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4章
端午節後,外面的日頭熱辣起來。
大溪村已經一個多月沒下雨了,莊稼地裂的開了縫兒,老水井裏抽不上來水,老支書心焦不已,見天兒帶着村裏的壯勞力從村口的河裏挑水澆水灌田。
鄉下鬧了旱災,公社領導大會小會開個不停,姜大一天裏大半的時間都在公社開會。
昨個兒晚上,村裏的小媳婦們也幫着家裏人挑水,累了一晚上,到淩晨才睡下,整個村子裏靜悄悄的,大家夥兒都在補眠。
老姜家的雞餓的咕咕叫,放假在家的黑娃兒麻溜從院子的破草棚子,舀子半瓢糙米糠,大丫拎了顆白菜幫子剁巴了,拌了食兒倒在雞窩裏。
家裏的雞撲棱着翅膀吃的歡。
兄妹倆喂了雞,看院子還沒掃,又拿着掃帚沙沙沙掃起院子。
竈房裏的沈荷在鍋裏烙了荠菜面餅子,裏頭放了蝦米皮香蔥,咬一口噴香,聽到院子裏的動靜,往外瞅了一眼,欣慰又心疼。
這就是莊戶人家的孩子當家早,黑娃兒也才十個十歲的小娃兒,大丫也才八歲呢,就這麽懂事兒幫着家裏幹活兒,她想了想,從存雞蛋的甕裏掏了掏,撿出兩個雞蛋來,打了個蛋花菜湯,滴了兩滴香油,給家裏的大人孩子們補補身子。
現在家裏沒有肉,吃個雞蛋也好。
清晨六點,家裏的公雞又叫了一邊兒。
陳秀英妯娌仨拖着疲累的身子骨起來,看見滿院子的煙火氣,這才想起來,天色不早了,還沒燒飯呢!
不然,娘起了咋辦?
妯娌仨匆匆洗了手,往竈房裏跑。
正好老太太扶着門出來,“娘,今個兒咋起這麽早啊?”
“沒啥,昨個兒歇的早,人老了覺就淺了,早飯在屋裏呢,拾掇拾掇吃飯吧,瞅瞅你們幾個都瘦了。”
沈荷笑了笑。
啥?娘把早飯給燒好了?
妯娌仨那個懊惱啊,覺得自個兒不該睡這麽晚,大早上的還要讓娘來燒飯,這大溪山放眼過去瞅瞅,哪家的兒媳婦兒大早上起不來床,讓老婆婆燒飯的?傳出去像什麽話,再說了,娘對她們這麽好這麽貼心!
哎吆,她們可真是大不孝了!
眼看着三個兒媳婦兒頭都擡不起來了,沈荷好笑不已,只得道,家裏的粥還沒熬呢,還不快去熬粥。
陳秀英幾個松了口氣,颠颠兒進竈房忙開了。
三個都是做事麻利的,不多時,家裏的早飯就熱騰騰上桌了,姜大兄弟仨實在是累狠了,昨晚挑了大半夜的扁擔,一個個腰酸背痛,呲牙咧嘴的,就是這也得打起精神去上工,沒辦法,這就是生活,再累也要堅持。
一家人過日子就得相互扶持理解,才能過好日子。
好在早上的飯吃的好,一家子吃飽肚子,身上舒坦了許多,出門上工去了。
家裏四丫還在睡着,沈荷就在屋裏鋪了張席子,想着天熱了,把冬日用的鋪蓋卷兒,拆洗拆洗,晾曬好了收起來。
許春秀在邊上搓着麻繩兒,趁着現在有功夫,家裏多搓些麻繩,等到農忙的時候也就不用手忙腳亂了,手上忙活着,當媽的還時不時擡頭看看西屋兒,四丫還在炕上睡着呢。
蛋娃兒看奶奶縫被子,歡呼着就要踢掉鞋子往席子上蹦。
沈荷手裏的大頭針一抖,差點兒沒紮到這皮小子。
“這孩子就不怕啊。”
許春秀那個氣的,拎着臭小子往屁股蛋子上揍了幾下,嫌棄道,“你個臭小子一邊呆着去,見天的光知道搗亂!”
蛋娃兒沖着他娘嘿嘿笑,領着雙胞胎到外頭撒歡去了。
屋裏的老鐘敲響了十下,許春秀該去給知青們燒飯了,給喂了奶,就匆匆出了門。
黑娃兒現在是個沉穩的大哥哥了,知道奶奶忙,他就背着剛睡醒的四丫在院子裏晃,小胖囡這會兒還醒呢,在黑娃兒背上打了個小哈欠,大丫洗了小毛巾過來,給小家夥兒擦臉,毛巾涼涼的,在五月的熱天裏,擦一擦小臉很是清爽。
這一擦臉,小丫頭是徹底醒了,小腦袋左搖右晃的,一見到堂屋裏的沈荷就撲棱着小胳膊,“奶!抱~”
沈荷抽出被子上的線打了個結,笑道,“四丫乖,奶奶縫被子吧,等忙完了再抱四丫好不好?”
小胖囡很聽話,乖乎乎點着小腦袋,“四丫聽話,奶奶忙。”
“哎,四丫真聽話,哥哥玩大馬。”
黑娃兒背着四丫一颠一颠的,大丫也拿着布老虎逗小丫頭。
四丫樂的嘎嘎笑。
正好蛋娃兒和雙胞胎挖野菜回來,看娃大軍就更壯大了。
老姜家院子的碗口粗的梨樹如今枝繁葉茂,濃綠的枝葉如同一把撐開的綠傘,把熱烈的陽光遮擋的嚴嚴實實,淡白色的小花,在樹下一坐就滿是清甜的花香。
沈荷沒事兒的時候就喜歡坐在梨樹下涼快。
姜大幾個看見了,索性搬了張家裏淘汰下來的舊木榻放在梨樹下頭,鋪上家裏的涼席,點上艾葉,蚊蟲啥的就不敢靠近了,坐在木榻上涼涼爽爽,家裏的孩子們沒事兒就光着腳丫,在木榻上看小人書,過家家,累了就睡一覺,那個爽歪歪啊,都不願意回屋睡了。
沈荷在堂屋縫被子,黑娃兒幾個就背着四丫去木榻上玩,二驢子也蹦跶着小短腿兒四處亂竄,叽叽喳喳的好不熱鬧。
上午十點半,許春秀忙完知青點的大鍋飯歸家了,不多時,村裏社員也扛着鋤頭下了工,老姜家熱鬧起來,媳婦兒做飯,男爺們兒也不閑着,挑水擔柴,各有各的活計。
家裏的艾草不多了,老太太在席子上坐了一上午,也想活動活動腿腳,背着竹筐去屋後割艾草,當然了,屁股後頭還跟着個好大兒。
“娘,您幹啥去啊?”
“去屋後割艾草。”
“我跟您一塊兒去。”
“行啊。”
老姜家的屋後,有不少嫩綠的野艾草,艾草生命力強,随便一長,就是翠綠翠綠的一大片。
母子倆來了屋後,剛巧來了一陣風,空氣都是濃烈的艾草香。
姜四:“娘,咱們割多少啊?”
“家裏用的多,把背簍裝滿吧,用不完就在院子裏放着。”沈荷笑着開口。
姜四點了點頭,艾草越割長的越旺,手下的鐮刀邊上咔嚓咔嚓,沈荷彎腰把艾草裝進背簍裏,沒一會兒背簍就裝滿了,路邊還有些新鮮的蕨菜。
沈荷見了一塊挖了些回家,初夏的蕨菜最是鮮嫩美味。
老姜家中午的飯桌上就多了一盤涼拌蕨菜,新鮮爽口,很是開胃,大家夥兒吃的都很過瘾。
吃了晌午飯,蛋娃兒的頭發紮紮的,小哥倆的頭發長的跟小刺猬一樣。
沈荷瞧着不爽朗,喚了小哥倆來一問,原來倆娃兒也覺得自個兒的頭發太長了,洗澡睡覺都不舒服。
“這好說啊,娘咱家有推子,給倆小子推推就行。”
陳秀英從屋裏把推頭的推子拿出來,去鎮上推一次頭就要兩毛錢,這兩毛錢對于莊戶人家來說,不是筆小錢了。
陳秀英姥爺在民國的時候是推頭匠,就靠着給人理發推頭掙一家子嚼口的毛票。
等到老爺子年老了,家裏吃飯的家夥就當成傳家寶傳了下來。
陳秀英沒出嫁的時候,最得老爺子的疼愛,推頭的推子就成了她的陪嫁。
“那感情好,有大嫂的推子,咱家這兩小子就省錢了。”
財迷四丫媽是最喜歡不花錢的事兒了。
以前家裏的娃兒都是姜大給推頭,今個兒也不例外,姜大拿了推子,找來一塊破床單圍了倆小子,用剪刀比劃了下,一頓麻溜操作,兩個光溜溜的小光頭就新鮮出爐了。
”咋樣啊?”
姜大抖了抖床單上的碎頭發,嘚瑟道。
“爹,晚上睡覺涼快了。”
黑娃兒對着鏡子照了又照,覺得自個兒很時髦。
蛋娃兒更是開心,捧着小臉兒樂滋滋地,搖頭晃腦的那個美啊。
“奶,好看不?”
蛋娃兒頂着光溜溜的小光頭蹦跶到沈荷跟前。
沈荷認真看了看小家夥兒的腦袋瓜,點點頭,“好看。”
跟個小燈泡一樣。
當然了,後面的話,老太太很貼心的沒講出來。
這下家裏一大一小倆光頭,哥倆站在一塊,喜感十足。
大丫憋笑憋的難受,等到哥倆去村子裏顯擺了,才捂着肚子哈哈笑出聲。
沈荷沒想到,黑娃兒小哥倆的光頭在村裏成了流行,因着現在天熱,村裏的男娃見天上山爬樹的,熱的身上都起痱子,頭發長了也紮人還不舒服,男娃們瞅見哥倆的光頭就很羨慕,回家嚷嚷着也要剃光頭。
家裏當爹媽的那個為難啊,這年頭去次理發店多貴啊,一次要兩毛錢呢,不舍得啊。
兩毛錢能幹啥啊,大溪村的一個壯勞力一天才得四、五毛錢,供銷社裏大米一角四分錢一斤,,一個燒餅三分錢,能在城裏吃上兩大碗滿是肉餡的水餃。
這年頭一分一厘都要花到刀刃上,當爹媽的沒辦法,家裏的孩子鬧騰,紅着臉搓着手,拎着幾棵菜,一碗粟米,登了老姜家的大門。
等到大家夥兒期期艾艾說出話,沈荷才曉得,這兩天黑娃兒和蛋娃兒兩個小子,整天在家裏笑嘻嘻的,原來是因為這啊。
于是,姜大又從大隊長變成了臨時推頭師傅,村裏的男娃們排着隊等着推頭。
等到過幾天,公社書記朱建華下鄉,來到大溪村生産隊一看,好家夥兒,滿村的小光頭跟螞蚱一樣亂蹦。
就很奇怪。
“.........”
朱建華這次下鄉,是要傳達黨中央的一項重要指示,74年政策調整,不光下鄉的知青們有了更多的自由,就連鄉下養雞養家畜的限制都放開了。
以前村裏一家只能養三只雞,多養了就是割資本主義尾巴,是要被□□的。
現在不一樣了,除了牛啊驢啊豬啊這些,剩下的大家可以自由養了,不過雖然是放開了限制,也不是想養多少就養多少的,要按照家裏的人數來養,就拿老姜家舉例子,老姜家總共十四口人,要是老姜家養雞的話,可以養十四只,多了就不能養了。
而且村裏各家養的家畜還是大隊的財産,按照工分來算,到了年下一塊分錢,當然了家裏的雞蛋鴨蛋啊啥的,就都是自家的了。
朱建華在大隊裏開了會,這會兒村裏人都在家裏歇晌覺呢。
沈柳在家裏睡的迷迷糊糊,就讓村裏的大喇叭給吵醒了。
老太太罵罵咧咧下炕,問姜大福出了啥事兒。
姜大福就道,村裏讓開會呢。
開會?那不就是聽沈荷生的那個狗崽子瞎叨叨?
呸!
誰稀罕去啊!
沈柳往地上啐了一口,突然聽到了什麽,就跟變了個人一樣,老臉上挂着笑邁着老腿出門了。
村裏開完了會,大家夥兒臉上都挂了笑容。
“真好啊,俺家能養八只雞。”
“俺家養的也不少,這下好了,以前孩子們吃兩口雞蛋都心疼,家裏養的雞多了,孩子吃口雞蛋也就沒啥了。”
“你們也是,腦袋瓜子咋那麽木呢,光養雞那不是可惜了,我想着啊,等過幾天去抓兩只鴨子回來養着,鴨蛋比雞蛋賣錢兒多。”
“可不,一個鴨蛋兩分錢,比雞蛋貴哩。”
“那俺家也養兩只鴨子。”
“多養點兒,等賺了錢,家裏就有好日子過了。
大家熱熱鬧鬧,暢想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老姜家這邊兒,一家子也興高采烈商量着多養些雞鴨。
家裏人多,能養的雞鴨也多。
姜大幾個想着養十只小雞再抓上四只小鴨子,還用小四的老方法,抓回來的雞鴨在腳跟上綁上紅布條,到時候放到村口的河裏吃蟲抓蝦的,保準兒養的壯實。
“好,這個法子好。”
“嗯,就這麽定下了。”
一家人商讨好了,就各自行動起來。
沈荷牽着小四丫在院子裏走了走,小丫頭如今正往外冒牙,見了吃的就想撲上去啃一啃。
蛋娃兒捧着個青紅的西紅柿吸溜吸溜坐在院子裏吃,四丫見了,眼巴巴瞅着饞得不行,哈喇子都掉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