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試菜成功
鍋裏的油不要太燙,太燙容易外面糊了裏面沒熟,有些熱的時候撒點鹽融化,把魚放進去火也不要太大,這樣才能表面焦黃酥脆裏面軟嫩細滑,魚皮完整不破。
雖然煎魚用沒有小刺的魚更好,但目前只有草魚也就将就着用吧。
本來她想做糖醋魚的,想到辦酒席圖個吉利要年年有餘,不能掐頭去尾,還是決定做整條魚。
江挽雲輕輕鏟動魚翻面,翻過來的一面呈現黃褐色,改花刀的地方皮已經收緊了,露出裏面雪白的魚肉。
待另一面也煎好了,将魚刨一邊,在鍋底的油裏倒入準備好的調料,蔥姜蒜花椒大蔥豆瓣醬等等炒香,再倒點自己調的糖醋汁,炒香後把魚在湯汁裏裹一裹就可以裝盤了。
撒上一點蔥花點綴完成。
魚做好時粉蒸肉和雞肉也差不多了,将雞肉撈出來,雞皮煮得黃橙橙的,切成小塊,碗底鋪黃瓜豆芽,放上雞肉,淋上自己做的蘸水,口水雞完成。
“這是口水雞,這是粉蒸肉,這是年年有餘。”江挽雲将粉蒸肉端出來,三個菜擺在桌子上。
“你們後嘗嘗看味兒如何。”孫老大發話,幾個弟弟和弟媳都靠過來拿筷子。
不管如何,這菜的賣相是很不錯的,不比酒樓差,賣相好才有面子,江挽雲的菜已經成功一半了。
孫氏在一邊緊張地看着,人是她帶來的,若是菜做得不好耽誤時間,她也要被娘家人數落。
柳氏已經從自己娘家回來了,很是淡定道:“這菜看着不錯吧。”
孫氏踮着腳,恨不得自己先嘗嘗,但她不能越過輩分,只能等叔叔嬸嬸先吃。
“好是好,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粉蒸肉自是不必多說,軟軟糯糯,鹹淡适中,米香肉香結合,油脂浸滿了土豆和紅薯,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感覺。
“這粉蒸肉好吃诶!感覺和以前吃的差不多,卻又更好吃,說不上是為啥。”
“是不是調料放得多,火候把握好?”
“反正我覺着好吃。”
幾個人吃了紛紛贊揚,孫氏放心下來了,幾人又開始嘗煎魚。
外皮焦香,裹着湯汁,裏面的魚肉雪白細滑。
“我嘗着有點酸又有點甜,好吃。”
“糖醋的嗎?這魚肉好嫩。”
“好像一點腥味也沒有,這是怎麽處理的?”
幾人嘗了一口,不約而同又夾了幾筷子,一條魚都快被夾光了。
江挽雲在腌制魚的時候打了雞蛋清進去讓魚肉更嫩滑,又加了白酒和老姜去腥,若是能有檸檬就好了,去腥更徹底。
此時孫家人已經完全放下先前的年齡偏見了,看江挽雲的眼神都帶上了尊重。
孫氏提着的心也松了下來,看了一眼柳氏胸有成竹的樣子,道:“你為什麽一點也不擔心啊,你是不是提前吃過她做的菜?”
柳氏一噎,翻了個白眼,“那不廢話嘛,不靠譜的人我會介紹給你嗎?”
孫氏聞言,很是感動道:“今天真是多虧你了,不然我們就得去請酒樓裏的大廚來了,一桌沒一百文根本請不動。”
一桌多二十文,三十桌,再加上頭天晚上和第二天中午都要吃席,那就是大概五十桌,就得多花一兩多銀子。
只剩最後一道口水雞了,孫家人問:“為何叫口水雞。”
聽起來怪怪的。
江挽雲道:“這個菜很下飯,光是聞着就讓人流口水了所以叫口水雞。”
孫家人覺得有理,一眼看去,雞肉泡在紅亮亮的辣椒油裏,上面點綴着蔥花香菜,辣椒油裏是大把的花椒蒜蓉姜末芝麻,确實讓人流口水。
還是每個人都夾了一坨雞肉,裹一裹紅油湯汁,一口進嘴裏,辣椒蒜蓉蔥花的香氣直沖腦門。
這個時代的人不善于用調料,普通家庭做飯只用鹽巴醬油,逢年過節才放點辣椒醬,花椒大蒜之類的。
調料沒有大面積種植,價格居高不下也是一個原因。
江挽雲今天用的調料是自帶來的,她前世來自于川渝,做菜都偏重口,後來又自學了其他地區的菜系,融會貫通後才掌握了将不同食材使用不用方法把味道發揮到極致的技術。
雞肉并不是老母雞,都只有幾斤重,肉都挺嫩的,與調料的味兒結合,酸辣爽口,胃口大開,忍不住再來一坨。
“這個真是絕了!比清炖的雞好吃太多了!”
“好下飯,這調料配得好棒!”
“我感覺吃了整個嘴巴裏都是蒜香味兒。”
待最後一道菜吃完,孫家人對江挽雲的手藝已經滿意得不得了。
孫老大搓搓手,有點不好意思道:“師傅,你看你這一桌收多少?”
不愧是大廚的女兒,技術确實好,但是價錢會不會也更貴。
江挽雲解下圍裙,笑道,“七十文一桌。”
孫家人都感到不可思議,他們本來已經準備好了至少八十幾文一桌了,誰知才七十文,他們這裏最低就七十文。
孫老大道:“七十文幾個菜?”
江挽雲:“一般是十二個菜,你們想加的話,十五個以內都算七十文。”
這年代大家都沒錢,做酒席只要有雞鴨魚肉就算齊全了,再随便來幾個菜,湊齊十幾個,多了主人家負擔不起。
“太好了太好了!”孫家人很是激動,孫大哥的娘子塞了個紅包過來道:“今天辛苦小師傅了,晚上吃了飯留下來住還是回家?住的話我們有空屋的,回去的話讓我兒套了牛車送你。”
江挽雲肯定不留下來住,但回家的話豈不是暴露了她是陸家人。
柳氏趕緊過來道:“她住我家,我跟她一塊兒回的,明早我跟她再過來。”
柳氏親親熱熱地挽着江挽雲的胳膊,孫家人以為她們關系好,也不再多問,讓兩人快去吃飯,天兒快黑了。
院子裏都是來幫忙的鄰居和自家人,簡單擺了幾張桌子,炒了幾個菜,江挽雲和柳氏吃了飯,孫氏的大哥就用牛車送她們三個回桃花灣。
臨走之前江挽雲又列了個單子,讓孫家去買自己需要的調料和食材,這都是應該的,每個席面師傅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
天空已經暗下來了,夜風吹着人有點涼。
孫氏笑得合不攏嘴,“我娘家人開始還數落我呢,結果吃了你做的菜後,眼睛都瞪得老圓。”
柳氏吹噓道:“那可不,換做以前,這菜只能在縣城大酒樓裏才吃得到,一盤沒有兩三百文下不來吧?”
孫氏:“我娘家這次可是下血本了,你沒瞧見,那幾大水缸的肉和魚,我叔叔幾家一家出了三兩銀子,禮金估計只收得回四五兩……”
江挽雲靜靜地聽着她們說話,她在腦子裏算着賬,一桌七十文,五十桌就是三兩五錢,只需要花三天時間,可比擺攤賺得多多了只是也更累一些。
牛車只用了一刻鐘就到了桃花灣,分別将孫氏和柳氏江挽雲送到家後孫氏哥哥就回去了。
柳氏道:“孫家給了你多少紅包?三十文?我覺着你那三個菜,五十文都值。”
江挽雲道:“摸着不像三十文,不過咱們也不是為了賺這點小錢,目光要長遠。”
柳氏聽了點頭,“你說得有道理,攢了銀子就可以早點帶三弟去省城看病了。”
剛走進院子,就見陸家人正在吃晚飯,傳林見她們回來捧着碗站起身道:“二嬸三嬸,你們可回來了。”
陸家其他人也看過去。
柳氏主動道:“成了成了,三弟妹如今也是席面師傅了!”
她大步走進屋吹噓起來,“你們知道一共多少桌嗎?”
陸予山道:“二十桌?”
普通人家辦席面二十桌已經算挺多了。
柳氏搖頭,“算上頭天晚上的,共五十桌!”
不同的情況席面也不一樣,成親是只辦中午,喪事是只辦出殡頭天晚上,祝壽是頭天晚上加第二天中午。
陸家人震驚了,看江挽雲的眼神帶着一種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的意思。
江挽雲把錢袋子拿出來遞給陳氏道:“這是今天的紅包,娘明天拿去買點肉給家裏人吃,大家幹活累,兩個孩子也在長身體,需要補補,明天後天我都不在家,還要麻煩你們照顧下相公。”
陳氏推辭了一下接下了,和藹可親道:“放心,風兒交給我就是。”
柳氏道:“娘,我也要去!弟妹人生地不熟的,我要陪着她。”
陳氏白了她一眼,“數你會偷懶,那你去吧。”
上午擺攤,下午做飯,江挽雲一邊揉着酸痛的胳膊一邊進屋給陸予風喂藥。
“明天後天我要去給人家辦酒席……”她簡單地告訴了他一下,又端了水進來給他擦身子。
“你怎麽又僵着身子了?”
突然她感覺不對勁,難道又犯病了?
想到上次他喂不進去藥,全身冰涼的情況,她不敢耽誤,一把掀了被子,把白酒倒手心就開始給他按摩。
從胳膊胸口肚子到大腿小腿,再翻過來按摩背上。
“陸予風?陸予風?”她一邊按摩一邊叫他。
按摩了一通她自己倒熱出一身汗了,給他蓋好被子出去洗漱一番回來,伸手摸了摸,沒那麽僵硬了。
“你可真是難伺候。”她嘀咕了一句,躺下沒一會就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天剛亮,江挽雲和柳氏吃了早點,孫氏已經坐着她哥的牛車來接人了。
孫氏往陸家院子裏瞅了瞅,忍不住問:“江師傅她睡哪兒,你們家的屋子沒空的吧……”
江家也是三個兒子,院子又沒孫家大。
柳氏眼珠子一轉,道:“我男人在廚房打地鋪,她和我睡的。”
陸予山正在喝粥,聞言哎喲叫了一聲,“真不是人過的日子啊,昨晚廚房有個大耗子,差點把我腳後跟咬了!”
孫氏看他耍寶,也沒多想,道:“咱們趕緊走吧。”
江挽雲和柳氏坐上牛車,路上遇見同村的,不過她戴了草帽還垂着頭也沒人認出她來。
很快到了孫家,院門大開,門口停着幾架牛車,上面堆着各種新買的食材,孫家嫁出去的女兒姑姑也回來了。
院子裏人更多了,江挽雲一到,孫氏的娘就迎上來,“哎喲江師傅來了,快請快請。”
她領着江挽雲來到露天廚房,指着屋檐下的東西道:“你要的東西今兒早上我們就買回來了,你看看有沒有缺的。”
江挽雲看了看,一時半會也看不出什麽差的,只不過她今天還帶了一些香葉八角桂皮來,這些東西現在不流行,雜貨鋪都沒賣的,是她去香料店淘來的。
今天來幫忙的人更多了,殺雞的殺雞,洗菜的洗菜,天不亮就開始忙活了。
見了江挽雲,他們紛紛議論着,有人吹噓着昨天江挽雲做的菜有多好吃,有人不相信她這麽年輕能當席面師傅。
江挽雲假裝沒聽見,系上圍裙,戴上袖套,再戴上頭巾防止掉頭發進菜裏,洗了手就開始準備了。
她早就在腦子裏安排好了,一步一步有條不紊的進行。
上午主要是殺雞,切肉,殺魚,中午随便吃點,下午開始下鍋焯水,把涼菜做出來,扣肉和粉蒸肉開始上鍋蒸。
她指揮得當,孫家媳婦和幫忙的女人也都是幹活的好手,很快一盆一盆處理好的食材都擺好了。
來吃晚飯的客人都陸陸續續來了,牛車馬車停滿院子外面,桌子上擺着瓜子花生,人們高談闊論着,待太陽西斜,噼裏啪啦的鞭炮震天響,人們陸陸續續開始入席了。
“聽說孫家找了一個新的席面師傅。”
“真的?以前都是那幾個人做的,我都吃膩了。”
“真的,你看,那個炒菜的女人,就是她。”
“這麽年輕?看着沒二十吧?”
“聽說啊,可是從城裏請回來的,原先定的席面師傅不是被別人搶了嘛……”
客人一邊嗑瓜子一邊議論着,江挽雲則手拿着大勺子,面前是三口鍋,一口鍋炒素菜,一口鍋焖鴨子,一口鍋炒肉。
旁邊兩個人幫忙翻炒,她主要是控制火候和配材料。
主人家讓上菜了,江挽雲開始指揮上菜的嫂子們行動。
每人一個大托盤,上面擺着六個盤子。
今晚是二十桌十五個菜,明天中午是三十桌。
上菜的人穿梭在桌子之間,高喊道:“菜來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