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官家賜婚了
第五十四章官家賜婚了
殿內靜寂無聲,香爐內的香煙袅袅,龍涎香的氣味緩緩彌漫。官家擺了擺手,王禦醫無聲地退了出去。王德鈞強忍着大笑的沖動,才沒有在臉上表現出幸災樂禍。這真是報應啊,王德鈞心裏想。昔日他斷了他幹兒子的子孫根,今日,他就能不舉。真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啊!
“你還在這裏幹什麽?”險些笑出聲的王德鈞莫名矮了一聲斥責,就見官家神色不悅地盯着他,他心肝一抖,忙躬身退了出去。
楚晅坐在下首,偏頭看着殿門,就是不看官家。官家尴尬地笑了笑:“沒事啊……沒事。”
楚晅咬緊下唇,似乎用了極大的力氣去忍着,才能不哭出聲來。
“是王禦醫醫術不精。”官家有些頭疼,“這天下名醫多的是,我多派些人去民間尋找名醫,說不定能治好呢。”
“您一定要讓這件事弄得天下皆知嗎?”楚晅轉頭,神色哀戚地看着官家,“我無能……”
“……你這說的什麽話?”官家臉上尴尬的笑一僵。
“原本只是傳言……您偏要讓人給我診脈,坐實這件事,以後我在京城可怎麽混?”楚晅淚眼婆娑,他生的極為俊俏,這樣泫然欲泣的模樣,官家看的都有些不忍。
“你別傷心。”官家的語氣像關心子侄一般溫和,“我讓皇後為你挑一個溫婉的妻子。”
“我這個樣子,娶人家回來做什麽?”楚晅苦笑,“天天看着她,提醒我不能人道嗎?”
“……”官家再次一噎,“你身為楚家三公子,總是要娶妻的。”
“明之知道。”楚晅任命般地點頭,“若是娶回來的娘子耐不住寂寞偷了漢子,我頭上頂一片草原,我也會當沒看見。”
“你這說的什麽話!”官家臉色極不好看,“她敢!”
楚晅倔強地撇開臉。
“有我在,誰也不敢瞧不起你。”官家拿出維護子侄的氣魄來,“誰也不敢對你不敬。嫁給你,那是她們的榮幸,好好補償她們娘家即可,她們若是膽敢不守婦道,我第一個饒不了她!”
Advertisement
“您為明之好,我知道。”楚晅從凳子上滑落下來,跪在地上,“可正是您對明之好,明之實不願您名譽有損。若是因為這件事,讓百姓對您說三道四,明之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好孩子。”官家從禦案後走出來,親自扶他起來。“若你實在不願娶妻也罷,我不強求。”
“多謝您。”明之感激地看着他。
“你先前說,你有一心儀女子……”官家好似忽然想起什麽。
楚晅苦笑:“不瞞您,我和她本是私定了終身,确實想娶她進府。我以為不管發生什麽,她都會對我不離不棄。可我一直沒和她說這件事,她聽了流言之後,竟主動退還了信物,說我身份高貴,她高攀不起。”他的神情有一絲陰郁,“我怎麽不明白,她這是嫌棄我罷了。”
“放肆!”官家大怒,“一個貧賤女子罷了,怎敢嫌棄我的侄兒?”
“您息怒。”楚晅忙道,“我現在這個樣子,恐怕誰人都避之不及。我也看開了,既然如此,我也放手。當初因為此事,冒犯您,實屬不該,請您責罰。”
官家一直對此事耿耿于懷,如今看到他主動認錯,心裏一陣熨帖,又看他神色痛楚,似乎極是不舍那女子,便恙怒道:“我的侄兒,可不是她說親近就能親近,說離開就離開的。”
“您這是?”楚晅一驚。
“就讓她去你府中做一姬侍吧。”官家雲淡風輕道,仿佛不知道這句話決定了一個女子終身。
“不可……”楚晅臉色一白,“她對我無情,我不能對她無義,她既然不願,又何必強求?”
“此事就這般決定了。”官家一甩衣袖,又回了禦後坐下。
“若您真想責罰她,請您下旨為我們賜婚吧。”楚晅再次跪在地上,白着一張臉道。
“那豈不是便宜她了?”官家皺眉。
“妾通買賣,若是日後有人看上她,想要讨她去,我也不好不放手。或者是我先她而去,她想離開,豈不是容易?”楚晅再次無奈苦笑,“可她若是成了我的妻,上了我們楚家族譜,便只能是我的楚晅的人。”他的語氣似乎不自覺地帶上一絲陰狠。
官家眼神微轉,直直地盯着他看,似乎想要看穿他的心。他心頭湧上的那股奇怪的感覺,揮之不去。可想到王禦醫附耳說的那幾句他再也不能做那事的話,心中的狐疑消散。
“罷了。”官家擺擺手,似乎有些無奈,“誰讓你也是個癡情種呢!”
在楚晅的請求下,官家只寫了一道暗旨。這個旨意被楚晅拿在手裏,随他之意,過了這個風頭,再行婚嫁。
這件事自是除了官家和楚晅二人之外,再無第三人知曉。
只是不知為何,楚晅傷了命根子的傳言不再是傳言,而成了事實。楚三爺又開始流連秦樓楚館,官家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禦史們也都識趣地不上疏彈劾,畢竟那麽個風流人物都那樣了,誰也不忍心再在他心口上捅刀子。更何況,他不能行事,去了秦樓楚館又能幹什麽呢?不過是過過眼瘾,聽聽小曲兒罷了。
勾欄院裏也都歡迎楚三爺來,畢竟長得那麽好看的人,就算是不能行那事了,看着他都挺賞心悅目的,更何況楚三爺出手又闊綽,哪個和銀子過不去呢?
楚晅回京不久,俨然又成了京城第一纨绔。他是因為上戰場才出了事的,官家面子上有愧,也就不管他。他不想做官,也遂他的意,隔幾天就到楚府的賞賜倒是不少,看的人眼紅不已。而楚晅之所以會去戰場,又是楚大将軍親自請求,自然不會對自己兄弟再多加苛責,一切也都盡着他來了。
這年十月,正值楚晅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之時,北方傳來噩耗。曾經在唐河之戰中大敗遼軍的北面行營都部署兼鎮定、高陽關兩路排陣使郭守文重病而亡。官家聽聞噩耗,深為痛惜,追贈郭守文為侍中,并賜谥號為忠武,追封谯王,派中使去北方,專程護送郭守文遺體回京,使其歸葬汴梁。
一個多月後,中使從北方回朝,說道:“郭侍中去世時,軍中軍士們都痛哭流涕。”官家詢問為何會這樣,中使回答說:“郭侍中在職時把所得俸祿賞賜全部犒勞士卒,到他去世那天,家中沒有餘財。”官家嘆息良久,賜郭守文家五百萬錢。[1]
郭府停靈,祭奠為國身先士卒的郭将軍。
前一天晚上,楚晅去了襄王府。
“明之。”襄王看到楚晅,先露出了笑意,又一想到這段時間的事,尤其是楚晅那件事,襄王臉上的笑意幾不可察地滞了滞。
楚晅好似沒有看到襄王的那絲不自在,行了禮,徑自坐了,笑道:“王爺看起來還是清減的很。”
“自從王妃走了之後,王府的廚子都好似不上心了。”襄王玩笑了句。
“聽說王爺最近經常去看劉氏?”楚晅自斟自飲地喝着酒,不知有沒有聽到他那句玩笑。
“明之……”襄王尴尬地笑了笑,明之從北邊回來,更加不羁了。
“王爺真的只是把劉氏當替身嗎?”楚晅笑問。
“明之此言何意?”襄王的臉色有些不大好看,“我也只是去看看她,并未做什麽。”
“我知道。”楚晅輕笑,襄王的臉色好看了些,楚晅手裏把玩着酒杯,意有所指道:“王爺也該再有位王妃了。”
“王妃屍骨未寒,我不能讓王妃寒心。”襄王臉上再次湧現一抹痛色。
“王爺重情重義,為了王妃已憔悴了許多。”楚晅嘆道。
襄王沒有說話,又聽楚晅問:“王爺明日可去郭府?”
“郭将軍為國盡忠,生前乃是國之棟梁,我身為晚輩,該去上一炷香。”襄王道,“我已打人去郭府遞過話了。”
“明之亦深以為然。”楚晅似笑非笑道,一臉的意味深長。
第二日,襄王來到郭府。靈堂內有許多人,都是郭将軍的兒子兒媳們,女兒們,以及孫輩們。每一個人都神情哀戚,對于襄王的到來,郭将軍的家人無不感動。襄王上了一炷香,郭家大爺請襄王到前廳稍坐,襄王推辭,只言今日來,只是來送送忠武公,無意麻煩。時值冬日,靈堂裏雖然有火盆,卻還是擋不住寒意。有些身子單薄的女子已經有些受不住了。送襄王出去的時候,離棺椁極近的一名女子身子突然晃了一下,襄王連忙扶了一下。看到一張神情凄婉,面色蒼白的臉。
“多謝王爺……”女子忙往後退了一步,離襄王遠了些。
“小妹傷心過度,失禮之處,請王爺恕罪。”郭大爺忙道。
“無妨。”襄王擺手示意,“二娘子純孝,還請節哀。”
“謝王爺。”郭二娘子垂首福身。
襄王走遠了,衆人繼續哭靈。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1]來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