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步千雪回到家門口的時候, 手裏都還拿着陛下賞賜的銀子,一路上沒放下過。陛下賞賜都是從自己的私庫出,她自然舍不得放下。

正翹首以盼等着步千雪回來的半月, 馬車還沒停下就一步并作兩步迎了上去, 攙扶步千雪下馬車的時候,看到她手裏拿着的荷包,完全沒有見過的印象, 便好奇的問道:“少主,這荷包是誰送你的嗎?小的第一次見到這麽好看的荷包”。

“陛下賞的, 皇家的能不好看嘛”步千雪邊說邊往裏走, 還沒到大堂就看到了站在外面往這邊看的娘, 祖母一如既往老神在在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爺爺沒看見, 應該是在房裏。

步千雪高興的上前行禮道:“孩兒給娘請安”。

等在門外的姜麗拉過步千雪左瞧右看了半天, 紅了眼眶,有些心酸, “好,回來就好, 瘦了, 也黑了, 娘讓廚房做了你最愛吃的紅燒魚和辣子雞,一會多吃點啊,對了, 先去和你祖母請安吧”。

他們家是書香世家, 平日并不請安,但這次離家這麽久,按例回來要給長輩請安, 以表示自己已經回來,即使她娘不說,她也知道該怎麽做。

她和娘一起進了大堂,“孫兒給祖母請安”,祖母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但卻精神抖擻,身體硬朗,坐在哪裏,讓她有點心虛,祖母對她從小就嚴厲,以至于祖母的一個眼神她都能知道是什麽意思。

“案子辦的如何?陛下怎麽說?”祖母也曾在地方為官,後因家中出事不得不請辭告老還鄉,視為人生一大憾事,後把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考是考上了,官也當上了,結果卻進了牢裏。

所以現在把心思全放在了孫女步千雪身上,她怕孫女步女兒的後塵,故而對步千雪工作上的事很上心,因為她覺得以前就是太放縱女兒,才讓女兒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有顏大人在,案子很順利,陛下很高興,賞了我們一人一百兩銀子和兩天休沐”步千雪說完不舍的把藏在後面的荷包拿了出來,姜麗拿過來一數,十錠十兩銀子,确實是一百兩。

“把荷包和二十兩銀子給千雪留下,她現在也是朝廷命官了,交際應酬都得花錢,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祖母見女媳又要把錢全部拿走,連忙出聲制止道。

原本以為會和以前一樣被娘全部拿走,然後只給點零花的步千雪聞言大喜過望,她也曾想過和母親聊一下用錢的事,可自從家中變故母親入獄後,娘就變成了現在愛錢如命的性子,她怕因此惹娘不高興,終是沒有說。

祖母雖然平常不管事,但一旦管事那就是定了,姜麗雖然有些不高興,最後還是把荷包和二十兩銀子給了步千雪,她愛錢,也不是為自己愛啊,家裏吃穿用度,那樣不要錢?女兒以後成親更要錢,她能不多攢點嘛。

接過荷包的步千雪并不知道她娘心裏的想法,要是知道肯定是一笑而過,因為她喜歡的人,就像天邊的夕陽一樣遙不可及。

步千雪在大堂內和祖母、娘聊了一會,爺爺才來,才知道他去廚房盯着去了,沒一會一大桌好菜就搬上了桌,她才發現大部分都是她愛吃的菜,遠比娘說的兩樣多得多。

一家四口邊吃邊聊,步千雪才知道一入城就先直接回府的半月已經添油加醋的把在鴻順的發生的事都說了一遍,半月知道有限,知道的也都是能說的,沒說的她也不會補充。

Advertisement

離家這段時間,家裏都挺好,就是有親戚辦酒席,送了兩次人情,加上她沒在家俸祿也無法領取,幸好陛下賞的這些錢解了燃眉之急。

皇宮中,原本為款待顏一諾和步千雪的宴席最後成了石忞一家三口的家宴,雖然在文昭殿用膳顯得特別空曠,但只要皇奶奶和母後在身邊,她就覺得很高興。

接下來的兩天步千雪休沐不用去衙門辦公,便拿了一天在家陪家人,一天到繁都內到處逛逛,順便打探一下她沒在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才知道在她們回來的路上,陛下又頒布了新修訂的《新徭役賦稅制度》,年初的時候朝廷就有陛下要修改的風聲,卻一直沒有确切的消息,她以為只是空穴來風,現在看來是真的。

她立馬就跑到就近的書店買了一本新的《新徭役賦稅制度》回家研讀,她還記得陛下沒登基之前,制度诏令類的書籍都不能在市面流通,只有官吏才有。

陛下登基後就放開了權限,還當朝說過“制度、诏令本就是拿給天下人看的,藏着掖着的不叫制度,叫私下亂定之權!”,私權一詞就此産生。

書香世家的她并不明白這句話所帶來的影響,直到有次和出身地方的江河暢閑聊,她才知道地方真的存在官員私下亂定苛捐雜稅,搜刮民脂民膏的現象。

最讓她喜歡的是陛下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不僅速度快,而且還字面清晰整潔,不像人工謄抄的那樣費時費力費精神,一不小心錯了又得重新寫一張,而且每一本的字跡都不一樣,因為這個發明,書本價格也下降不少,不再是平民完全買不起的黃金價。

要是石忞知道,肯定會臉紅羞愧,因為活字印刷術根本就不是她發明的,而是中國古代畢昇發明的,她這個歷史廢完全只記得個印象,具體操作鑽研的都是匠人們,她就出了個點子而已。

直到現在,步千雪都還記得第一次見陛下的時候,那時候她還不是陛下,而是文心,被她英俊秀氣的長相和高貴的氣質吸引了全部的目光,忘了哭,她會忍不住想和她呆在一起。

只要有她地方,她的目光都會追随着她,也總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她,她的聲音、她的身影都已牢牢刻在她的心中。

在遇到陛下之前,她對一見鐘情嗤之以鼻,但真的喜歡後,她才知道那是任何人都無法選擇的事,因為愛上了就沒選擇。

她花了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才把新、舊《徭役賦稅制度》看了個大概,被陛下的深深愛民之心所打動,久久不能忘懷,她越來越喜歡這樣的陛下了。

徭役和賦稅是兩個概念,徭役包含力役、兵役和雜役,賦稅包括田賦、口賦、布賦和商稅,商稅又包含市稅、車船稅、關稅和估稅。

新修訂後的制度,将徭役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年齡也做了些改動,原來的,一個人年滿十八歲後一年最少服徭役三個月,兵役三年不用服徭役,還要交人頭稅也就是口賦,一直到六十八歲,才可以免服徭役,不交人頭稅。

新的二十歲才開始服徭役,一年最多不超過一個月,只用服役到五十歲;兵役由原來的府兵制改為兵役制,服役期為三年,由之前的全民皆兵變為職業軍人,由朝廷提供武器、糧饷和戰馬,不再像以前那樣什麽都得自己準備、自己出。

另外,還免除了人頭稅口賦和布賦,百姓只需要納田賦即可,繳納方式由原來的春秋兩季收,改為只收秋季一次,按照今年更新的《丈量冊》和《戶口冊》按田土肥沃貧瘠等級繳納。

《丈量冊》制定之初就按照所測量的田土肥沃與否設定了五個等級,中間等級既第三級別田土,每畝只需繳納粟米、米或小麥(三選一)80斤,飼草20斤,禾稈15斤,全部比原來的減少了三分之一。

商稅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四分之一,而且更加細化、明确,從而盡力規避商人偷稅漏稅。

另外增設了一項財産稅,對象為華國勳貴、士族、商人和工匠,50稅2,即一年純收入50兩就要交2兩給國家,漏稅不報,一經發現,罰十倍,并酌情處于□□。

為了配合這項稅收貫徹落實,陛下專門責令宗人府整理了《宗室冊》和《勳貴冊》、吏部整理了一份《士族冊》,商人和工匠不另造冊,納入《戶口冊》,由戶部管理。

重新制定各種名冊,将勳貴和士族納入賦稅徭役征收對象,打破了從古至今勳貴、官員們免賦稅、免徭役的特權,步千雪有點擔心陛下會被勳貴和官員們聯合抵制,畢竟這不是觸動了某一個人的利益,而是動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

在文宣殿的石忞并不知道步千雪在為自己擔心,正看着《宗室冊》、《勳貴冊》發愁,經過兩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和疊加封賞,皇家宗室從原本的十九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三百八十七人,其中有爵位者二百一十六人,世爵六人。

而勳貴更是由開國時一百人不到,發展到現在的五百多,全部都有爵位,否則也就不叫勳貴了,其中,世爵四十八人。

世爵是世襲罔替的簡稱,還有一種是降爵,就是繼承一代降一級,一直降到沒有就成了庶民,她在位四年不到,因平叛軍功,也封了二十多人,其中有五個是世爵,但她封的和以往不一樣,沒有以地封賞。

要不是經過武宗時期八王之亂,殺了一批又抓了一批,她覺得數字可能比現在還要多一半以上。

這些勳貴們什麽都不用做,就可以享受常人無法匹敵的榮華富貴,對國家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她也知道這是封建制度下必須存在的,因為這是一種獎賞,也是一種激勵,讓天下有識之士有希望。

她愁的不是他們給財政造成的負擔,而是他們呆在地方上對地方造成的影響,八王之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雖然現在的勳貴們已經被剝奪了軍事權和政權,但財權卻沒有被剝奪,而有錢可以辦很多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