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 事要一件一件做, 本都是規劃好的項目,适時把風透出去, 自然有更多人來關注,流言發酵在這時候不是一件壞事兒。
出乎預料村民們關心的是收垃圾那個人, 李進也給出了回答。
“只招一個人,會重點考慮貧困戶、生活困難的,這工作辛苦且工資不高,會買五險, 先簽兩年合同, 以後視情況而定, 可能會增加人。”李進笑着把金玉堂介紹給大家,“小溪環保項目的負責人是我們基金會的金玉堂,他今天去省城了, 明天回來, 我帶他來,大家有問題再具體問他。”
李進非常自豪,他從求着別人牽線搭橋,到現在也可以為自己的夥伴引路。
“好,那我們等他啊。”
“就是, 吃過早飯,就在老趙家門口等着!”
“我能在他家門口吃飯!”李二伯調皮了~
村民們紛紛應諾, 心裏則盤算開了, 這個貧困戶和生活困難是什麽标準?以前鎮上也有這樣的名額下來, 可惜村支書直接分了。老支書是個坦蕩人,沒照顧親戚,真按照貧困情況來的。可他們是個大村,他們隊剛好在高速公路口上,經濟情況比其他隊好,這樣的好事兒從來沒輪到過。現在可不一樣,門口這條溝從山上下來,就是老趙家包的那座山,流過的地方除了明月村和他們村,都是農田。項目是在他們村宣布的,收垃圾肯定也要找他們村的人,嗯,一定把明月村那群二傻子排擠開!
就這樣,老房子外面成了新的村民議事場所。先前都愛到十字路口的大櫻桃樹下面扯閑篇,現在老房子外面占農田起了個臨時棚子,大家夥兒吃早飯的時候都不規規矩矩守着桌子,端着碗跑到這兒來看熱鬧。
修房子是一件很快的事情,尤其在人力財力足夠的情況下。家裏起山上房子的時候,趙敏都不讓老趙涉足這些粉塵多的地方,更何況現在。老趙有空就坐在棚子了,和鄰居一起扯閑篇。現場監工的是李進和陳琪。
趙敏忙着水果生意的事情,現在李進他們注意力轉到民宿和小溪環境保護上,也沒人追着她講道理。
“敏子,他們不給你家房子蓋屋頂呢!”趙敏剛到,二姨奶奶就語出驚人,“趁你們不在使壞呢!”
“啥?”
“漏雨!他們不給蓋屋頂,說要留個漏雨的地方,從三樓漏下來,這不是造孽嗎?家裏什麽東西都得生黴!”二姨奶奶言語誇張,直拍大腿。
“不是,不是,蓋屋頂了,只留一個小正方形漏雨,一樓要做景觀……”李進趕緊解釋,這話他已經解釋過好多次了,奈何村民不信啊。圍在他旁邊的要麽是發如銀絲的老太太,要麽是嗓門敞亮的大嬸子,他既比不過嗓門,也辯不清事實。
“就是就是,你快來看看,你爸是個棉花糖,随便人家揉搓,琪子一個大男人,也是臉皮薄的,怎麽能任外鄉人說什麽就是什麽了!今天兩個面團都不在,建成了不就任人家拿捏嗎?”李二嬢從人群裏擠進來,關切道:“你放心,我家就在對門,我每天開着大門睡覺,給你家看着呢!不許他們亂來!”
Advertisement
趙敏哭笑不得,團團謝過各位關心,拿過圖紙看了看,建成的房子是當初兩套設計圖的合體,依然保留的天井,當然是改良型的。翻新房子一共三層,屋頂用玻璃,門廳和客廳之間有一個一米見方的水池,對應着頭頂有一小塊屋頂不蓋,專門用來漏雨,做屋內景觀。
“多謝各位長輩想着,這事兒我知道,我爸和陳琪也同意的。屋頂不是不蓋,用的是玻璃,晚上睡覺還能看星星,非常漂亮,我家山上塔樓也是這麽修的。這與這麽小一塊不蓋,屋裏要養金魚的,還要栽花栽樹,有陽光雨水才好呢!以後建好了多漂亮,你們看看這景觀圖。”
“景觀圖是騙人的呢,我知道,我回去就問過我兒子了!”二姨奶奶老當益壯,全然不是剛開始能用景觀圖糊弄的無知老太太。
“為啥在門口養魚,一大股腥氣,難聞!”
“這漏雨的靠譜不?萬一漏到別的地方,屋裏糧食生黴不?”
“你還不知道他們每層只修三間屋吧?這麽大地基,修五間綽綽有餘!你們還說不是被騙了!”
“還有,還有,樓梯怎麽能用木頭了,走起來吱呀吱呀響,現在都用水泥瓷磚!我看了,兩邊連個護欄都沒有,有你和琪子有了閨女小子,摔下去怎麽辦?”
“玻璃的不隐蔽,還說要建什麽陽光房,全是透明的,屋裏幹點兒什麽外面人一清二楚,這不是坑人嗎?”
施工隊運了許多村民修房子重來不用的材料,大家随口一問,自以為詐出了大秘密,沉不住氣的直接問李進,李進解釋不清,都憋着一口氣等着告狀呢!
被這麽多人團團圍着,趙敏也不打算走了,搬個凳子坐下,又招呼道:“都坐,都坐,長輩們原諒我一回,剛從山上走下來,一身汗呢,熏着你們,咱坐下說,慢慢說。”
村民們見着熟人,慢慢冷靜下來,紛紛落座。趙敏才問:“我爸和琪哥呢?”
“就是他們今天不在,這些人才敢瞞着你們胡來呢!”田二舅媽第一個義憤填膺的發表意見。
“這些趙敏他們都知道……”李進忍不住辯解,可誰又聽他的呢?
眼看又要吵起來,趙敏雙手虛壓,大聲道:“我知道!我同意的!長輩們關系我,我明白,我爸也是大師傅,他能不知道建房子的貓膩?”
“老趙不常來,都是琪子做主呢!你們小年輕知道什麽,別是被騙了吧?你們現在覺得房子夠用,以後生了孩子,孩子又成家就知道不夠了!這房子修這麽好,少說要用七十年吧?怎麽就不為後來人考慮考慮?”李二嬢語重心長道。
因為趙敏是閨女,只有幾個大嬸大媽代表發表意見,男人們都圍在周圍,給自家人壓陣。
趙敏比李進有優勢的地方在于她是“自己人”,她說的話比不知根底的李進有可信度。可她又年輕,即便創下大家業,看着她長大的鄰裏還是擔心小姑娘上當受騙。
趙敏也解釋不清了。
“哎,陳琪來了!”站在外圍的村民眼尖,看見陳琪拎着水桶過來了。
“琪子,你總算來了,敏子被人騙了!”得,又一個說話更誇張的。
陳琪拎了提了兩個大西瓜,都泡在冷水裏,被簇擁進人群,掏出同樣泡在水桶裏的西瓜刀,比劃兩下,耍了個刀花,刷刷把西瓜切開了,“吃點兒降暑。”
陳琪先遞給年紀最長的二姨奶奶,又拿了兩片,一片遞給趙敏,一片遞給李進,招呼大夥兒,“別客氣,都吃。”
陳琪沉默寡言的性子村民也了解,紛紛點頭吃西瓜。陳琪遞西瓜給李進的動作也讓他們明白,大約李進的動作真是被允許的。
陳琪就有這樣的魔力,一個刀花就鎮住了躁動的氣氛,一片西瓜就安撫了衆人,他有讓人放心的魔力。
這不,見他來了,村民都情不自禁放緩語調,沒那麽誇張和激動。
“琪子啊,這房子真是你們願意建的啊?”李二伯啃着西瓜問。
“是,美觀、實用。”
“叔說句實在話,好看不能當飯吃,哪兒實用了?”
陳琪橫了一眼李進,李進馬上解釋,這時候大家能聽進去他的話了。“我們在三樓規劃的曬場,只蓋頂棚,四面通風,可以晾曬谷子之類農作物,頂棚會拉繩子,也能曬衣服,很實用的。蓋了頂棚爺不會太冷太熱,雨水能順利流出去,不會淹着糧食的。”
“那房子漏雨呢?”
瞧這話說的,李進在心裏吐槽,面上卻只能陪笑臉:“專門設計、測量過的,就是下大暴雨,也不會淋壞玻璃瓦。漏雨的只有這麽小地方,養花養魚的,其他地方和普通瓦沒區別。”
“琪子,怎麽會只漏這麽點兒,萬一……”村民還是不放心,從古至今誰家房子是漏雨的呢?
陳琪把西瓜刀丢盡水桶,淡定道:“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我信他們。修好了大家再來看。”
陳琪語調平淡,配上他這幅面容,倒頗有說一不二的意味。
衆人明白了,也只能叮囑:“那你們小心些,真受了委屈,咱們村人兒不是吃素的!”
這話換了趙敏說,大家還會再勸她考慮考慮,擔心她一個小姑娘被人騙。陳琪就不會,村民們信任他,信任他男人的智慧,信任他退伍軍人的水準,臣服于他的人格魅力。
既然沒事兒,大家說說笑笑散了。可能西瓜真有解暑降躁功能,衆人走的時候,沒那麽義憤填膺了。
趙敏斜靠在桌子上,哀嘆:“人比人,氣死人啊!我口水都說幹了,他們還是不信,怎麽你輕描淡寫兩句就勸住了。”
李進抱着西瓜降溫,翻白眼兒道:“我才怕呢!剛剛真以為要挨打。”他們基金會的同事也不是沒遇到過,村民不信任“外鄉人”,又抱團守舊,太容易引發沖突了。被那麽多人圍着,李進總有抱着腦袋縮成一團的沖動。
“我來吧。”陳琪收拾好瓜皮,全權接過監工、和村民打交道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