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伺機而動
“如意郎君?”
蘇其正一愣,繼而皺眉:“這種大事,她怎的從未同家裏人說過。”
諸葛少陵擺了擺手,悠然道:“诶,話可不能這麽說,蘇小姐是女兒家,想必她與令尊心中自有一番打算,你這做兄長的就別亂摻和了。”
“可……”
蘇其正神色擔憂,還欲說些什麽,卻被半途止住了。
諸葛少陵摩挲着扇柄,在棠木桌上輕輕一擊,尾部吊着的玉石便與桌沿撞出了幾聲清響,那雙桃花眼也現了幾分冷意:
“蘇大人,你現在的當務之急可不是這件事。”
“……”
蘇其正沉默了一會兒,才向諸葛少陵施了一禮:“抱歉,是我逾矩了。”
“擎雲山獻來的十卷《全真道經》已到了你府上吧。”
“是,還有一件無涯道人羽化歸一後的素蟬絲袍與幾箱道符蘭草。”
“下次你進宮拜會蘇美人時,與她一并給皇上送過去。”諸葛少陵又替他斟了一盞茶,面色松了松,又露出了他慣有的那副笑臉:
“樓懷難有如今這般糊塗時候,現下可是取得他信任的最佳時機。此計旦成,你們浚首蘇氏一族便自此如同蛟龍得水,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蘇其正聞言鄭重地點了點頭:“多謝大人指點。”
他走後,諸葛少陵獨自坐在桌前自斟自飲,此時,梅花屏風後忽然響起了一陣清雅的琴聲:
聲如古泉,渾然悠長。
Advertisement
振弦如魚龍擺尾,動如春雷,尾韻若白鶴展翅,泠泠有音。
這是一位禦琴已久的高手,竟然在室中有人的情況下無聲無息地在那不知坐了多久——
一曲久久而畢,諸葛少陵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鼓起掌來:
“許久未見,閣下這首《北宸》又臻進了不少。”
房中卻始終無人應答,只餘了風吹珠簾發出的輕動。
諸葛少陵見無人應他,卻沒有半分惱意,自顧自道:“危危北風,吹彼城郭。隰有鶴來,鳴引我室。”
“從天而降的白鶴恍如北宸之星一般引領着人們找尋安家淨土,今日彈此曲,是想勸說我迷途知返嗎?”
屏風後傳來了一陣拂弦聲,好似在與之應答一般。
諸葛少陵垂下了眼,勾了勾唇角:“但我與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不同,即使神鶴出現在我面前,也更改不了我的決定。”
“你是不會明白的。”
屏風後靜了靜,傳出幾聲喑啞的斷音,聽起來似乎有些哀傷。
諸葛少陵搖了搖頭,笑道:“不必為我嘆惋。”
“我與你不同,有着即使失去所有也一定要得到的東西。”
那琴聲又響了,竟是一曲悠揚的《蘭芷吟》。
諸葛少陵一愣,随即笑了起來:
“你還真是人如其名……”
十日後。
因于修仙成道之術有功,大胥皇帝先是将得寵的蘇美人晉位成妃,封號為“令”,又将進獻了大量道家法寶的蘇其正封為正四品吏部侍郎,并一并嘉獎了蘇府上下百餘人。
至此,蘇氏在朝中的地位一下躍過了原先氣焰正盛的王氏,甚至直逼四大士族之一洛家。
“樓重,先帝第九子,嘉其恪勤益懋,清操孝行,封嶺東安禧王,統江州十二郡,故賜青龍令以鎮守胥東,衛國土之久安。”
宋钊撫過暗衛送來的竹簡,道:“前些日子嶺東的探子回報,言安禧王府已被人暗中搬空,連平時駐守在藩地的骁狼騎都在短期內不知所蹤。”
元錫白抱着毛乎乎的胖坨,輕撓它的腦門:“你是說,九王爺已被陳國公籠絡?”
“不止。”
宋钊皺了皺眉:“我不知宋瑾恒允諾了他什麽,但恐怕不止籠絡這麽簡單。”
“我的屬下在京郊發現了一種名為‘婪炘’的煙草,此草通常生于嶺南、嶺東、及泸江等較為潮濕的一帶,在上京郊野這種幹旱之地還從未見過它的蹤跡。”
“吳新豐與我推測,九王爺很有可能已經秘密入京,并将其座下的數千骁狼騎埋伏在京畿周圍,只待起兵奪權。”
元錫白道:“未經皇命調動而擅自離守入京,這可是欺君謀逆的重罪。”
他望着宋钊:“倘若能将九王爺擒住,再告與聖上……”
“我正有這個打算。”
宋钊繼而道:“但此人行跡實在難尋,我們的人既不知其相貌,也不知其住所,只得派人盯緊宋瑾恒住的易水居,看看有無異動。”
元錫白沉吟了一會兒,由着胖坨舔他的手心,道:“若我是陳國公,便不會将他安置在離我這麽近的地方。”
“噢?”
宋钊望向元錫白:“此話何解?”
“宋瑾恒雖與九王爺結盟,但也知道事情一旦敗露自己會受他牽連,所以表面上當然能避嫌就避嫌了。”
元錫白挑了挑眉:“這老狐貍也精得很,既想利用人家,又不願與他沾上關系,想來定是把那九王爺安置在某個偏僻清幽,卻又悅之以聲色犬馬的地方。”
“閣下溪聲閣外山,雲中羅景雲外觀。”
宋钊思忖了片刻,起了身,朝門外侯着的暗衛命道:
“去溪山閣與雲外樓探一探,謹慎為上。”
“喂,我瞎猜的,你這麽信我啊——!”
元錫白把胖坨放到地上,急着追到宋钊身後。
宋钊回過頭,見他跟來,便順勢牽住了他的手:“怎麽?”
“……你不用再同徐大人他們商榷一下?”
“我不是同你商榷了嗎。”
元錫白看那暗衛還杵在門口,不由有些不自在地想抽回手:“我和徐大人能一樣嗎……”
宋钊察覺到他的躲閃,反而将那只手順着十指貼緊了:“自然不一樣。”
他認真道:“徐達比你笨。”
元錫白:“……”
“再者,這幾日我在易水居布下的眼線皆無音訊,說明九王爺很有可能真如你說的躲在那兩處隐蔽之所。”
宋钊微微垂下眼簾:“去找吳新豐與徐達議事可能會打草驚蛇,最佳時機便是在那人尚未發覺之時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