗為誠心,若說起來也是一門好親事,于國于民也都是好事兒........”
在張淑妃想來,姬月白這女兒留在身邊也是讨債,倒不如嫁的遠遠的,眼不見為淨。而且,這嫁過去是給人北蠻王做王後,也沒辱沒了姬月白這大周公主的身份。就是那北蠻王本人,如今也才十六歲,只比姬月白大了六歲,正是個年輕有為的少年郎,聽說人長得也不錯........
張淑妃真真是越想越覺得兩人般配,只恨不得立刻就去與皇帝說此事。
薛女官實不知該如何與張淑妃說話:是人都知道北蠻是個火坑,偏張淑妃這做娘的倒是總想着推女兒進火坑.......
她頓了頓,只得緩聲勸張淑妃:“兩國聯姻乃是國之大事,非同小可,娘娘不若與國公府商量一二?”
張淑妃聞言不由颔首:“也是,這事是該先問問家裏的意思。”
薛女官見暫時勸住了人,這才稍稍松了一口氣。
只是薛女官實在小看了張淑妃——她既是起了此念,自是越想越覺得這主意好,哪裏又會輕易放棄。因她素來便沒什麽耐心,不過幾日便喚了張夫人入宮,然後便與自家嫂子細細的說了自己的想法,口上道:“皎皎這性子,嫂嫂也是知道的。我到底是做娘的,再沒有不愁的,只怕她長大後不好說婚事。如今,北蠻使臣一來,我倒覺得那北蠻王也不錯,他這年紀也不大,與皎皎差不多,又是個真心求娶的........”
當然,張淑妃還有一點兒不可見人的小心思,對着自家嫂子時也說得十分委婉:“說來,二皇子只比那北蠻王小一歲,再過幾年便要入朝當差了,總是要多準備些才好。”
雖說二皇子乃是今上唯一嫡子,可如今大皇子、二皇子都快到入朝當差的年紀了,皇帝卻是半點沒提立太子的事情,實在是由不得人不心急。張淑妃想着,自己替國分憂嫁個女兒出去,皇帝心裏也必是感念的。而且,若是姬月白運氣好,日後在北蠻站住了腳跟,多少也算是個助力。
作者有話要說: 真的是很晚了,卡文卡的心好酸,好想抱着大家嘤嘤嘤
大家晚安,麽麽噠mua! (*╯3╰)
另外,蟹蟹大家的營養液
讀者“鈴蘭”,灌溉營養液 +1 2018-10-30 20:18:03
讀者“人間草木”,灌溉營養液 +2 2018-10-30 19:44:24
讀者“丫丫”,灌溉營養液 +10 2018-10-30 12: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