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幾天之後,在村人的期盼下終于下了一場雨。

大家夥兒都松了一口氣,上工的時候臉上也帶上了笑模樣。

就連對天氣不甚關心的知青們也歡欣鼓舞。

這幾天實在是太熱了,村子裏的蚊子開始出沒,尤其是知青點後頭有個小湖,每天一到晚上嗡嗡嗡的蚊子大軍就開始出賣,就是點上艾草也沒有太大作用。

知青們睡覺又悶又熱,開窗戶吧,怕蚊子進來,不開窗戶吧,熱得難受,真真是酷刑啊。

下了雨,好歹能清涼一些。

雨後,山後的野草又冒出來一茬兒,不過現在大部分野菜已經開花變老了,沈荷提着籃子在山後轉一遭兒,沒找到多少鮮嫩的野草,遺憾而歸。

老太太今個兒是自己出門的,家裏沒人跟着,姜大幾個一回家,沒見到老母親,心裏就有些着急。

正在家裏念叨着呢,老太太悠悠樂樂提着籃子回來了。

姜大立刻迎了上去,“娘。”

姜二和姜四也湊上來,圍着老太太絮絮叨叨,說的話無外乎就是,老太太您幹啥去啦?到後山挖野菜去啦?哎呀,娘啊,老人家上年紀了,後山那麽些坑啊坡啊的,身邊也沒個人跟着,要是摔了可咋辦,兒子們擔心啊,不能沒有娘啊,沒有娘俺們咋活啊,嗚嗚嗚.......

沈荷聽得可無奈,這幾個好大兒也是管的忒多了些。

在家裏吧,不讓幹這不讓幹那,她出門散了步吧,也要在後頭跟着,要是後頭跟的是蛋娃兒幾個還好,祖孫幾個說說笑笑多好啊,要是換了好大兒或是老二家的,那黏糊糊的樣子,咋受得了啊。

唉,老太太想起來就想嘆氣。

村裏誰家老太太跟她一樣啊?

不過看看好大兒們跟大狗子一樣的哀哀怨怨的,她就是有話也說不出來了。

“行啊,娘知道了。”

沈荷擺擺手,看了眼外頭炙熱的陽光,随後念叨着,“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吧?”

“可不是呢,娘,後天就是端午節了,等過了端午節啊,村裏就該割麥子了。”

陳秀英給婆婆端來碗粗涼茶,莊戶人家沒啥消暑神器,到了夏日裏,就是上頭祖先傳下來的土法子煮一鍋大麥涼茶,要是太熱了,回家灌一碗消消暑,也能涼快些。

老姜家自然也不例外。

就是家裏的好大兒孝敬老娘,從供銷社上買來冰糖塊,煮涼茶的時候放上兩塊冰糖,喝起來也能甜甜嘴。

沈荷走了不少路,也是渴了些,接過粗涼茶抿了兩口,道不錯,讓大家都喝。

一家人就笑成了一朵花。

午後天氣炎熱,沈荷歇完晌午覺,照例拿着小馬紮坐在院子中的棗樹下乘涼。

雖然大太陽底地下曬人,但是樹蔭下還是蠻陰涼的,一陣陣夏風吹來,帶來田野上不知名的花香,舒爽得很。

家裏大人們都各自忙活去了,黑娃兒也去了學校。

小四丫吃飽喝足,翹着奶肥小嘴兒跟奶奶咿咿呀呀“聊”了會天兒,這會兒已經呼呼大睡了。

沈荷炕上安了蚊帳,小丫頭睡的很香甜。

黑娃兒不在家,大丫就成了家裏幾個小崽崽的老大。

小姑娘那個開心啊,壓迫她的大哥上學去了,那簡直就是翻身做主人啊。

村口的一排榕樹上知了整天叫個沒完,知了在大溪村用老土話說,就是“神仙。”神仙肉特好吃,清洗幹淨了,在鍋裏放一點豬油稍稍炸炒一下,吃起來就會很香脆,還特有營養。

這樣的美食,對于大山裏的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甘露啊。

于是,放飛自我的大丫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全都帶着崽崽們揣着家裏的空酒瓶子去村口逮神仙去。

家裏大人也不攔着,村裏的娃兒都這樣長大的。

就是幾個小崽崽整天爬樹蹦坡的,見天兒都埋汰的跟土耗子一樣回家來。

陳秀英幾個當媽的難免惱火。

要不是疼崽崽的老太太護着,幾個小豆丁怕是已經被打了好幾頓小屁股了。

有時候,老太太還跟着崽子們一起造反,興致來了,也揣着個酒瓶子去跟着湊趣兒。

姜大幾個敢教訓自家兒子,卻對老太太束手無策。

自個兒生的崽子不聽話,當老子的揍一頓兩頓,那是天經地義。

可是遇上自家老母親,姜大幾個就沒辦法啦。

那是生養自個兒辛苦長大的老娘,沒辦法啊,要是哪天兒老太太不高興了,你不讓去吧,還會挨揍。

唉,TvT。

這不,今個兒下午,家裏當媽幾個剛歸家。

大丫就在前頭打頭,領着三只小崽崽樂呵呵回了家。

崽子們小手裏揣着的空酒瓶子倒是搗騰的滿滿的。

不過四只又一身髒兮兮的。

大丫幾個一進門就樂颠颠兒喊奶奶,沈荷這邊兒還沒應聲呢。

陳秀英幾個當媽的就吼了起來。

“姜大丫!”

大丫哆嗦了下。

“蛋娃兒!你個臭小子,早晨剛換上的褲衩又弄髒了!你給我過來!”

蛋娃兒小身子也跟着抖了下。

跟兩個彪悍的嫂子相比,吳鳳倒是溫柔些,可看到雙胞胎小花褲衩都髒得不像樣子了,也是氣得很,“二丫,三丫,媽媽怎麽跟你們說的?”

雙胞胎癟了癟小嘴巴。

就在大丫和蛋娃兒被自家親媽拎在手裏要挨頓胖揍的時候,沈荷笑眯眯過來。

幾個小豆丁大眼睛一亮,哈哈,奶奶來救他們啦。

陳秀英妯娌仨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她們太生氣了,氣哼哼道,“娘,這事兒你別管,今兒得好好教訓這幾個小家夥兒!”

誰知道老太太悠悠哉哉走過來,點了點頭,道,“嗯,娘不管。”

大丫幾個:???

奶,你不愛我們了嗎?

老太太雖然護犢子,但是也是有原則滴。

前頭,沈荷四只犯了錯,老太太護了一次,不算跟崽子們一起造反那次,因為那次崽子們身上很幹淨,所以老太太認為自個兒這正好是第二次,而且她已經跟崽子們講好了,以後犯了錯她就不管了,自己犯的錯要自個兒承擔,知道吧?

當時四只還道奶在開玩笑呢,敷衍着點了點小腦袋就跑着玩去了。

現在四只想起來了,親媽的大巴掌也呼嘯而來,眼淚與嗷嗷聲齊飛,崽子們總算是明白了奶之前說過的那句話,啥叫自作孽不可活。

嗚~

******

很快地,端午節就來臨了。

在大溪山,端午節算是一個大節了,恰逢幾天後就要麥收了,大家就多重視一些。

五月五這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挂艾草和菖蒲。

村幹部們也特別善解人意,下午三點就讓社員們下工回家了。

村民們回了家就準備糯米包幾個粽子,炸糖糕解解饞。

過節了,村裏只要不是太困難的人家,都會多少包幾個粽子意思意思。

老姜家人多,尤其是孩子多,往年就只包幾個粽子,都不夠給孩子們塞牙縫的。

今年正好有姜大過年發的糯米,只要加些紅棗,鹹肉啥的就能包好吃的粽子。

就是家裏沒肉票了,一時半會兒也搞不來肉票。

家裏就多多包紅棗粽子。

沈荷想着,過節呢,家裏怎麽也得吃些肉,就讓好大兒去買些豬大腸來。

姜大認識人多,他有個同學就在鎮上的肉聯廠裏上班,職工便利,時常能搞些豬,豬下水來賣,不要肉票,價格還低。

姜大就颠颠兒去找了老同學,不多時就拎着滿滿一大兜豬大腸回家了。

過節了,黑娃兒也放假了,小大哥又成了家裏幾只崽的老大。

一大早,崽子們就起床了,就在竈房門口蹲着,等着吃第一口今年的粽子。

大人們也格外開心,把家裏的活兒忙完,就開始準備過節的吃食兒。

沈荷帶着大兒媳包粽子,男人們處理豬下水,娃兒們蹲在院子裏流哈喇子,許春秀和吳鳳一個刷鍋,一個洗完,大家夥兒分工很完美。

如今天熱兒,豬下水臭烘烘的,姜大幾個用土辦法,用鹽和玉米面清洗豬下水。

一連換了好幾盆水,雖然累,但是也高興。

“這也是肉呢。”

姜四也饞了。

“臭小子,等出鍋了讓你吃個夠。”

姜大笑道。

姜四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幹活更賣力了。

姜二看着笑,沒一會兒在堂屋炕上的酣睡的四丫醒了,哼哼唧唧叫人,這小丫頭賊聰明,也特懶,拉了尿了也不哭,就哇一聲,大人們聽見了就給她換尿布,要是餓了呢,就哼唧一聲,時間長了,大家夥兒也摸清楚了小丫頭的性子,都笑,這小丫頭以後怕是個懶嬌嬌。

姜二前頭還不樂意呢,這是他閨女,咋地能是懶嬌嬌呢,怎麽也得是俏嬌嬌。

結果,等後來,他親眼見到自家閨女明明都會走路了,還整天跟只小烏龜一樣懶洋洋趴在炕上不動彈後,就心塞了。

在竈房忙碌的許春秀聽見閨女哼唧聲,忙洗手跑進了屋裏。

沒一會兒,小丫頭吃飽喝足了,又舉着兩只小拳頭呼呼睡去了。

沈荷看許春秀出來了,就笑,“丫頭睡啦?”

“可不是,跟個小豬一樣。”

許春秀臉上洋溢着幸福。

沈荷就嗔她,哪有這麽說閨女的。

******

豬下水清洗好了,老太太就親自上陣了,因着豬下水也有不少油水,下鍋清炒之前,村裏的媳婦兒們都會把豬下水切成段,丢進鍋裏炕豬油。

炕出來的豬油,留下來也是寶。

這也是莊戶人家過日子節儉的訣竅。

炕完了豬油,沈荷就撒手撤了。

陳秀英掌勺,切了蔥姜蒜,再把家裏的土酒倒進去些調味兒,沒一會兒,“滋啦滋啦”的肥腸就散發出了濃郁的香味。

“真,真香啊。”

蛋娃兒舔舔嘴巴。

“一會兒就能吃了。”

蛋娃兒雖然嘴上安慰着弟弟,但自個兒的小眼睛還是一個勁兒往竈房裏瞟。

大丫這會兒都顧不上鄙視這倆貨了,因為她也帶着倆妹妹眼巴巴瞅着竈房呢。

終于,在許春秀一聲嘹亮的開飯聲中,老姜家一家人樂滋滋坐在飯桌前,吃上了油亮亮的肥腸和香甜的午粽子。

這一天,一大家子人都吃撐了肚子。

姜大滿足地打了個小嗝兒,這日子真好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