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憑吊故都

那日桓聶突然到訪,栖緬吓得不輕,之後胡思亂想幾日,越發覺得不安。她終于向師父告了假,說是許久未曾回家,甚是想念家中老父,雲雲。源弘謇倒是個通情達理的人,聽了徒弟這般說法,便建議栖緬将老父親接到神都,一來可圓了栖緬天倫之樂,二來讓老人家看看神都風光,沐浴神恩,三來他也想拜見老人家。

栖緬仔細揣摩師父的意思,怕是想要她的老父親到神都謝恩,順便撐撐腰。她想着,父親年邁體弱,不比年輕人,長途跋涉,未必受得住,要是途中有個好歹,可就不是什麽好事了。她自己也邀請過父親來神都游玩,當時父親也是拒絕的。所以,她便回絕了師父的一番好意。

“禀師父,家父上了年紀,經不得長途跋涉,只怕要辜負師父美意,還請師父降罪。”

她恭恭敬敬地磕下頭去,源弘謇也不勉強了,便準了栖緬回家探親,期限十分寬大。只是,源弘謇又說要歷練長子,便令源時立與栖緬同往,還特意囑咐要“同去同歸,半根毫毛也不許少了”。

師父如此吩咐,栖緬自然無可奈何,她想着與那源時立也不過幾面之緣,并無深交,要是一同回去,只怕會尴尬,只是多了個人為靠,心中也不十分推拒。

此次回家探親,除了源時立是突然冒出來的,還有一個麻煩的崇宜迩。那日栖緬不過是到新邑君府上辭行,見了師姐,少不得要把緣由說上一遍,崇宜迩便上了心,要求一同前往。那頭多了個源時立,這邊又來了個崇宜迩,栖緬一邊叫苦,一邊答應下來。

據栖緬觀察,輔之一近來偶然聽到的傳聞,她敢斷定崇宜迩和穆镡之間肯定鬧了摩擦,只是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勳舊子弟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轉眼就能把醜話傳遍,故此憋着一口氣、引而不發。這崇宜迩樂得離開神都,竟連孩子也不顧,怕是有這一層原因。

栖緬也不敢說怕,她到底是揣測,沒個實在證據。因為要回家去,就請源時豐師兄幫忙照看神都的住所,又請這位師兄派個仆人過來,偶爾打發黑白無常幾頓飯食。源時豐一口答應下來,說是這種事必不假手他人,定要親力親為,弄得栖緬平白添了愧疚。

只說這告假還鄉的事,栖緬本想悄悄離去,反正她也沒多少相知的人,誰知又鬧大了動靜。那源時立打的是回故都憑吊的幌子,又有看護師妹的情誼,他的朋友便來送行,稀稀落落地也不下二十人。崇宜迩就更不必說了,她那些正經不正經的朋友,一股腦兒全來了,車轎落了滿滿一地,堵得水洩不通,倒把栖緬冷落了。

栖緬看着那一大群人,多半是沒見過的,就是偶然見過,倘若未嘗深交,以她那榆木腦袋,也是斷然記不住的。只有那位北溫侯夫人,站在人群裏已經極耀眼了,非要過來跟栖緬說幾句。

“回去之後,代我向令尊問好。”

平夙如是說,又拿來禮物遞給栖緬,衆目睽睽之下,栖緬不得不收下。

“多謝夫人美意。栖緬在此代家父謝過夫人。”

推不掉的東西,就欣然接受吧。不知為何,那一路上栖緬很想将平夙送的禮物打開看看,又怕見了不該見的,回去空惹父親生氣;倘若那就是尋常禮物,倒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未免落下疙瘩。于是,猶豫許久,到底沒下去手。

這邊好不容易與送客之人寒暄完畢,那邊便出發了。因源時立、崇宜迩二人皆在,随行人員便不在少數,連封君儀仗都擺了出來。走的是官道,住的是官驿,往來都有地方官迎送,省卻許多麻煩,又多了許多繁文缛節。

栖緬想着這是明擺着公為私用,心中不快,然想着這兩年來地方上盜賊頻起,好漢頗多,便也樂的消受。她倒是安慰自己,這不過是沾了源、崇兩家的光,也沒甚好說人家的。

Advertisement

這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游山玩水,訪人待客,足足比平日多花了兩倍的時間才到了洵都。那洵都神官文官武官許是見慣了大陣仗,并不十分賣面子,好在源時慶、崇宜迩都體諒栖緬思鄉心切,不曾在洵都逗留,而是直奔栖緬在鄉下的家。

栖緬之父澹臺高彥雖然是神族子弟,奈何沒落了,在別人眼中也不過一介窮漢。那時忽然得了神尊眷顧,封了個小小的朝倉子,終于老來不愁衣食,也是件大喜事。他便擇了一塊好地,新蓋了幾間敞亮的房屋,雖然還不合朝倉子的身份,用來待人接物也是可以了。

栖緬要回家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只是路上耽誤了時辰,少不得要令人引頸而盼。如今源時立、崇宜迩二人一同到達,車馬儀仗豐富,老遠就有人通知了澹臺高彥,高彥便在一衆村民簇擁之下到了村口。

栖緬老遠看見了黑壓壓的一群人堵在村口,又見一群人中間擁着一老者,不是她久別的父親又是誰?不由熱淚盈眶。

“栖緬拜見父親。”

栖緬從馬車上下來,小步走到父親面前,俯身下拜,行的卻是神都的禮。衆人見了,滋滋稱奇。

“好好,回來了,快起來。”

高彥親自扶起女兒,已是淚眼婆娑,一張老臉布滿溝壑,精神卻還好。

這邊源時立、崇宜迩一一拜見了高彥,那些村民也來拜見神都來的貴人,其中幾個素日體面的,才壯着膽子上前搭話,不過寒暄而已。

源時立、崇宜迩都令車馬儀仗留在村口,不過帶了幾個近身仆從,擁着高彥父女往栖緬的新宅去。到了新宅,自然有幫着端茶倒水侍候的婦人,胡亂忙了一陣子,又圍過來許久,才慢慢散去。

待屋裏不過栖緬與源時立、崇宜迩等人時,高彥才對女兒道:“你這次回來,很有衣錦還鄉的意思,可還滿意?”

栖緬一聽,霎時紅了臉,不知該說什麽好。

崇宜迩見狀,忙道:“栖緬這次回來,是想讓您享受天倫之樂,這是她的一片孝心,您該高興呢。”

高彥默然,源時立便道:“晚輩初次到故都,見此地風土人情甚有古意,實在是開了眼界。有些事想向大人請教,不知大人可否為晚輩解惑。”

那高彥最厭惡人将“洵都”稱作“故都”,所以栖緬不由為源時立捏了把汗,然高彥不過淡淡道:“你且說來看看。”

“依大人看,這風俗可能改變?”

高彥冷冷一笑,道:“這天底下,就沒什麽不可以改變的,不過是變好變壞罷了。”

源時立面露驚訝之色,許是在他所見所聞中,從未有人這樣說過。“還請大人賜教。”

“不敢當,不過是老頭子幾句瞎話罷了。”

高彥雖如此說,卻免不了談論起來,都是栖緬聽慣了的話,那源時立卻聽得認真。栖緬又見崇宜迩有恹恹之意,便趁了個間隙,領着師姐去外邊看了農家風光,只留高彥和源時立在屋裏。高彥倒也不甚在意,任由女兒去了。

崇宜迩在神都長大,對于洵都鄉下的風光很是陌生,便由着栖緬一一介紹。中途也遇到了些個想要湊上來卻又不敢的村民,打了個招呼。

夕陽西下,栖緬便領着崇宜迩踩着夕陽的影子歸來。只見源時立仍與高彥聊着,看模樣,頗有相見恨晚之意。幾個婦人過來幫忙生火造飯,崇宜迩帶來的奴仆也去幫忙,不久便擺上一桌農家飯菜。

栖緬只怕飯菜不合神都勳舊的胃口,直到那二人吃得津津有味,不似敷衍,才放下一顆心。她又見老父親應對這些神都來的客人很有章法,不覺詫異。

當晚,便在新宅裏歇息了一夜,次日又游玩了小山村周邊,倒也盡興。第三日,栖緬領着源時立、崇宜迩等人回了洵都,參拜城裏的神廟。她本來想請父親進城,父親卻說不願擾了年輕人的興致,栖緬也無可奈何。

洵都城裏的昭明神宮,是聖母創業時建的,此後歷代修修補補,一直作為神尊的住所,直到神炔遷都,一共經歷二十二代神尊。神炔遷都之後,神都繼位的神尊生前至少回洵都一次,就住在這昭明神宮裏,所以如今的昭明神宮依舊是重兵把守,輕易不得靠近。

栖緬遠眺昭明神宮,輕輕道:“真想進去看看。”

“神炔遷都、遷宮、遷廟三大業,就完成一個遷都。如今看到這神宮,一如往昔。”

源時立在一旁輕輕感嘆,神色頗為蕭索,果真像個憑吊客。

“移風易俗,變了人心。”

栖緬聽着這話,只覺得老父親最要緊的傳人不是她,而是眼前這個高大的青年。她想着,也許有一天源時立源大公子也會用澹臺高彥的口吻感嘆一句;

命由天定,事在人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