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今年陳秀英妯娌仨回娘家,是嫁到老姜家這些年裏臉上最有面兒的一年。

婆婆給她們準備的年禮可太豐厚了,一家兩斤棒子面,一包紅糖加上一包點心,還有半斤肉。

這樣的年禮別說是大溪村了,就是放在縣城也是很能拿得出手了。

這年頭鄉下老人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閨女,閨女多了,過日子難免就有了比較。

怎麽比較呢,就比如過年回娘家送年禮啦,老爹老娘早早就在家裏拾掇好了,盤腿兒坐在炕上就咧着嘴等着閨女女婿提着東西回家孝敬呢。

這就是鄉下養閨女最大的好處。

兒子能生兒育女,閨女嫁出去了,當爹娘的一年裏也就這會兒能享享閨女的福了。

這不,前頭許春秀還想,今年家婆不知道給她準備了啥好年禮?

雖說家婆以前摳,但現在是明理舒爽了不少,今年應該會好一些吧。

等年禮拎了出來,不光是許春秀,就是陳秀英和吳鳳都給驚呆了。

這,這年禮可太豐厚了。

吳鳳覺得自個兒生了兩個閨女,沒給婆家生孫子,不好意思拿這麽好的年禮,就道,“娘,這禮兒太厚了,拿少點吧。”

陳秀英也是這樣覺得,給婆婆提建議,“娘,各家拿兩斤棒子面,一包紅糖就差不哩了。”

許春秀抱着肚子雖沒吭聲,她心裏也是贊同少拿些的。

不過,她跟兩個妯娌想的不一樣,她是想,這次少拿些,剩下的拎回自個兒屋裏去,再下回就還有東西拿着回娘家了。

兒媳婦們懂事兒,沈荷笑了下,溫和道,“娘知道,你們都是體貼的好孩子,這些年,你們嫁到咱這莊戶人家,一年到頭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回家打掃漿洗,一年年不得閑兒,多累啊,娘心疼你們,娘沒閨女就把你們幾個當閨女,你們也就這幾天能回家看看爹娘,這些東西不算啥,你們嫁出來,爹娘肯定沒少想,過年了,多拿些東西回娘家看看,值當的。”

陳秀英幾個一聽,眼圈登時就紅了,“娘.......”

媳婦兒嫁到家裏,吃苦受累的,姜遠山兄弟倆心裏也覺得娘說的話對。

“娘都說了,咱就拿着。”

“對,女婿孝敬老丈人丈母娘不是天經地義的。”

丈夫都發話了,陳秀英妯娌幾個也不矯情了,拎着年禮,心裏洋溢着幸福滿足出了家門。

陳秀英幾個的娘家都在隔壁生産隊,姜家沒有自行車,要走親戚就要走山路去,得早點兒出發。

姜遠山是大隊長,還能借大隊裏的自行車送媳婦娃兒去娘家。

姜二就沒這個特權,不過他在村子裏人緣好,也順了二大爺家的毛驢車,帶着大肚子的許春秀和蛋娃兒去石頭屯,轉頭再把吳鳳跟二三丫頭送到娘家去。

當然毛驢車也不是白借的,二大爺家沒兒子,就倆閨女,都嫁到了縣城。

女婿家都有自行車,二大爺老兩口不是農忙,用毛驢車的時候就少。

老人家沒事兒就喜歡喝點兒小酒,姜二跟走了的老爹學了一手,夏天的時候到山裏摘些野葡萄,回家自個兒釀酒,滋味挺好,二大爺賊喜歡。

姜二就拎了瓶酒賄賂......送給了二大爺。

二大爺家的毛驢車就“得得得”上路了。

家裏孩子們走了,這會兒太陽出來來,晨曦的金光透過層雲照耀在人身上暖和和的,沈荷站在家門口眺望了會兒,不知道為啥,心裏有些空蕩蕩的。

自從她穿越過來,家裏從來都是熱熱鬧鬧的,哪像今天這麽清淨吆。

沈荷悠嘆了一聲,剛想轉身回屋。

老姜家碩果僅存的光棍漢——姜四就溜溜從院子裏奔了出來。

“娘,都走啦?”

姜四樂悠悠過來攙扶老太太。

沈荷納悶道,“小四你怎麽這麽高興?”

姜四扭頭嘻嘻笑,把大腦袋湊在老太太跟前兒,“沒人跟我搶娘了,我當然高興了。”

他還不是一般的高興呢!

不過,姜四只開心了一小會兒,悲劇就來了。

因為大隊裏還有工作要忙,大隊裏還有工作,姜遠山把媳婦兒娃兒送到娘家,就騎車回了。

一回到家,姜大跟老娘問了好,就吆喝着姜四跟他走。

幹啥去啊。

村裏這不是要給來的知青蓋房子嘛,村裏需要壯勞力,姜大眼珠子轉啊轉,就把眼珠子轉到小四身上來了,反正現在地裏沒活兒,小四在家裏閑着也是閑着,不如跟着他到村裏去蓋房子,一來鍛煉鍛煉身子,二來村裏一天給十五個工分,小四也能賺錢留着娶媳婦用。

沈荷聽了,覺得可行。

家裏倒不是圖村裏給的十五個工分,老太太是想着,小四的性子還有些不穩,多出去鍛煉下,性子能更沉穩些。

于是,老太太就點頭應了。

老娘都答應了,姜四自然得去。

這不回屋換了身破衣裳,正耷拉着腦袋要出門呢。

沈荷就笑眯眯從堂屋裏出來,扶着門框道,“小四,好好幹活,晌午娘給你烙蔥油餅,放多多的油,保證香。

老大,你也回家吃,娘多烙餅。”

“哎,娘,我一定好好幹活。”

姜四最喜歡吃的就是老娘烙的蔥花餅了,當下就樂了,使勁兒點了點頭,颠颠兒跟着姜大出了門。

“大哥,我就說咱娘還是疼我的吧。”

姜四跟他大哥炫耀。

姜遠山撇了一眼讓老娘哄的傻呵呵笑的弟弟,心道,這傻小子,讓老娘給提溜到坑裏了,還笑呢!

這一上午,為了老娘的那頓蔥油餅,姜四果然很賣力氣。

村裏的老人在邊上揣着袖子曬太陽,瞧見大隊長家的小四單手扛着麻袋,溜溜地幹活,一口氣走幾百米路,都不用換肩歇息,都道,大隊長家的小四如斤可是出息了,幹活可真下力氣,真是個好孩子啊。

村裏的三大爺解放前上過一年私塾,有事沒事就愛拽文化詞。

這會兒就揣着袖子拽上了,“這小四啊,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啊。”

“三大爺,啥是浪子啊?”

三大爺哪知道啥是浪子啊,他就哼哼哈哈道,“就是姜家小四那樣的。”

原來姜四就是浪子啊。

于是後來的好長時間裏,姜四就多了個外號,人稱“姜浪。”

姜四:“.........”

上午八點鐘,二大爺家的毛驢車“得得得”總算是到了石頭溝生産隊。

石頭溝的一群老頭頭老太太坐在石墩子上曬太陽,老遠就看見一頭頭上戴着紅花的毛驢車得得得往這邊走。

“這是誰啊?”

“我瞧着像是老許家的春秀丫頭。”

“嗨,還真是,春秀丫頭回娘家了?”

“還拿了這麽多東西啊,有肉有點心。”

“啊?春秀丫頭發了?”

“不知道啊?”

一群老頭頭老太太唠唠叨叨的,等到姜二趕着驢車過來,笑呵呵跟他們打招呼,才都看清楚了。

“春秀丫頭啊,你家真是發了?”

“哪裏啊,五叔爺,這都是我娘給準備的。”

“哎呀,春秀丫頭可真有福氣,嫁了個好婆婆啊。”

“可不是,都是養閨女看看人家老許家的閨女。”

村裏的老人嘴上誇着,小媳婦們羨慕着。

許春秀美的啊,那個滿面春風,一路坐着驢車,一路迎接着村裏人羨慕的目光,感覺這些年都沒有這麽揚眉吐氣過。

等到進了娘家門,許老爹老娘見閨女拎回這麽些好東西,嘴巴笑得啊,都沒合攏過。

尤其是許老娘,她這輩子生了三個閨女,就一個兒子。

一輩子都覺得養閨女是賠錢的,現在小閨女拎回這麽多年禮,又有肉又有點心紅糖的,心裏別提多滿意了,趕緊吆喝着兒媳婦去竈房裏做好菜,給閨女女婿跟小外孫吃。

姜二轉頭送吳鳳母子仨了。

許家嫂子掃了禮物一眼,再沒有以前的陰陽怪氣,眯着眼兒進了竈房。

其他兩個姐姐也在邊上瞪眼睛。

這天許春秀就在娘家過的美孜孜的。

等到老娘把她偷偷拽到屋裏問,今個兒是咋回事,你老婆婆開竅了,不當鐵公雞了?

許春秀就抱着肚子不高興了,娘對她多好啊,怎麽就是鐵公雞了?

于是,許春秀就毫不客氣怼她娘,“您說啥呢,我婆婆是全屯最好的婆婆了,你可不能這麽黑心這麽說我婆婆!”

許老娘一噎。

這糟心的閨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