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速之客 聽見敲門聲,一家……

聽見敲門聲, 一家人都愣住了。

楊大芳揚聲,道,“誰啊?”

屋子外, 一個有些耳熟的聲音傳來,“大妹子,在家嗎?”

竟是謝遜的聲音。

楊大芳穿緊棉襖, 朝着外間的院子大門走了過去。

等大門打開,謝遜帶着幾個人正站在門口。

謝遜有些不好意思, 道, “大妹子, 這大過年的, 真不好意思打擾你。是這樣的, 我們那單位,廚師過年回家去了,咱們這臨時,食堂裏冷鍋冷竈, 竟都沒吃的, 我想着這附近, 我就認識大妹子了, 打擾你給我們做口吃的, 啥都行。”

這人幫襯了自己好多次, 對于他這個要求, 楊大芳自是應的。

當即, 楊大芳道, “快進屋,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們正要開飯呢。”

一群人冒着風雪走了進來, 等看見屋子裏滿桌子的美味佳肴,衆人都瞪大了眼睛。

“楊大芳同志,這做的是什麽?看着好漂亮啊!這是菜嗎?”

楊大芳不由失笑,道,“當然是菜!各位請進屋子坐,我再添幾個菜。”

楊大芳數了數,一共來了六個人。

既然來了六個人的話,那現在的這些菜肯定是不夠吃了,怎麽也得再添幾個菜才行。

楊愛國見來了客人,也過來遞凳子,招呼客人坐下。

倒是大寶二寶,在看見其中一個青年人的時候,一臉驚慌的道,“爺爺,不好了,人販子追來了!”

Advertisement

楊愛國擡頭,等看見最後進屋的客人,眼睛一下瞪大了。

最後進屋的青年人也愣了一下,接着,他忙道,“你們誤會了,我真不是人販子。”,轉頭,他對謝遜道,“謝遜,你快給這位老人家和兩個小朋友解釋一下。”

謝遜忙道,“叔,這位是何大山何團長,不是人販子。”

“啥?原來……原來真是誤會啊。”

“的确是誤會。”

謝遜打了一個哈哈,道,“把誤會說開就好!”

話鋒一轉,謝遜道,“大妹子,這是我們這些人的飯錢,你先收着。”

楊大芳看了謝遜一眼,考慮一下,接過錢,收了兩張大團結,把剩下的錢遞回去,道,“二十元錢就夠了。”

謝遜把錢收回來,道,“那就辛苦大妹子了。”

楊大芳沒有再說什麽,轉頭在竈臺開始幹活。

因過年,她可是沒少準備食材,當即,她炒了一個辣子雞丁,看了看洗幹淨鹵好的肥腸,就着大蝦,排骨,花菜,土豆等,做了一大盆的幹鍋蝦。

把排骨,大蝦,土豆等油炸一遍,再拿了料炒,炒好以後,放在不鏽鋼盆子裏。

豆芽等則放在鍋底拿來墊底,等拿了炭火放在火盆,再把不鏽鋼鍋放在上面慢慢煮着,這樣菜一直都不會冷,食物的香味也會越煮越香。

等快速做好這兩道菜以後,楊大芳把菜端出來,便開飯了。

謝遜帶來的人,除了和楊愛國,大寶二寶有過一面之緣的何大山是個軍人,一旁,還有兩個軍人。

另外三個軍人把中間兩個穿着儒雅,看着像知識份子的人圍在了正中間,形成保護的模樣。

這兩個知識份子,其中一人衣着考究,他穿着黑色呢子大衣,裏面卻套了一件白村衫,白村衫外面,是羊毛衫背心,條紋領帶,這人看着竟也有些似曾相識。

她在哪裏見過嗎?

此時,那年輕人也朝着楊大芳看了過來,等眼角随意掃到餐桌上精美的菜肴,他瞪大了眼睛,道,“這位同志,你是不是上次江同志請客,主廚的那位廚師?”

楊大芳經過他這麽一提醒,一下想起了這人是誰來。

眼前這個人叫米西林,就是當初江夫人請客,讓楊大芳做雞豆花那次的客人,當時此人還給了楊大芳一大筆的小費,楊大芳妹想到在大年三十,竟能再次見到此人。

此時,楊大芳點頭,露出笑容道,“同志,原來是你啊!你好!”

米西林看着滿桌子的美食,顯然心情極好,道,“楊大芳同志,辛苦你了!”

“客氣了。大家吃得好,我就很高興!”

說着話,招呼衆人上桌。

衆人早就對滿桌子的美味佳肴看了又看了,此時,都很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大家都急匆匆的坐上了桌子。

因新來了六個人,兩桌子便都是擠着坐的。

一旁的村長又去他家裏端來了好幾根凳子。

村長,楊愛國,桂花嫂子的男人等人招待客人,楊大芳等人則坐在另外一桌。

因這些菜肴實在太過精美了,在開吃以前,米西林忽然道,“楊大芳同志,你不給大夥介紹一下嗎?”

楊大芳忙道,“好,那我就給大家介紹了,這第一道菜,叫牡丹魚片,整道菜都是拿魚片做成,成盤的時候,擺放成牡丹花的樣子,講究的是一個色香味俱全,其魚片酥香爽口,魚片剔除了所有的魚刺,去掉了魚腥味等,大夥可得趁着吃,等菜涼了,就有腥味了。”

介紹完這第一道菜,便有人忍不住道,“楊大芳同志,可以先嘗一口這個魚片嗎?”

不少人下意識吞咽了一下。

這個魚片做好以後,放在鋼板上面保持着溫度,鋼板下面是炭火。

此時擺放在桌面,自是要趕緊吃才行。

楊大芳笑道,“當然可以的。大夥先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菜名就行了。”

她把一道一道菜名說了下來,然後,大夥就開吃了。

這一頓的年夜飯,所有人都吃的心滿意足。

太好吃了有沒有?

就沒吃過這麽好吃的年夜飯。

衆人都發諸如此類的感嘆。

楊大芳聽見這些感嘆聲,分外的滿足。

自己精心準備的美食被人所喜歡,這當然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

飯桌子上,米西林一邊吃着美食,一邊妙語連珠,讓衆人都喜笑顏開。

何大山雖然是一個團長,但是整個人就比較沉默,端坐在一旁,除了偶然隐晦的看了一眼楊大芳,整個席面上幾乎一言不發。

至于謝遜,謝遜的目光就直接了不少,他時不時看了楊大芳一眼,一口一個“大妹子辛苦”,楊大芳沒有多想,一旁的幾個男人倒是看了他一眼沒說話。

即使做了滿滿的一大桌,而且一旁的盆裏還添加了幾次菜,但是飯桌子上還是吃的一幹二淨。

“真是太美味了!謝謝你,楊大芳同志,你這樣的手藝不去國營飯店,真是國營飯店的損失。”

吃飽後,楊大芳有些好奇的道,“謝遜同志,你不是在東邊的林場工作嗎?怎麽大晚上的還出來了?”

說到這事,謝遜也有些尴尬。

他算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這次特邀了專家米西林過來幫忙解決技術問題,而何大山則是上級領導前來檢查工作。

因為來的突然,原本打算對付一頓飯的謝遜肯定不能對付吃飯了,又恰好林場的食堂大廚回家過年去了,趕上一個對吃喝講究的米西林,沒有辦法,謝遜為了把工作趕完,只能帶着人,來找楊大芳了。

他可是吃過楊大芳的席面,知道楊大芳的廚藝。

而這一頓飯,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至于他為什麽不把人帶回他家裏去?

其實在林場,也有專門的家屬區,他有專門分配的房屋。

但是想起家裏的事情,他的臉色就不免有些難看。

那拖拉機上的姑娘叫劉春曉,是謝遜大嫂給他介紹的對象,這個姑娘未婚,是劉家村的姑娘,這次謝遜把人帶到林場,就是打算把人的工作安排在林場的食堂,這樣的話,這個姑娘就可以一邊在食堂幹活,一邊幫襯家裏。

謝遜從小習慣了軍旅生活,在他的想法裏,娶個媳婦,那肯定是回家給他照顧家庭的,男人在外間忙活,做賺錢養家的主力就行。

而鑒于以前的妻子沒有工作以後,給他戴了一頂環保色的帽子,他便決定給他的未來妻子找一份工作,他想,女人要是有事情做,那肯定沒有時間找別的男人吧?

而女人的工作嘛,做飯又最适合了。

這林業局食堂的工作,一來在他眼皮子低下,二來,妻子多鍛煉廚藝,造福全家。

帶着這樣的想法,他看着那姑娘,也覺得順眼,就把人給帶回了食堂,說好先讓姑娘先幹着食堂的工作,順帶幫他帶帶孩子,等年後兩人相處一段時間再結婚。

結果這姑娘工作安排好以後,他家裏卻熱鬧了。

每天不是那姑娘找他告狀,就是孩子們找他告狀,不管哪一邊不如意,就會找他鬧騰。

這個時候,謝遜心裏就只有一個想法,他想逃離這個家裏。

至于帶客人回家?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他一旦想起那個情形,就不免頭皮發麻。

所以,他想了一下,這才把貴客帶到了會做飯的楊大芳這裏來。

而事實上,楊大芳的确沒讓他失望。

楊大芳做的飯菜,都非常的可口,非常的精美,讓他狠狠的刷了一把面子。

這個時候,他想,要是楊大芳嫁給他就好了,他相信把自己的家交給她,她一定能把他的家庭照顧得很好。

當然了,這也只是想想而已。

楊大芳已經拒絕他了。

不過,她到底還沒結婚。

謝遜想到這裏,心裏生出一種隐秘的希望來。

等謝遜一行人離開以後,楊大芳總算松了一口氣,過完年了。

桂花嫂子和村長媳婦等人幫忙收拾碗筷,很快把楊大芳家裏的碗筷都收拾得很齊整。

楊愛國和二舅公把家裏的地掃幹淨,把板凳擺好,便在一旁烤火。

過年要說最高興的人,那肯定是孩子,大寶二寶吃完飯,不顧風雪,又帶着桂花嫂子家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去了。

晚上是桂花嫂子的過年也,桂花嫂子早在好幾天以前,就邀請了楊大芳一家人過去過年,所以收拾完楊大芳家裏,楊大芳又去桂花嫂子家裏過年去了。

到了晚上,楊愛國和二舅公并不去桂花嫂子家裏過年,兩個老人在家裏豬了一塊大肥肉,拿了紙錢和香豬,用來祭祀親人。

楊大芳帶着孩子在桂花嫂子家裏熱熱鬧鬧吃了一頓飯,等回家後,一家人就開始守歲了。

楊大芳把兩個孩子哄睡覺以後,在廚房開始炒松子和榛子。

等炒好了幹果,又抓出糖果,抓了一些瓜子,擺在飯桌的盤子裏。

這樣明天有客人或者孩子來家裏,都能應景一下。

說到這裏,又要說楊大芳做的紅薯糕了,做糕點肯定要造型精美,也因此在之前,楊大芳就拿了木頭,雕刻了好幾個模具,現在這些模具就派上了用場。

趁着守夜,她把紅薯煮熟,再把紅薯拿來揉成泥,和了面粉,白糖,奶粉等,再拿來模具,把紅薯制作成各種各樣的圖案,進行烤制。

紅薯點心裏,楊大芳做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小動物,小花朵,有小馬,小雞,小熊貓,小兔子等。

等烤熟以後,因造型獨特,看得兩個老人都舍不得吃了。

在楊大芳的再三催促之下,老人這才拿起吃了起來。

楊大芳烤的特別多,餐桌的盤子都擺滿了,她又烤了兩大盆,打算村長家裏和桂花嫂子家裏,都一家送一點。

當天晚上,衆人守夜到過了淩晨,這才去睡覺。

第二天一大早,楊大芳就起來包湯圓了。

拿了甜酒煮湯圓,湯圓又包了芝麻餡,花生核桃餡等。

額外,她還煮了雞蛋,一個人碗裏放了一個雞蛋。

楊愛國在餐桌上擺了幾碗湯圓,仍舊先拿了香燭祭祀,祭祀過後,一家子這才開始吃湯圓。

而吃完湯圓過後,楊大芳給兩個孩子派了任務,讓兩個孩子把做好的紅薯點心給村長家裏和桂花嫂子家裏送去。

兩個孩子高高興興的答應了下來,一人端了一盤子的吃食送去了。

稍後,村長家裏和桂花嫂子家裏,也給送了吃食來。

村長家裏送來一盤油炸好的酥肉,桂花嫂子家裏送來一盒丸子。

大年初一難得出了太陽,大家都坐在一起曬太陽,屋檐上挂着的冰棒和雪開始融化起來,天氣仍舊冷,衆人曬了一會兒太陽,還是進屋圍着柴火堆了。

到了大年初二,楊大芳沒有想到家裏竟來了客人了。

這當先來的不是別人,卻是譚大表舅和譚大表舅媽王翠花。

這兩人穿着布滿補丁的舊衣服,一個人背了一個背簍,分別背了一大捆的柴火。

見了楊大芳,兩人都很局促,王翠花道,“大芳啊,大舅媽家裏沒啥好東西,就給你背來一些柴火和一些自家燒的炭。”

金銀村不缺木柴,王翠花夫妻兩人是個勤快的,平日裏沒事,就砍了不少的柴火回家,也燒了不少的木炭。

“大表舅媽,我正缺柴火和炭火呢,你們送來這些,我喜歡都來不及。”

擡頭看了看,見楊大芳眼裏沒有嫌棄之色,她這才松了一口氣。

兩人把表面的柴火放在一旁,背簍裏的炭火也露了出來。

“大芳,這些炭火放在哪裏?”

“大表舅媽,這些炭火放在屋子裏吧。”

兩人便幫楊大芳把炭火被背進了屋子。

進了屋子,大表舅譚大缸就開始四處張望了,楊大芳忙道,“二舅公跟着我爸去村子裏轉轉去了。”

老人穿的單薄,楊大芳年前買的棉花和布還剩下不少,在老人過來的當天,她就趕着給老人縫衣服了。

楊大芳的秀活不是很好,不過做一件衣服還是會的,快過年了,她不好去麻煩桂花嫂子做衣服。

在她的趕制之下,二舅公在年前就穿上了新棉襖,也出門和楊愛國到處溜達了。

楊大表舅忙道,“我爸還好吧?”

“大缸來了?我好着呢!”

和在譚家相比,二舅公現在看着精神奕奕,整個人最近幾天又吃飽喝足,精氣神都變得不一樣了。

看着二舅公這個樣子,譚大表舅果然松了一口氣,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來。

楊大芳把果盤端出來,讓譚大表舅和王翠花吃。

這兩人早上過來,也就喝了一口米湯,其實都餓極了,見了做的精致的紅薯餅,忍不住一塊又一塊,等擡頭,見沒人盯着他們看,這兩人這才松了一口氣。

王翠花吃着美味的紅薯餅,想起家裏的孩子,最後,她看來看盤子裏的紅薯餅,依依不舍的放下了。

她很想給家裏的孩子帶一些回去,但是,她卻不好伸出這個手來。

楊大芳看着時間差不多了,想着譚家的情況,決定早點做飯。

中午做了一個酸菜魚,炒了回鍋肉,泡椒炒了一盤豬肝,因魚有一大盆,便沒有多做菜。

糧食方面,楊大芳摻和了玉米粒,做了大米飯。

而就是這樣的食物,對于譚家來說,無疑是極為美味的美食。

“這,這,吃的太好了,太讓表哥和侄女你們破費了。”

“都是自家人,客氣啥!”

大家高高興興的吃了飯。

因看着二舅公身體健康,日子過得比在自家好多了,甚至還穿上了新衣服,一時,大表舅夫妻兩人對楊愛國和楊大芳,都感激不盡。

飯後,兩人便告辭回家去。

楊大芳并沒有挽留兩人,而是給兩人提了一袋子的玉米面和一些烤好的紅薯餅。

大表舅遲疑了一下,漲紅了臉,直接把玉米面餅和紅薯餅收下了。

大表舅王翠花更是紅了眼睛,忍不住道,“大表哥,大芳,你們給的這些東西,我就直接收下了,我記這份情。”

“大表舅媽,都是一家人,互相幫襯是應該的。”

得到兩人的再三道謝,這才家去了。

大表舅和大表舅媽回去以後,家裏的三個孩子早就餓得躺在床上不但灌水了,這兩口子忙把美味的紅薯餅給三個孩子遞過去,三個孩子狼吞虎咽,吃了半袋子,這才緩過來。

等看見一大袋子玉米面,三個孩子眼睛都直了。

“媽,哪裏來的玉米面?”

“是你們表姐楊大芳給的,以後啊,你們一定要多多幫襯你們表姐,要記人家的恩情,這可是救命的糧食。”

“媽,我們知道了。”

大表舅媽家裏,在有了這麽一袋子的糧食以後,省吃儉用,好歹能熬到開春,等野菜長出來,家裏總能熬下去。

到了初三,楊大芳去和禮帽廠的廠長相談食堂的事情了。

禮帽廠這邊,在談好具體撥款的數額,以及每噸飯菜的要求以後,楊大芳的禮帽廠大廚的位置,便是直接上任了。

對于禮帽廠之前的幫廚,楊大芳一個人都不想留下,禮帽廠那邊便把人都轉到車間去了,她食堂自負虧盈,便打算自己找幾個勤快的幫廚。

而人選,她也恰好選好了,那就是村長的媳婦,桂花嫂子,以及譚大表舅媽。

村長在村子裏有地位,拉攏村長一家,這對于楊大芳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桂花嫂子和楊大芳關系好,沒少幫襯,人又勤快,也是合适的幫廚人選。

至于譚大舅媽,楊大芳看着人家兩口子,看着也不錯,而且譚大舅媽算是自己人,在關鍵時候,總要提攜一個自己人在身邊。

回到家裏以後,楊大芳便給楊愛國提了這個事情,楊愛國聽了以後,什麽也沒說,點了點頭,說這幾個人選不錯。

楊大芳便去把村長媳婦和桂花嫂子喊來,說了幫廚的事情。

這兩人聽了以後,哪裏有不願意幹活的?都樂得險些跳了起來。

現在城裏人又返城了不少的知青,但是這些知青都沒有工作,一大家子擠在一間幾個平米,或者十來個平米的房間,吵吵鬧鬧,日子都不好過。

現在這種鎮子上的工作,也是不少人競争的工作呢。

在鄉鎮工作怕什麽?可以早點坐公交車過去啊,只要放出話來,多的是人搶着工作。

她們有了這份工作,那可是比在不少人都強,她們可是每個月拿工資的人呢,以後在婆家都能直起腰杆來了。

這兩人一臉興奮的回家去了,等給家裏人說了以後,自是一家人都歡喜不已,對楊大芳,也越發感激了,幾家人的關系也越發的好了。

因天色太晚了,通知譚表舅媽倒是成了一個問題。

不過第二天一大早,譚表舅又背着一大背簍的炭火送來了,楊大芳當即把這份工作給譚大表舅說了,樂得譚大表舅險些沒有跳起來。

譚大表舅再三對楊大芳道了謝,并表明初五的時候就過來,到時候跟着楊大芳等人一起去鎮子上的食堂先去做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