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元恪十二歲
遷都的阻力很大,這一日,元宏親臨太極殿,召集之前留守在平城的官員來商議遷都。
畢竟,跟去洛陽的已經全部點頭答應遷都了,現在就是主要動員這群留守的老頑固了!
元宏對元丕他們說,如果有什麽意見,可以各自陳述。
燕州刺史穆罴道:“遷都洛陽,茲事體大,臣愚以為不可!”
元宏道:“卿可直言不可之理。”
穆罴道:“北有猃狁之寇,南有荊揚未賓,西有吐谷渾之阻,東有高句麗之難。四方未平,九區未定,由此推論,不可遷都。欲平四方,必要大舉興兵征伐,可打仗就需要馬,而洛陽不适合大規模放牧養馬,沒馬怎麽打仗?怎麽平定四方?”
元宏搖搖頭,道:“卿說洛陽無馬,聽起來是有一些道理。可自古中原的馬匹也都是從北方引入的,養馬之廄一慣多設于北方,卿又何必擔心去了中原沒馬可用?平城在恒山之北,為九州之外,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決定遷于中原。”
穆罴道:“臣聽聞黃帝以涿鹿為都城,由此看來,古昔聖王未必都是以中原為國都。”
元宏道:“黃帝是以天下未定的緣故,才暫居于涿鹿,天下大定之後,也遷都到河南了。”
穆罴被元宏駁的啞口無言,鮮卑民風尚武,本就不重書學,他學問不及元宏,此時是無言以對。
尚書于果道:“臣雖不懂古人之事,可也聽過一些百姓之言,先皇于平城建都,無緣無故的遷移,怕是不可。中原幾經征戰,數有篡奪。而且人心戀舊,魏國定都平城已久,突然讓百姓南遷新土安居,恐人心不樂意。”
元丕接着道:“陛下去年親禦六軍征讨蕭齊,到洛陽後遣任城王元澄宣旨,敕臣等商議遷都洛陽之事。剛接旨時,心情惶恐,凡是要有所遷移,都應該蔔筮問吉兇,如果是吉,便可遷移。”
元宏對元丕道:“去年年底在邺城的時候,馮誕、元禧、李沖等也都想請龜占蔔遷都洛陽吉兇之事。朕當時對馮誕他們說,昔日周公營建洛邑,曾占蔔問吉兇,只有洛水一帶得到了吉兆,如今既沒有周公這般賢明之人,即便占蔔了也無意義。
占蔔是因為有疑慮,如今遷都的計劃已經明确無疑了,又何須占蔔?朕以四海為家,在南在北有什麽區別呢?從北方遷移入南方的百姓,多是擔心居住與食物問題,朕自會在倉庫多儲積糧食,不會令他們困窘乏餓。”
元丕無言,勉強道:“誠如陛下所言,臣也不勝欣喜安心了。”
元宏又對百官道:“衆愛卿或許以為朕遷都是一時興起,然而當年昭成帝營居盛樂,□□道武皇帝遷居平城。朕雖淺薄寡陋,卻謹記祖上為使國人安居而數次遷移的偉業,所以才遷居中原,構建新都。衆卿應當仰承先君們的令德,将他們的偉業再次光大!”
Advertisement
遷都大會最終,元宏一人舌戰百官,雖然前懷州刺史青龍和前秦州刺史呂受恩等仍堅持認為遷都不可,元宏還是一一安撫解答了他們的疑惑,他們心裏雖不服,卻又說不過元宏,理虧詞窮,抱憾而退。
群臣退下後,元宏長長舒了口氣,他知道很多人還是不服,卻又說不過自己,便只能暫時妥協,之後,恐怕還有幾場硬仗要打……
四月初五一早,高照容親手給元恪煮了一碗面,今天,他就十二歲了,已經是個大孩子了。元恪把那一碗面吃的幹幹淨淨,楊媛也給他做了新衣服,開開心心的給他換上。
元恂和元恪雖然前後出生只差幾個時辰,卻是一個生在深夜,一個生在早晨,分屬兩天。
昨天,是太子元恂的生辰,宮裏所有人都在給元恂慶祝,而今天,卻是冷冷清清的,根本沒有人在意元恪,只有元懷、元瑛陪他過生日罷了,不過,一直都是這麽過來的,元恪也不在意了。
馮清派王遇送了些禮物過來,高照容有些受寵若驚。王遇自己也給元恪送了一本佛經,說是當年文明太後常念的,來保佑二皇子平安長大的。
元恪有些感動,王遇跟他說,太後心裏還是疼愛二皇子多一些的,後來疏遠二皇子也是不得已,不要記恨太後。
元恪搖搖頭,說很感激文明太後對他的撫養,王遇就告辭了。
元瑛好奇地看着,“哥哥,母後給你送了什麽禮物啊?”
元恪道:“來,幫哥哥拆開看看好嗎?”
“好!”元瑛甜甜一笑,就不客氣地拆着馮清送過來的禮物。
“哇,好漂亮啊!”元瑛驚嘆道,是一盆兩尺多高的紅色珊瑚樹!
元懷也驚訝道:“是珊瑚啊!”
高照容有些無措道:“也太貴重了。”
“對于皇後不算什麽,她們馮氏那麽多寶貝。”元懷不以為意的舉起手腕的紅珊瑚珠手串,得意道:“看,我也有珊瑚,父皇給我的。”
高照容淡淡一笑,揉了揉元懷的頭。
不久後,羅目連就帶着元怿,趙承華帶着義陽公主來看元恪了,屋裏人多了起來,楊媛也忙着去準備點心。
元瑛看到義陽公主就欣喜一笑,撲到義陽公主懷裏,“姐姐,你來看我們了。”
義陽公主含笑道:“是啊,今天是二弟的生日呢。”
羅目連笑道:“怿兒一早就鬧着要來給哥哥過生日,我就帶他過來了。”
高照容一笑,“難得四皇子還一直挂念着我們。”
羅目連掩口一笑,神秘兮兮道:“姐姐不知道,怿兒可喜歡哥哥了,言行舉止都是以二皇子為典範,虧得姐姐孩子教的好,要是怿兒去跟太子學,我不得愁死了!”
元怿微微紅了臉,有些難為情地拉了拉羅目連。
“妹妹,別說這樣的話,太子才是皇子典範。”
羅目連連忙捂着嘴,不好意思道:“我一時忘形了,姐姐別在意。”
高照容笑着搖了搖頭。
趙承華道:“二皇子和四皇子都是姿容俊秀,言行優美,到底要貴人和夫人這樣的人物才能生出這樣的孩子。”
羅目連搖搖頭,“怿兒到底不如二皇子,可學着學着也有了幾分二皇子的神韻,陛下喜歡他,也是因為他像二皇子。”
“妹妹胡說什麽呢,陛下喜歡四皇子,自然是四皇子夠好。”高照容連忙打斷道。
“當初就因為陛下喜歡怿兒,我大哥還想讓怿兒去争什麽太子位,可把我給吓死了,他們是真不把我的命當命啊,幸好最後是馮清做了皇後,我算是逃過了一劫。”羅目連說完還拍了拍胸脯壓驚。
高照容連忙捂着她的嘴,“妹妹,你怎麽口無遮攔的!”
羅目連聳聳肩,看着元怿認真道:“怿兒,以後你長大了,要記得給我養老知道嗎?”
“知道了,母妃天天說,說的我耳朵都起繭了。”元怿不耐煩的揉揉耳朵。
“你這孩子。”羅目連點了一下他的腦袋,“給哥哥的禮物呢?”
元怿這才微微有些羞澀的從懷裏捧出一卷書文道:“我知道二哥雅好佛學,這是我親手抄的無量壽經,二哥不要嫌棄。”
元恪微微有些驚訝,接過佛經展開看了看,元怿年紀小,剛學書不久,能耐心抄完一卷,也是不易了,抿唇一笑道:“謝謝四弟。”
趙承華也推了推義陽公主,義陽公主拿出一個荷包有些腼腆地遞給元恪道:“我聽聞前幾日二弟有些咳嗽,要好好保重身體。我給你繡了一個荷包,裏邊放了些紫蘇,可以鎮靜止咳。”
“謝謝姐姐。”元恪微微颔首接過荷包,順手就別在了身上。
羅目連看着那荷包,啧啧贊嘆道:“大公主可真是了不起,小小年紀繡工就如此了得,聽聞許給了範陽盧氏,驸馬可真是好福氣。”
義陽公主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都是跟楊阿母學的。”趙承華常帶她來高照容處坐坐,跟楊媛學些女紅手藝,日後嫁人,也是不可少的。
楊媛一笑,“是公主聰慧,一點就通。”
羅目連笑道:“楊姑姑那手藝在宮裏無人能出其右的,二皇子本就模樣生的好,舉止優雅,那日常穿着又都是楊姑姑的手藝,往那一站,真是神仙中人一般!我們都快羨慕死了。”
“改日我也給四皇子做幾件衣服。”楊媛笑道。
羅目連搖搖頭,“陛下節儉,我們也不敢浪費,我看二皇子小時候那些就不錯,能送我們幾件,我就知足了。”
“那怎麽行,怎麽能讓穿恪兒的舊衣呢。”高照容道。
“我見五皇子不也是一直在穿二皇子小時候的舊衣嗎,五皇子穿得,我們也能穿。”羅目連不以為意道。
高照容勉強一笑,“恪兒和懷兒到底都是我生的,他撿恪兒的舊衣穿也沒有什麽,可是不能委屈了四皇子啊!”
羅目連道:“這兩年又是南征又是遷都的,開銷太大了,小孩子長得快,衣服隔三差五就要做,我們也幫不了陛下什麽,能省一些就省一些吧。”
高照容一怔,道:“如果妹妹不嫌棄的話,我讓姑姑給你找一些。”
“我跟姐姐是什麽關系,姐姐這話就見外了。”
元怿也有些羞澀道:“我也喜歡二哥的衣服,二哥穿上都特別好看。”
高照容笑着摸了摸他的頭。
又待了一會兒,估摸着六皇子要醒了,羅目連就帶着元怿回去了。趙承華又坐了一會兒後,就也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