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難怪石忞會覺得玉佩熟悉, 看完記事本又去翻看密案核對後,已經百分之百确定這個玉佩出自皇室,且意義非凡。她的第一本記事本和密案都是記載華國極其機密且不能與外人道之事, 若是信物, 密案裏還有原件拓印和圖片,更齊全。

像這樣同樣款式、同樣玉質卻雕刻不同圖案的玉佩一共六塊,為華高祖在位時命人秘密制作, 并分別于私下賞賜給安國、康國、慶國、狼國、布拉克和南羅六個藩屬國為信物,六個玉佩分別雕刻六國的信仰圖騰, 若其王室前來朝見必須攜帶此玉佩以證明身份。

信仰圖騰為老鷹的是康國, 位于華國的北方, 由于這裏的是冬季吹西南風, 夏季吹東北風, 導致北方偏潮濕炎熱, 西南方偏幹旱少雨,華國的南方得利于南江這條母親河, 才成為僅次于北江下游平原地區的富饒之地。

位于華國西南部的布拉克國之所以一找到機會就發動戰争,就是因為他們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在農耕為主的華國都要看天吃飯的情況下, 布拉克的糧食缺口更是大的驚人, 全靠來華國貿易換糧食。

有野心的國王自然不能忍受這種全部仰仗宗主國才能生存的現狀,想農耕天地不配合,也沒有農耕技術, 那就只有占有攻打了, 不得已為之,大抵不過如此。

華國海岸線綿長,但海的那邊有沒有國家島嶼, 尚未可知,反正到目前都沒有相關記載,這也是沿海一帶歷來不設防的根本原因。

慶國、康國和安國相鄰,領土狹長,再往北亦是海域,只有狼國、布拉克和南羅繼續往南往西才是陸地,且以草原、沙漠為主,并與其他國家相鄰,西南官道就是華國聯系西南各國的交通要道。

西南官道一部分在狼國一部分在布拉克,這也是華國不得不把布拉克掌握在手裏的主要原因。六個藩屬國大部分領地都是狹長緊鄰華國,領土面積最大的不過華國幾個省,領土面積最小的不過才一個省大一點。

六個藩屬國經過前朝和本朝幾百年的不斷的文化輸出和相互貿易,已經成功完成了文化侵染,六國現在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習俗都深受華朝文化影響,其中康國和南國還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由此可見一般。

若非王室大宗直系可能連這個玉佩都沒見過,更不用說知道這個玉佩的意義,若是知道這些,就絕不會輕易送人,更不用說還是作為謝禮,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對方已經猜出她的身份。

以她對呂建一的了解,絕非粗心大意之人,自然相信她不會在情況不明的時候透露自己的身份給不明身份的人,無論那個孩子是怎麽看出來,或者猜出來的,那都是她的本事,是個聰明的孩子。

也不知道康國發生了什麽,看來今年年底完成了國內情報網鋪設後還得在六國中鋪設一二啊,不要求事事知道,但軍政大事卻必須知道,否則全部靠六國主動彙報太被動了。

她要是一個普通人,這些事和她沒半毛錢關系,最起碼征兵征到她之前不用太關心,可作為一個皇帝,尤其是像她這樣凡事都喜歡掌控在手中且喜歡未雨綢缪的皇帝來說,就是讓她不安、憂慮的源頭。

一夜輾轉難眠,第二天辰時未到石忞就起了,幸好路關初有早到一炷香的好習慣,才沒有發生陛下找不到她的慘事。更讓她沒想到的是陛下衣服都還沒穿好,就派人去把那個救下的孩子接到中正宮邊上的北含殿。

雖說中正宮左右的南溫殿和北含殿歷代皇帝都很少居住,尤其是北含殿幾乎是從未住過,但也是皇親國戚這等貴賓才可以住的,再想到昨晚陛下的陣仗和看完後的惆悵,看來這孩子的身份不簡單啊!

別說路關初,就是天還未亮就被吵醒的呂建一也被吓到了,陛下既然已經傳下口谕,且宮侍們連轎子都擡來了,她自然遵從,讓人輕手輕腳的把那孩子抱到轎子裏後又把了一下脈,确定無礙送到驿館門口方才折返回房繼續休息一下。

Advertisement

看到宮侍的那一刻,她已經猜到了大概,雖然不全對,但也才對了五六,可對于被利用這件事,她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為這孩子年紀輕輕就如此聰慧有手段而感嘆,俗話說慧極必傷,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石忞雖然內心有些許不安,但面色如常,該做什麽做什麽,估摸着時間差不多就去了北含殿,要是不盡快問個清楚,早做打算,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她到的時候,女孩也剛到北含殿安頓好,因為身體原因,一路上不是靠人抱就是靠人擡,幸好呂建一一開始就有交代,加上女孩的積極配合,才沒有造成二次傷害。

她走到殿門外并沒有立即進去,而是停下來吩咐道:“把門守好,不準任何人靠近”。

“是,陛下”路關初恭敬領命,看到陛下進殿內後就立馬讓人把門關起來,并帶頭退到殿門十米之外。

女孩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正閉目養神,聽到外面的動靜瞬間睜開了眼睛,轉頭看着門簾,随着腳步聲越來越近,眼睛也越來越亮。

石忞今天穿的是一套深藍色的右衽常服,除了腳底的鳳靴、腰間的玉墜和頭上束發的紫色小冠能彰顯身份以外,其他的雖然都很平民化,但也掩蓋不了身上的氣質和貴氣,女孩很高興她終于見到了想見的人。

石忞看到女孩掙紮着要起身行禮,連忙出言阻止道:“不用多禮,你還受着傷,好好躺着吧”,說完自己找了個離床近的位置坐下。

“謝陛下”女孩這一弄花了不少力氣,臉色都紅了一些,累的。

此時此刻,女孩的內心是即驚又喜,驚的是陛下并非傳聞中的兇神惡煞,喜的是連老天都在幫她,雖然過程幾經周折,但還是讓她見到陛下,她聽說過很多關于當今陛下的傳說,也想過陛下無數種樣子,就是沒想過會陛下竟是這樣的平易近人,讓她從被接過來就一直緊張的心放松不少。

“這塊玉佩,你可知其含義?”石忞說着把一直拿在手中把玩的玉佩放到了手邊的茶幾上,她坐的位置正好與女孩相對,女孩看的清清楚楚。

“臣知道,這玉佩…是高祖皇帝賜予我康國王室的信物………”随着女孩的娓娓道來,石忞總算大致清楚了事情的經過。

女孩姓宣名常樂,是康國世孫,父親為康國世子,祖父為康國國王,因仰慕熱愛華國文化,于天福二年底化名常樂跟随另外十九名學子來到華國明道學院求學。

平常與家中聯系全靠書信,可自從去年年底之後無論她寫多少封信回家,都沒有再收到任何回信,這讓她開始惶恐不安起來,左等右等都沒有任何消息後,一個月前她便準備親自回家一趟,意外的是她還沒走,就見到了父親派來的人。

直到現在她都還清晰的記得見到那些人的情景,他們滿臉疲憊、身上挂彩、衣衫褴褛,一點都不想像威嚴的王宮侍衛,倒像被人追殺的亡命之徒,要不是他們手中有父君的信物和傳國金印,她可能連一眼都不會多看。

通過這些死裏逃生一路風塵仆仆趕來給她報信侍衛的口中,她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孤兒。

就在她沒收到回信的那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王祖父病逝,奸臣趁機造反,不僅殺了她的王奶奶、父君和娘,就連她的替身和其他宗室也不放過,王室被屠殺殆盡,只有秘密來華朝求學的她成了唯一的漏網之魚。

被授命帶着信物、傳國金印和她弟弟逃出王宮來找她的将軍,還沒出康國境內就為了保護她弟弟死了,她弟弟也因受傷過重最後還是沒有活下來,王宮侍衛剛逃出來的時候有上百,到她見到時只剩不到二十人。

追殺他們的人卻任然不肯放過他們,仿佛不殺死誓不罷休一樣,不過七八天日就追了上來,為了不連累一同前來求學的其他人,她不得不請假暫時離開書院,和侍衛們過上了水深火熱東躲西藏的日子。

為什麽不第一時間求見當今皇帝?她又不傻,無論是報仇還是複國,她都需要宗主國當今皇帝的支持,怎麽可能沒前往求見,她第一時間就求見了。

可過程是那麽的繁瑣,要先去禮部核對官方信物,确定無誤後方可呈上求見奏疏,奏疏呈上去了也不代表馬上就會被召見,先得排隊,後得看翻牌子的運氣,運氣好的話兩三天就會被召見,運氣不好的,十天半月也說不定,據說最慘的等了一個月。

她就屬于運氣不太好的那一類人,元宵節也就是上元節之前到除夕,包括除夕當日和上元節當日,皇帝都是封筆的,非緊急大事不處理,非召見不見,好不容易等到封筆時間過去,結果當今陛下又要出巡皇家園林山莊,而且這一去就要去住半年。

她可以等,但國內的形勢卻不容她多等,要是讓奸臣徹底控制住朝政并把控全國,那她就真的完了,不得不放棄繁都尚算安穩的環境,緊跟陛下腳步。

結果一出城就被一路追殺,長這麽大,她從未離死亡這麽近,尤其是昨天,幸好一路上侍衛們拼死相護,才讓她活着見到了當今陛下,但代價太沉重了,不僅父君派來的侍衛全死了,連她自己的侍衛也都死了。

她原本以為自己也會死的,因為昨天一路逃跑慌不擇路,最後昏倒在了樹林裏,就算不被追上來的人殺死,被好心人救下的幾率也是微乎其微。

直到昨天無意中聽到照顧她的下人在門邊和別人說話,才知道發現自己的竟是當今陛下的愛寵清影,關于清影的消息她聽了不少,尤其是清影不是黑狗而是獬豸的事人盡皆知之後,想聽不見都難。

這也是呂建一他們沒說,她也知道真正救自己的人是當今陛下的原因,才敢借呂建一之手轉呈玉佩,她真的不能再等了!

宣常樂說完已是淚流滿面,石忞便遞了張手帕給她,真是難為這孩子了,承受了這個年紀本不該承受的一切,“常樂即經常快樂,你父君他們應該是希望你高興快樂的,為了他們,也為了你自己,好好休養才是”。

“謹遵陛下教誨”把眼淚擦幹的宣常樂調整了一下情緒,手帕用過卻是不敢再給陛下了。

“那你接下來有何打算?”雖然對方只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但在她心裏已經和大人無異,這麽小就能承受這麽大的變故,未來可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