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招生策略
因為支教老師就五個人,老書記動員了一下群衆,空出來了兩間屋子。一間給男生,一間給女生,當作暫時的宿舍。
大家也不再挑剔什麽。
主要是挑剔也挑剔不出來什麽別的結果。
這縣城能住人的房子,來來去去的就那幾個。
食物問題,老書記說他來解決,但李國強其實不好意思。
一番僵持之下,變成了兩邊共同承擔。
其實殊橋對于這件事沒有什麽要求,老實說,她覺得他們這支教小隊也算是支教老師的頂配了。
三個有錢的,還能解決不了他們自己吃飯的問題?
何秋露就這樣提議過,但被李國強拒絕了。
李國強堅持在這件事上要一視同仁,不能讓他們自我承擔費用。
他和老書記都會想辦法。
既然李國強如此堅定,餘下幾人也不再多說什麽。
這天,老書記帶着李國強他們一行人去縣裏的學校看看。
從住的地方出發,走了好一會兒,他們才走到縣裏的學校,與其說是學校不就是一個平房。
殊橋走得氣喘籲籲,心想要是每天都得來回走這麽遠的路,那還不如去城裏搞個自行車。
看見學校,殊橋有些愣。
Advertisement
這學校跟她記憶中的學校實在是差太遠了,她記得她讀的那個小學操場賊大,除了800米的跑道之外,還有籃球場,排球場,甚至還有高爾夫球場的練習場。
學校還有個馬場,給他們上馬術課用的。
教學樓就更別說了,除了主教樓之外,還有藝術教學樓了,培訓教學樓。
而現在他們面前的只剩下一灘平房,可就算如此,這個平房竟然也是縣裏最好的房子了。
老書記略帶自豪地對着他們五個人說:“同志們,這就是我們縣裏的學校,也是以後你們将要工作的地方。”
将學校建成縣裏最好的建築,是老書記一手促成的。
李國強贊許點了點頭。
何秋露又問,“老書記,現在這個學校有多少個學生你知道嗎?”
提到這個問題,老書記的面色難堪了起來。
他有些別扭地說:“人多的時候還是能有七八個的。”
“七八個?”符明誠不敢相信地重複。
殊橋也在心裏琢磨,要真只有七八個,那他們五個人,豈不是幹脆1v1補習算了。
符明誠覺得這件事太不對勁了,“書記,難道你們縣裏就只有這麽多小孩兒嗎?”
這個問題抽到了老書記的痛點。
“符明誠同志,是這樣的。我們縣裏當然不止這麽多個小孩,但可能是因為之前只有我在教書吧,所以大家都不太願意把小孩送過來,可能是覺得也沒有什麽大的作用。”老書記委婉地說,“當然了,原因有很多,我相信你們來了,事情應該都會有所改善的。”
聽着他的話,殊橋心裏清楚,事情絕對不會這麽簡單。
光是她昨天在縣裏閑逛的時候,看到的小孩可不止七八個。
但是他們大多都已經開始打工,甚至有的小女孩都已經嫁了人。
或許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殊橋心裏剛剛蹦出這個想法,她的系統就頒布了一個新的任務。
[任務:學校招新。
請宿主和同伴一起在三天內為學校召集五十個學生。]
五十個學生?
殊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們去哪兒找五十個學生,難道把那些不想來上學的人都請過來嗎?
她又不是荀子,天天寫《勸學》。
那寫了也沒用啊!
再說了,七八個小孩不也挺好的嗎?
整一個精英教育,重點培養,大家的工作量也會輕松很多。
系統似乎意識到殊橋的不情願,又在任務列表裏浮現出一排字。
[本次獎勵預告:萬能回城卡。一張使用後就能去到任何世界的卡。]
——很好。
看到這張卡,殊橋又覺得,她的wifi,她的電視劇,她的二十一世紀又在向她招手。
“我做。”殊橋一口決定下來。
接下任務以後,殊橋立刻轉頭對着還在讨論學生數量問題的大家說:“別擔心!我們可以招來更多的學生的!”
何秋露眨了眨眼,有些不适應殊橋忽然的熱血。
李國強倒是很好奇,“小殊同志,你有什麽好的想法嗎?”
“大家願意聽我說一說嗎?”殊橋客氣地說。
衆人皆點頭以後,殊橋才站在教室裏,對着大家解釋,“其實問題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他們不願意來上學,不外乎幾個原因。”
殊橋敲了敲黑板,拿起白石筆在上面寫下幾個數字。
“一是剛剛老書記提到過的,學校的師資不夠,而且開課的時間不規律,不好安排生活。這個問題我們不是已經解決了嗎?”
何秋露點了點,“的确。那下一個問題是什麽?”
“學費。”殊橋和徐文異口同聲地說。
老書記說:“現在的學費都是一年交兩元錢。”
“所以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殊橋說,“兩元錢,除了老師的教導,孩子還能帶回去什麽東西嗎?課本?作業本?這些東西想來是沒有的。”
“我有個簡單的提議。”殊橋繼續說,“我們把收錢換成收食物,找個人來專門管這件事。”
“食物有什麽用啊!”符明誠想不明白。
殊橋解答:“這涉及到第三個問題,距離。”
“雲縣的主城其實居住人口不多,我聽巴爾齊特說,好多都是住在村裏,打底五公裏起步。誰放心讓小孩自己每天來回十公裏地走?我們可以開一個托管住宿制度,讓距離太遠的孩子住到縣城來,學校可以住,農戶家裏也可以。條件不會很好,但是也不會太差。”
何秋露明白過來,“你的意思是,我們的學校包吃包住?”
“沒錯。”
這一套,都是殊橋自己拿未來的經驗掰出來的。
李國強看着黑板上的最後一個數字四,問,“那還有什麽問題?”
“宣傳和解放。”
殊橋冷靜地說:“利用縣喇叭宣傳學校建立的事情,并且要把願意來上學但可能沒條件或不能來上學的孩子,盡可能地幫助他們來學校。”
老書記聽得熱血沸騰,不愧是歸國的有志青年!腦袋瓜子總比他這個老人靈光!
“好!”他拍掌叫好,“太好了!這樣下去,我們雲縣會有更多的小孩來讀書!”
“我明天,不,我現在就去安排!”
衆人趕忙拉着想走的老書記再次确認了下情況,交代了問題,這才讓他去行動。
可以看得出老書記苦教育就矣,第二天,縣城裏就放着廣播,宣傳學校的事情。
那口號,還是殊橋和同伴們一起想的。
“拿糧食換書讀啦,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距離遠?別怕!我們為學生提供住宿和食物。”
“五個老師,六個班級,總有一個班級适合你!”
“鄉親們,快送自己的孩子來上學吧!”
當天,五個人搬着桌椅坐在校門口,等人。
沒人來。
就在他們要絕望的時候,校門口的路口遠處,來了烏泱泱的一片人。
“同志啊!!是不是這裏可以報名讀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