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十三 我以為我不比這個男人差!為……

“其實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麽哭。”顧蘭之回頭看了一眼茶房的方向,長長地嘆了口氣。

“因為無話可說,所以選擇哀哀哭泣。希望用眼淚把眼前顯而易見無法面對的矛盾糊弄過去,希望你不要再繼續為難她。”趙如卿笑了一笑,“若你心軟,她便能輕而易舉地達成目的——看來你不是心軟的那個人。”

顧蘭之也笑了一笑,或許是因為聽着張嬛哭了一晚上,他覺得此時此刻他的感覺都有些麻木。

“因為沒有心軟的理由。”他收回了目光,看向了庭院中的假山,語氣中全是自嘲,“沒有什麽過往用來回憶往昔,也沒什麽歷歷在目難以忘懷,就好像是聽陌生人訴說一件和自己無關的事情,除了煩悶之外,甚至都沒有別的什麽想法了。”

趙如卿看向了他——在回廊這不甚明亮的燈光下,他的側臉顯得分外柔和,大約是因為聽了一晚上的哭泣,這會兒臉上的神态也不似平常那樣豐富,眼角帶着顯而易見的疲累——忽然之間她便想起來方才在大廳中跳出來自薦枕席的突厥三王子處月,不自覺地把眼前的顧蘭之和那突厥三王子處月比較了一番,還沒得出那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她便忍不住笑出聲來了。

“陛下?”顧蘭之帶着幾分迷惑看向了她。

“無事。”趙如卿擺了擺手,在廊下随便找了個地方坐下了,她擡頭看向了顧蘭之,指了指對面的位置示意他可以坐下說話,等到他坐下之後,才道,“你與張氏為何是這樣的關系?朕從前不記得你說過這些。”

這問題倒是讓顧蘭之自己愣了一會兒,他是沒想到這時候趙如卿會問的。他想了想,又斟酌了一會兒語句,才說了這麽一句:“當初永王并非是把她強搶過去。”

“原來如此。”趙如卿點了點頭,若是有這個前提,倒是能解釋後面一連串的事情以及顧蘭之為什麽對張嬛是這樣的态度,“剩下不必多說了。”她無意去揭開顧蘭之難過心事,只是往茶房的方向看了一眼,“仍然是之前說過的,她再如何也是你的生母,便只為了孝之一字,你不苛待她,能接納她,便足夠了。”

顧蘭之點了點頭,這會兒倒是深刻理解了趙如卿的意思。

無論如何張嬛都是他的生母,許多時候很多人并不會去管前因到底如何,只會揪着結果不放,接着便是指手畫腳地站在高處說風涼話,用道德孝道二字來壓人,他若是不想被這些事情所禁锢,那便一定不能落人口實。

這時,和談的大廳中忽然說話聲音大了一些,接着從窗戶的投影上看到裏面的人都站了起來。

趙如卿擡眼看過去,便見到突厥那兩個王子一前一後從大廳中出來,在庭院中環視了一圈,就直直朝着自己走過來了。

她皺了眉頭,擡了擡下巴示意庭院中的近衛把那兩人攔住。

突厥這兩個王子被攔住之後面上露出了惱火的神色,但因為沒有帶太多的人,所以連發火也不敢,最後只悶悶地站定了。

“去問他們,是準備簽下和約了嗎?”趙如卿向顧蘭之道。

顧蘭之依言起身上前去,還沒來得及問話,便見那突厥三王子處月眼睛睜得老大,氣呼呼道:“陛下,我以為我不比這個男人差!為什麽我不可以!”

“???”他一晚上都在茶房,根本不知道大廳中發生過什麽,這會兒聽着這話,便是一腦門的疑惑了——但作為一個臣子,他很明白這時候應當做的是什麽,于是他淡然無視了三王子處月這話,平平靜靜地開口,“陛下問二位殿下,是打算簽那和約了嗎?”

“陛下,我不服!”三王子處月也直接無視了顧蘭之的話,憤憤不平地看向了趙如卿。

與他們一起出來的大臣們此時此刻已經從回廊繞到了趙如卿身邊來,為首的是周稼,他低聲說了與這兩位王子和談的結果。

“是願意簽,但想加一條和親的和約,他們想與陛下您……”這話說得十分為難,周稼看了一眼趙如卿,又掃了一眼那兩個突厥王子,“陛下您的意思是?”

“讓他們清醒點,不要随便做夢。”趙如卿冷漠地看了一眼那兩個王子。

周稼應了下來,也根本沒有勸說的意思——在他看來,這突厥人與魏朝人勾結在一起,最後的結局已經注定了。他重新走回到了兩個王子面前,笑容可掬道:“兩位殿下,和親一說是斷然不可的,二位再好好想想,和約要不要簽下吧!”

一旁的顧蘭之倒是從這句話中猜出了前面這三王子處月會那樣說的緣故,一時間倒是有些哭笑不得了。他後退了幾步,回到了廊下,站在了趙如卿身後去。

三王子處月憋悶地看了顧蘭之好幾眼,最後又迫于周稼就在面前等着他的回答,不得不收回了目光。

“既然陛下不願意,那我們便也不強求了。”最後是四王子納星開了口把話圓了回來,“不過将來我們一定會為陛下獻上美貌年輕俊朗的兒郎,請陛下一定笑納!”

這話一出,顧蘭之整個人都僵硬了。

他下意識看向了趙如卿,由心底裏升起了一些慌亂:趙如卿将來是會有個龐大的後宮嗎?那他……他算什麽?他是能被承認的那一個嗎??

而趙如卿仍然只是漠然以對,她淡淡道:“将來的事情,将來再說吧!”

突厥的兩位王子聽着這話,神色倒是緩和了一些,多半是因為趙如卿這句話并不是一口否決,那便還有轉圜的餘地了。兩人低聲用突厥語交流了一會兒,然後換了官話,向周稼道:“那便早些把和約簽了吧!”

雖然已經是夜晚了,但并不妨礙和約的簽訂。

一條一條确定了文書,最後兩方用印,再交換信物。

等到全部簽訂完畢時候,東方天際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禦城城門打開時候,突厥大營裏傳來了一個讓兩個王子都驚愕萬分的消息:魏朝那個永王竟然帶着近一半的大軍往西邊撤走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