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榮歸的渣夫2 張大芳的前夫……
張大芳的前夫楊大偉, 頂替了其雙胞胎兄弟楊大業的名字,娶了鋼鐵廠廠長的千金,這事估計除了張大芳, 也就楊大偉以及其家人知道了。
只怕這整個楊家的人,還當她是傻子呢,以為她張大芳什麽都不知道。
而現在, 這個狗男人,即将換了個身份, 要作為楊家村的榮耀, 回村了!
張大芳想起原書裏, 自己和兩個孩子一輩子的凄慘遭遇, 心裏恨到了極致。
不過這一次, 張大芳提前認了楊愛國當爹,又帶着兩個孩子留在了村子裏,這一次,楊大偉在沒有了楊愛國這邊的軍方的資源, 又沒有了他們母子三人的土地和宅地基的補償金, 這楊愛國還能走得那麽遠嗎?
她張大芳且看着。
楊大偉要回鄉的消息, 如一個石子掉入湖水裏, 并沒有掀起太多的漣漪, 也就楊寶樹和朱桃花等人, 在被謝遜打壓後, 老實了這麽一陣子, 忽然又抖了起來, 逢人就吹噓有個鋼鐵廠的廠長親戚。
有那聽着這兩人的語氣不得勁的,冷不丁刺了一句,道, “哎喲,你們家可是有鋼鐵廠廠長這樣的親戚呢,那肯定也一起去城裏了吧?這好的親戚,給你們安排一份正式工作,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這話噎得朱桃花終于不說話了。
張大芳在桂花嫂子家裏坐了一會兒,就帶着兩個孩子回家去了。
兩個孩子正玩的起勁呢,根本就不舍得走,不過張大芳喊了一句,兩個孩子還是乖乖跟着母親走了。
等回家以後,兩個孩子跟着楊愛國繼續打拳,張大芳則開始洗衣服。
這個時代沒有洗衣機,冬日裏洗衣服,那是最要命的事,家裏的孩子還小,見天跑着撒歡,衣服上幾下就蹭滿了灰。
張大芳給兩個孩子都做了罩衣,厚棉襖不用洗,只要把裏衣和罩衣洗一下就行了。
踏着大雪,她挑起扁擔,去村口的水井挑水。
北風嗚咽的吹拂着,深一腳淺一腳踩在雪地裏,不多時,雙手就被凍得有些麻木,等走到村裏魚塘邊上的水井,張大芳把水桶甩進去,用力一提,提出來大半桶水來。
Advertisement
女人在力氣上是無法和男人比較的,張大芳除了傑出的廚藝,生活上和別人并沒有太多優勢。
等她搖搖晃晃的把水挑着往家裏走,在路上,好巧不巧,倒是碰到了出門蹦跶的朱桃花。
朱桃花看着被水桶壓得直不起腰的張大芳,最近不由露出幸災樂禍的笑容來。
朱桃花道,“哎喲喂,我當是誰?這不張大芳嗎?怎麽?沒人給你挑水嗎?”
張大芳皮笑肉不笑的道,“咋的?愛上農家肥的味道了?”
這讓朱桃花的臉色,一下變得陰沉了。
朱桃花也一下想起了被張大芳潑大糞,但是卻拿張大芳毫無辦法的事情來。
當即,朱桃花陰沉的道,“得意什麽?再得意,不也是一個沒人要的臭娘們?”,似想起了什麽,朱桃花忽然笑了一下,道,“我小叔子,過幾天就帶着他的媳婦回來了,知道他媳婦是誰嗎?那可是鋼鐵廠的廠長家的閨女,是真正的城裏裏,啧啧,可不是某些假的城裏人,到了我們鄉下,就賴着不走了……對了,我小叔子,和大偉長得一模一樣,到時候你好好看看人家的媳婦咋樣的,再照照鏡子看看,你覺得你配的上大偉嗎?”
張大芳聽了這話,給氣得樂了,忽然道,“不就是楊大偉犯了重婚罪,老婆孩子都在,卻攀附有錢人,另娶她人去了嗎?瞅瞅你那幸災樂禍的樣子!你說,如果楊大偉回村,我去質問他為什麽重婚,會咋樣?或者,我去找他的領導反應一下他抛妻棄子,咋樣?”
說完這話,一甩辮子,直接挑着水走了。
在原地,朱桃花被吓得臉色都變白了,過了好一陣,這才回過神,道,“張大芳,誰,誰說的那是大偉?”
張大芳似笑非笑的道,“還能誰?不就你說的嗎?”
“我呸,我可沒說,你別冤枉我!”
“我到時候要去告訴楊大偉,就是你說的,你說他信你還是信我?”
“不是,不是我說的,才不是我說的!”
任由朱桃花在原地風中淩亂,張大芳直接走遠了。
把水挑回家裏的時候,張大芳的手已經凍僵了,她把水倒入水缸,慌忙去屋子裏的火堆旁取暖。
楊愛國道,“丫頭啊,下次我去挑水就行,你別挑了,天冷勒!”
張大芳哪裏能讓老人去挑水,忙道,“爸,那可不行,家裏缺水,我去挑就行了,你要摔着了,那可多的事情都出來了,爸你放心,要實在挑不動,我花錢請人挑水。”
楊愛國已經七十歲了,如果挑水在雪地裏摔倒,那真是要命的。
老年人就怕摔,一摔之後,整個人就不好了。
楊愛國見張大芳這麽說,只好同意了下來。
等把手烤暖和一點,張大芳拿了吊鍋裏的一些水倒在洗衣槽裏,開始拿了肥皂洗衣服。
等把兩個孩子,老人的衣服洗幹淨晾在屋檐門口,天色也便漸漸黯淡了下來,而張大芳,卻并不能歇着,她得去炒辣椒,繼續做辣椒醬。
由于需要的瓶子比較多,張大芳想着等生意做的大一點,她得去玻璃廠定制一批的玻璃瓶子才行。
附近有燒制土陶的,但是土陶罐子并不美觀,玻璃罐子更加能直接把商品的視覺效果體現出來。
因當天晚上天色晚了,張大芳決定第二天去找玻璃廠問問看看,能不能定制玻璃器皿。
當天晚上,張大芳做了一個羊湯火鍋。
羊骨拿了開水過一遍,過水的時候,放入蔥姜等去腥,再拿了清水炖一大鍋羊肉湯。
這湯炖得久了一點,直炖到乳白色,吊鍋放在堂屋的火堆上,把切得薄得幾乎透明的羊肉放進去燙着吃。
蘸料是由芝麻醬香油做成的醬料,兩個孩子連着楊愛國都連連贊嘆好吃。
當然了,羊肉雖然滋補,但是也不能多吃,張大芳洗了一些白菜放在一旁。
其實冬日裏有豆芽的話,就着一起煮火鍋更好,但是天氣冷,大街上基本沒有賣豆芽的人。
想到這裏,張大芳眼睛一亮,她又想到了一條發財之路,那就是生豆芽賣。
村子裏的人并不知道怎麽生豆芽,但是張大芳會啊。
生豆芽其實沒有什麽難度,拿了熱水把豆子泡着,每天換水,等開始出芽,放在竹制的籃子上,再拿了幹淨的帕子蓋上,早上澆水,過幾日就可以長出豆芽來。
眼看着快過年了,由于下雪,除了白菜蘿蔔,其實并沒有更多更好的蔬菜選擇,這個時候,鮮嫩的豆芽絕對是一絕。
分産到地的時候,張大芳和楊愛國都分到一袋子的豆子,張大芳想了一下,便去和楊愛國商議了。
“爸,選擇天氣越來越冷,大家碗裏都是白菜蘿蔔,恰逢又到了年底,大家夥手裏都有一些錢,這個時候,肯定都想吃一些新鮮蔬菜,如果這個時候生一些豆芽去賣,肯定能夠賣一個不錯的價錢。爸,我想把咱們家的豆子都拿去生豆芽賣,開春如果種豆子,我再向人買一些種子,你看行嗎?”
楊愛國道,“丫頭啊,爸聽你的,你看着辦就行了。”
得到了楊愛國的準話,張大芳便打算除了做辣椒醬賣以外,生豆芽也提上日程。
第二日仍舊風雪交加,張大芳早早起來就着羊骨湯下了面條,等一家四口吃完,張大芳迎着風雪,就出門了。
玻璃廠也在鎮子上,張大芳坐了牛車趕到鎮子上,來到玻璃廠大門口。
臨近年關,大家都想拿一筆豐厚的獎金,過一個好年,張大芳在大門口詢問了一下,結果對方一時半會,沒有時間趕小工,不過,對方卻有一批原本給罐頭廠做了罐子存放着,罐頭廠現在是淡季,這一批罐子,也就一直入了庫存。
張大芳聽了這話,臉上不由大喜。
她跟着玻璃廠的負責人去庫房看了看,這些罐頭廠的罐子恰好是她需要的罐子,一共有五百來個,當即,張大芳全部要了。
在交了訂金以後,張大芳讓趕車的大爺幫忙拉罐子,花了兩塊錢,把罐子全部給拉回了家裏。
這下子,裝辣椒醬的罐子也有了。
做飲食,最重要的就是衛生問題了,張大芳特意把這些罐子都拿了白酒消毒,确保了衛生,這才把炒制的辣椒醬都灌裝了起來。
這一次,張大芳連續忙碌了一整天,直接分裝了五十罐的辣椒醬。
到了傍晚的時候,張大芳想起生豆芽的事情,又冒着風雪去家附近的竹林砍了竹子回來。
砍竹子這種活計楊愛國也能做,也幫忙一起砍了竹子,等砍回來,楊愛國削掉了竹子結,開始編織竹框子,張大芳則開始泡豆子。
在張大芳忙活的時候,桂花嫂子剛好帶着家裏的兩個孩子來到張大芳家裏給張大芳送衣服。
張大芳忙給了桂花嫂子一元錢的工錢,她把錢遞過去,桂花嫂子死活不要,最終,張大芳只能把錢收回來了。
張大芳給人端了板凳,讓桂花嫂子坐在火堆一旁烤火,她則仍舊在一旁燒水泡豆子。
桂花嫂子忍不住道,“大芳,你這是在幹啥啊?”
張大芳道,“嫂子,我在生豆芽,打算拿去過幾天在鎮子上賣。”
因桂花嫂子幫了自己不少,張大芳并不隐瞞桂花嫂子生豆芽的法子。
桂花嫂子驚訝的道,“生豆芽去賣?”
“是啊,這不天冷了,家裏不是白菜蘿蔔就是土豆,就沒一點新鮮菜,我在鎮子上逛了一下,也沒發現有豆芽賣,如果生一些豆芽去賣,肯定好賣的。”
桂花嫂子遲疑的道,“大芳,你能教我生豆芽嗎?我……我也想生一些賺一點體己錢。”
鄉下生活不容易,桂花嫂子的丈夫雖然會賺錢,但是如果想補貼娘家,哪裏好拿丈夫辛苦賺的錢去補貼娘家人?而且,作為一個女人,自己手裏有錢,那肯定是想買什麽買什麽,不用看人眼色。
張大芳完全懂這種心情,而且她當做桂花嫂子的面做豆芽,本來就是打算教會桂花嫂子,讓人家關鍵時候,能幫村自己一些的。
當即,她就道,“這有什麽不可以的?不過,我教給嫂子以後,還望嫂子保密才好,要是太多人一起生豆芽,我們如果生的多了,只怕不好賣。”
“那肯定的,沒有你的允許,我不會告訴別人。”
有了桂花這話,張大芳當即就開始教桂花嫂子生豆芽了。
桂花嫂子得了生豆芽的法子,也沒心情烤火了,帶着她的兩個孩子,也急匆匆回家去生豆芽了。
有溫水浸泡,而且室內又日夜都烤着柴火,溫度比較高,豆芽生長得比較快,也不過三五天,豆芽就生長出來了。
張大芳看着擺放竹筐子上鮮嫩的豆芽,心情愉悅極了,恰好第二日趕場,她打算第二日就去賣豆芽。
桂花嫂子是和張大芳同一日生的豆芽,她照顧得很精心,豆芽也長得非常的鮮嫩,不過她不如張大芳膽大,生的豆芽少了不少,即便如此,她也非常知足了。
到了趕集那一天,兩人都拿了大的籮筐,把豆芽裝好,搬到了牛車上。
張大芳除了豆芽,額外還有五十罐子的辣椒油,她東西比較多,一個女人看護這麽多東西,實在不容易,也虧得帶了桂花嫂子一起生豆芽賣,桂花嫂子的男人楊建業也跟着一起來了,在牛車上的時候,楊建業能幫着扶着籮筐,到了鎮子,楊建業又能幫着搬籮筐,倒是幫了楊大芳不少的忙。
有了楊建業幫忙,張大芳帶着兩人仍舊朝着水泥廠外面走去。
結果三人剛剛來到這裏,就有一個眼熟的中年女人朝着張大芳走了過來。
這中年女人就是上次買了張大芳熏肉和辣椒醬的女人,中年女人看到張大芳以後,那真是說不出的喜悅來,中年女人道,“哎喲喂,姑娘啊,你可算來了。”
“大姐,怎麽了?”
中年女人道,“你做的那個辣椒醬和那個熏肉,實在太好吃了,我家裏人口多,大家一起分着吃,結果只吃了兩天,那兩罐子的辣椒醬,就全部給吃完了,這下可好,我和我家老頭子,那是日夜就想着要買你的辣椒醬吃,可把你給盼來了。”
張大芳失笑,道,“大姐,對不住了,我最近剛剛把辣椒醬做好。”
“沒事,沒事,我這次多買幾瓶辣椒醬。”
中年女人在城裏的兒子兒媳和女兒,都愛上了這個辣椒醬,她這次一下就買了十罐子,一共花了四毛五。
在知道沒有熏肉以後,女人失望了一下,不過,在看見籮筐裏鮮嫩的豆芽,她眼睛都瞪大了,一下買了滿滿的一大籃子。
中年女人臨走的時候,對張大芳道,“姑娘啊,我姓傅,你叫我傅大嬸就行,住在前面家屬區,第三家有一株桂花樹的就是我家,下次啊,你要再來賣好貨,記得瞧我家門啊,我肯定買的。”
“好勒,傅大嬸。”
張大芳沒想到還能找到一個固定客戶,那可是意外之喜了。
等傅大嬸離開以後,周圍的人看着鮮嫩的豆芽,一下就圍了過來。
盡管張大芳和桂花嫂子都帶了兩大個籮筐的豆芽,還是被一下搶光了。
這個豆芽,因為是新鮮菜,獨家一份,張大芳定價三毛五一斤,但是就這樣,絲毫沒有減低大夥搶菜的熱情。
張大芳和桂花嫂子兩人,一個人帶了五十斤豆芽,一個人帶了三十斤豆芽,不過半個小時就賣了一個精光。
事實上,張大芳之所以定價三毛伍,是給人五分的講價空間的,結果人家都不講價。
單是豆芽,張大芳就賣了快十七元錢,一個普通工人幹一個月的工錢了。
而一旁,桂花嫂子也到手了十元錢,這都快趕上普通工人不吃不喝幹一個月的三分之二的收入了。
也趕上了桂花嫂子家裏五分之一的存款了。
夫妻兩人對于一下賺這麽多錢,都分外的驚喜。
三個人都顧不得多逛街,只給家裏的孩子買了一包糖,買了一塊肉,就喜滋滋的回家去了。
現在每家也能養雞,雞的數量不超過五只就行,街上不少人賣雞蛋和養了一年的老母雞的,張大芳家裏不缺雞肉,但是缺雞蛋,她買了二十個雞蛋放在了背簍裏,家裏四個人,每人每天早上都剛好煮一個雞蛋補身子。
等買好東西,幾個人急匆匆回家去了。
至于回家去做什麽?那還用說,當然是生豆芽賣錢了。
豆芽生長要五天,張大芳家裏還有一些豆芽可以出售,所以,即使第二天不是趕集日,張大芳還是帶着豆芽了辣椒醬去了鎮子上。
這次她剛剛來到水泥廠附近,就有一個中年男人叫住了她。
“賣豆芽的?”
張大芳看向他,“怎麽了?”
中年男人道,“有多少豆芽?我全部要了。”
“啊?”
“我是肉聯廠的食堂領導,我姓包,你叫我包主任就行,你要豆芽多,以後每過三天,可以給我們肉聯廠的食堂送豆芽來,一次五十斤。”
這算是大客戶了,還是穩定的,張大芳自然答應了下來。
而在品嘗了張大芳做的辣椒醬以後,包主任把張大芳的辣椒醬全部都買了。
張大芳這次漲價了,帶肉的辣椒醬,一瓶六毛,但是包主任都不帶猶豫的。
肉聯廠不缺錢,這年頭,哪裏都缺肉,肉聯廠的人,也因此富得流油,人家有門路弄到肉。
所以,這個廠子的人花起錢來,根本不帶猶豫的。
得了肉聯廠的啓示,張大芳去了鎮子上的醫院,汽車站,玻璃廠等,都詢問了一遍,豆芽不愁賣,她竟一下又賣出去兩百斤豆芽。
在汽車站的時候,一個司機和張大芳搭話,道,“姑娘,你這個豆芽要固定供應的話,這樣,等我帶着這些豆芽去城裏試一下,我每過一天跑一次車,如果你能固定供貨,我去找找買家。”
司機跑運輸,三教九流,認識不少人,張大芳自是應答了下來。
等回到村子裏,她就開始收豆子。
豆子一毛一斤,但是一斤可以生好幾斤的豆芽了。
張大芳又去砍了不少的竹子回家,讓楊愛國幫忙編織竹筐生豆芽,她一定要趕在年前冬天結束這個時間內,狠狠的給賺一大筆。
這樣,她就能早一點去縣城買房了。
而一樣砍竹子的,還有桂花嫂子家裏,桂花嫂子心也大了不少,這次多生了二十斤的豆芽。
到了三天以後,張大芳去鎮子上送貨,那貨車司機那裏,帶來了非常可喜的消息,他每一次出車,竟然也要兩百斤的豆芽。
而且這個數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這讓張大芳的心情,越發的愉悅了。
與此同時,張大芳的辣椒醬,也賣了一些給貨車司機,辣椒醬上面,貼着張大芳自制的标牌——大芳辣椒醬,算是張大芳自己給自己打造的品牌。
她想,等年後,資金充裕,還得去印刷廠,把品牌的标識印刷好,每一瓶辣椒醬,都貼上标牌。
而在年底以前,讓張大芳最為欣喜的是,那貨車司機跑了兩次車子以後,找到張大芳,願意出五百元錢買張大芳的豆芽配方。
張大芳毫不遲疑,道,“一千元!”
“這不行,太貴了。”
“你可以拿了花生,綠豆,一起生芽兒,這些豆芽炒菜,一樣美味,現在可是獨家生意,你多生一些豆芽,全部都是你的了。”
那司機心裏算了一盤秤,最後答應了下來。
不過張大芳也是有要求的,她可以承諾豆芽配方不洩露,但是鎮子上的生意,仍舊屬于她和桂花嫂子的,而司機生的豆芽,只能往縣城賣。
縣城當然是大頭。
司機答應了下來。
到快過年的前三天,張大芳算了一下賬,發現她連辣椒醬帶豆芽,以及賣配方加一起,竟也存下了小兩千的現金了。
可以趕在房價便宜的如今,在縣城先買房了。
而在距離過年還有三天的時候,張大芳的前夫楊大偉,終于坐着小轎車,帶着一位衣着時髦的女子,來到了楊家村。
那小轎車幾乎一出現在村子裏,就讓村人都瞪大了眼睛,即使嚴寒的冬天,也一群人跑了出來,圍繞着車子左看右看。
在車子裏,皮膚白淨的女子看着一個個穿的灰撲撲的村人,眼裏的鄙夷一閃而過,忍不住對一旁的楊大偉抱怨。
“這些人都圍着車子看什麽看?真是鄉巴佬,難道能看出一朵花來嗎?別把咱們的車子給弄得髒兮兮的,我聽說鄉下人都長虱子,要是把這些臭蟲傳給車子,楊大業,我可拿你是問!”
這女子的聲音不小,湊過去看熱鬧的人群,諸如楊婆子,朱桃花等人,都把這句話給聽了一個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