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蓮池裏端坐的一衆和尚、修士盡皆斂色,肅容看着上首。

“那麽,法會便開始吧。”

觀自在大士也沒廢話,他當先向着極樂淨土世界、靈山勝境等等十方諸佛聖地稽首作禮,禮贊三世十方一切諸佛。

蓮池上方被祥雲簇擁、光明雲照徹、鎮壓諸天的一應佛陀、菩薩、羅漢、金剛連帶着座下蓮池裏的一衆人等也都如同觀自在大士一樣肅容稽首,禮贊三世十方一切諸佛。

觀自在大士又自轉身,向着他的四方一一稽首禮拜,“南無普陀山會上佛菩薩。”

淨涪隐沒在一衆和尚之中,此刻也與其他和尚、修士一道,向着簇擁着觀自在大士的諸佛陀、菩薩團團一拜,“南無普陀山會上佛菩薩。”

如此一一禮敬過後,蓮池之上,除那輕撫水面的和風之外,就只剩隐隐落下的諸微妙法音。

觀自在大士又看過下方,微微一笑,“我于昔日忉利天宮上,在世尊釋迦牟尼座下聽法,聞得世尊贊嘆地藏菩薩摩诃薩,以大慈悲憐愍六道罪苦衆生,與這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法身,有不可思議威神力。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地贊嘆地藏菩薩,又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與衆生宣說地藏菩薩功德,但即便如此,地藏菩薩摩诃薩的功德還未能說盡......”

觀自在大士不過只說了個引子,這普陀山上一應修士心裏就都已經清楚了。

這一場普陀山法會開篇說的就是《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

并不僅僅只是熟讀佛門諸般經典的佛陀、菩薩與和尚、比丘等心裏明白,就連佛門之外的道士、仙人、妖修、妖仙、神官、神祗甚至是他們座下的靈獸,也都是一般模樣。

不過不管其他人心裏到底是個什麽想法,淨涪自己卻聽得很認真。

許是淨涪入了神,也約莫是那位地藏菩薩神通所致,在觀自在大士與法會上衆人宣講《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的時候,淨涪眼前一晃,已不知自己身在何方,而眼前一片雲光舒展,竟已換了天地。

那天地間,有光目聖女與諸世界中供養諸佛,又于諸佛陀、菩薩、羅漢座前,尋問其母所往生處,親見光目聖女虔誠供奉諸佛、菩薩,借諸佛菩薩之力,前往地獄親見其母,又自其母遭遇念及諸世界中無量罪苦衆生,于天地間發下大願......

淨涪默默地看了許久,不知為何,忽然心有所感,竟低低問道,“諸世界中的罪苦衆生多如恒河之沙,數不勝數,您曾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自彼時您發願至今,已過去不知幾許年月,您仍有無數化身落在那地獄中,尚且忙碌不知何日方能成佛,您悔過嗎?”

那仍在地獄中鎮守,欲要救脫每一位念誦他佛號的罪苦生靈的尊者依舊忙碌無定,只是輕輕笑了一下,“沒有。”

Advertisement

淨涪沉默了一下,卻是又道,“昔日你祈願救母,如今你母已經解脫成佛,昔日你尋求鬼王相助,如今鬼王也已成就菩薩果位,昔日你與友人分歧,如今你之友人也已經成佛......”

他歷數了一遍地藏菩薩的親近之人,“他們都已走遠,唯獨您仿佛還留在原地,您後悔過嗎?”

前方的那人依然沒有回頭,甚至不為所動,只是應道,“沒有。”

淨涪又問,“你救脫六道無量罪苦衆生,但衆生每常得脫地獄罪苦,在各方世界轉生一遭回返六道之時又會落入罪苦地獄,他們似乎從來不曾知曉什麽叫改過。您救脫他們,他們身上的業力卻聚攏在您的身上,他們每往諸天世界裏走一遭,您身上的罪孽就越更厚重幾分,您後悔過嗎?”

“沒有。”

淨涪頓了一頓,緩了一口氣,“昔日世尊釋迦牟尼在忉利天宮說法之時問您,您未曾有一絲悔意。如今時間又已過去這般久,您依然......未曾有過動搖嗎?”

那人似乎又笑了一下,“沒有過。”

淨涪愣了一下,半響才又問道,“您是......怎麽做到的呢?”

不論是昔日身為景浩界天聖魔君的皇甫成,還是如今的淨涪和尚,他都曾執掌過景浩界的暗土世界本源。而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深知暗土世界的底細。

那是個......完全沒有生機,只有無盡怨怼、悔恨、憎惡等等陰暗情緒的世界。

景浩界世界的暗土依然是這般模樣,作為整個諸天寰宇世界暗土所在的地府,會是個什麽模樣,淨涪就算沒有親眼見過,也約莫能夠想象。

地府有十八層地獄,每一個地獄又有無盡數的大地獄、小地獄和無間地獄。每一個生靈在生命耗盡之後都會回歸地府,憑依昔日在世時候的功德與業力決定去處。

身具功德者往生諸天各界,享生靈喜樂;背負業力之人則去往各處地獄,贖還自己的罪過。亦即是說,地獄既是惡人去處,也是懲戒之所。

在那樣的世界裏存活這麽許多年,日複一日地重複着這樣仿佛徒勞一樣的救脫,身上無盡業力聚攏......

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生活,他走了下來,全然沒有半分悔意不說,似乎還要将更久遠的時間、更悠長的生命耗在這樣的生活裏。

地藏......

視線盡頭的那個人似乎也頓了一頓,并不是覺得淨涪冒犯甚至是逾越,反而更像了費神思考了一下答案,也像是回溯那久遠的記憶去詢問當時的自己。

半響後,他方答道:“因為歡喜。”

他手上動作分毫不停,卻另有一道一模一樣的身影自他身上走出,來到淨涪身前盤膝而坐,似乎是想要好生與淨涪說說話,開解、指引淨涪這一位走到他面前來的和尚。

“最初之時......”他似乎想了一下,“我與我母關系親近,哪怕我母在世上所做所為不合我性情,但我還是不忍見她受苦。是以祈告佛陀,願以己身功德救脫于她。”

地藏菩薩将自己某一世的事情簡單與淨涪說了一遍,他的語氣甚是平淡,可見那往事已成過往,早不在他心底留下幾分痕跡。

“我母出脫了罪苦地獄,往生他界,卻又一次犯下同樣的罪孽,再次落入無間地獄之中。我與她又成母子,見她受苦,仍然心中不忍,是以再度救脫于她......”

“開始之時,”他似乎又輕笑了一下,“我心中也甚是惱火。每每指引我母,想要令其改過正見,但通常都是失敗。”

“說起來,也真不知到底是我母與我的子嗣緣法深厚,還是我母與邪道的緣法更加深厚。”

“然而,我到底不忍心她在地獄中受苦,故而每一次,都會想要救脫于她......”

“到底是我勝了,”他揚着唇角無聲輕笑,“我母已修成正果,現如今正在勝境中修行。”

淨涪似乎也放松了許多,并不真将地藏菩薩的身份放在心上,而僅僅将他視作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

此刻他心有疑惑,便沒多遲疑,直接問眼前的正主,“尊者,解脫菩薩這麽一世世被邪見所迷......您怎麽就能确定不是解脫菩薩自己心中對此間世界的認知呢?您怎麽就那般肯定,解脫菩薩此前的作為不是出自她本心呢?”

淨涪所說的解脫菩薩不是別人,正是地藏菩薩每一世托生時候的生身母親。

坐在淨涪面前的地藏菩薩沉默了一下,微微搖頭,“我并不能确定。”

淨涪詫異望他,“那您為什麽......”

地藏菩薩就道,“我不能确定我母親的所做所為不是出自她的本心,也不知道她什麽時候願意悔過,甚至不知道她到底會不會悔過,我只是......”

“不能看着她在無間地獄沉淪而已。”

“我身上有功德,”他道,“而救脫她出離無間地獄也只需要功德而已,給她又如何?”

淨涪問道,“那解脫菩薩身上的業力呢?”

地藏菩薩救脫于無間地獄中受苦的衆生于這些衆生而言,确實是大功德之事。但別忘了,凡被打入無間地獄中受苦的生靈,身上都背負着一定程度的業力。這些業力,是他們在生時作惡造孽的結果,是他們傷害了其他生靈、損害了天地必須承擔的惡業。

若衆生作惡而無報,那麽那些安分守紀平平靜靜生活卻慘遭迫害的生靈又何其無辜?

是以倘若那些罪苦衆生在地獄完完整整贖還了罪孽也還罷了,可若是半路逃脫責罰,再往生他界,那這些罪苦衆生身上的業力不是落到救脫他的那個人身上,就是追逐着那個罪苦衆生而去,在諸天世界中受盡諸般苦楚,以作償還。

就算有子如地藏的解脫菩薩也不例外。

而明顯地藏菩薩走的是第一條路--将一世一世他救脫的生母身上的業力收攏在他自己身上,以一己之身擔起這近乎源源不斷的業力。

地藏菩薩表情依然平靜,“我母昔日活在之時作惡造孽,我雖不贊同她,卻不能阻止她,是以我母身上的業果原也該有我的一部分,而且我母昔時養育我長大,我所用一針一線、一米一糧,都是自我母處得來,而我母又是自她所害的那些人中收來,我無論如何都不算無辜。”

“是以,我接過我母身上的業力也是很理所應當的事。”

“一人擔起罪孽業果總比兩人都陷在這罪孽業果裏好不是?起碼我将這些業力擔起來之後,我母還能往生他界,離開那無間地獄。”

淨涪沉默了一下,又問道,“尊者是這樣想的?”

地藏點了點頭。

淨涪于是問道,“解脫菩薩知道嗎?”

地藏就笑了,“你稱呼我母親什麽呢?”

解脫菩薩......

作為孩子的地藏願意擔起母親身上的罪孽,讓母親自無間地獄中脫出,往生世界;作為母親的解脫菩薩願意為了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轉入正道,積德行善,精誠修行,終至修成正果,不再堕入無間,真正脫出苦海。

淨涪沉默了片刻,似乎想起了沈靜茹,眼神也是微不可察地柔和了幾分。

但片刻後,他又問道,“尊者您本來只是為了解脫菩薩方才起意救脫罪苦衆生,但何以解脫菩薩已經得成果位,您也還滞留在地獄呢?”

淨涪就像一個初識世界的稚童,見了地藏,就連連拿出問題來詢問他。

地藏菩薩似乎回想了一下,才認真地跟淨涪道,“昔日我确實只是為了母親去往地獄,但等我入得地獄,救脫了母親離開無間地獄之後,我看見了母親的笑容。”

如蒙大赦的釋然,明明錯的是自己卻要自己孩子替罪的苦澀......

“我也感覺到了我自己的歡喜。”

将母親解脫出去不令她繼續遭罪的歡喜,那歡喜甚至壓過了自己失去的那點東西。

“可是我母親走了,留在這無間地獄的生靈卻還有許多。我母親有我來解脫于她,他們呢?不知道還得在那無窮無盡的罪懲中煎熬到什麽時候。”

地藏全然沒有敷衍,細細地與淨涪解說自己當時的感受。

“這些生靈雖然因生前罪行落入了無間地獄之中,但那無間地獄裏的很多一部分生靈,他們在最開始造孽作惡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會傷害到其他生靈,因為沒有誰曾經去告訴過他們;有的在造孽作惡的路上走得遠了,猛然驚醒的時候,卻已經回不了頭......”

“真正知道自己做錯了,已經傷害到了其他人,甚至還以此為樂的罪苦生靈,無間地獄中确實也有,數量也确實很多。但除了他們之外,很多的都是想回頭卻回不了頭的......”

“我願意做那個能讓他們回頭的人。”

淨涪看着面前的地藏菩薩,問道:“哪怕擔起那些人的罪業?”

地藏菩薩平平靜靜地答道,“哪怕擔起他們的罪業。”

“可是那些回了頭的人入了人世,又多是重蹈覆轍,真正能夠悔改并且一直悔改不曾再犯的人少之又少......”

淨涪說的都是實話,地藏菩薩也點頭承認,但是他還是道,“只要他們願意悔改,我就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無論他們發心悔改僅僅只是一時,還是真的能夠持久堅定,無論這些罪苦生靈是因為地域裏的罪懲太過痛苦想要從這些懲罰中逃脫,還是因為真正地感受到了昔日被他們傷害的那些生靈的痛苦而想要悔改,地藏菩薩都願意給他們這個機會,接引他們離開地獄,讓他們往生他界。

淨涪又問道,“僅僅只需要念誦您的佛號?”

地藏菩薩點頭,“只需念誦我的佛號。”

淨涪沉默了一下,方問道:“尊者大德。但我還是想問,那些曾遭受傷害的生靈呢?”

地藏菩薩想了想,說道,“東勝神州有一農夫,家裏養着一頭牛。牛老了,農夫想要宰殺了它。于是他将牛賣給了屠夫,拿了錢回家。”

他說完,問淨涪道,“農夫家的牛打自被農夫帶回家以後,農忙時分拉犁耕田、拉車裝糧,閑暇時候則是拉車載人,一日不得閑,如此忙活多年,臨老時候,還要被送到屠夫那裏殺了吃肉換錢,牛對得起農夫,農夫對得起牛嗎?”

淨涪沉默着搖頭。

“牛未曾損過農夫一分一毫,農夫可曾厚待過牛?”

淨涪還是搖頭。

地藏菩薩就道,“今時農夫為人,牛為畜,農夫薄待牛,焉知來日不是牛為人,農夫作畜,為牛奔忙、勞苦一生?”

淨涪無言。

地藏菩薩此時沒看淨涪,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更遙遠的所在,“罪有報,業有果。但罪業報應之外,還有輪回。我能解脫罪苦衆生脫離地獄,往生他界,也能聚攏他們身上的業力收入己身,但那罪苦衆生離開地獄之後往生何方世界,又會是什麽樣的身份,有一個什麽樣的人生開端,其實根本還在他們己身的因果上......”

“我能解脫他們的陰世之苦,卻渡不了他們陽世的難。”

淨涪沉默許久,忽然站起身來,合掌與地藏菩薩一禮,“南無大悲大願地藏菩薩摩诃薩。”

地藏菩薩回得一禮,卻是問道:“我見你心中似有疑難,是否?”

淨涪似乎方才想起自己此行來的目的之一,于是便就将景浩界的現狀與他打算籌備景浩界冥府的事情與地藏菩薩說了一遍。

地藏菩薩點點頭,“景浩界的事情,昔日你将那玲珑骨塔中部分生靈死魂送入地府之時我就隐隐有些察覺。只是當時我沒想到那無執童子居然那般大膽,竟沒如何在意。”

地藏菩薩說道起來的時候,淨涪也就知道他說的那次指的是哪一次了。

那是淨涪修成比丘後出寺,在程家那裏收取被封印着的白骨玲珑寶塔的那一回。那會兒淨涪确實是念誦了《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借助這位地藏菩薩的神力,将一部分白骨玲珑寶塔中尚算完整的魂魄送入地府輪回往生。

淨涪想起這件事之後,又是向着地藏菩薩一禮,“弟子還未謝過尊者昔日援手之情。”

地藏菩薩擺擺手,又道,“景浩界那邊輪回往生法則混亂的事情,我也是法會前不久才知曉,說起來這事,也是我等疏于察覺,耽誤了景浩界的生靈。”

地藏菩薩反而向淨涪一禮賠罪。

淨涪哪裏敢受這個禮,連忙往側旁退開,辭讓不受。

地藏菩薩沒有勉強淨涪,他只是說道,“我過來之前,地府的諸位閻王請我詢問你們的意見,看看你們景浩界那邊是個什麽想法。”

“現在看來,”他笑道,“你們是真的有了安排啊。”

淨涪低頭,伸手去摸身上的褡裢,果然就在褡裢裏摸出了一份薄冊來。

“這是我妙音寺初初拟定的景浩界冥府方案,請尊者過目。”

地藏菩薩不過才剛接過那份薄冊,就知曉了這份薄冊的根底。可既然淨涪将薄冊送了上來,地藏菩薩也沒敷衍,甚是認真地翻開來看過了一遍。

他默默推演過一番,微微點頭,又将這份薄冊遞還給淨涪。

“非常契合景浩界的情況,很不錯。”

雖然就地藏菩薩的眼力來說,這份薄冊上記載的規劃不如何,但能夠相當契合景浩界,滿足景浩界的情況,對于景浩界來說已經足夠了。

地藏菩薩想了想,就提點道,“這份規劃你可以送入地府,待到地府那邊回應,你們再按計劃行事,就能穩妥了。”

淨涪恭敬受教。

地藏菩薩又看了淨涪一眼,笑了一下,無聲合掌,便消失在淨涪面前。

“世尊釋迦牟尼教我,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倘若将地藏菩薩的功德、慈悲與閻浮提衆生宣說......”

淨涪心神回返肉身之時,觀自在大士還在宣說《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淨涪摸了摸手上拿着的那本規劃景浩界冥府的薄冊,翻手将薄冊收回褡裢之中,認真聽上首的觀自在大士講經。

淨涪自己都沒有發現,在他重新收攝心神的時候,那蓮池上首,觀自在大士身側的那一衆佛陀、菩薩中,有幾道目光往他這邊掃了過來。

淨涪專心聽觀自在大士述說的世尊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難說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天人無量事。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堕惡道。......若能以此回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恒沙諸國土。”

淨涪一邊聽這偈言,一邊回想方才所見的那位地藏菩薩,到底與其他和尚、修士一道,向着上首的觀自在大士合掌稽首一拜。

“南無大慈大悲觀自在菩薩。”

“南無大悲大願地藏菩薩摩诃薩。”

作者有話要說:  好了,各位親們晚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