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章節
們來家裏吃飯。
王琳見李張氏身後站着兩個梳着包包頭可愛的男孩和女孩,看他們規規矩矩,白白淨淨,很是喜歡,笑着對李張氏說:“嫂子,這就是你家的小花和小河吧,真是招人喜歡。”說着還不忘伸手去摸摸孩子的頭,兩個小家夥第一次見王琳,但看王琳長得好看笑容親切,直覺王琳是真的喜歡他們,會對他們好的,所以對王琳也沒有懼意,乖乖地任王琳摸他們的頭。
李張氏見自家的兩個娃第一次見王琳就喜歡她,孩子是最知道誰對他好得了,看來王琳對自己一家是真的好,不是看在李大石的份上做做面子的,于是将王琳真的看成自己的弟妹一樣,高興地說:“弟妹,這兩個孩子看來很喜歡你。”說罷對兩個孩子說:“小花、小山,快叫嬸子,這是你大石叔的媳婦兒,就住咱家坎上。”
兩個孩子乖乖地叫王琳:“嬸子。”
“哎,乖,你們兩個小家夥以後一定要常來我家玩啊,嬸子給你們做好吃的。”王琳想李河一家對李大石是真的好,李大石也很重視他們,那自己就要對他們一家好,況且李河一家是唯一願意和李大石來往的,沖着這一點自己也要對他們一家好。
李小河人小,聽見王琳有好吃的,立刻高興的說好,張小花看看李張氏,見自己的娘點頭,才對着王琳說:“謝謝,嬸子。”
李張氏看王琳對自家娃這樣好,心裏很高興,“弟妹,明天我和你李大哥要去鎮上,你和大石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
王琳想李河家有牛車去鎮上很方便,自己本來就打算明天去鎮上買東西,看李張氏是真心叫自己的,于是便答應道:“好啊,嫂子,我正打算這幾天去一趟鎮上買點東西呢,我們兩家一起去熱鬧。”
李張氏給王琳說明天卯時來他家搭牛車去鎮上,王琳應下後對李張氏說:“那嫂子我和大石就回去了,不打擾你做飯了。”
李張氏笑着說:“看你說的,以後多來家裏耍啊。”
王琳笑着點頭說好,就進堂屋和李河告了辭,和李大石一起回家了。
***
到家,吃飯時王琳對李大石說:“大石,剛才嫂子叫我們明天一起去鎮上,我答應了。馬上要種麥,種了麥過幾天又要收旱地和坡地裏的糧食,我想明天可以在集上買點肉回來,家裏的油、鹽也要買點;天氣漸漸涼了,我想再買點布,給你添置幾身厚衣裳。”
李大石看王琳沒打算給自己添置衣裳,忙推辭道:“媳婦兒,就不用給我添了,我還有衣裳穿,你給你自己添置幾身吧。”
王琳見李大石心疼自己,心裏很是受用,高興地說:“我們兩個都添置,行了吧!”
李大石不想在自己身上浪費銀子,“媳婦兒,我身體壯不怕冷,将就着以前穿的衣裳就行,倒是媳婦兒你身子嬌弱經不得冷,要多添置點厚衣裳。”
Advertisement
“你不添置的話,我也不添置了。”
李大石見王琳這樣,只得點頭同意,但一再強調他只要一身就行了,王琳懶得理他,心想:到時自己給他做好了,還不信他敢不要。
由于第二天要早起,晚上睡覺時李大石就沒有纏着王琳胡鬧,只是緊緊的抱着王琳,一手還不忘伸進王琳的裏衣內握着她的豐滿。
10趕集
第二天,王琳和李大石沒有吃早飯就去了李河家,打算到了鎮上再吃。
李河正在套牛車,李大石過去幫忙,李張氏對王琳說:“大石和我們一起去,你李大哥就不去了,留在家裏看孩子,不然讓孩子們自己留在家裏我們做大人的不放心。”
王琳點點頭沒說什麽。
套好牛車後,王琳三人就出發了,李大石駕着牛車,王琳和李張氏坐在後面。外面灰蒙蒙的,冷風習習,幸好臨出門時王琳想到早上坐牛車肯定很冷,就和李大石又穿了件厚衣裳,不然現在肯定會冷死,特別是李大石。
牛車沒從村裏過而是繞着村子走的,一路上冷冷清清的,王琳來了句國問:“嫂子,你吃早飯了嗎?”
“吃了,怎麽弟妹你們沒吃啊。”
王琳不好意思地說:“沒有,起來晚了。”說完李張氏就暧昧的看着王琳,顯然是想歪了。
王琳被她看得渾身不自在,見李張氏身邊放着一個大籃子,上面用布遮着,于是轉移話題道:“嫂子,你要到鎮上去賣什麽東西嗎?”
李張氏順着王琳的視線也看着身邊的籃子,“是啊,家裏雞下的蛋,我存了一個月,想到鎮上去賣了,再買點油鹽回去。”
王琳點點頭,李張氏又開始東家長西家短的聊了起來,什麽村頭李山的媳婦兒是個大嘴巴,什麽事只要她知道第二天全村人都會知道;錢寡婦要嫁給村裏張牛當媳婦兒等等。王琳聽的津津有味,這可是她了解村裏人的捷徑啊。
***
一個時辰後,王琳他們就到了禮廟鎮鎮門口,李大石給了鎮門口專門看牛車的老漢一文錢讓他幫忙看着牛車,說他們下午來取車,就背着背簍和王琳、李張氏進了鎮,李張氏和王琳他們約好下午在停牛車的地方彙合一起回去,然後就去了西市專門賣菜和家禽的地方去賣雞蛋了。
王琳和李大石在鎮門口賣面的小店裏一人點了一碗素面,滿滿一大碗才三文錢,王琳吃不完分給了李大石一大半,吃完面兩人就向西市去了。
經過上次王琳和王劉氏買布的布莊時,王琳見裏面沒有客人就和李大石走了進去,想先在這裏買布然後存放在這裏,等他們買了其他的東西再過來取。
掌櫃的見王琳他們進來,熱情的招呼:“客官來看看,本店布種類齊全,價格公道。”
王琳指着一匹藏青色的棉布問:“掌櫃的,這布怎麽賣?”
“客官這布十文一尺,900文一匹。”
又指着一匹深藍色的棉布問道:“這匹布呢?”
掌櫃的指着王琳看布的方向說道:“客官,你看的那邊,布都是10文一尺,900文一匹;從那匹紅色的棉布斷,你右邊的都是厚棉布,要12文一尺,1100文一匹;再過來就是印花棉布,要21文一尺,2000文一匹;白棉布9文一尺,800文一匹。”
王琳想:給李大石做一身大約要用13尺布,(棉衣要背一點布,每身棉衣就比平時做衣服多算一尺,即一身棉衣要用14尺布)給他做三身厚衣服(一身藏青色,一身深藍色,一身藏藍色)等秋天時穿;做兩身棉衣,一身用一般的棉布做(深藍色),一身用厚棉布做(藏青色),等冬天時穿;做一身薄衣服(深藍色),現在可以穿,天氣熱的時候也可以穿。
自己也要做兩身厚衣服(一身綠色,一身粉藍色),兩身棉衣(一身粉綠色,一身粉藍色)。王琳還想再每人做兩身類似保暖衣的衣服(都是白色),天氣冷時可以穿在裏面,就像做棉衣那樣做,但裏面的棉花要少一點,這個用一般的棉布做就行。那就要厚棉布78尺,要936文;一般的棉布36尺,要360文;白棉布45尺,要405文,總共要1701文。
王琳想到還要買棉花,就打算問了棉花的價錢在一起講價,這樣就不怕掌櫃的故意将棉花的價提高,“請問掌櫃的,店裏可有棉花賣,多少錢一斤?”
“客官有的,但都是去年的舊棉,今年的新棉還沒有出來,舊棉都是賣的二十文一斤,但客官放心我們的棉花都保存的很好,保證和新棉差不多。”
掌櫃的把庫房裏的棉花拿了一袋出來,王琳看了看,棉花很白,質量還行,王琳點點頭。
“這都是去年的上等棉花,如果是新棉的話,一斤上等棉要35文。”
王琳在心裏盤算着:李大石一身棉衣要2斤半棉花,保暖衣一身要1斤,一身要半斤;自己的棉衣一身要2斤就行了,保暖衣一身要半斤。一共就要棉花11斤半,要230文。加上買布的錢,一共就要1931文。
“掌櫃的,我們要一般的棉布:深藍色的27尺,粉綠色的9尺,一共就需要36尺;厚棉布:藏青色的27尺,深藍色的13尺,藏藍色的13尺,綠色的8尺,粉藍色的17尺,一共就是78尺;白棉布45尺;棉花11斤半。你看我們一次就買這麽多,而且做開門生意,你就給我們算一般的棉布9文錢一尺,厚棉布10文錢一尺,白布8文錢一尺,怎麽樣?做了我們的生意保證你以後生意新隆,節節高。”
掌櫃的見王琳他們一下買這麽多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