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元直木雖然沒種過田, 但陛下既然叫他們過來,那肯定是希望他們聽聽看的,一直不遠不近的跟着, 好在農民們說的他還是懂的, 聽到農民們贊不絕口,趁着陛下休息的空檔上前誇贊道:“恭喜陛下得此農具,若如他們所言, 何愁國庫不豐,百姓無糧”。

上司都這麽說了, 其他官員也連忙表忠心似的上前恭喜, “恭喜陛下得此農具”, 一直帶頭發言的就在陛下旁邊的老農抿了抿嘴唇也開口道:“陛下關心農事, 是我們百姓的福分, 草民們受先祖餘光得以耕種皇田, 雖算不上大富大貴,卻也衣食無憂, 購置農具只要一兩以內,也有餘力, 可天下之大, 貧困者衆, 定價之事還請陛下為天下慮”。

手撐鋤頭把的石忞眺望着遠處的綠油油,那是百姓們種在山腳地裏的麥子,經過冬天寒冷依然屹立不倒, 就像小時候在外婆家看到的麥子一樣, 即使被大雪覆蓋,來年開春還是會綠油油的。

元直木的話也是她費盡心力去做些的根本動力,她想要國庫充盈, 也想要百姓家有餘糧,即使有個災荒也有些應對之力,老農的話,也是她所久久思考的,按道理,鐵鋪經營的規則已定,她不該睡意更改,可若是想大力推廣,價錢就不得不再三考慮。

如果按照現在的價格辦法定價,價格肯定不會太低,那麽家裏農具還能用的就不會買,沒錢的更是買不起,大部分百姓沒錢買或不想買,農具就無法推廣,無法推廣又還有什麽意義?

老農的話與她所擔憂的不謀而合,“朕會好好考慮的”,農具都已經試用了一遍,看了看天色,她也該走了,除了曲犁之前,其他的農具她都賞給了老農們,還另外賞了些錢財,以示嘉獎。

這次回去,就像來時一樣,她沒有坐任何代步工具,一邊走一邊跟元直木讨論價格的事,其餘人員不遠不近的跟在後面。

每次只要一用到錢,或者談到和錢有關的事,她就加深一次對元直木的印象,真的是扣得可以,可這次農具推廣之事,她勢在必行。

商量不出一個結果,一回到靜心宮她便讓元直木等人退下了,另外臨時召見了工部尚書,讓她彙報了一下各地木匠選派前來學習的情況。

就在她準備小憩一會的時候,有宮侍來報宣常樂求見,現在康國國內形勢不明,她實在是不太想見,可想到她現在的情況,最後還是見了。

宣常樂進來的時候就看到陛下端坐在禦座上,上次光顧着複仇和傷心,沒怎麽看,這次仔細看了一下才發覺陛下比她想象的好看,上前恭敬行禮道:“恭請陛下聖安”。

康國的禮節和華朝有一點點不同,但整體是大同小異的,加上她又在明道學院學習了兩年,華朝的禮節自是早已銘記于心。

“起來吧,身體如何?”一臉憔悴加恭敬的宣常樂實在是讓她難以和郭凡秋報的那個常樂重疊在一起。

“臣身體已大好,謝陛下關心,然國仇家恨猶如跗骨之蛆讓臣睡不安、食不下,康國歷代先王侍奉華朝猶如孩子侍奉雙親,年年進貢,來繁都猶如朝聖,但凡有诏無不遵從,請陛下為自己的孩子主持公道”宣常樂說完已泣不成聲,讓人動容。

她知道宣常樂說的都是實話,康國是在華朝的幫助下才改朝換了代,自然也就很積極的成為了華朝的藩屬國,每次來繁都進貢都被他們當做是朝聖,康國的一個學者還專門寫了一本《朝聖路》,雖然只是劄記類,但她也看過,寫的不錯,對華朝繁華的向往字裏行間都能看出來。

她猜這估計也是宣常樂秘密來明道學院學習的根本原因,否則她實在想不出是什麽樣的原因能夠讓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遠離國家故土遠赴他國求學。

Advertisement

或許冥冥之中上天已經注定,若不是這個孩子秘密前來求學,康國王室必定已被屠殺殆盡,到時就算她想撥亂反正也沒了意義。

作為康國的老大宗主國,她确實應該毫不猶豫的答應宣常樂的請求,可作為一個理性的一國皇帝,她卻不敢亂許諾,出兵雖然只有兩個字,但背後代表的卻是犧牲華朝子民的性命和龐大的軍需支出。

打仗靠的從來都不是人,而是經濟基礎,現在華朝的民生經濟好不容易才恢複一點,若出兵攻打,就猶如打牌開始贏了很多錢的人一把就回到了解放前,她不能冒這個險,尤其是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

她也怕宣常樂對自己寒心,跟班都被打得只剩一口氣了,她這個當老大的卻不出面,以後其他藩屬國誰還會聽她的號令?

陛下的為難路關初看在眼裏,她能做的也不過是給宣常樂遞一條手帕,寬慰兩句而已,好在解了石忞不能立即開口答複的尴尬。

“康國被颠覆,王室被屠殺,朕的心,猶如刀割般被割成一片一片,痛心疾首”她的聲音哽咽,仿佛正在遭受極大的痛苦,“幸好上天垂憐,讓朕把你救了回來,你放心,只要你在康國就在”。

“謝陛下”好不容易平複情緒的宣常樂受陛下感染,又悲痛起來,上次陛下去看她的時候,雖然表達了慰問和哀悼,卻遠沒有今天這樣的陛下來的震撼,她知道複國就要打仗,打仗就會有人犧牲,而當今陛下愛民之心可謂衆人皆知。

她是真的希望陛下能主持公道,并且也相信陛下會為自己主持公道,但她不确定那是什麽時候,而她能做的只是時不時出現在陛下面前,提醒一下自己的存在。

宣常樂心裏的想法石忞看在眼裏,十二三歲就如此聰慧,若是複國定能成為一代明君,不像她,四十多歲的靈魂,二十多歲的身體,登基幾年了都只能做到現在的樣子。

平複情緒後,她又安慰了宣常樂幾句,就是不提出兵之事,正好快要到用晚膳的時間,便留下她一起,所以步千雪她們來用晚膳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了那個傳說中陛下救的孩子。

宣常樂前兩天才能下地,可下不下地都一樣,就呆在北含殿,可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即使步千雪她們好奇想去看看從外面路過,根本見不到人。

今天見到,倒是和她想的不一樣,她以為能逃過追殺且身中數刀不死的,起碼比起同齡人來說也是長得人高馬大五大三粗的,可事實上,這孩子也只是有點微胖而已,兩邊臉上微紅倒襯得有些可愛,就是看上去太憔悴了。

當皇帝當的越久,石忞就越覺得皇帝難當,這樣要考慮,那樣也要考慮,而且繁都自她走後也是風起雲湧,幸好她有雞肋讀心術,并早已做好安排,但願到時不出意外才是。

上次她去見宣常樂說了什麽,其他人都不知道,可今天求見她的事已經是衆人皆知,宣常樂的身份也将不再是秘密,不得已又召見了郭凡秋,讓她盡快查出康國的情況。

第二天聽政,石忞便和大臣們商讨了農具價格之事,雖然幾經波折,但最後還是定了下來,每戶農民買第一套時拿舊農具來換,即可享受半價優惠,由戶部主要負責,全國官營鐵鋪具體負責,其他衙門配合,務必在半年內全面推廣開來。

用舊的鐵質農具,就算是拿去鐵鋪加工成新的價格也只比買新式農具便宜點,只要官營鐵鋪的夥計都像她去過之後現在這樣熱情積極的話,推薦出去不是問題,用過後效用體現出來,自然也就有了口碑。

買了第一套新式農具并且用習慣之後,估計再把舊的強賣給他們,他們也不會要了,沒有誰不想家裏增産的。

中午,在木長青的陪伴下,她去了木匠工作的臨時作坊,筒車和水車已經有了個雛形,在木長青的介紹下,她才知道雖然有了設計圖紙,可木匠畢竟不是陛下,所以反複試驗幾次後才有了現在的樣子。

是她想的太簡單了,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能設計出來,對方就能做出來,看來她最近在設計的大家夥,還是得等木匠們都到齊之後才能把圖紙給他們,并且應該和他們先溝通一下,這次制造筒車她實在是太忙了,連召見都沒召見,就更不用說溝通了。

今天時間算寬裕,石忞便和木匠們好好聊了一下,把他們的疑問解答了,也把自己期望的效果大致說了一下,一直跟在邊上的木長青看的目瞪口呆。

陛下真的是太有才了,不僅弄出了一套更好更省力的農具,還自己能畫出這種稀奇古怪的圖,陛下說這種東西效果的時候,她雖然沒說什麽可心裏卻是持懷疑态度的,畢竟古往今來都是水往低處流,不用挑水就能把水弄到高處,聽都沒聽說過。

她突然有點明白戶部尚書元直木陪陛下去田裏試用農具的心情了,就像現在的她,和陛下與木匠們一問一答或一打一問的溝通相比,自己不遠不近的站着,真的有一種自己是多餘的感覺。

兩天後,郭凡秋就近派去的人總算是把康國的情報傳了過來,她看都沒看就急忙拿去呈給陛下了。石忞看完後沉默不語,把信給了路關初和郭凡秋傳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