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兩千零四年,莫流年十三歲,顧朝陽十五歲。
豆蔻年華,正值青蔥歲月。
那一年讓一生改變。
A省,恒陽市,前港鎮,位于中國中南部的一個小鎮。不像是改革開放以後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迅速發展的大城市,只是一個暫時被世間所遺忘的一個地方,卻在以自己非常緩慢的速度在發展着。
A省是農業大省,地多人少,每家每戶平均下來有十幾畝田。春種水稻秋種麥,都是些靠農業為生的農民。不過前港鎮上的人卻沒有很多的土地,兩三畝地只夠自己家吃喝的,沒有多餘的收入。所以這人啊,做小生意的就很多,不然只做田的家裏都揭不開鍋。
鎮上有逢集的習慣,農歷的一三五七是上市的日子。每逢這一天,集市上人特多,買菜的,買肉的,有自己小菜園種的,或者是鄉下來的
耍雜技的,買衣服的,吆喝着,叫喧着。
進入二十世紀後,各種新事物湧入。鎮上就有不少人外出打工,也給鎮裏帶來了新血液。鎮上的醫院,學校,政府等各種公共事業肯定不如城市裏好,但是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在發展着。人們也都歡喜着鎮上的這種改變,畢竟對于新興繁榮的事物自古以來是沒有人會拒絕的。
修了通往淮玲市的路,據說是兩市的政府支持的。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為了修建馬路,各種拆遷,原來的那條老馬路也逐漸荒廢了。幾年之後,路也修好了,然後是馬路兩邊的房子陸陸續續的如雨後春筍班迅速的建了起來,超市。ktv與外界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方便了。
外出的打工仔越來越多,鎮子中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孩子,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在這個鎮子裏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在新聞裏你是看不到這樣的報道的,畢竟是小地方,媒體也到不到這裏,政府對于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的關注還沒有那麽重視着,一年裏從街道裏的集市上你就能看得出來,以前每次逢集大街上都是人,以後的狀況就不是這樣的,街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在外打工的人員才能返鄉,這時才有一點小時候裏熱熱鬧鬧的氣氛。
現代社會上很多人都在感慨長大以後,很多東西都變了,一點也沒有說錯。不是我們的感覺變了,可能真的是社會不一樣了。很多東西都越來越淡了,比如說民風民俗很多我們後輩都忘了。
顧傳光,三十來歲,排行老二,家住鎮子的西北邊界上,老婆據說是生産的時候去世的。今年過年的時候鬧了件大事,鄰裏鄰外都傳開了。當年顧家那口子因生産去世時醫生可下了通知,說大小都沒了。半大小子跑回來找親爹親媽。熟人看到都會說上一句:顧老二呀,你可是撿到大便宜了。
上午九點多,太陽已從東邊緩緩爬起,街道上的店鋪都已經開了門。早點鋪上,豆漿油條的吆喝着賣着。超市、花店、服裝店都已經開了門。雜貨店的老爺爺帶着老花鏡看着報紙。三三兩兩的行人們急速的走在路上,仿佛這炎熱的夏日如後羿的箭般緊緊跟着屁股後面驅趕着前進。樹枝上知了在争先恐後的啼叫,讓在這個夏天裏燥熱的人們變的更加急躁。就連偶爾挂起的和風也帶着這酷夏特有的熱度。
莫流年拿着小學最後一年的成績單和畢業證悠悠地走在路上。心裏想着是不是童年生活就這樣離自己遠去,不過是自欺欺人。自己哪有什麽童年呢。不過有時候這樣想着會覺得自己是個永遠都是那長不大的小女孩,也不錯啊,這樣這樣想着。
一陣清脆的鈴铛聲從身後傳來,屬于青春期男生那特有的沙啞的聲音伴随而出,“小莫,恭喜你終于小學畢業了哦。”
流年翻了一個白眼。不過帶着小女孩臉上那特有的嬰兒肥,也沒有什麽震懾力,反而平添了些許狡黠和可愛。想來流年自己不知道。陳昊心裏這樣想着。
Advertisement
“這樣我們又可以一起上學了呀!”
“不過就兩年而已,你難道還想要在初中多呆幾年。”
“小丫頭,你現在是越來越也不可愛。我看啊,你是一點也不高興我們有可以一起上學呀。”沒等流年說話,男孩就拍了下後座說,“趕快上來,帶你回家。回去晚了,你媽又要說你了。”
女孩輕巧的坐了上去,扯着男孩的白色襯衫。鈴铛聲又飄起,風中還帶着男孩般的低語。好像是在說着,小心點,扶緊了……
前港鎮是恒陽市下的一個縣,共有六個鎮組成。前港、後港、中港、左港、右港。前港巷是前港鎮的一個長長的巷子,200來米長,很久了,也有些年份了,看起來很舊。是由石子砌成的,巷子位于鎮子的入口出,意為歡迎遠走他鄉,功成名就的人們還鄉。旁邊就有一條河流,水很清澈,也很長。河流的那邊是大片的田地,只有幾戶人家居住。
鎮子上的老人們傳說這是乾隆年間的某個高官,衣錦還鄉時修的,原來取名為“功成巷”,後來就随了前港鎮,都被大家叫做了前港巷。鎮子上的小孩們都喜歡在這個巷子裏玩,捉迷藏、玩泥巴……玩到天快黑了才回家,有時候大晚上還有很多家長們來到這裏找自己的小孩回家吃飯。流年和陳昊兩個人小時候就經常在這裏玩。
流年家在蓮花路28號,陳昊家在蓮花路25號,就在流年家隔壁。蓮花巷是居民區,住了很多戶人家。每家每戶都是一間大房子裏,房子大多數比較老了,有一個大院子,用圍牆圍起來。如果女主人勤快一點的話還可以在院子裏種點蔬菜,養些小花。房子都緊挨在一起,胡同留的比較窄,小轎車是進不來的。這個地方平時也沒有那種車經過。有的話就停在蓮花巷前面。
流年和陳昊兩家住在蓮花區裏,偏裏面了些,要經過幾個胡同周轉幾次才能到,應該是比較偏遠了。陳昊與莫流年倆人從小一起長大,倆家關系自然是不錯的了。
陳昊的父母是買水果的,一年四季各種各樣的水果是供應不斷的。因此陳昊和流年倆人不缺水果吃的。夫妻倆人是典型的中國式夫妻,陳爸沉默寡言是個內向的人,陳媽風風火火的性格潑辣、罵起親生兒子起來特別起勁,對流年卻是真如親生女兒一樣。
在距離家門口還有約百米遠的距離,流年從自行車上跳下來。陳昊推着自行車站在路邊。
“小莫,明天你有時間嗎?我們去前港巷玩吧,好久沒去了呀。”
流年想了想,今天早上已經和街上的陳伯說好的。暑假後去他書店裏幫忙還給自己報酬。估計是沒有時間了,便說道:“陳昊哥,你就沒有女朋友嗎,不是說你們這個年紀的男生都要交漂亮的女生。看來陳昊哥的魅力不行呀!”
陳昊撇了撇嘴巴,佯裝惱怒的說,“不來就不來,幹嘛扯這些東西。真是好心都被你當成了驢肝肺。”
流年才不怕陳昊生氣呢,笑了笑說道:“我明天要到陳伯店裏幫忙,沒時間陪你玩,你自己去吧。”說了一聲“再見”便走開了。
陳昊看着那瘦小的背影漸行漸遠,心中苦笑真不知小莫是真傻還是裝傻。一會兒,鈴铛聲就又響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