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傳訊兵們日夜兼程, 從渡河出的旨意都被迅速送到該送的地方,尤其是去繁都的最為頻繁,這幾天送了兩次, 沿途在驿站換兩波人兩匹馬, 基本上一天就趕到了繁都,把信送到中景,遞到木蘭雨木将軍面前。

石忞出巡皇家園林山莊時特意留了外禁軍軍長木蘭雨, 就是為了讓她負責保衛繁都的安全和主持繁都日常事務,只有遇重大事件才會報兩宮太後, 所以但凡有信或者旨意都是送到她面前。

因為《串告令》的實施, 繁都最近都很熱鬧, 有些沒錢的瞬間成了有錢人, 而原本有錢的一下子就少了三分之二, 告發者們很狡猾, 像是約定好了一樣,先是告發商人, 然後才是士族,而且是又官職低的到官職高的。

現在官職不高的基本上已經被告發得差不多了, 除了少數幾個自己告發自己保留了三分之二的財産外, 大部分都難逃只剩三分之一的命運。

富了的對天福皇帝感恩戴德, 燒香祭祖都要默念一句‘陛下長命百歲’,變窮了的面容愁苦,心裏恨不得天福皇帝早死, 《串告令》才能早點廢除, 也有一部分後悔自己沒按規定好好納稅,也沒有好好珍惜當初的六天寬裕,才變成今天這樣。

但能首先想到自己錯誤的人畢竟是少數, 所以整個繁都有權有錢的對天福皇帝多少都有點恨意,對《串告令》更是恨透了。

相比繁都執行《串告令》的磕磕碰碰,皇帝坐鎮的渡河倒是平順的讓人懷疑,從政令在渡河實施之日開始,偷稅瞞稅的趁着六天寬裕期,大部分都自覺補交了,小部分沒補交的兩天就被人全部告發了,地方官忙了幾天也就閑了下來。

整個華朝渡河的現象都是獨一份,其他各地方都和繁都一樣執行的磕磕碰碰,好在現在地方上有了兵力駐守的九區都督府,又有了像毒蛇一樣盯着、督促他們執行的九區督察府,想不幹都不行,所以就算磕磕碰碰,也得想方設法去執行。

作為執法先鋒隊隊長的繁都府府尹也是忙得焦頭爛額,最忙的一天同時出動了六隊人馬,分別由繁都府的官員帶隊,戶部的官員核對財産,督察院的官員督查,核對完一家,歸入國庫的錢財就會當場點數裝箱貼封條,再由專職調來的外禁軍押送到國庫。

每次聽到下人彙報的查罰情況,都讓文家當家主夫十分惶恐不安,寫往渡河的信家主也還沒回,眼看随時有被告發的危險,他不得不帶着孩子進宮求見太後。

得了太皇太後的指點的文昱知道本家的人為什麽來,本來是不想見的,可聽宮侍說文之勉也來了,對這個侄女她還是挺喜歡的,便讓宮侍傳他們進來。

文之勉是文淵的二女兒,也是石忞這一輩唯一一個比她小的小表妹,比她小一歲多,比文之遠小兩歲,從小古靈精怪、愛玩,頗得她母後的喜歡,對這個唯一的表妹,她也是比較喜歡的,也就造成了她有點飛揚跋扈的性格。

在繁都內基本上每人敢惹,有人敢惹就上去拼,拼得贏就罷了,拼不贏就立馬擡出‘我姑姑是太後’,本來想狠狠打她一頓的人只得放下狠話離開,石忞知道的時候笑的不行,還挺會借勢的,不過看她也就小打小鬧,無傷大雅,也就随她去了。

比起文昱和石忞對文之勉的喜歡,或許是因為文之遠從小就進宮當了侍讀,陪在雙親身邊的時間極少,所以文淵和她的伴侶就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文之勉,已經成了溺愛,從不讓她離開身邊,讀書習武也随她喜歡從未勉強,以至于現在二十出頭了都還一事無成。

文家主夫帶着自己的女兒跟着宮侍到了殿內,看到坐在上位的太後連忙拉着文之勉行禮道:“恭請太後萬福金安”,生怕女兒禮不全,就跑了過去。

“都是自家人,免了,二勉快到姑姑這裏來”文昱看着文之勉招手道,本就按捺不住的文之勉立馬就跑了過去甜甜的喊了聲“太後姑姑萬福金安”,讓文昱十分受用。

Advertisement

二勉是石忞私下給她取的小名,有點惡作劇的味道,反正也沒人知道二的意思,本來只是她自己叫的,可被文之遠一傳播,家裏的長輩竟然都這樣叫了,讓她有點哭笑不得,還好沒人知道二的意思,只認為是文之勉排行第二,才叫的這個小名。

留下文家主夫一直用眼神示意女兒,想讓她穩重點,可文之勉背對着他根本就看不見,白白浪費了表情。

文昱拉着文之勉的手看了一圈,皺了皺眉,“怎麽瘦了,可是最近又沒好好吃飯?”

“太後姑姑,我想皇帝表姐也想哥哥,哥哥幾年才回來一次,皇帝表姐現在又去了渡河,聽說皇家園林山莊建的十分典雅秀美,我也想去,可母親和爹都不準我去,我傷心難過也就食不下咽啊”文之勉越說越傷心,文昱看了不忍心,連連拍手安慰。

文之勉賣慘賣到了點子上,文昱實在不忍心,轉頭看着文家主夫道:“既然二勉想去,就讓她去吧,她皇帝表姐會好好照顧她的”。

“太後說的是,臣夫記下了,臣夫有一事還請太後給拿個主意”文家主夫不敢貿然全部說出來,故而試探似的說道。

兩宮太後不管事不僅在繁都人盡皆知,就是整個天下也是人盡皆知,可不管不代表不能管啊,如今皇帝不在繁都,又有誰能大過兩宮太後去。

早就猜到他是為什麽事來的文昱有些不高興的說道:“你說的事我已猜到一二,但法令執行乃國家大事,爾等身為皇親國戚,更應該以身作則,此事求我無用,若想減少損失就自己去告發自己,無事就退下吧,二勉晚些再回去”。

文昱和家裏人一般都直接稱我,很少用本宮的自稱,但在正式場合和見外人卻是該怎麽樣就怎麽樣,比不得太皇太後随性子,想自稱本宮就本宮,老身就老身。

同樣身為皇親國戚,趙家就能審時度勢補交稅款,文家卻這樣拖後腿,文昱真的很不高興,她不想比什麽,但也不喜歡文家給自己的女兒拖後腿,要是今天來的是文淵指不定會苛責幾句,可來的主夫,關系沒到那一步,她也不好多說。

“謝太後指點,臣夫告退”文家主夫看出了太後的不高興,大氣不敢喘的退了出去,那還敢給自己辯解,而且事實如此他也無從辯解。

文家主夫一邊往外走一邊想:身為皇親國戚的特權,無論是封賞還是賜爵位他們都享受了,正常納稅都不納,給了機會補交也不補交,真是活該丢了這三分之一的財富,只希望家主回來不要怪他才是啊!

文家主夫出去的時候門簾被掀開,一縷風跑了進來把中間香爐冒出的香煙都吹歪了,對着文之勉撲面而來,害的她打了個噴嚏還不忘和太後姨母有說有笑的。

相比于宮中的喜悅和平,中景就有些空蕩了,原本人才濟濟官員多多的中景,現在是每個衙門都只剩了一點人,事多起來的時候,有時候人都找不到。

木蘭雨上奏《串告令》一事的密信批複回來的很快,她也第一時間召集和此事有關的官員重新做了安排,有了陛下的支持,如今就算是那些什麽什麽王的敢不遵從,她都敢辦。

雖然文昱給文家主夫支了招,但第一個自己告發自己的卻不是文家而是文熙侯谷家,第二家則是緊随其後的武輔侯齊家,第三家才是文家。

不過有了他們這些軍功爵位家和皇親國戚的帶頭,其他勳貴和高官士族也就有樣學樣的開始了自己告發自己的風潮,如此一來,不少人家都保住了三分之二的財産。

《串告令》上有沒有規定誰可告發誰不可告發,只要有人告發,追回所有稅款,繁都府府尹和戶部、督察院就算完成了任務,木蘭雨自然也樂見其成。

這讓原本想挑撥繁都內勳貴、士族們反叛皇帝的石爽很不爽,若按照長史之前所言,不應該是大家同仇敵忾一起反對《串告令》的執行嗎?!急忙讓人去把長史張良月叫過來。

繁都忠王府後花園的水上涼亭中,忠王石爽眉頭緊皺的眺望着遠方,肥胖的身體直接依着欄杆有一搭沒一搭的往池子裏投喂魚食,長史張良月趕到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張良月上前行禮道:“殿下可是為《串告令》之事而犯愁?”,聽見張長史熟悉的聲音石爽才停下手中的投食轉過身來,“正是,張長史可有良策?”。

“殿下不必擔憂,就算他們都抱住了三分之二的財産,不還是丢了三分之一嗎?面上他們不敢說什麽,心裏想什麽誰又知道呢?只要殿下到時許下重諾,何愁不能一呼百應”張良月

“張長史一番話猶如久旱逢甘霖,讓本王頓時茅塞頓開,世子那邊都已準備妥當,本王最近心神不寧的,還是早日定下繁都為好,長史以為如何?”石爽

“殿下所想與臣不謀而合,據臣所知,不日即是趙侯大壽,到時兩宮太後定會前往趙府,其餘勳貴、士族凡在繁都的亦會出席,正是殿下的好日子”張良月

“如此甚好,事成後,本王定會讓張長史列土封王,與本王共享榮華富貴”石爽笑着小聲說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