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
李長衍從那個戰戰兢兢的宮人身上就判斷出皇叔發了脾氣,定是要罰他,他自以為揣度李倏心意沒有領會錯,他皇叔自始至終沒能将人放下,偌大的皇城圈不住他那顆心系故人的心。
只是他的皇叔他了解,心中話轉三轉,到口中說出來就變了味道,他始終也卸不下他高高在上的僞裝,這或許也是一種另類的自我保護。
他進入未央殿內殿,向李倏行過禮後,在李倏的指引下落了座,時刻準備着皇叔對他耳提面命一番教訓。
可李倏身上不見半點戾氣,他思忖片刻,同李長衍說出自己方才臨時做出的決定,也是他兩年來反反複複在心裏咀嚼過的話,“長衍,朕不想做這個皇帝了。”
李長衍先是愣了一愣,随即了然,他早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天,只是沒想到會這麽突然。他也曉得韓風臨就在這未央殿裏沒走遠,便故意擡高了聲音,冷冷一哼,“我就知道耐那小子不是省油的燈!”
躲在屏風後面的韓風臨自然是将這話聽了去,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這盞不省油的燈要在李倏床頭落一輩子,李長衍平白氣着也不敢将他怎麽樣,論起來李長衍得管他叫聲叔叔。
他先斬後奏做下的事,李倏一個字都沒提,反倒叫李長衍不自在,“皇叔,侄兒擅自做主将他帶回來,是侄兒胡鬧,希望皇叔不要怪罪。”
李倏怎麽領會不出李長衍對他的愛護之心,“那些小事無須計較,朕只囑咐你一句話,攘外安內,往後這萬裏江山是你的責任,只要在位一日,便不能辜負。”
李長衍起身,掀袍跪下,抱拳躬身“侄兒遵命!定不負皇叔期盼,來日就算到了地下也敢同祖宗道一聲盡責。”
李倏點點頭,不疑有他,“朕将月升留給你,将來若有任何難處,都可以寫信告訴皇叔。”
“侄兒記下了。”
兩年來,政務之上諸多事宜,李倏能教的盡皆教了,此刻也無須再多啰嗦。新皇登基大典定然繁瑣累人,還有許多事情要他們一一應對,便沒有多留李長衍,揮揮手讓他退下了。
李長衍也沒再多問什麽,李倏何去何從他如何不知曉,除了韓風臨所在之處,李倏還能去哪兒?
李倏沒傳人進來伺候,着墨親筆寫下傳位诏書,又蓋上玉玺大印及帝王私印,叫來肖月升,将诏書交到她手上,“明日早朝,于紫宸殿上百官之前宣讀,昭告天下。”
“是!”
“月升,往後你只一位君主,須你生死效忠。”
肖月升自幼無父無母,是葉容将她帶入宮中教養長大,給她活下去的機會,也給了她一個主子,讓她可以豁出性命去守護。而今天她的主子要将她交到別人手中了。
主子的命,唯有是從,往後她護着新君就當護着主子了。
“是!”
李倏将所有事都交代清楚,方才将韓風臨從屏風後面放出來。
韓風臨握了李倏的手腕,将他抵在桌案邊緣,貼得極近。他知曉李倏心中有他一席之地,甚至比他想象的還要在意他。本以為能許他隐姓埋名在不見天日的深宮中陪伴左右,度過餘生,已是莫大的恩賜。
卻原來,他在李倏心中已經越過巍巍皇權,成為了最重要的存在嗎?
“不做皇帝了,往後有什麽打算?”
眼下無人,李倏也沒再裝作冷淡模樣,微擡下巴瞧着韓風臨一雙好看的眼睛,反問道:“你呢,往後想做什麽?”
韓風臨點點李倏的鼻尖,“自然是日日把你帶在身邊,一刻也不能離開視線。”
狹長眼眸微微眯起,裏面露出狐貍騙傻子般的狡黠,“那你得睜着一只眼睛睡覺,才能看得住朕。”
當初他一眼就淪陷,自是知曉他生得怎樣一副引人遐想的模樣,那份絕無僅有的睥睨天下的氣度,是他最愛的。
他的陛下若沒了這層帝王身份,那追求者還不得趨之如骛,他趕都趕不走?況且李倏對生得好看的從來沒挑。
韓風臨心頭警鈴大作,他捏住李倏下巴,半是氣惱道:“你現在越來越會欺負人了!”
李倏揪住韓風臨衣領,逼視回去,“你待如何?”
還能如何,他拼盡力氣争來的一段緣,他還敢如何?韓風臨聾拉着腦袋,“讓你欺負一輩子。”
李倏見他服軟,便順坡下了。他雙臂環住韓風臨的腰,說出了自己隐藏已久的心願,“傳位诏書已經寫下,禮部自會拟定章程為長衍舉行登基大典,待京都中這些事都了了,朕就跟你走。往後茫茫江湖,便辛苦你照顧。”
韓風臨在李倏額頭上落下輕輕一吻,滿懷深情道:“好。”
他的陛下以後就得由他養着了,他一定将他捧在手心裏,錦衣玉食着将養,一時一刻也不能委屈了。
成德皇帝,順安帝少子也。母曰柔嘉貴妃,以母族尊得幸順安地,及生帝,追封賢德皇太後。
順安帝末,長子薨,次子皆平,順安十九年九月上疾,遂立成德帝為太子,年八歲。以中車府令蔚弘方為中書丞相,受遺诏輔少主。
順安帝崩,次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廟。帝侄李長衍為寧王,共養宮中。
次年改國號永定,赦天下。
永定十一年秋八月乙亥,立皇後沈氏,見高廟,昭天下。
又三年,荊州急戰,以沈淩為平波将軍,郡五萬鐵騎以擊之。
同年,成德帝怒,遣寧王至封地。除夕,誘殺丞相,收複皇權,定天下。
永定十六年,成德帝疾,立寧王為太子,輔政。
永定十八年,成德帝讓賢,太子即皇帝位,舉賢良,問民所疾苦,尊號曰“穆昭”。
——《列國傳》·蕭煜祺
千百年後,後人回顧歷史,翻到這一頁,也曾暗自揣度,成德皇帝李倏正值盛年,傳位子侄,是否為穆昭帝李長衍名不正言不順之舉。
只是當年發生在皇城內的恩怨情仇不在史書列載,唯有野史雅集中能窺得一二。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