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風雲布

點頭示意葉容宣讀邊關密報,葉容站在階前,高聲将北燕入侵邊境的奏章念給衆人聽,這個消息甫一散開,四下皆驚,滿庭嘩然,一些文臣甚至是大驚失色,面呈紙白。

四方太平了這些年,如溫水煮青蛙般,當朝者竟多是鼠輩,可眼下正是最要緊的時候,李倏沒時間等他們消化這件事。

“衆位愛卿都說說,這仗打是不打?若打該如何?若不打又該如何?”

交談之聲漸漸消散,戶部尚書看了眼四周圍,率先一步持笏而出,揖道:“啓奏陛下,眼下國庫有不足之勢,百姓亦勉強可算安居樂業。大沅雖盛,然後備力量薄弱,實在撐不起長久戰事,臣以為可派使臣前往議和,再以宗親女遠嫁北燕,如此能保邊疆太平數十年。待到他日國富兵強,或可率鐵騎過荊州,遠驅蠻夷。”

禦林軍統帥郭和光駁斥道:“不戰而敗,四面鄰國豈非覺得我大沅可欺?”

禦史大夫接言道:“與外邦往來交際向來由禮部負責,不知韓大人對此有何高見?”

很顯然,這些守舊的文官幾乎是已經默認皇帝陛下會選擇議和這條路,急着要拉韓風臨一起表态。韓風臨對此不以為意,郭和光的話不無道理,不戰而議和,何異于宣降?

泱泱大國,滿宮室的七尺男兒居然要龜縮在一個女子身後,享受她付出一生所暫時帶來的虛妄太平,實在是膿包得很!即便是要議和,也該驅逐北燕蠻夷出邊境,将他們打得主動議和為止。

何況昨晚李倏連夜清點可用兵力,絕不會是為退而求和在做準備。

韓風臨朝李倏遙遙躬身作禮,慢悠悠回答道:“戰與不戰,陛下自有決斷。再者還有諸位将軍審時度勢。禦史大人,你我皆是文臣,哪裏懂得什麽軍務?陛下若有命,身為人臣韓某必當馬首是瞻,陛下若有其他章程,我們又何必在人前班門弄斧?”

韓風臨這一番話将半數文臣的話都堵在口中,大殿之上霎時間安靜下來。

李倏沒有駁斥韓風臨所言,朝臣多多少少也估摸出帝王之意,一時也不敢再提及議和二字。

兵部尚書從隊列中走出,陳述道:“陛下,臣以為這仗即便是要打,也需從長計議,骁勇善戰之人皆于四方邊關駐守,目前對朝廷而言,恐怕難以派出可用之将領。”

這話是在打滿殿武官的臉,聞者自然不快,郭和光首當其沖,“我朝人才濟濟,武将更是英勇無畏,何以會無人領兵?”

兵部尚書搖頭,“郭帥也是行伍之人,定也知曉将帥之才并非人人都有,有勇者多擅謀者少,若主帥沒有高瞻遠矚,便等同于帶着士兵去送死。”

蔚弘方淡淡一笑,适時火上澆油:“老臣覺得郭帥就可堪任此次遠征之主帥。”

Advertisement

這句話簡直像是在說笑,郭和光冷冷一哼,“臣下身負都城防衛之責,如何能遠征北疆?”

蔚弘方面呈驚訝神色,反問道:“怎麽?郭帥是覺得京都之中沒你就不行了?還是郭帥害怕自己難以忍受邊關之苦?”

文臣不願聽旁人說其酸腐,武官最恨有人罵他膽怯,果然在大殿上當着帝王的面,郭和光已控制不住勃然大怒,“我郭和光長于軍營數十載,畢生職責便是為國征戰,死尚且不足懼,還會怕那點苦楚?蔚丞相在京都中從來都是錦衣玉食,自然受不得邊關之苦,如此以己度人,真真是贻笑大方。”

前些日子,李倏擡舉了蔚弘方的外甥鐘鳴玉做禦林軍副将,蔚弘方借機打壓郭和光,蔚郭二人之間早已暗自交惡。

郭和光乃一武将,其善用兵布陣,多心思缜密,但對朝廷裏那些文臣的彎彎繞繞到底是棋差一招,何況蔚弘方此人心機深沉,連狐貍見了他都得喊聲祖宗,郭和光焉能是他的對手?

蔚弘方此刻打的什麽主意,李倏心知肚明。眼下平亂之事迫在眉睫,蔚弘方卻還一心只為自己收攏政權,連攸關朝廷生死存亡之大事都要利用,李倏心中漸起殺意。

話至此處,郭和光氣血已然湧上心頭,滿腔憤慨無從宣洩,重重跪下扣頭,“陛下,臣願領兵前往荊州,平定戰事。”

蔚弘方挖了個陷阱在面前,輕輕松松就讓郭和光自己跳了下去。

李倏嘆息一聲,“郭将軍,朕多謝你了。”

郭和光的确是個可堪用的,只不過此人願意将秤杆子朝李倏這邊歪,皆因對蔚弘方的怨怼,于李倏而言卻還少三分忠誠。他這樣的決心,遠遠不夠李倏能将國之大計全權托付。

既然蔚弘方貪不知收斂,李倏心中又有了新的計量,不若一打打一雙。如此或可在一年之內平息內憂外患,還乾坤朗朗清明。

文臣武将各為利益,各顯其能,吵吵嚷嚷着也沒商量出什麽好對策來。

日上三竿時,殿中人無一不口幹舌燥,不願在此多浪費時間,李倏擺擺手讓葉容宣告退朝。

待其他人都退下,李倏單留下郭和光,又命人去傳沈令儀到禦書房見駕。

李倏屏退左右,還特意囑咐過葉容,讓宮人都走遠些,不許靠近門窗,更不許上前打擾,任何人無诏不得入門。

郭和光對沈老将軍滿懷敬畏,連帶着對這個沈氏出身的皇後娘娘也頗為敬重,遂将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全部抛諸腦後。

李倏在方桌上鋪開一張邊防部署圖,三人各站一邊,開始商議作戰計劃,直到夜間沈令儀及郭和光方才從禦書房出來。

無人知曉這天禦書房內所發生的一切,亦無從知曉該有多少人的命運将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和光身為三軍統帥,要會見兵部尚書親去點兵,要監督戶部準備車馬糧草,一連幾日不眠不休,終于七日後整軍待發。

這幾天李倏也是一樣晝夜不歇,直到郭和光率領軍隊出了京都城外,李倏方才能稍作歇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