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樸實無華
第一次約秦轶言吃飯是周一中午。連續下了三天的暴雪,天氣終于轉晴,路上積雪融化,謝淮終于不用再小心翼翼地走貓步。
兩人約在研究生學院的食堂門口見面。等他走到那邊,正好碰到秦轶言從對面走來。
“中午好。”他往前跑了幾步,正在心裏盤算趁此機會請他吃頓大餐,秦轶言卻已經自顧自走向人最少的窗口,随便點了份吃的。
謝淮的興致瞬間被澆滅了一半,跟着點了幾個炒菜,走到對面坐下。
看到他眼前的那碗青菜雞蛋面,謝淮真覺得無趣到了極點。
“這幾天身體舒服嗎?實在不行記得去醫院。”
“我知道是什麽病,昨天去醫務室買藥了。”他夾起一筷子面條塞進嘴裏。
“等等,你不能直接吃。”謝淮拍了下他的手背,“吃飯前要向食物禱告,這是幹飯人的禮儀。”
秦轶言無語地擡頭,嚼完嘴裏的面條說:“我已經答應和你一起吃飯了,別得寸進尺。”
“管你是為你好。”謝淮拿出高中班主任那套職業說辭,“再說了,感謝食物為人類生存提供碳水化合物,難道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說完他便閉上眼對着餐盤開始念叨,說完最後一個字,迫不及待地夾起南瓜餅塞進嘴裏,一臉幸福地咀嚼起來。
秦轶言吃飯時不習慣說話,盯着碗裏的青菜思考片刻,繼續吃面。
謝淮啃完兩塊南瓜餅又開始扒飯,等差不多吃飽了才擡頭看對面。沒想到他吃得比自己還快,一大碗面早就不見蹤影,正低頭無所事事地看手機。
所以他應該不是厭食症,而是單純的心态問題,自己找罪受。
說來可笑,學生學習和人活着吃飯,分明是兩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到他們身上竟成了需要彼此督促的任務。
“讀博士的壓力大嗎?”
Advertisement
“還行。”
“那我們吃完飯去操場走兩圈?”謝淮提議說。
他擡頭,嘴裏輕輕啧了聲,估計很後悔剛才随口說了句還行。
謝淮卻不依不饒,等收拾好餐盆,跑過去環住他的胳膊,肆無忌憚地拉着他往操場走。
“秦院士,就算工作再忙也不至于24小時都泡在實驗室裏吧?勞逸結合才能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學習方面的事情還輪不到你教我。”秦轶言不滿地抽出手臂,但沒有丢下他離開。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他确實不用每天坐在電腦前要死要活地寫論文。作為直博生,他大五開始就跟着導師在課題組裏混,手裏的研究成果寫篇畢業論文完全不成問題。
他無非是和自己過不去,一方面想借此機會淡忘家裏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是繼承父輩遺願,努力為建築行業做出有益的研究。
讀博終究是一個人的孤獨,站在學術金字塔的頂端,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多欠缺。好幾次設計實驗方案,寫到一半覺得缺少理論支持,不停找資料看文獻,就像女娲補天一樣。
謝淮見他沒有往回走的意思,膽子又肥了幾分,問道:“聽歌嗎?”
“什麽歌?”
“你喜歡聽什麽類型的?”謝淮取出一個藍牙耳機塞到他手裏。
秦轶言沒有拒絕,掂量了幾下說:“稍微安靜點的。”
“沒問題。”謝淮手機裏存了不少五花八門的歌單,翻出睡前常聽的純音樂合集。秦轶言往他那邊瞥了眼,配合地戴上耳機。
作為從小陪他長大的東西,即使現在沒什麽鑒賞能力,聽到輕快的旋律他依然會覺得很輕松。
在這點上,兩人不謀而合。
“其實我一直覺得音樂是表達情緒的最佳方式,你以前應該也在合唱團待過吧?”謝淮不停地在他身邊晃悠,“如果哪天你覺得壓力大了,我們可以一起去唱歌。”
“下個月就是期末考了,別整天想着出去撒野。”秦轶言幹脆地回絕,“學習才是你的主業,等合唱團表演結束,我還會抓你來辦公室畫圖。”
不愧是模範助教,三句話不離工圖。不過提到彙報演出,謝淮又想起另一件事:“這周六藝術節閉幕式,你來看我們的節目嗎?”
“這是你們本科生的活動,我沒法搶票。”
“沒關系,只要你想來,我去鄭老師那邊給你偷一張。”謝淮滿心期待地湊上去。
他低頭看了眼手機:“算了,這周年終考核,我抽不出時間。”
謝淮頓時兩眼發光:“年終考核?有獎金嗎?”
“沒有,就是上面大老板例行檢查,準備個答辯稿就行。”他提到這個話題似乎有些煩躁。
這個考核主要是彙報一年來的研究成果,聽取下階段的建議。因此導師的提問角度非常刁鑽,去年他就被無情地怼過。
謝淮還是第一次見他這麽苦惱,不由得想起鄭嘉嘉說過的話。聽說秦轶言研究的方向難、參考文獻少,估計就是轉專業時涉世未深,被導師忽悠着選了個沒人要的課題,從此淪為打工人,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也寫不出論文。
說不定這個無良導師還克扣他研究經費,害得他省吃儉用,連一碗8塊錢的青菜面都舍不得吃,落下一身毛病。
可惜自己沒能像兩個姐姐一樣考上名校博士,掌握公司經濟的話語權,不然別說一年三萬助學金,就算是三百萬他也要按時打到秦轶言賬上。
想到這兒,謝淮覺得他實在是太慘了,攬住他的肩膀使勁拍了幾下:“學長,我理解你的苦處。被迫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無論怎麽努力都得不到認可,就像我現在這樣。”
??秦轶言聽得一頭霧水。
“國內博士的生存環境本來就很艱難,加上生化環材四大天坑,要是拿不出研究成果,等你畢業都是三十多歲的老男人了。”他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貼心地安慰道。
秦轶言這才聽明白怎麽回事,轉身把謝淮攔住,彈了下他的腦袋:“小朋友,共情能力太強也不是件好事哦。這個課題就是我一直想研究的領域。再說了,我還是直博生,今年剛滿25歲。”
“我去!原來你這麽厲害?”謝淮摸了摸額頭,尴尬地站在原地。
他覺得自己被鄭嘉嘉騙了——秦轶言根本不缺能力和機遇,每年還能拿這麽多獎學金,隔壁家博士都饞哭了。
見他頭也不回地往前走,謝淮趕緊跑了幾步跟上去,問道:“你憑什麽這麽聰明?從小在山區長大,那裏的教學質量肯定比不上大城市。”
“差距肯定有,但縣城高中的師資力量還是有保障的。”
“你們老師布置的作業多嗎?”
“再多我也能在課上能寫完,放學後一般就在朋友的農場裏喂貓。”提到這個話題,秦轶言似乎很有興致,認真地比劃給謝淮看,“那種貓成年後體型和你差不多,皮毛以灰色居多,壯而結實。”
“不過總有幾只調皮搗蛋的小家夥不服管教,偷偷跑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因為高原反應猝死了。”他惋惜地嘆氣,一邊指着謝淮的胸口,小聲警告,“貓的心髒非常脆弱。每年都因為這個原因弄丢好幾只,可把我心疼壞了。”
“你別騙人了!”謝淮總覺得他話裏有話,“地理書上說青藏高原百分之九十都是畜牧業。”
“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在放牧,貓才顯得更加珍貴。”秦轶言的臉上寫滿了“淳樸”二字,“我當時養貓的收入可不比大城市裏的白領少。”
樸實無華的山區孩子只想賺錢養家,怎麽會騙人呢?
謝淮若有所思地皺眉,還是感覺他在內涵自己。
“咳咳——”幾秒後,秦轶言終于忍不住笑出聲。
謝淮擡頭瞪了他一眼。眼看快露餡了,他立刻斂起笑容,取下耳機還給謝淮:“時間差不多了,我還要準備考核資料。學習過程中有什麽困難,可以給我留言。”
作者有話說:
沒想到這文竟然能排到上架榜,真的很感謝大家的訂閱!這幾章過渡有點難寫所以想得比較慢,下決心從明天開始日更了!盡量十點前更新,如果寫得比較晚可以等明早起來看。
再次感謝願意追讀的讀者(轉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