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孔完的軟肋曹順:小妹,那孔完咋看你……

想到這裏,孔完便道:“這天下終究還得靠士大夫治天下。小友此舉,怕是惹來非議啊。”

這話說得含蓄,但楊瑛也聽明白了。

她抿嘴笑了笑,道:“世家能治天下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學問嗎?這簡單,我把學問向下傳播開去,然後以後遴選人才用考試的辦法就行了。”

孔完身子猛地一震,他瞪大眼,不敢置信地道:“你,你說什麽?将學問……”

“其實我已經在這樣做了。”

楊瑛道:“我們曹家軍也好,幫我們幹活的難民或者集村并寨的村民也好,5-60歲的必須要學會認字。不求他們學多深,但起碼要能看懂告示。後面,等兖州青州穩定下來,我們會以考試的方式招攬人才,舉薦這種事可以掃進垃圾堆了。”

“你,你這樣……”

孔完被震得說不出來話來。只覺腦子嗡嗡的,整個人都亂了。

“有教無類也是聖人說的。”

楊瑛道:“您的先祖廣收門徒,從不計較門第,怎麽樣?孔叔父,有沒有興趣來當我這個學校的山長?”

“什,什麽*?”

孔完還暈着,聽到這話頓時又清醒過來。

“你,你是說,你要辦個類似族學一樣的地方,讓所有人都來讀書?”

“不錯。不過我們不光要學聖人的東西,還要學我山門的學問。我這學校還缺個山長,我覺得您德高望重,要是由您來擔任山長,那以後我們招生就簡單多了。”

孔完徹底冷靜了。

講真,只憑着祖宗的榮光吃老本也挺憋屈的。他為何如此在乎名聲,在乎利益?不就是知道,這榮耀早晚會有用完的一天嗎?

Advertisement

他回想了下楊瑛做的事,再想想王攀等人的下場,便覺這提議簡直動人極了。

天下輿論自然會随着楊瑛的所作所為而産生不好的變化。但是孔完是什麽人?自從先祖被封聖人後,天下學問便盡掌孔家。

他讀過的書造就了他超越常人的眼光。他很清楚,這世上的話語權是掌握在擁有力量的人手裏的。而眼前的楊瑛掌握了可破城門的神器,天下的世家哪怕聯合起來,在她這神器面前怕也是無奈。

所以……

若是成了她這個學校的山長,那麽孔家以後的延續……

他又想到楊瑛對他的承諾:會建議朝廷封先祖為聖衍公,世襲罔替。

心情頓時激動了起來。

他點點頭,“教書育人乃是我心願。若小友真有此心,孔某願助你一臂力。”

“哈哈。”

楊瑛笑了起來,拱手作揖道:“如此就謝謝叔父了。”

将人送走後,曹順有些不解地道:“小妹,我總覺孔完看你特別順眼,這是什麽道理?據我所知,此人很傲,什麽人都不入他眼,怎麽就看上你這憨憨了?”

“你說誰憨憨?”

楊瑛瞪眼,“你才憨憨,你才憨憨,你全家都憨憨!”

曹順嘿嘿直笑,“小妹,你也是我曹家人,你說我全家憨憨不也包括你嗎?”

楊瑛被噎得半死,竟是無法反駁。過了好半晌才冷哼了聲道:“你可越來越會說話了。”

“小妹也越來越聰明啦。我就看不懂小妹你現在的行事了,這孔完咋就這麽聽你話?你讓他當山長就當了?”

楊瑛輕哼了下,道:“我腦子是不如大兄,但我讀的書多啊!你不知道吧?我們山門裏還有專門研究別人心裏想什麽的學問。這孔完明顯就是好虛名的人,只要我給予他足夠的榮譽,哪怕知道我在坑他,他也抗拒不了這誘惑,還是會跳下來的。”

她伸手拍了拍已傻眼的曹順,“沒事多讀點書,少喝點酒,對你有好處。”

說罷便是邁步而出,去城裏巡視去了。

曹順在原地站了半晌,猛地一拍自己的腦袋,喃喃道:“天爺啊!山門裏的人怎麽這麽可怕?居然有人無聊到去研究別人想什麽?這也能研究?小妹,等等我啊!你別一個人上街……”

孔完将王攀帶走安葬,後來也不知他做了什麽,那些還點想跳腳的世家就這麽被他安撫下來了。

楊瑛打聽了下,發*現孔完是拿學院的事跟這些世家說了。楊瑛想了想,便明白了世家的安靜是怎麽回事了。

孔完若出任山長,那必然是要給予一點權利的。如此,塞幾個人進來學習倒也非難事。山門學問如此古怪,能造出那樣的神器,這些世家子弟說不好奇那是騙人的。

再者,若是都不參與,名額都給泥腿子或者寒門占了,那以後還有他們說話的份嗎?既然打不過,那邊加入呗。

楊瑛想明白這點後,不由感嘆:孔聖人的後裔就是不了不起!就這洗腦功夫,不去做傳銷都可惜了。

解決了世家,集村并寨的事也就容易了。到了年底,外出購糧的曹真回來了。孫冊很給面子,出面幫曹真籌了不少糧,價錢雖比往日高出許多,但就眼下這個局勢,倒也算公道了。

而楊瑛送去的那些寶貝他也全部笑納。這态度也算是明朗了:結親一事作罷,但還可以合作。

楊瑛聽了曹真帶來的消息後,便笑了,“如此甚好。”

“我還去了荊州,從劉彪那兒也買了不少糧食回來。”

曹真拱手,“總算不負小妹所望。這下,我們的糧夠吃了。”

“如此甚好啊。”

楊瑛點頭,“兖州的土壤氣候我都觀察過了,很适合種玉米。待明年三月中旬時,我們就可以把玉米種下去了。”

“那陳留那邊?”

曹真道:“我們不是只有幾千斤種子嗎?”

楊瑛擺手,“還是種兖州,兖州的氣候土壤更适合種玉米些。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将王劉兩家罰沒的田地好好伺弄下,待明年春天好播種玉米。”

一錘定音。

如今楊瑛在軍中的聲望與民望已很高,她這般決定自也無人反對。只等着天轉暖,便種神種了。

過完年,到了二月龍擡頭的時候,曹肅回來了。青州基本已穩定下來,無須他再坐鎮,只留了夏家兄弟在那看顧,便回來與楊瑛商讨重建青州的事情。

兩人關起門來,針對青州的地理環境以及氣候,很快便敲定了青州的發展方向。

青州靠海,水系尚發達,很适合搞漁業。除去這個外,就曹肅的摸底來看,青州還有很多礦石。他嘗到了科學的甜頭,自然會讓人去探索新地盤上的各類資源。

就他帶回來的樣本裏,楊瑛就發現了鐵礦、石灰石、紅粘土等。除去這些外,她還發現了可以用來做水泥的石灰岩。這就有趣了。初級水泥的燒制其實不難。畢竟,古羅馬人很早就用石灰和火山灰燒出了水泥。

而她現在掌握的知識裏面,用石灰和粘土按一定比例燒水泥的話,會比羅馬人用的水泥更好。當然,如何将煅燒好的熟料再磨細制成水泥會畢竟困難。所以,以現有的技術來說,這個水泥注定也是不能高産了。

不過也沒關系,能造一點出來用也就行了。畢竟想在兖、青兩州都用上水泥那無異于癡人做夢,不可能的。

眼下,*能造出一點水泥用來做曬鹽池就已經非常棒了!

是的,青州靠海,夏日又很炎熱,這樣好的條件有什麽理由不造鹽池呢?

這種堪比黃金的硬通貨是每一個穿越者必染指的東西。楊瑛自覺是個合格的穿越者,所以她想曬鹽了。

要曬鹽,人就得去青州實地考察。楊瑛也不含糊,立刻就卷了包裹,帶着人跟着曹肅又去了青州。

她時間很緊,得在三月中旬趕回來種玉米。所以到了地方上,她也顧不得休息,便立刻帶着人去海邊。

走了兩天,終于到了海邊,在詳細觀察了當地的地理環境後,她選了三處地方作為曬鹽廠。

一群人實在好奇,海水還能變成鹽嗎?那鹽能吃嗎?

楊瑛也跟這些人解釋不清楚,索性暫時也不解釋,只讓人先去按照自己的要求造燒制水泥的窯,然後等以後建鹽池時再慢慢跟他們解釋。

燒制水泥的窯很有講究,在後世一般用回轉窯。但大昭可沒這個條件,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立窯。

這種立窯種花家九十年代曾設計出一款不錯的,楊瑛這兒正好有圖紙。雖然還要人工添料,操作還難,但總算是能燒出水泥的。

造立窯不容易,短期內也無法完成。好在,那些跟着她的工匠接受了一些現代制造的理念後,眼界開闊了不少。并且因着跟着楊瑛學習,也學會認字、算數,看現代圖紙。

所以當楊瑛将圖紙和建造工藝說明書給這些工匠看過後,衆工匠都紛紛表示,雖然難度有點大,但他們應該能克服。

有這話楊瑛就放心了。古代工匠其實相當厲害。他們能這樣說,十有八九是能造出來的。

造窯以及造水泥相關配套的設施要時間,但楊瑛也不想幹等着。想了想,還是将系統獎勵的那些現代水泥給拿了出來。

百姓太窮了。能創造財富的事業得趕緊搞起來,不然明年又得買糧,繼續吃土啊!

我靠電動車無敵古代

···
下一章 上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第62章 .孔完的軟肋曹順:小妹,那孔完咋看你……

65%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