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遷都大計定
八月九日,元宏拜別文明太後永固陵,十一日,親率百萬大軍禦駕南征。
之前,元丕還上了奏折,讓元宏帶幾個嫔妃随行,元宏知道他的打算,是想派人近身侍候探聽他南征的真實用意,元宏不可能給他這樣的機會,來打亂自己的計劃。就直接把他的奏折給否了,告訴他戰事将起,不談後宮事。
畢竟,後宮有馮清坐鎮,應該也無事。
二十四日的時候,大軍到達肆州,元宏視察了當地的民生,并親自接見了一些年長的老者,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與年歲收成。
之後帶馮誕去巡視六軍将士的時候,恰好看見元休正讓人綁着三個小兵在各軍營游行示衆,就讓馮誕去問問是出了什麽事。
馮誕回來說:“是三個小賊,混進了大軍盜竊,被大司馬抓住了,準備問斬警戒将士呢。”
元宏聞此,便上前對元休道:“如今既已抓到了,驅逐出營就是了,倒也不必非取性命不可。”
元休搖搖頭,義正詞嚴道:“陛下要一統天下,親率六軍出征,一路跋涉,才走了多久,軍中就出了盜竊事件,如果不處極刑斬殺這幾個賊子,如何禁絕軍中盜竊之事?臣請求陛下施以極刑,清除奸邪,以震懾六軍。”
元宏笑了笑,安撫元休道:“叔公消消氣,朕知叔公治軍從嚴,秉公執法,這點朕也是極為認同和贊賞的。不過,朕也曾聽聞過王者之體,時有非常之澤。今日是天意讓他們遇見了朕,朕也想降下這特別的恩澤。他們雖然違了軍法,但是請叔公給朕一個面子,饒了他們性命,攆出軍營就是了。”
元休沉默了一會兒,嘆道:“唉,既然陛下已經如此說了,就饒了他們吧。”
然後就讓士兵給三個小賊松了綁,三人撲通跪在元宏面前不斷謝恩,元宏淡淡道:“走吧,以後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是,是,我們一定改過,多謝陛下,多謝陛下。”說完就連滾帶爬的跑了。
元宏又對衆将士道:“今日是朕路過,才有了這偶爾的法外開恩,可朕也不是随時會來視察,你們便更要謹慎守法。大司馬秉公執法你們也都看到了,若再有人犯,那就是定斬不饒了!”
元休接着道:“今日是陛下仁德,才有了這天大的恩赦,若再有人違反軍規,那就是辜負了陛下的盛德,那時候就是陛下求情,我也是不會再饒的!”
“是!”衆将士齊聲道。
元宏和元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威懾了六軍一番後,南征的軍風便更加整肅了。
Advertisement
元宏在離去的路上,對馮誕道:“在軍營就不比在宮裏了,軍令如山,大司馬執法嚴格,你以後也要謹慎一些做事。”
馮誕點點頭道:“陛下安心,我分得清輕重,會小心做事,不會讓陛下為難的。”
“你一貫是養尊處優的,軍營的日子苦,多少忍耐一些。不過,你也該經歷經歷磨難,好好磨練磨練了。”元宏笑道。
馮誕道:“陛下都能忍,我有什麽忍不了的?沒見得我比陛下還金貴,軍營裏也挺好的,不一樣的生活。”
“我哪兒有你金貴啊!”元宏感慨道:“文明太後對我管教嚴苛,我是被她從小打到大的,哪兒比得上你,自小被太後太師捧在手心寵着,哪兒吃過這種苦?我看你這幾日睡不好,人都憔悴了。”
“我只是突然出遠門有些不适應,慢慢就好了。陛下要跟将士同甘苦,我也會跟陛下同甘苦。”
元宏笑了笑,“還記得洛陽的模樣嗎?”
馮誕幼年随父親在洛陽生活過很多年,回平城後不久,就被馮太後引入宮中陪伴元宏了,馮誕勉強一笑,“早不記得了。”
“你喜歡洛陽嗎?”
“沒什麽記憶了,不過父親曾在洛陽建過不少寺廟,破費很多,北邙寺的碑文不知道還在不在。”
元宏淡淡一笑,“到了洛陽,我陪你去看一看。”
九月的時候,遇上了雨季,秋雨連綿下個不停,道路更是泥濘不堪,将士們苦不堪言,二十日的時候,好不容易渡過黃河,百官和将士都有些疲憊不堪了,很多人都萌生了退意,士氣很低落。
馮誕病了,一路奔波辛苦,天氣又不好,就一直将養不好,元宏很心疼。
過了黃河就快到洛陽了,很多百官就請求到洛陽避避雨,天好了再出發。也是擔憂馮誕病情,元宏就讓大軍暫時駐紮洛陽。
自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後,洛陽久經戰火,宮闕早已傾毀不能住人。元宏只好攜百官在都城附近的金墉城暫住,元宏讓元勰去照顧着馮誕的病情,自己則帶着元澄、元禧、元詳及百官去巡視西晉的皇宮了。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元宏看着面前已做土的萬間宮闕,突然感慨道,百官聽了也不住垂淚嘆息。
元澄上前道:“晉帝不施仁德,失守大好山河,以致祖宗陵廟傾毀,皇城宮闕都做了土。”
元宏嘆道:“以史為鑒,作為人主,朕怎能不感傷?”
晚間,元宏和元詳先去看了看馮誕,元勰說馮誕已經好些了,吃了藥睡着了,元宏才放下心,又召元澄、李沖、元休等人來密商遷都之事。
一夜商讨後,衆人心中大致定下了主意。
三天後,馮誕病情有了好轉,太醫說已無大礙了,元宏便下令六軍繼續出發,可陰雨依然不停,将士和百官都苦不堪言,都想留在洛陽休養,不想再行軍了。
元宏卻換了戎裝躍身上馬,揚起馬鞭,命令大軍繼續前進。
就在這時,元休帶頭撲通跪在元宏馬前,攔下元宏,其餘百官也紛紛附和,跪下請求元宏不要再進了,元宏故作驚訝道:“南下伐齊,是早已定下的計劃,你們跪在這,攔着馬做什麽?”
李沖連忙上前,故意哭着奏請道:“大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加上陰雨連綿,将士們早已疲憊不堪,臣冒死進谏,懇請陛下不要南征了!”
元宏換上一臉怒容,厲聲斥責道:“大軍即将踏破南齊,一統天下,你們這些酸腐儒生,屢屢阻撓朕的大計實施,阻止朕的千秋功業,究竟是何居心?軍令如山,無需再言!”說完,就揚鞭策馬前行。
百官一看元宏要走,連忙上前阻撓着,元休拉着元宏的馬缰,和百官異口同聲、痛哭流涕的請求着,“陛下三思,陛下三思,莫再前行了啊!”
元宏勒住馬缰,看了一眼跪了一地的百官,嘆了口氣道:“這次南征興師動衆,如果無功而返,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我們鮮卑的祖先世代居住在荒涼的大漠,如今南下也是為了子孫後代能享受中原之富庶,如果你們不願再南下,我們就在這天下之中的洛陽定都,以成萬世功業,衆卿以為如何?”
百官面面相觑,這下也回過味了,原來元宏南征只是幌子,真實意圖實在遷都!衆人一時默然不敢吱聲。
元宏又掃了他們一眼,輕飄飄道:“你們既然攔下了朕的馬,就要給朕一個态度,現在,同意南征的站左邊,同意遷都的站右邊。”
元宏語氣雖輕,百官卻品出了話中的殺意,被驚出了一身冷汗,元宏這是在逼百官站隊表忠心呢!
如今遠離京師平城,元宏又手握百萬大軍,百官的命都在他手裏捏着,若是站錯了隊,恐怕就沒命再回平城了!
百官驚慌失措,争先恐後的往元宏右邊站着,生怕站錯隊,小命就沒了,紛紛跪倒在地,高呼,“陛下英明,陛下萬歲?”至此,遷都大計遂定!
元宏心中激動的不能自已,面上卻依然保持鎮定,遷都,終于成了……
太和十七年冬,十月初一。
元宏返回金墉城,命司空穆亮、尚書令李沖、将作大臣董爵等人負責營建新都洛陽。
元宏讓元澄先返回平城宣旨,讓留守的元丕衆人讨論遷都洛陽之事,留守平城的群臣聽到元澄帶回來的消息後,全部驚呆了,原來南征只是幌子啊!元宏真正的目的竟是遷都!
平城老臣反對聲音很大,元澄有些壓不住了。
元宏此時更不敢回平城了,怕自己一回去就被老臣們強留平城,遷都就沒指望了,他得等洛陽這邊形式穩定了,他才能回平城。
二十六日,元宏抵達邺城,二十八日的時候,元宏讓元休率文武大臣返回平城,迎接皇室宗親,元休在宗室的輩分威望高,元宏希望他能動員平城的舊臣響應遷都,并親自到漳水之北為元休踐行。
元休握住元宏的手,立誓絕不負元宏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