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滾燙的茶水剛倒出來,葉華施便開門見山地說明自己的來意。

武岩皺着眉頭沒說話,随即擡頭将他從頭到腳審視一番,他道:“原先我是想過去內地辦工廠,可是你也看到了,”他忽然苦澀一笑,攤開手指了指身後空無一人的廠房,“我這工廠倒了,我就是想遷也遷不過去。”

葉華施卻道:“可是您還有機器,還有技術。”

“那又如何呢?”武岩把手中一口未抽的煙扔進煙灰缸裏。

葉華施道:“我可以幫您向銀行貸款。”國家為了鼓勵個體經濟發展,這時候的貸款政策都很寬松,基本上有正規項目,審核通過後就能獲批。

武岩沒說話,他還在考慮。

若把機器賣了,頂多剛好償還欠款,他現在所得到的的一切全部都歸于零,奮鬥幾十年回歸原點。

其實他的心裏也有不甘心,好幾次深夜睡不着的時候,他望着身後空蕩蕩的工廠,仍然不敢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工廠在不久的将來會被夷為平地。

葉華施知道他在擔憂什麽,于是把随身帶過來的報紙一一展開給他看。

從那項新政策頒布那張,到後面的兩個月,幾乎每版都有哪家外商進駐內地後獲得資金優惠,政府支持,從而起死回生,或者降低生産成本,提高國際競争力的報道。

葉華施一一給武岩講述政策要點,武岩一直默默無言地聽着,并沒有打斷他。

武岩的身邊其實也不缺把工廠搬遷到內地的人,但無一例外地都會被身邊的人覺得傻,可從來賺錢的都是悶聲大賺的,要是內地真那麽不好,那群去了的人怎麽又不搬回來呢?

武岩漸漸被葉華施說動,可是他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這時林學城道:“武老板,您就放心吧,我是跑運輸的,經常兩地跑,那邊和葉華施說的大差不差,幾乎一個星期一個樣。”

武岩點了點頭,忽然道:“我其實沒告訴你們,我也是內地人,很小的時候就跟着爸媽到了這邊。”

怪不得他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Advertisement

葉華施道:“既然這樣,您就更沒有什麽好顧慮的了。”

武岩獨自考慮了好一會兒後,才終于下定決心道:“行,既然這樣,趁我這把骨頭還未老,再拼一把吧。”

他和葉華施達成協議後,便把廠裏最近的報表拿給他們看,還帶他們去參觀了工廠車間。

即使廠房已經沒了人,工廠車間還是被收拾的得整整齊齊,進門望過去,首先見到的便是一個大木桌,底下有一溜凳子。

武岩向他們介紹:“這是純手工工人的工作臺,像是填充棉花,包裝都是他們來幹。”再往裏走,便是一排排縫紉機,在內地縫紉機還是個奢侈的物件,可這裏卻有幾十架,最裏面的是裁片機和噴絨機,葉華施并不能看太懂。

但他知道武岩的這些機器都特別值錢,如果賣掉了着實可惜。

工廠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訂單,武岩道:“這裏能賺錢的工廠都是承接歐美,日本的訂單,我的工廠競争不過他們。”

說到這時,武岩臉色有些紅。

葉華施卻并不在意,他想了想道:“您現在還能聯系到那些外國的供貨商嗎?”

“聯系是聯系得到,可是談了幾次都談不來合作。”

葉華施卻笑道:“能聯系到就好辦,等我們把工廠遷到內地,生産成本自然壓了下來,價格也會降下來。”

他低頭沉思了一會兒又道:“內地那邊會使用這些機器的工人并不多,如果您能帶一些這邊的技術工人去負責帶人會更好。”

武岩開廠開了幾十年,對他忠誠的老工人确實不少,不過要他們遠離故土去內地,他們會不會同意不好說,武岩不敢打包票。

除了工廠,葉華施還被帶去最大的玩偶市場那轉悠了好一會兒。

他在這裏待了差不多三天,然後才啓程回去內地,回到商鋪裏,屁股都沒坐熱,便開始起草項目計劃書。

他删删改改,熬了好幾個通宵好不容易把計劃書寫好,換上一件稍微正式的衣服便去了銀行。

銀行的工作人員審核了他帶過去的工廠資料,以及項目計劃書,葉華施的個人信息,再三核實了武岩的工廠資質後,在五天後給他告知了審核通過的信息。

不過,審核通過并不能意味着馬上得到貸款,葉華施倒也不急,港城那邊的本土娃娃賣不動後,他便托林學城運了些其他玩具。

其他的玩具賣得也很不錯。

如果有空,他還會去這附近走走,考察哪些地方适合用來建廠房。

很快,銀行的貸款便發了下來。

一開始武岩還是很忐忑,可當地政府聽說他要把工廠搬遷過來後,領導們都很熱情地接待了他,給了他極大的信心。

貸款發下來解了武岩的燃眉之急,他便從港城來到內地,親自監督工廠的建設,同時也帶了幾位技術老工人。

武岩對建廠房有經驗,他将工作區和生活區分隔開來,生活設備都按照最高的标準來做。

當他們的工廠真正竣工後,裏面嶄新便利的居住條件一下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武岩只是把招工的牌子放了出去,很快便迎來一大批應聘者。

來應聘的全都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好在經葉華施提醒,武岩自己帶了一批老工人上來,教導了幾日後便都能上手了。

一開始的訂單并不多,且都是做工要求不高只走量的玩偶,雖然如此,這也是武岩近期能拿到的最好的訂單了。

早在工廠建成那日,葉華施便把自己的攤位關了,和武岩一起管理工廠。

他觀察了一整天發現,新招的員工雖然做得慢,但很細心,做出來的成品比那些老員工還好。

訂單差只是暫時的,等那些供貨商拿到訂單後發現他們生産的玩偶物美價廉,自然便會追加訂單。

事情果然如料想的那樣,從第一批貨運出去後,訂單便如雪花一樣飄來,工廠工人加班加點,工廠門口的貨車就沒斷過。

光是第一個月,工廠就完成了價值幾十萬元的訂單。

葉華施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當他再一次風塵仆仆地回首都的時候,又是一個春節。

過了年,陸夏音的學業又重了幾分,等開學,她還要去實習,工作室接的訂單比以前少了許多,大街小巷也擺起了賣衣服的攤位,那些從南邊運來的衣服又便宜又好看,給百貨大樓的成衣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但是因為陸夏音從一開始走的就是定制路線,那些衣服并不能給她們造成多大影響,這多虧了佟麗娜當初給她定的策略。

佟麗娜上個學期忽然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英語,比起以後當外交官或是當翻譯,她似乎更喜歡商業策劃,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後,她突然變成一個好學的學生,成天抱着一堆陸夏音看不懂的書。

這回葉華施并不着急南下,當他再一次把自己一年的經歷簡略地說出來時,圍着的幾人已經是呆得不能再呆了。

眼看着周圍做個體戶的人越賺越多,他們早就知道葉華施能掙到錢,卻沒想到葉華施先他們一步,開了工廠,還接的是外國的訂單。

陸夏音喃喃道:“你,你倒是比我強多了。”她的工作室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的,哪像葉華施的。

葉華施卻笑道:“我這麽輕松做下來,還是因為做這些的人少,我倒有點羨慕你的工作室,一開始就做定制,顧客都只認你這個品牌。”

“那你的意思是?”

葉華施點頭道:“我接下來的打算也是把工廠打造成獨特的品牌,不過我還沒想好接下來具體該怎麽做。”

話到這裏,幾人的談話算是告一段落,莊秀英和林漢達大眼對小眼,知道剩下的自己可能聽不懂,便要回隔壁屋裏去,還順便把早就睡着了的葉初抱了回去。

堂屋裏便只剩下陸夏音和葉華施,腳底下放了個炭盆,兩人正圍着烤火。

陸夏音忽然道:“我前段時間碰見胡秀芳了。”

“胡秀芳是誰?”葉華施下意識問,然後才想起來,當初陸夏音為了要去讀大學,在葉家溝鬧了不小的動靜,胡秀芳也是借此才能走。

“我想起她了,她最近過得怎麽樣?”

陸夏音想了想前天見到胡秀芳的場景。

胡秀芳變了很多,她都快認不出來了,穿着一身幹練的西裝,頭發也全部梳起來,自信大方地露出一整張臉。

她倒是一眼就認出了陸夏音,還誇陸夏音有能力。

不過要陸夏音說,有能力的是胡秀芳才對。

誰能想到,她現在已經是滬市一家大型私人百貨商場的區域經理了,她這次會來首都,也是來這裏考察是否适合在這裏建一個新的百貨商場。

葉華施道:“那她還在這裏嗎?有空可要去看看她。”

陸夏音笑道:“還用你提醒,我早就決定明天去看她了,所以你要一起去嗎?”

葉華施想了想道:“不了,還是你去吧,我就不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