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開店第三十七天
“中性筆又是何物?”皇帝又從蘇若的口中聽到了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詞。
聽起來好像和鉛筆是差不多的,但是要更黑些,不知道是什麽樣的,自己妹妹給自己的東西裏有沒有。
蘇若又從懷裏掏出一支粉色的櫻花圖案的全針管中性筆,在紙上把剛才寫的幾個字又重新寫了一遍。
這些字果然比鉛筆寫出來的灰色更加顯眼,也更加烏黑。
更讓兩人啧啧稱奇的是,蘇若寫這些字的時候竟然沒有蘸墨,而是一直寫了下去。
在蘇若用鉛筆寫字的時候,老秀才就大概猜到了木頭裏面大概包裹着木炭才能寫出來字。
這巧思的确不錯,就是木炭實在是太軟,不用特殊手法處理根本就處理不掉,他們能理解炭沒用完就就可以一直用,但是他們不理解為什麽蘇若手裏這個和鉛筆不同的東西為什麽可以一直寫下去,而且不用蘸墨。
“這個要貴些,有的是五文錢一枝,有的是十文,有的二十文,更貴的也是有的,就是看大家需要什麽。”
老秀才呼吸都急促起來,他向蘇若要來一支筆,讓蘇若知道他怎麽拿筆,然後別扭的拿着筆,一筆一劃的寫着歪歪扭扭的字。
這可比筆墨和硯臺便宜多了。
要知道現在的五文錢也就可以買兩個肉包子,而這支筆一只才五文錢,按照這位老板說的,一支五文錢的筆最起碼能用七天,若是寫的少了,能用上半月有餘!
這可省了好大一筆銀子!
皇帝本來以為來到了書院就是自己的主場,愣是沒想到竟然被蘇若反客為主,噼裏啪啦就談好了。
自己一點忙都沒用上,只能捧着裝着陳茶的茶杯在一邊不是滋味。
自己是不是真的這麽沒用?
“老爺,您要去課堂看看嗎?”皇帝還在發呆的時候,蘇若已經和老秀才說好了要帶這些東西去課堂上看看。
Advertisement
這院子裏是有住宿的地方的,只是地方不大,也容納不下多少人住,大部分人都是這附近的孩子,不到下午五點就下課回家給家裏幹活,住在這裏的,都是實在是沒錢的學生,平常去書館抄書,接點寫信的單子去補貼一下一下私塾。
唯一不好的,大概就是用這筆沒辦法練字。
不過這點好說。
只要皇帝想,這種中性筆就可以出現在考場上的。
現在正是夕食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回家去了,還在私塾課堂裏的,都是住在私塾裏的學生。
這些學生們沒有點蠟燭或者油燈,而是借着日落前的最後一點日光看書。
現在蘇若和皇帝跟在老秀才後面,腋下還夾着塊不大的白板,手裏拎着不知道是啥的東西。
一衆學生們雖然不清楚這是何物,但還是齊齊起身向老秀才問好。
“坐下吧,就你們幾個人嗎?”老秀才看了下不大的教室。
教室裏面現在就只有二十來個學生,基本上帶着書在外面借着光讀書,蘇若看了下這二十來個學生,最小的也就十三四歲,大些的二十五六,倒是沒有那種四五十五六十的大齡考生,都穿着一樣的淡灰色袍子,裏面套的厚厚的,露在外面的手都凍得通紅。
古代位面都已經快要入冬了,除了蘇若之外其他人都穿的厚厚的,恨不得一直躲在屋子裏面。
蘇若現在的身體體質遠比之前要強,原本分明的天氣對于現在的蘇若來說基本上沒什麽區別,也就沒穿厚的衣服,依舊是那身夏天的長袍。
好看是好看,冷也是真的冷。
哪怕本人感覺不到,可外人看着都冷的要命。
而蘇若不僅不冷,還天天穿着夏天的袍子出來,被風一吹愣是顯得仙氣飄飄。
蘇若一出現,愣是把學生們的視線都給吸走了,蘇若又掏出來幾根蠟燭點上,讓屋裏可以亮一些,這才把夾着的白板放在了老師講課的位置上立了起來。
往常給他們授課的都是老秀才,這些學生們愣是想不明白蘇若為什麽走到臺上了。
“我給大家加一節課。”蘇若站在白板後面,拿了只記號筆在上面寫題目。
突然加了一節課的學生們拿着書正襟危坐,看着蘇若拿了一根奇奇怪怪的東西在一塊白色的板子上寫寫畫畫,而那支能寫出字的筆竟然不需要蘸墨!
只是寫出來的字從頭平到尾,不像他們用毛筆寫出來的字一樣有峰巒疊起。
蘇若寫了一個很簡單的題。
雞兔同籠!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①
下面的學生傻眼了。
他們要靠的是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還有策論,為什麽這個人給他們出算術題?
科舉又不考這些。
“這位公子,還請您不要搗亂了。”坐在最前排的學生有些不爽,“距離會試還有不到三個月,這三個月的時間很寶貴。”
“蘇公子,要不換個題?”
蘇若歪了歪頭:“也行,那就換一個,不過你們要用這個寫。”
蘇若把帶來的中性筆和A4紙發了下去,每個人都分到了一支筆和幾張白紙。
他們拿到的筆和蘇若用的筆的區別其實并不大,只是一個粗一個細,學生們拿着筆翻來覆去,學着素偶剛才的手勢拿着筆,只覺得分外不适,還有人想用筆尖去蘸墨水,被蘇若給阻止了。
蘇若拿着磁扣啪的把兩張紙定在了白板上,“這節課就給大家講一個大禹治水的故事。”
“這只筆不用蘸墨水,用我拿筆的手法寫可以,用你們熟悉的寫法寫也可以。”
“這筆又細又短,根本沒辦法用。”有學生為難,“再說了,這也沒有墨要怎麽寫?”
“不試試又怎麽知道呢?”蘇若過來講課就是為了讓他們試試新的文具,要是讓他們一直用毛筆那不就本末倒置了?
學生們萬分不情願。
但這明顯是老秀才同意過的,他們又不好忤逆,只能皺着眉在紙上嘩啦了兩下,然後嫌棄的丢到一邊,繼續用毛筆。
就連皇帝也拿了一支筆,找了張桌子寫寫畫畫。
其實他和蘇若打了個賭。
這個世界并沒有大禹治水的故事。
這故事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是治水是真的有用的。
蘇若一邊講,還一邊将黃河的位置畫了出去,按照大禹治水的思路給學生們講起了如何治水。
這對蘇若來說其實是紙上談兵,華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治理水患的方式五花八門,都是經歷過歷史的驗證。
而梁國本身位于多水的南方,雨水河流衆多,一到雨季就相當于到了汛期,每年都會有村鎮被洪水破壞。
不是沒有人去管,而是根本有心無力管不過來,有的時候還沒堵好壩口就被沖散了,而過去堵壩口的人也很容易被水卷走。
一開始秀才和學生們都不以為意,就連皇上也只是湊個熱鬧,還有不少學生在下面琢磨這只筆練字,根本沒在聽蘇若在講什麽。
他們在下面嘀嘀咕咕,蘇若也沒管,就這麽在講臺上講,時不時敲着白板示意他們注意。
但漸漸地,教室裏的其他人都被蘇若說的給吸引了,就連皇帝也睜大眼睛認真的看着蘇若在上面侃侃而談。
蘇若難得過一把老師的瘾,而下面的學生們奮筆疾書。
一開始他們為了追求快,是用的毛筆,但他們發現自己用毛筆寫字的速度根本跟不上蘇若時,就換成了蘇若發給他們的中性筆和普通A4紙上。
不用蘸墨水也不用寫大字的速度自然是快了很多,字雖然歪歪扭扭的可記起東西來的确是好用。
一開始還有人在掙紮,可蘇若說的內容太多,根本沒有蘸墨的時間,很快,剩下的幾個也投入了中性筆的懷抱。
好香!
這筆也太方便了!
皇帝在後面也在奮筆疾書,發下來的幾張紙記得滿滿的。
之前光是聽說設想了一下就覺得方便,現在親自用了一下之後發現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方便不少。
當然,現在毛筆還是主流,可是這樣不用随身帶硯臺研墨真的非常方便。
而這些紙,像折子似的墊上硬木板,又或者是其他硬挺平整的東西不就成了一個本子嗎?
這種可以随身攜帶的筆和本子太實用了!
先不說文人,就是他們這些出去帶兵打仗的畫個圖不也方便嗎?
皇帝悄悄的退了出去,跟老秀才說了一聲就離開了。
官員們等在外面,小聲的聊着天,一邊吐槽皇帝的不對勁,一邊感嘆蘇若的禍國殃民。
雖然這個詞用在男的身上有點奇怪,但還挺符合人設的。
不過,皇帝這都進去了快一個時辰了怎麽還不出來?
正說着,就見到皇帝快步走出來,一邊走還催促他們,“快走快走。”
一行人又急匆匆的走了,那些官員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見皇帝走得這麽急,還以為皇帝氣急了,打算回宮收拾蘇若。
幾人被自己的腦補興奮到了,趕緊追上去:“陛下!您要回宮嗎?是要治那人的罪嗎?”
“治什麽罪。”皇帝跑了一會,突然驚覺自己為什麽要跑。
不是有馬車嗎?自己為什麽要跑?
真是跟蘇若一起逛街逛傻了。
“那蘇掌櫃的不是惹您生氣了嗎?”其他人在後面追的艱難。
這都是些文官,平常都不怎麽鍛煉,現在猛地跑了這麽久只覺得腰酸腿痛,又不能不跟。
都是那個蘇若的錯!
現在陛下厭棄了蘇若,那他們是不是也可以——
“生什麽氣,我要回去算算我還有多少錢。”皇帝突然明白了自己妹妹的心情。
他也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