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福寧宮中燕王朱棣到底跟徐氏說了什麽,誰都無法知道。只是在走出後宮時,燕王突然叫紀綱上前,下令讓他多派幾個人去京都護在三個小王爺身邊。

之後的日子,慶壽寺的主持道衍和尚開始頻繁的進出王府。因為先帝剛剛去世,所以外面的衆人都下意識的認為燕王總是召見道衍和尚,是為了給先帝念經祈福。

燕王與道衍一起秘密商談的時間越來越久,漸漸的陳林也多了一些自己的時間。而如今閑暇時,陳林卻再也不敢荒廢獨自待着,而是直接前往燕王府的護衛軍軍營中。

先帝規定,親王不臨民,不裂土。所以在戰時和特殊情況下親王能掌控屬地的所有軍隊兵權,但一旦無戰事,當地的軍隊便不再由他掌管。所以說燕地雖有十萬精兵,但卻不真正的屬于他。在危難時刻,王府的護衛軍才是唯一真正屬于燕王,唯一不會背叛他的存在。

燕王初到燕京時,他身邊有親衛五千七百七十人。朝廷是按照每位親王的身份和所屬的藩地為他們分配護衛軍的,每人從三千人到一萬九千人不等。但因為燕地特殊加之燕王常年征戰,漸漸的為了保護他,他的護衛軍人數也已經從五千人發展到了三萬多人。

這個人數如今僅次于在更北邊位于大寧的寧王朱權,寧王因屬地靠近蒙古兇悍之地常年不太平所以他的護衛軍人數是諸王中最多的。如今他旗下的王府護衛軍已經達到八萬衆,并且他直接還掌管着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

燕京不是大寧,燕王也不是只知道打仗的年輕寧王。燕王這些年常年征戰屢戰屢勝,在朝中軍中的威望和民間的聲望太高了。所以朝廷勢必會有所動作,而在朝廷有所動作前,燕王府的護衛軍必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如今燕王雖然什麽都沒有說,但明白燕王的未來便是三萬王府護衛軍的未來,所以此時的紀綱已經開始慢慢的暗中準備起來了。

在燕王府的所有護衛軍侍衛中,王爺身邊的這三十個貼身侍衛卻是最要緊最重要的。

紀綱其實不知燕王殿下為何會将陳林收在自己的身邊,但既然事情已經變成這樣了,他只能接受并努力的改造陳林。

起初他還想着該怎麽勸說這位曾經的錦衣衛百戶大人,讓他加緊訓練。但如今見他還未開口,陳林便主動過來。他自然樂的輕松,立即親自上前專門□□起陳林來。

“王府的護衛軍都以為殿下效忠為榮,而做為殿下的貼身侍衛軍,我則認為能為殿下死才是莫大的榮耀。此時的你們還不懂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但是今後在戰場上你們就會懂了。到時在戰場上你們就是殿下的眼睛,殿下的左膀右臂。敵人過來時,你們不用第一個沖在前面,但必須一定要站在殿下的面前。替殿下殺人,替殿下擋劍,才是你們最重要的責任。不能讓殿下傷到絲毫,必須要為殿下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只有這樣你們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王府貼身侍衛!”

這是陳林在同意接受紀綱的訓練時,紀綱站在他面前的說的一席話。當然那個時候,他的身邊還有很多的王府侍衛。

當時在紀綱話畢後,所有人都大喊着一定為殿下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心中一點點發寒,陳林腦袋昏昏的只能下意識的動動嘴巴。

而自從陳林點頭起,他便真正的陷入了地獄一般的煉獄中。自那日起,陳林開始學習了一些他一輩子都不曾真正接觸過的東西。

“陳林,殺人時,手一定要穩,心中絕對不能慌亂。”

Advertisement

“記住人的脖子才是最脆弱的地方,陳林你的力氣比較小,武功也不是很高。所以記住,你若是想要殺人,只能靠快狠準只有這樣你才能取勝!”

“殿下身邊的貼身太監都有為殿下試毒的職責,但若是殿下在外或身邊沒有人時。你們便要主動的承擔起這個責任,你們絕對不能讓殿下用任何沒有檢驗過的東西!”

“有的時候,若你們感覺不對時,便要立即動手。作為殿下最貼身的護衛,你們有随時進出王府要地的權利,同樣殿下也賦予你們先斬後奏的權利。所以若是感覺殿下有危險,你們可立即動手,無須有任何的猶豫。即便最後弄錯,後面也有我也有殿下。”

陳林在燕王府過的戰戰兢兢又恍恍惚惚,每日學習着一些讓他毛骨悚然的東西。每日努力的聽從着紀綱的話,一次又一次的加重着身上的訓練,漸漸的陳林便有點麻木了。

人的身體有時很奇怪,若是不逼迫你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它的極限究竟在那裏。

以前在錦衣衛,陳林繞着軍營跑一會便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也同樣在那裏,當時每日的跟着別人操練,當在胳膊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凸起時,陳林便會暗自高興了很久。

而在這裏,短短的時間。在紀綱的監督下,陳林便飛快的超過了以前的幾個月。也就在這裏,陳林知道有時徒手也能殺人。也就在這裏陳林知道原來一切不起眼的東西都能充當兇器,輕輕松松的要了人的一條命。也就在這裏,陳林明白原來所謂的王府貼身侍衛,不是光要學會保護也要學會攻擊。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了,陳林每日咬牙完成着紀綱給他的訓練任務,每日挑戰着自己身體和心理的承受極限。而在身體一日強過一日時,陳林整個人卻漸漸的越來越沉默起來。

就在陳林在燕京日複一日的學習着訓練着,慢慢的變成一個連他都陌生的王府侍衛軍時。在京都應天的陳水,終于得償所願成為了當今天子身邊的內侍第一人。

皇孫朱允炆在先帝去世六天後,便舉行了登基大典,成為了整個大明朝最新的掌權者。

而作為新皇,朱允炆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認命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

他任命自己的侍讀黃子澄為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又晉升原來的兵部左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他們兩人一個是洪武十七年的進士第一,一個是與對方齊名的洪武十八年進士第一,所以到了後來朱允炆便幹脆命他二人同參國政。

大儒漢中教授方孝孺是他一直仰慕的文士,所以登基之初。朱允炆便直接征召他為翰林侍講,凡國家大事都與他商量一下。

先帝一生尚武又是靠武力得的天下,所以在朝中武官的地位一向都比文官高。大明律明文規定,文官不許封侯。朝中武官多為正一品,而當時的文官最高六部尚書卻只是正二品,這足可以看出先帝在時文官在朝中的地位。

但這一切的一切,在朱允炆登基為帝,又一再親近文官後終于有了變化。

而因為身邊近臣的影響,新皇在登基一個月內便更改了大明律。他先是将原本正二品的六部尚書升為正一品,頭一次讓朝中的文官與武官地位對齊。他又改正了大明律中量刑較重的部分律法,取消了一些駭人聽聞的酷刑。

之後在朝臣民間的一派贊美中,新帝又下诏全國行寬政、平反冤獄。見秋闱在即,朝廷又有了大開科舉,讓朝臣薦舉優通文學之士,授之官職的聖旨。

二十一歲的年輕皇帝,在身邊文人的幫忙下。有條不亂的一點點的實施着他的改革,一點點的改變着塑造着他手中的大明朝。

而因為他一系列改革,那些原本被先帝的動辄殺戮和廷杖吓住的文人言官們。終于不再害怕,終于漸漸的大起膽子來開始一個一個的上谏,一個一個的施展起自己的抱負來。

朝中的事情,陳水不懂也不願意知道的太多。只是毫無意外的随着新帝的登基,原本一些依附于他義父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陳福的衆人,開始漸漸與他走的近了起來。

而不久後,新皇一聲令下。陳水便徹底的取代了自己的義父,徹底的成為了整個後宮所有太監的首領。

因為早就有了這個準備,所以被換了下來後,陳福便開始坦然的在家中學着頤養天年了。

而就在陳水換上那一身大紅色的太監首領服走到家中,跪在他面前時。坐在主院曬着太陽的陳福,終于道出了陳林的下落。

“當時也是想有個兩全的準備,才讓你弟弟去了燕王身邊。他從小就被你叔父嬌養,讓他一個去燕京,讓他一個人在路上擔驚受怕也是我的不是。”

說着話的陳福,慢慢的從懷中掏出一白色的玉佩遞到了陳水手中。

伸手接過,一點點的摩挲着上面的“林”字。派人私下找了陳林許久,但卻都毫無消息的陳水。慢慢的睜大了雙眼,慢慢的露出一絲欣喜若狂的表情。

望着他的表情,沉默一下,半響陳福幽幽語重心長道:“這一個多月來,皇上的一舉一動我都看在眼裏。如今民間朝堂都是一片叫好聲,老主子他果然沒有看錯人,皇孫他果然能擔當大任。既然如此,林兒便不用待在燕王身邊了。我陳家唯一帶子孫根唯一能傳宗接代的孩子,我絕對不能留在他燕王那邊繼續受苦。”

聽着自己父親的話,陳水摸着玉佩的手抖了抖。随即擡頭一笑,他便立即道:“父親放心,孩兒一定會将弟弟盡快接回來的。”

“嗯!”滿意的點點頭,整個的靠在搖椅上一下一下的搖着身子,一點點的低頭思索着。半響陳福又道:“你去找一個叫潘安的錦衣衛校尉,他會告訴你林兒的近況。到時好好的想一想,該怎麽讓他平安回家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