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琴曲

陸安平動作很快, 第二天一早就送來一箱子筆墨紙硯。

陸安康也着來了,手裏捧着幾本書。

因怕婆子說不清楚, 陸安平站在桂花樹下,一樣樣指給嚴清怡看,“這一包是新墨,這包是舊墨,大盒子裏是幾種湖筆,有兼毫有羊毫有紫豪, 小盒子是寫大字的大白雲和大楷筆,再有盒畫畫用的大小紅花、蟹爪等,底下是各色紙張,表妹看着哪樣适用随便用。”

陸安康猶不放心, 吩咐婆子将大小盒子搬到西廂房, 露出下面摞得整整齊齊的紙,“這邊兩刀是呈文紙, 平常練字用,那邊是連四紙, 寫字畫畫都可以, 那兩刀是白咨紙, 再有就是謝公箋、磁青紙, 可以用來寫信寫帖子……不管寫字和畫畫, 開始就得用适當的紙筆, 否則用慣了連七紙, 再往磁青紙上寫, 不免心懷怯意,就寫不出該有的水平。”

嚴清怡失笑,敢情陸安康還對濟南府發生的事情耿耿于懷。

他說得确實有道理,但連七紙差不多三十五文一刀,而磁青紙一刀需要十兩銀子,寫壞一張就浪費一百文,平常人家的孩子誰敢随意寫?

而且那時候她們連吃飯都困難,如果手頭有錢,怎麽會去買別人裁下來不要的紙邊?

他怎麽就不想想這點?

陸安平看到嚴清怡腮邊苦笑,胳膊肘拐一下陸安康,“你拿來的書呢?”

陸安康從旁邊丫鬟手裏接過書,不忙着遞給嚴清怡,先細細囑咐一番,“這是我平常看的,表妹一定要愛惜,千萬別折了角,也不能扯破頁,更不能灑上茶水洇了墨。”

嚴清怡連連點頭,正要去接。

陸安康不給她,續道:“表妹要是只看個熱鬧,青蓮居士詞藻華麗詞風奔放随意,要是想學着作詩,就得好生研讀王摩羯和杜子美的詩,他兩人用韻平穩對仗工整,最容易學。另外,昌黎先生和六一居士都寫得好游記,很值得一讀。”

啰嗦半天終于把手裏的五本書給了嚴清怡。

嚴清怡略翻幾頁,不由訝然,“這書是表哥自己抄的?”

陸安康傲然道:“那是自然,書非抄不能讀也……”正要長篇大論,被陸安平打斷了,“因怕表妹着急看,先往二弟那裏借了,等過些日子再去書肆裏買。”

嚴清怡誠心向陸安康道謝,“多謝表哥。”

Advertisement

正說着話兒,蔡如嬌走來,嬌聲問道:“大表哥,我的呢,我也想借幾本書來讀。”

陸安平暗皺下眉,唇邊卻帶了笑,“好,我這便去找。”

陸安康不悅地說:“不能借給你,上次你哥還說你把他一本集子扯破了。”

蔡如嬌臉頰紅了紅,嘟着嘴解釋,“那又不怪我,是我哥往書裏夾了幅小圖,我想要來看看,誰讓他不給的?他要是肯給我看,我才不稀得扯他的書。”

“不可理喻,”陸安康臉色黑得像鍋底,“我的書絕對不會借給你看,”又盯着嚴清怡威脅道,“你也不許借給她,否則就把書還給我。”

“憑什麽?”蔡如嬌嚷道,“同樣都是表兄妹,二表哥為啥要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貴賤來?嚴表妹連書都沒讀過,她能看懂嗎?”

陸安康冷着臉道:“我不管,就是不借給你。”

吵嚷聲驚動了大姨母。

大姨母不由分說,先将陸安康罵了個狗血噴頭,“你一個大男人跟個小姑娘唧唧歪歪的,借本書看怎麽了,你多大了,表妹才幾歲?”

陸安康扭頭走了。

大姨母轉身又罵陸安平,“說讓你去書肆買,怎麽不趕緊買了來?”

陸安平忙道:“我這就打發人去,今兒指定買回來。”邁着大步也走了。

大姨母安撫蔡如嬌,“那些臭小子沒個省心的,別跟他們一般見識,往後阿嬌有什麽事情盡管跟姨母說,姨母教訓他們。當着下人的面的争吵,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怎麽回事呢?”

蔡如嬌抽抽搭搭地跟着大姨母進了正房。

嚴清怡回西屋,問春蘭,“二少爺以前也這麽耿直?”

春蘭笑道:“可不是,二少爺愛書愛得快瘋魔了,他自己有間小書房,都是他親手抄的書,誰都不許動。太太常說,二少爺投錯胎了,應該投生書肆裏,天天守着書過日子。”

嚴清怡“吃吃”笑,“那樣書肆裏一本書都賣不出去,不得虧大了。”邊說邊動手,将文房四寶擺在南屋月亮洞窗下的書案上。

那大半箱子紙,分門別類地摞在書架上。

陸安平真是很細心,光是謝公箋就有杏紅、粉紅、淡綠、天青還有淺雲五種顏色,非常周到。

東西歸置好,嚴清怡試了試硯臺,研出一池墨,給薛氏寫了封長信。詳詳細細地說了沿途經過的地方見過的風景,又說了陸家布局以及自己屋中陳設。

然後再給薛青昊寫信,不外是囑咐他用心習武,別斷着認字,要孝敬薛氏等等。

等墨幹,用蠟油封了信皮。

另取一張淡綠色謝公箋給何若薰寫信。

信很簡短,只說了自己何時進的京,目前借住在姨母家,請她得空過來玩,不過寥寥數語。同樣用蠟油封了,拿着往正房去。

大姨母正詢問陸安平緣由,“平白無故地,怎麽就争吵起來?”

陸安平無奈地說:“二弟就是那個脾氣,涉及到書是半點不通融……蔡家表妹又是人如其名,實在太嬌氣了。”

“姑娘家的名諱也能胡亂編排?”大姨母瞪他兩眼,“那阿康怎麽肯借給阿清?”

陸安平笑道:“還是因為在濟南府的事兒,二弟過意不去,特特找出各色紙箋準備賠禮的,再有我去府學胡同拜會袁先生時偶遇嚴表妹,袁先生對嚴表妹頗為贊賞,回頭我說給二弟聽了。二弟估計把嚴表妹引為知己了,所以聽說她找書看,就把自己抄得那幾本拿過來了。”

“胡說八道,什麽知己不知己,怎麽越大嘴上越沒個遮攔?你爹說了,你跟阿康的親事都不用急,明年下場之後再說。都說低門娶媳婦,可也不能太低了,總得找個娘家有助力的,這樣咱家才能再上層樓。你爹都這般年紀了,撐死能再升一級,往後就得指望你跟阿康光耀門戶。”

陸安平笑笑,“娘放心,二弟學問做得好,一鼓作氣考個進士出來沒問題。我就跟着二弟占個光。”

大姨母嗔一句,“你個沒出息的。”

話音剛落,雨荷掀了門簾回禀,“嚴姑娘過來了。”

大姨母道:“快請。”

嚴清怡笑盈盈地進來,瞧見陸安平愣一下,連忙道謝,“多謝表哥送的紙筆,剛才寫了兩封信,還請表哥代為送出去。”

将信呈給大姨母。

大姨母接過瞧了眼,見一封是送到濟南府的便沒在意,另一封卻是送往弓弦胡同何府,遂問:“這是什麽人家?”

嚴清怡笑着解釋,“是濟南府李同知李老爺府裏的表姑娘,我有次往那裏送絹花認識的,因談得來就彼此留了地址通過幾封信。我尋思着既然來了京都,總得知會她一聲,順便邀她來做客,不知行不行?”

大姨母思量片刻就明白了是哪個何府,笑道:“怎麽不行?姨母最喜歡熱鬧,巴不得家裏天天有客人來玩兒,本來我還擔心你們在這邊沒個年紀相仿的玩伴,這下好了,往後出門游玩也有個作伴的人。”

将信交給陸安平,“趕緊打發人去送。”

陸安平含笑接了信,“那我去了。”

嚴清怡屈膝福一福,“有勞表哥。”

等陸安平離開,大姨母仔細地打量嚴清怡兩眼,回身從炕櫃最底下的抽屜取出只寶藍色錦緞的荷包,“是幾個銀锞子,以前過年時候傾的剩下這些,你留着賞人或者應急。你們年輕姑娘面皮兒薄,有時候有急需的東西張不開嘴要,往後每月給你和阿嬌二兩銀子月錢。自己想買點針頭線腦或者饞個果子點心的就打發人出去買。”

嚴清怡婉拒,“一路從家裏出來,姨母沒少在我身上花銀子,這些天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好。姨父雖然有俸祿,但一人哪能養得了阖府這麽一大家子,我不能再累及姨母花費銀子。”

大姨母輕輕笑道:“你這孩子,跟姨母還見外?不瞞你說,單指着你姨父那點俸祿,連一兩個月的生計都維持不了,先前在嘉興,我還開着五間鋪子,多少能貼補點。我把你當親閨女,你也不用外道,該收就收着。過幾天何姑娘要是真來做客,她身邊的人也得打點着,你手頭沒有銀錢可不行。”

嚴清怡推辭不過只得收了,回到西廂房打開荷包。

裏面果然是十幾個大小不等的銀锞子,有鑄成梅花式樣的,有蓮花的,有葫蘆和金魚樣的,大的約莫八分銀,小的大概四分銀,個個都很精致。

嚴清怡想想,翻出帶來的幾塊零碎綢緞,喚進春蘭問道:“你跟秋菊誰的針線活兒好?”

春蘭答道:“秋菊手巧會蘇繡,要是精細活兒最好讓她做,如果不太講究繡工,我也能應付。”

嚴清怡指着零碎布頭道:“就是做幾只荷包,能見人就行,用不着太精細。共需要八個,你們倆人一道做吧,這兩天能做成最好。”

春蘭應着,将布頭拿出去,對秋菊說了。

秋菊嘀咕道:“做這麽多荷包幹什麽?不是急用銀子,拿出去換錢吧?”

春蘭警惕地回頭看了看,“少說話,讓你做就做呗……不過我覺得不至于,表姑娘剛來兩天,門都沒出過,就是想拿針線活兒出去賣也沒有門路啊。”

秋菊想想也是,再沒吭聲。

傍晚時分,陸安平再度進了內院。

這次卻是給蔡如嬌送新書,又帶了何家的口信,說是何家大姑娘陪着何夫人往鄉下田莊去避暑,要七月初才能回京。何家每隔兩三天會派人去田莊回事兒,屆時會将書信一并帶過去。

嚴清怡再度謝過陸安平。

過得兩天,春蘭兩人把荷包做出來,嚴清怡收到了何若薰的回信。

信上表達了對嚴清怡進京的驚訝和歡喜,又抱怨田莊其實并不比京都涼快,但是她們田莊後面山上有口石潭,四周用籬笆圍起來,就可以進去凫水了,不過潭水涼,只能正午的時候下水。最後感謝嚴清怡的邀請,許諾回京後一定會到陸家來。

嚴清怡笑着讀完,将信收進匣子裏,拿起兩雙才做好的細棉布襪子到正房去找大姨母。

為了舒服,襪底用了兩層棉布,襪口用水草紋封邊,再繡數朵小巧的桂花點綴其上。

看起來雅致又大方。

大姨母贊不絕口,“穿在裙子裏頭的東西,繡什麽花兒朵兒的,白費這工夫別人又看不見。”

嚴清怡笑道:“別人瞧不見,可咱們知道,想一想也高興。再說,如果到相熟的人家去,姨母脫掉繡鞋上炕,可以裝作渾不在意地顯擺顯擺。”

大姨母笑得合不攏嘴,“偏你有這些心眼兒,不過這麽漂亮的襪子不顯擺出去确實可惜了。我先收着,等出門做客的時候穿。”

蔡如嬌見狀,心裏便有些不自在。

在蔡家,她向來是被捧着被哄着的那一個,何曾想過做針線活兒去奉迎別人,就是她親生的爹娘也沒穿過她親手做的東西。

一時既嫉妒嚴清怡伏低做小地讨好大姨母,又懊悔自己怎麽沒事先想到這一招。

她是會做針線活的,平常懶得做而已。

好在,她腦子也算機靈,讓丫鬟秀橙抱了琴過來,“我給姨母彈首曲子解解悶兒。”

大姨母連聲道好。

嚴清怡也凝神聆聽。

琴聲起,飄渺清越,猶如置身高山之巅飄忽不定,旋即淙淙铮铮似山澗清泉順勢而下。

正是相傳千年的古曲《流水》。

泉水淌過寂靜的山林,流過平緩的山坡,飛瀑般傾瀉于山谷之中,彙入山泉,琴聲也時而高亢時而清冷時而澎湃時而明澈,最後緩緩收勢。

嚴清怡贊道:“洋洋兮志在流水。”

蔡如嬌面露得色,問道:“你也知道這琴曲?我琴棋書畫都學過,但是最喜歡彈琴,所以把琴也帶來了。”

嚴清怡道:“表姐都學過哪些曲子?”

“十幾曲吧,”蔡如嬌扳着指頭數,“《高山》、《流水》、《廣陵散》都學過,不過練得最多的就是《流水》和《佩蘭》。”

大姨母颌首笑道:“阿嬌這手琴彈得真不錯,《流水》也罷,《佩蘭》也罷都是好曲子,以後要勤加練習別落下了。”

高山流水覓知音,而《佩蘭》……嚴清怡頓時想起“蘭生空谷,無人自芳;茍非幽人,誰與相将”的句子,這不是自比為空谷幽蘭欲尋知己的意思嘛?

嚴清怡不由看向大姨母。

大姨母笑容親切,目光裏有不加掩飾的慈愛,“阿清,你也得學學彈琴。”

嚴清怡赧然道:“我對詞曲韻律一竅不通,大姨母還是別難為我了。有這個工夫,不如我再給你做兩雙鞋。”

大姨母暗忖,這樣也好,蔡如嬌能撫琴能作畫,嚴清怡寫一筆好字又做得好女紅,說不定哪根藤上能結個瓜。

說不定貴人還真就不喜歡聽琴曲呢?

如此想着,便沒要求嚴清怡非得學琴。

再過幾天,何若薰果真遞了帖子上門,和她一道來的還有位嚴清怡壓根沒有想到的客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