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機緣 公司的

談江野這趟出差比預料的還要久得多。林蒹已經按計劃開始搬工廠了他還沒能回來。好在工廠這邊的事林蒹向來一手抓, 談江野在的話她确實能輕松點,但是少了他管事也沒有大礙。

不過這次搬廠房沒有把所有生産線都搬走,最早的磁帶組裝線被留在了老廠房。林蒹有心要停掉這條業務線, 只是目前時機還不成熟,磁帶廠還在盈利,而新的工廠目前的崗位還有不能容納老廠的那些員工。于是她決定先把兩個公司的工廠分開, 一步步來。

童晏鈴那邊進展順利,不久就通知林蒹去她客戶的公司簽合同了。林蒹跟着她順便參觀了一下人家的大廠。廠子在隔壁城市, 正式員工加後勤一起差不多上千了。光廠房就有好幾棟, 設備需求量極大。

簽完合同, 從客戶公司出來以後, 童晏鈴開車載林蒹回鹽港。路上, 林蒹問她:“他們這麽大規模為什麽還得跟代理商買設備?不應該是廠家直接簽單嗎?”

“他們是國企,還有軍工背景, 國外的設備商不能直接賣進去,只能走代理商。繞過他們的政府監管。”童晏鈴解釋, “我們公司有門路,拿下代理資格其實也是看中這塊灰色地帶。”

林蒹點點頭, 她知道三普公司最早是合作制企業, 有政府扶持,知道一些內幕消息也不足為奇。“不過激光設備成本不低, 能拿下代理資格還是需要本錢。也就三普家大業大能吃下這口肥肉,像我們只能望着眼饞。”

童晏鈴笑:“家大業大也有另外的煩惱。三普外頭看着繁華, 其實攤子大,真正盈利的部門只有那麽幾個。你也知道三普發跡史比較複雜,公司的性質變過幾次,現在光老總層級的就有幾個派系。上行下效, 下面更不用說了。林總你的公司雖然小,但性質單純,好好發展以後未必不能超過三普。”

“借你吉言。”林蒹謝過她,又把話題繞回到三普,“這麽說薛少不肯接班,童小姐你要離職,其實不光是個人選擇,也有公司的原因吧?”

童晏鈴笑了笑,默認了。

林蒹這才知道為什麽童晏鈴跟薛少敢搞這種操作,公司內部派系複雜,他們做點稍微違規的事反而不會有什麽大影響。

小廠最大的好處就是搬家方便,林蒹公司很快就完成了搬遷,除了還沒到貨的激光加工設備,其他産線都照原計劃組裝完成。新的廠房看起來像模像樣多了,林蒹早就想搞的廠房管理條例也終于派上了用場。雖然耽誤了幾天生産,但産量很快就按計劃追了上來。

在林蒹忙着新廠房事情的時候,談江野回來過鹽港一趟,但還沒待夠兩天又急匆匆地離開了。林蒹看着他的樣子感覺到他那邊肯定是有很棘手的事。她有心問,但談江野回來以後一直電話不停,也沒跟她細說。只臨走前跟她保證:“放心,我能處理好。你就安心管手頭的事。”

談江野在生意上做事一向比較靠譜,他這樣保證,林蒹也沒有懷疑。再加上因為工廠搬遷,她也一度忙得飛起,很快就把這事給撂腦後了。

這一年內地防通脹政策收緊了很多,雖然林蒹工廠效益不錯,但她也因此沒敢再擴張生産規模。可是第四季度都過了一個月的時候,卻突然聽到了風聲,說是防通脹政策收緊過了頭,現在又要開始放寬政策刺激經濟。

雖然是好事,但是和林蒹差不多規模的工廠也不敢輕舉妄動,誰知道這一次政策放寬能持續多久呢?不過林蒹雖然不敢輕易擴張規模,但産線升級還是有必要的。正好設備也到了,她就招呼員工一起把新設備給安頓下來。

三普有技術支持過來給他們做了簡單的培訓,但是真正把設備用起來還是需要員工們不斷地熟悉磨合。林蒹有時間就泡在工廠跟他們一起琢磨工藝。不過說實話,她手頭的員工文化程度和專業技術大多都有限,這年頭中專職校都包分配,大學生更是不可能來他們廠。除了幾個外聘的高級技工,其他基本都是南下打工的初高中畢業生。

Advertisement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不過是個戲言,林蒹跟員工一起琢磨新設備的工藝時再次感覺到了知識不夠用。她不免又打起了學校的主意。

據她所知,現在大學也被人诟病教學和實踐脫鈎,所以很多大學都開始設立産學研機構,負責跟企業接洽。當然,現在大學生還金貴,都是學校挑企業,像她這樣規模小,又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小企業基本是無望的。

但是不試試怎麽知道?林蒹在童小姐那裏見識過曲線操作之後,覺得這世上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于是她打聽了跟學校合作需要提供的資料以後,用最快的速度備齊了資料,來到産學研辦公室。

“介紹信。”辦事的老師朝她伸手。

“是私企。”林蒹把公司概要遞過去。

“零件加工,100人不到。抱歉,你們公司不符合學校要求。”

“可是學校出的規章裏沒有對公司規模有限制。”林蒹據理力争。

那人跟看笑話似的瞅着林蒹:“是沒有,但是你們說得好聽是什麽責任公司,其實不就是個小工廠嗎?拐大學生去你小工廠做活,你怎麽敢想?”

“我們公司雖然,但是用的設備比學校的教學設備還先進。工學院不就是培養工程師的嗎?哪個工程師剛畢業不要下一線?”她哥畢業的院校不知道比鹽港工學院知名多少呢,進廠以後還不是在一線待了一年半。林蒹拿出她的方案書交給那人,“這是我的提案,并不是讓學生過去做苦力,主要是想提供設備給學生實踐的同時,希望學生也能用所學幫我們提升工藝。”

“說了不符合就是不符合。”那人壓根不看她的方案書,給推到一旁。

另外一人撿了過去,翻了兩眼,又陰陽怪氣地笑道:“嗨,這是知道國家撥款了,什麽企業都想來吃一口。”說着把方案書往林蒹跟前一扔,跟同事聊起天來:“今天食堂有大肉包,一會我去食堂搶一袋,你要嗎?”

“行啊,我飯卡給你。你現在就得過去,不然搶不到。”

林蒹看着他倆聊得起勁,當自己是個透明人,就知道這事是沒有商量餘地了。她來之前雖然并沒有抱多大期望,就想着試一試,能行最好,不行拉倒。可被人赤/裸裸地羞辱後也憋了口氣,拿起方案書掉頭就走。

不就是看不起她公司,覺得他們幹的活玷污了金貴工大學生,行,她自己想辦法。

回公司的路上,林蒹心裏已經有了對策。

“小李,通知下去今天下班開半小時會,晚飯我請客。”回到公司,林蒹吩咐過助理,就開始整理路上琢磨的構思。

她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公司不夠格跟大學合作,那就自己培養人好了。林蒹增加了獎勵制度,除了以前的合格率高,改進工藝等有獎勵之外,還鼓勵員工下工後提升自己。考上夜校相關專業不單有獎勵,之後的學費公司還給予一定程度的報銷。

下班後開會,林蒹把在大學受到的歧視跟員工們渲染了一番後,亮出新的獎勵制度。一群因為各種原因考不上大學的人被她煽動得群情激奮,當下就有人說要報明年的春招。

有年紀大一些的工人師傅問:“林總,不能光看文憑吧?我們年紀大不考學校的,職業資格認證沒有獎勵啊?”

林蒹笑眯眯地說:“當然有,理論再強,還得落到實操上。評上新的資格有一次性獎勵,然後每個月還能漲工資。具體獎勵金額和工資漲幅我會盡快給出來。”

老板給獎勵又請吃飯,員工們加班開會不但不生氣反而情緒高漲。

林蒹說到做到,沒幾天就公布了獎勵細節。宣布完之後,她又說:“還有,想報明年春招的可以組成學習小組,我去年剛考上,雖然是秋招,不過考試內容差不多。但是可以分享給大家。”

她手下的這些員工,大多年輕得很。沒經歷過多少社會的毒打,對人生還滿懷希望,有人提供上進的渠道,他們絕不會拒絕。

林蒹看着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又向那些年紀稍大的技術工人說:“另外還準備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經驗分享會,自願做分享經驗的人也有補貼。跟帶徒弟的補貼分開算。”她這麽說是知道技術工人都還喜歡“留一手”生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可現在社會發展迅速,技術更疊也在加快,那些被當寶貝一樣的關鍵技術很可能過幾年就得徹底過時,還不如早點分享出來,大家一起進步。

她從小在大廠居民區長大,什麽工人夜校啦,師徒傳幫帶制度啦,都是老國企玩剩的。只是當年講究奉獻不圖回報,全憑大家一腔熱血做事。她現在只是在那些制度上加了點金錢鼓勵。

人都是實際的,有金錢獎勵,林蒹的激勵制度運行得十分順利。作為工廠裏第一個考上成大的人,她不上課的時候也會給備考的員工做學習指導。

只是林蒹沒想到,他們的夜間學習小組開展了沒多久,居然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機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