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顧家少奶奶秦嫣在家當姑娘的時候是個不省心的孩子。秦家很奇怪,秦家的老太太自己生了三個兒子,還有兩個庶子,這五個兒子又各生了兩個兒子,用秦老太太的說法,簡直就是小子窩,姑娘倒成了稀罕物。

日思夜想的盼,終于,秦太太這個三兒媳婦生了個姑娘,就是秦嫣。秦老太太不顧歲數大,小腳走路不靈便,扶着丫鬟的手,蹒跚着親自過來看,抱着姑娘愛不夠。秦老爺也是歡喜的不行,當場就給取了名字。秦三爺更不用說了,整天抱來抱去。

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是見慣了哥哥弟弟,對這個小妹妹也是百般寵愛。秦老太太治家有一套,不管是嫡子庶子,都相處的很和諧,妯娌們也是如此。妯娌們關系好,又都稀罕姑娘,秦家姑娘秦嫣真就如衆星捧月一般的長大。

即使後來分了家,秦老太爺老太太跟了大兒子,也是隔三差五的就接了去,更不用說各位伯母嬸娘們了,真是幾天不見就想得慌。就是幾個兄弟堂兄弟,有了什麽好玩的,也想着給秦姑娘送來。這樣嬌養出來的姑娘,簡直是要了月亮不給星星。

秦姑娘四歲上,磨了自家爹爹請了個留洋回來的女子當家庭老師,一教就是好幾年。四書五經也學,西洋知識也學。放着好好的古琴不學,非要學那梵婀林,最開始的幾個月,吱呀吱呀鋸木般的聲音讓秦太太一家好生頭疼,可是看着秦嫣興沖沖的模樣,又不好說什麽,只得忍着。

起初,秦太太擔心這西洋教師教不好,直到有一天,她無意中路過女兒的書房,聽到那家庭教師講了個灰姑娘的故事。

秦太太猶豫了一下,就蹲到了窗戶根底下。她也是大家姑娘出身,臨老竟做出這種事情來,也是讓人羞愧。等聽到灰姑娘跟王子跳舞,秦太太直皺眉頭,跟陌生男人跳舞,傷風敗俗,忍了忍,繼續往下聽。講完故事,家庭教師告訴秦嫣,這個故事的主旨不是在于灰姑娘命好、王子專一,而是灰姑娘雖然落魄,但家裏還是貴族,灰姑娘和王子,門當戶對。所謂婚姻,不可齊大非偶,也不可低頭下嫁,否則像那王寶钏一般,真是把自己這輩子都搭進去。秦太太這才略微放了點心,覺得這老師說話也還算靠譜,稍微把心放下了一點。

秦姑娘十歲的時候,家庭教師請辭,說是要回去嫁人,秦嫣不舍得,可也沒有辦法。老師走後,她又跑去念了初級中學,緊接着是高級中學,眼瞅着十七了,還要念大學。再寵姑娘,秦太太也不同意,這大學可不是女校,男女在一起念書,這不是要壞名聲嘛。

正好顧家上門提親,兩家是世交,門當戶對,顧家公子她也見過,模樣齊整性子也好,聽說也在那高級中學念過書,用新式名詞說,也算有共同語言。這邊換了生辰八字,那邊秦姑娘就鬧開了,說這是包辦婚姻,是封建糟粕,氣的秦太太差點動手。

私底下她把姑娘身邊的丫鬟叫過來,細細的問了一番,這才知道姑娘心裏有人了。只知道是旁邊男子中學的學生,沒問出來是怎麽認識的,聽說兩個人經常私底下有書信往來。秦太太沒辦法,趁着一天不忙,走到姑娘的閨房,雲山霧罩的說了一通,從井底引銀瓶說道莺莺傳,最後連王寶钏苦守寒窯十八年都出來,差點把灰姑娘的故事又講了一遍。幸虧秦太太機靈,反應過來這是偷聽來的,不能說。

秦姑娘聽了半晌,其實心裏也明白,家庭教師當年也沒少教,只是念了這麽多年書,有點不甘心罷了。又加上一直在家待着,跟外面的也斷了書信,不知道那邊情況如何。把頭埋的低低的,紅着臉說了句我懂就不再說別的了。可是每天仍舊悶悶的,一方面是因為訂的婚事,另一方面是因為不能繼續念書。

秦太太看了女兒的樣子,越發覺得孔老先生說的真對,女子無才便是德。不知道那麽多東西,也就沒那麽多心思亂想。這女兒家念了再多的書又有什麽用,最後不也是得回歸家庭,沒看現在畢業出來的女學生,除了去學校當老師的,其他的不都嫁了人。秦太太愈發的後悔讓女兒念書,可是,事已至此,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了。秦老爺疼女兒,生怕委屈了去,覺得還是先讓女兒看一眼才好。

于是,某一日,秦嫣正在房裏看書,被丫鬟請到正房,隔着簾子,秦太太指了指坐在秦老爺下首的青年男人,秦嫣看了一眼,眼睛睜得大大的,臉刷的一下就紅了。秦太太好奇,回到房裏細問,這才知道,秦嫣心裏的那個人就是眼前的這一個。秦太太心道果然是千裏姻緣一線牽,把未來的姑爺是越看越滿意。回頭跟秦老爺一說,秦老爺也覺得稀奇,看來這緣分,果然不假。秦姑娘倒是心裏把自己媽媽責怪了一通,早告訴她是顧家的不就好了,白害了自己煩惱了這麽些日子。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秦姑娘的婚期。那天響晴薄日,一改前幾天陰沉沉的樣子,秦太太看着太陽直念佛。這婚禮一半新派一半老派,前一天送嫁妝,除了秦太太往日存的以外,秦老太太也添了不少私房體己,伯母嬸娘們也都送了些好玩意,綿延了整整一條街,讓旁人好生羨慕。

結婚當天,新人穿的都是西洋禮服,秦太太開始還嫌新娘禮服白色的不吉利,等看到女兒穿上以後,像個洋娃娃一樣,俏生生的站在那兒,只覺得好看,也就不再說什麽了。臨出門前,秦太太對女兒真是萬分不舍,摸着秦嫣的手說:“上轎小兒女,下轎人家婦。進了顧家,可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了。”

秦嫣也是含着眼淚,舍不得離開家。眼看着吉時要過了,這才在大家勸着下,上了車,奔向不可預知的未來。剩下秦太太站在門口,看着越走越遠的接親隊伍,哭了好一陣子。養了這麽多年的女兒,就這麽給了別人,舍不得啊。

秦太太在馬車裏想到姑娘出嫁,都一年多了,外孫女都有了,心裏都還酸酸的。這時,馬車停了,秦太太扶着丫鬟的手下來,看看天色,都快到了晚飯的時間,不由得又埋怨起秦老爺,這時,一陣冷風吹來,秦太太緊緊鬥篷,趕忙走進去。

大兒媳孟青正在張羅着擺飯,聽說秦太太回來了,笑着就迎了出去,扶着秦太太的胳膊,說:“太太回來了。外面冷,您喝口茶驅驅寒氣。您今兒看妹妹了,妹妹好嗎?外甥女怎麽樣?”

秦太太拍了拍大兒媳的手,笑眯眯的說:“都好着呢。小乖乖長得跟你妹妹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好看着呢。你妹妹也好,恢複的不錯。”

然後她虛指了一下大兒媳微微凸起的肚子,說:“早就說了擺飯什麽的事情交給下人張羅就好了,好好替我養個孫女是正經。”

孟青抿着嘴笑了,說:“謝太太關心,這些事情累不着什麽的。”

說話間,秦太太的大孫子秦楓從外面跑了進來,穿着暗紅色的馬褂,唇紅齒白,大眼睛黑亮黑亮的,仿佛年畫上的娃娃一般。不得不說,秦家一家子的好相貌。

“老太太。”秦楓沖到秦太太跟前,挨着她坐了,秦太太一把摟過大孫子,一邊摩挲着,一邊問他今天讀了什麽書、學會了什麽字。秦楓奶聲奶氣的回答,嫩嫩的童音,聽着就讓人開心。

秦太太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生了兩個孫子,大孫子就是秦楓,小孫子是二兒子家的,取名叫秦柏。這世人就是不知足,開始先是盼兒子盼孫子,等兒子孫子都有了,又開始盼女孩。這不,秦太太就指望大兒媳婦這胎生個小孫女,兒女雙全,才是福分。

說話間,二兒子帶着媳婦也來了,後面跟着奶娘,抱着才滿周歲秦柏。秦太太又把二孫子接過來抱在懷裏,這小模樣長的,不像爹媽,倒像秦老爺。秦太太又想起遠在南京的丈夫,決定晚上多念幾遍經。小家夥也不哭鬧,乖乖的坐在秦太太懷裏吐泡泡,煞是可愛。

晚上,秦太太跪坐在蒲團上,撚着佛珠,心裏暗暗的念叨。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老太太我不求別的,只求我家老爺在南京平平安安的,不用升官發財。他真發達了,就該嫌棄我了,您大慈大悲,行行好吧,保佑他身邊少點那莺莺燕燕。

最後,秦老太太又不禁想着,頂好是秦老爺身邊都是男人,哪怕捧戲子,只要是個公的,進不了家門,生不了孩子,怎麽都行。

正想着呢,外面管事的來敲門,說東廂房的張姨娘沒了。秦太太站起來,因為跪的時間久,腿發麻,幸虧旁邊的丫鬟一把扶住。慢慢的走出小佛堂,秦太太看了眼管事,說:“就按照舊例發葬吧。”

張姨娘是秦老爺身邊的老人兒,也是陪了他幾十年,年輕時顏色好,又會發嗲,很得秦老爺寵愛,等到年老色衰,也就這樣了,又沒個兒女傍身,孤零零的就去了。

秦太太想着想着,眼角就有些濕潤。她用手帕按按眼角,自己又笑了。年輕時看着張姨娘處處不順眼,老了老了,倒因為她傷感起來,可能真是年歲大了。秦太太又讓丫鬟告訴管事,給張姨娘多做場法事,也算是全了幾十年的情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