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顧家到了新出生的小姑娘這一輩,名字從草。顧老爺在書房翻了半天的書,最後為小孫女取名為萱,除萱草有忘憂之意以外,還因為民間傳說萱草宜男。
顧家到了顧昌這代,已經是三代單傳了,顧老爺再怎麽新派,到底也還是四書五經念出來的,不希望自家斷了根成了絕戶。顧太太還要給孫女取個小名叫招招,意為招弟,讓顧老爺給否了,太俗氣了,倒是同意了顧少爺給小姑娘取的英文名字,Mary。這年頭,有點家底又不守舊的家庭都時興給孩子取個英文名字。
秦嫣出月子那天,有種重見天日的感覺。整整一個月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這一天。她早早地就起來,屋裏被燒得暖暖的,她在熱水裏泡着,丫鬟在身後仔細的洗頭發。她忽然覺得這世間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洗個熱水澡。
其實,顧家有個淋浴房,是顧老爺一個做生意的洋人朋友送的,秦嫣還是覺得淋浴衛生又舒服,可惜婆母不讓,說是容易受風,老了以後落毛病。剛洗了半個時辰,顧太太就催着出來,秦嫣真是舍不得,總覺得身上頭上還是腌臜,可又架不住丫鬟婆子在旁邊勸,只得慢慢悠悠地出來。
丫鬟細細的給她把頭發擦幹淨。穿好裏衣。丫鬟們又捧來了幾身新衣服,都是生之前做的,預備滿月的時候穿,比以前的衣服肥上了幾寸,秦嫣又摸摸自己的腰,果然還是有些胖,肚皮也松了好多,看來以後要花大力氣保養才行。至于衣服,她覺得都一樣,只要能遮肉就好。
本來想選那件洋裝,可是摸了摸身上的肉,最後選了件暗紅色的中式衣裙,又喜慶又不顯出胖來。而顧家大小姐顧萱早就一身大紅被抱了出去讓人參觀。一群太太少奶奶們圍在一起,這個說美人坯子,那個說大了一定沉魚落雁,喜得顧太太眉開眼笑。經常一起打麻将的馬太太看着顧萱,對顧太太說:“你家姑娘養的可真好,奶娘的奶水真不錯。”
聽完這話,顧太太一撇嘴,說:“沒請奶娘,這家裏一個二個的都不同意。我家老爺說現在不興這個,兒子說不科學。是兒媳婦自己養的。這世道,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說的就是呢。現在什麽稀奇古怪的說法都有。要我說,這麽多年都過來了,也沒見這老一套有什麽不好。”馬太太立刻接上了話。其他太太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正說着,張家太太來了,才幾天不見,張家太太消瘦了很多,眼底青痕也很明顯,唬了衆人一跳,又見她本就晚到了好些時候,臉上雖然挂着笑,眼底的愁苦卻無法掩飾,更加疑惑,卻又不好問,只得把那疑惑壓下,卻又忍不住好奇。于是,大家在說話間,就都有些心不在焉。張家太太素來好涵養,能讓她如此着相,得是多大的事兒啊。
秦嫣這邊招待的都是各家的少奶奶,有好幾個還是她上學時候的同學,氣氛更是熱鬧。看着秦嫣笑靥如花,幾個知道內情的同學不停地打趣她,幾個人笑作一團。正說笑着呢,管事的通傳顧家姑奶奶顧宛帶着女兒來了,顧太太和秦嫣的臉同時垮了一下,瞬間又恢複正常。
顧家姑奶奶顧宛是庶出。剛出生就抱到顧老太太身邊養着。其實,她除了族譜上落個庶出以外其他的跟真真正正的嫡出大小姐沒什麽區別,或者說,她也沒法對比出來區別。畢竟顧老太太最後只得了顧老爺顧憲一個。顧宛從小也是金尊玉貴的養着,奶娘嬷嬷丫鬟一群人圍着,顧老太太因為身邊只得了這一個女孩,也是萬般精心的教養,琴棋書畫也會,管家算賬也會。
顧宛腦子好使嘴巴伶俐,凡事都能處理得當,說的話也讨人喜歡。不過,可能是知道自己是庶出的關系,行事有些掐尖要強,事事都要顯出自己。按理說,顧老太太也是官家小姐出身,性格教養都是好的,不應該教出這麽個姑娘出來。最後,只能歸結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不過,對于長得好看家境又好的姑娘來說,也算不上什麽大缺點。十七歲上,顧老太太給她尋了門好親,王家的嫡次子,風風光光的嫁了過去。日子也是過的順風順水。王家雖不是什麽高官大戶,但也是耕讀人家,小有資産,也算配得上了。
顧宛不知道是像了誰,進了夫家門,三年抱倆,生了三個兒子後又得了一個閨女,成了婆婆眼前的紅人兒。後來,到了顧昌議親的時候,顧老太太看着庶女這麽能生,想來她閨女也該是如此,就想親上加親,讓顧昌娶了顧宛的女兒,王家的四小姐王曼,沒準能多生幾個重孫子出來。
這話一說出口,全家就沒一個不反對的。顧老爺覺得顧昌是顧家的長子長孫,怎麽也得娶個家世相當的。而且,就顧宛這脾氣,估計外甥女也絕對不是個溫婉的人。顧太太剛嫁進來時沒少受小姑子氣,覺得她不過是個庶出,憑什麽在自己跟前耀武揚威,娶了這姑奶奶的女兒來做媳婦,不是給自己找別扭嘛。
這口風雖然沒透出去,但是顧老太太的眉眼行動還是帶出來幾分。顧宛聰明,早就看出其中的端倪,而且她也動了自己的小心思。自從王家分家後,因為次子,分家的時候她總覺得吃了大虧,家底子憑空薄了許多。以前眼熱大嫂子管家,等到自己管家的時候,卻覺得還是以前按月領月錢的日子好。
管家倒是威風,可是一筆一筆的銀錢花出去,顧宛心痛啊。尤其是分家又沒占到多少便宜,眼見着那大宅子、田地都歸了大房,簡直心在滴血。可是她忘了,自古嫡長子就占着禮法,況且,老太太還歸大房奉養呢。
顧宛心知娘家的産業,再者兄長顧憲有本事,開了工廠,大把銀錢往裏進。顧昌又是獨子,以後的家産都是他的,把女兒嫁過去,不但日子過得好,還能幫襯家裏的這幾個小子。于是,每次回娘家兒子可以不帶,女兒王曼必定是要帶的,想讓兩個人先有點感情。顧太太看在眼裏,覺得到底是庶出,臉皮子都比別人厚上幾分。
其實,王曼生得好顏色,說話辦事兒又随了她母親,一張巧嘴,很會哄人。經常讓顧老太太眉開眼笑。雖然她對庶女沒什麽感情,但對這個外孫女,倒是真有一份疼愛在裏面。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顧曼會長,那小模樣,和顧老太太先頭去了的女兒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說養女随姑,可畢竟顧曼是庶出。
顧老太太沒說,但真是拿王曼當親生外女一般,有什麽好的都想着她一份。于是,逢年過節的,顧老太太總愛接王曼到家裏住幾天,顧太太每到這個時候可是嚴防死守,生怕顧昌被那母女倆給坑了。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顧老太太忽然急病去了,這唯一想親上做親的人一沒,顧宛心裏就慌了,要知道為了讓女兒嫁進顧家,她可是推了好幾門親事。于是,她在靈堂上哭的天昏地暗,是真真的傷心。看得顧太太直撇嘴。這邊忙着喪事,那邊還得找人看着顧昌,就怕有人趁亂下個套讓自己兒子鑽進去,再來個熱孝成婚,那可就丢人丢大發了。
長輩間有這麽一段故事,這小一輩間的還有一段公案,說出來比那話本還精彩,只不過是上學時候的事情,長輩們都不知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