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排長隊、聞名坊外

孟錦繡早已準備好了說詞,見有人好奇的走過來瞧,她便在臉上露出一個和氣的笑容,朝過路的人問一句:“客人早,可要買幾只粽子回去嘗嘗?”

有不熟的客人好奇的望望那粽子,又擡頭望着孟錦繡問:“小娘子,這粽子是什麽餡的?”

孟錦繡便笑吟吟的回答:“有八寶、紅棗、豆沙,這三種是甜口,還另外有豚肉粽,是鹹口的。”

那客人聽到有這麽多種類,而且還都是以前從沒聽說過的口味,不禁來了興趣。

孟錦繡又推薦道:“客人若是第一次買,建議四種餡料各買一個,尤其是甜口的八寶粽和鹹口的豚肉粽,絕對值得一試。”

那客人想了想,看着眼前排列整齊的粽子,和頭頂上精致的小竹牌,也點點頭。

反正這粽子賣的不貴,只五文錢一個,跟兩張胡餅也差不多的價錢。而且個頭大用料紮實,就算味道不盡人意,買了也不吃虧。

那客人如此想着,也朝孟錦繡笑笑:“那就照小娘子說的,四樣各來一個。”

“好咧,客人請稍等。”

孟錦繡清脆的應了一聲,連忙将粽子拿起來捆好,遞給那客人,嘴上稱“若是吃得好再來”。

那客人見小娘子如此周到,也連忙點點頭,口中說着一定一定。看着手裏這粽子,心裏面忍不住多了幾分期待。

于是,在嘗過粽子的味道之後,這些客人們無一例外,第二天全都登門光顧。

阿蘿看着外面排起的長隊,忍不住朝孟錦繡感嘆道:“小娘子做的這甜鹹粽子,客人們都喜歡的緊呢。”

孟錦繡對此番場景,卻早有預料,只看着那排起的長隊,神色自若的點點頭:“那是自然,咱們的粽子料足味道也好,若是今日沒有人排隊,那才叫奇怪。”

阿蘿連忙附和:“小娘子說的是。”

瞧瞧,小娘子一下子見到這麽多客人都不慌張,就論這份沉着冷靜,她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這一定就是話本子裏面的大将風範吧?

于是,十分有“大将風範”的孟錦繡,順利解鎖了節慶圖鑒和001號節慶吃食。

至于任務要求的那一貫錢,雖然還沒有賺夠,不過照這個速度,想完成也只是時間問題。

今日一早,阿蘿吃的便是孟錦繡主推的八寶粽和豚肉粽。

這八寶粽裏面餡料足足有八種,糯米軟糯、棗子香甜,各種豆子煮到沙沙的起了口感。外面包裹的蘆葦葉一剝開,立刻露出裏面五顏六色餡料,又精致又漂亮。

等一口咬下去了,豆香糯米香混合着棗香刺激着味蕾,該綿軟的部分綿軟、該勁道的部分勁道,吃下第一口去就忍不住吃第二口。

這還只算尋常,待吃到那口感豐腴的豚肉粽時,阿蘿連袖子沾了糯米粒都顧不上了,嚼着嘴裏鹹香鮮糯的滋味,恨不得多長出兩只手兩張嘴。

阿蘿回味起早上那鹹肉粽,狠狠的咽了一口口水。

見孟錦繡看着她笑,連忙不好意思的拿袖子擦了擦嘴巴,将粽子遞給面前一臉期待的客人。

于是,短短兩天之內,孟錦繡做的端午粽子就聞名坊內,甚至連坊外都聽說了,不少人特意繞到永崇坊來,就為了買幾只粽子回去。

大理寺卿家中,崔公正吃完第三只豚肉粽,意猶未盡的摸摸胡子,還要再伸手去拿桌上那豆沙的。

不過摸摸吃圓了的肚子,大理寺卿又默默将手收了回來,瞧着桌上剩下的那只豆沙粽,一臉的糾結和不舍。

大理寺卿雖年過五旬,胡子也白了好幾根,但胃口卻極好,此刻他雙目盯着桌上那用五色線纏了、拳頭大小的粽子,沒吃到嘴裏,總覺得有些遺憾。

正巧崔九娘從門外走進來,她吸了吸鼻子問:“阿翁在吃什麽呢,味道這麽香?”

大理寺卿目光亮了一下,朝着她招手:“小九,快嘗嘗阿翁新命人買回來的吃食。”

崔九娘挨着崔公身旁坐下,一旁婢子上前,替她拆粽子上的五色線。

崔九娘瞧着那講究的五色線,好奇問大理寺卿:“竟連纏粽子的絲線都如此講究?阿翁這粽子,是從哪裏買回來的?”

大理寺卿想了想:“聽聞是永崇坊,似是一間新開不久的小鋪面裏。”

說話的工夫,婢子已經拆好了粽子,将那通體瑩白、尖端卻夾着一抹暗紅色豆沙餡的粽子,放進桌上小瓷碗裏面,雙手捧着遞給崔九娘。

崔九娘“咦”了一聲,她拿小銀勺舀了一塊晶瑩剔透的粽子,随口說道:“永崇坊?那不就是孟小娘子所在的坊嗎?阿翁還記得孟小娘子吧,就是上巳節那日,做桃花酥的那位女郎。”

“咦,怎麽連這粽子裏的豆沙餡,嘗着也極像是孟小娘子做的。”

崔九娘疑惑的眨眨眼,将這香甜軟糯的粽子拿在眼前看看,總覺得跟孟錦繡平日裏做的吃食極像。

大理寺卿聽崔九娘這麽說,雙目中不由得露出一絲感興趣。

那位孟小娘子的手藝當真這麽好?

若是如此,待将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親自去永崇坊嘗嘗。

不止大理寺卿府上,長安城內的許多貴人,都嘗到了這口味驚豔的粽子。對于孟錦繡的小鋪面,這些人多多少少起了些好奇心思。

不過對于這些變化,孟錦繡全然不知情。此時,她正在小鋪面裏,和阿蘿煮新一批的粽子。

孟錦繡看着阿蘿往鍋裏面添水,朝她開口:“明日就是端午節了,咱們的粽子提前賣了這兩天,名聲已經傳揚出去,明日來買粽子的人肯定極多,要多煮些才是。”

阿蘿點了點頭,終于将鍋中的水加滿,她放下水瓢,嘆了口氣。

“我現在才發現,客人太多了也不好,我見這兩日小娘子連飯都吃的少,想來是累着了。”

孟錦繡看着對自己貼心的阿蘿,朝着她笑笑,搖搖頭:“無妨,明天就是最後一日了,等端午節過去了,來買粽子的人會少上大半,到時候再休息也不遲。”

阿蘿點點頭:“小娘子說的是。”

一想到過了明日,就看不到這麽多人排長隊,阿蘿又嘆氣起來。這兩日客人雖然多些,但賺的錢也多啊,等端午節過去之後,就賺不到這麽多銀錢了。

阿蘿将這話同孟錦繡說了,這糾結的模樣,讓孟錦繡一陣失笑。

原本打算将粽子煮完,孟錦繡就同阿蘿早點回去休息。

誰料,第一鍋甜口粽子才剛煮完,小鋪面外竟然來了眼熟的兩位客人。

孟錦繡瞧着面前那兩位頭戴帷帽,通體貴氣的女郎,臉上露出淺淺的笑容:“二位女郎好,好巧,竟然又遇見二位了。”

李四娘和李六娘原本正站在鋪子外面,盯着竹牌上頭那精致的五色絲線粽子,好奇的細瞧着。

此時聽到聲音,擡頭看過來,當看清楚面前賣粽子的店主,是上巳節那日擺攤賣桃花酥的女郎時,兩人臉上皆露出一抹詫異神色。

李六娘當先活潑的開口:“咦,孟小娘子,怎麽是你?”

孟錦繡瞧着這活潑的女郎,忍不住笑了起來。

還是李四娘性子沉穩,反應也極快,她驚訝的朝孟錦繡問道:“這小鋪面,是孟小娘子開的?”

孟錦繡沖着二人笑笑,開口說道:“是。”

那日在上巳節,因着這兩位女郎帶頭,她的桃花酥才會賣的火爆。卻不想兩個多月後,竟又從坊中遇見。

只是,那日這兩位女郎皆盛裝打扮,并沒有戴帷帽,想是節慶家中管的不嚴的緣故。

李四娘見孟錦繡點頭,忍不住驚嘆:“聽說近日永崇坊做的極好的甜鹹粽,原想來看看出自哪位巧手,不想卻是孟小娘子,恭喜孟小娘子開了新鋪面。”

孟錦繡聽着李四娘柔聲細語的恭喜,只覺得這位女郎實在是位妙人。只可惜,觀這二位通身氣派不似尋常人,不然倒能交個朋友。

孟錦繡收回胡思亂想,她看看李四娘,又看看李六娘,問:“這樣說來,二位女郎是特意來買粽子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