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店最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被網上那些美食圖片打動慕名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本就地處鬧市,交通也方便,最近已經不限于周末才有新客人, 有不少人甚至趁着午休或是晚上下班後過來買吃的。
為此老店也變得積極起來, 延長了營業時間。雖然沒有開設夜宵檔,但比起過去傍晚前就關門已經好了很多。
老店的紅火也帶動了周邊客流, 之前被黎家收購的那些店本身也算老店。現在被改成了黎家旗下餐飲統一風格的經營套路, 又看到錢老板他們生意蒸蒸日上, 心情很是複雜。
但簽了約,也就失去了經營主導權。門面裝修完後就按照統一要求直接打出了五折特惠促銷,而且是全場五折。在價格優勢面前, 加上黎家大手筆全城營銷, 不少人都在來找老店的路上被攔截。
這麽大力度的促銷, 自然不會是只為了酬賓。顧客被要求在享受優惠後即時在網上轉發黎家餐飲那條“老店重裝, 煥發新生”的官微,并且附帶自己的點評。
可想而知, 必然得是好評。而且越是聲情并茂的好評, 越是有機會得到店內額外獎勵。
老店之前的宣傳僅限于發布圖片, 介紹一下各色小吃的口感特點等等, 再無其他更多可引人聯想的內容與話題。
跟黎家那邊把老店的前世今生着重渲染,恨不得直接寫成一部可歌可泣的禦廚傳人成長史相比, 的确顯得單薄。
姜嚴看着錢茗統計的引流數據, 想着該是時候進行下一步了。難得這些老板對她都很信任,姜嚴也就把自己在商業方面的一些研究心得還有自己作為目标客戶的感受做了結合。
聽完她的新計劃,幾位老板雖有遲疑但已不像最初時那樣猶豫。畢竟姜嚴之前的建議已經被市場印證了是可行的, 而她的确比他們更懂年輕客人的心理。
“小姜, 你的意思是我們也要搞外賣?”
前幾年外賣軟件剛面世的時候, 這一片的老店其實都簽約了。上線以後發現銷量的确增加了,然而過了促銷強推期,新的客流越來越少,客單價還變得很低。取消了各種所謂補貼與獎勵後,客人的評價內容也從美味實惠,變成了好貴,性價比一般。
這讓老店不免有些心冷,他們堅持用傳統的法子制作,在人工方面的确會比那些集中配送甚至冷凍食品再加工的要貴不少。但是在外賣平臺上,客人是不會在乎這些差別的,老店被迫和那些極力壓縮成本的跑量店在一起競争,結果可想而知。
利潤有限,評價一般,口碑無效,平臺的抽傭半點不減。
後來,老店陸續從外賣平臺上撤了下來,幹脆一門心思只做周圍生意。
錢老板感慨:“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想把範圍擴大,真要能賣遍整個城市,那對我們來說肯定是好事。但是我們如果想要維持口碑,就必須得考慮價格問題,還有就是太遠的地方送過去味道的确不一樣了。”
姜嚴卻道:“這個不用擔心,暫時我們只做周圍,也只配送附近三到五公裏。”
她在手機地圖上畫出一個圈,這一帶的人口密度十分可觀,真要做起來其實數量也不低。
丁老板說:“客人數量倒是可以,但是平臺恐怕不會同意我們的特殊要求。之前我們想申請在高峰時段暫停接單都不許,還因為出單慢罰了我們不少錢。”
其他幾位老板也頻頻點頭,看來都吃過平臺霸王條款不少悶虧。
“所以我們不簽平臺,我們自己做一個。”
這下,就連錢茗都有不小的吃驚。
衆人齊問:“自己做?”
老板們不太了解技術方面的東西,只覺得要做一個外賣平臺并非容易的事,要不然之前那兩家平臺來談簽約的時候也不會那麽強勢。
錢茗則覺得要讓一個新生app擁有生命力太難了,尤其是現在外賣市場幾乎早已被巨頭瓜分完畢。想要再分一杯羹,無異于虎口奪食:不現實。
“我們就做一個功能最簡單的軟件,上面只有老店,面向的客戶也只有我剛才圈出來範圍之內的。”
老板們陷入思考,姜嚴怕他們還沒完全理解,又說:“就和以前客人打電話來店裏叫餐差不多性質,只是轉移到這個軟件上而已。”
錢老板又問:“那外賣誰來送?我們幾家店哪怕生意再好,也請不起專職送外賣的人。”
現在的人工成本實在太高,餐飲業整體利潤又在走低。即便是沒有房租壓力的老店,因為要在原材料上維持水準,所以也并不像外界所想那樣利潤豐厚。
“可以在高峰時段請有空的街坊做,按照派送訂單的數量付錢,要是實在忙不過來,還能找衆包。”
這樣聽上去,可行性大大提高。
那麽這個app由誰來做呢?
錢老板很是大方:“明天我讓錢勁也過來,他平時上班就是做這個的。要是他會,就讓他來,要是他不會,肯定也能找到人。”
果然,錢勁聽完後覺得不難實現,尤其是數據需求量并不是很大。
“我應該能做出來,給我一點時間。”
一聽說錢勁能搞定,大家更是倍受鼓舞。按照姜嚴所說,在app開發期間,老店開始印制大量傳單,在周圍發放,主要針對的是在寫字樓上班的那些白領。
由于app還沒正式上線,就先留了微信客服信息。錢茗主要負責這個,在網上找了一些兼職的學生,一周內陸陸續續建了好幾個客戶群。
最初通過微信下單的客戶不多,主要是那些之前來買過的客人,天氣漸涼懶得換衣服出來就幹脆叫外賣。後來有同事被安利,于是每次訂的數量也逐漸增加。
有了這些前期數據支持,老板們對于app正式上線後的情況信心大增。
不過這天他們特地把姜嚴叫到店裏,不是為了商量外賣平臺的事,而是要給她送錢。
“小姜,我們幾個商量過了,等這個外賣app上線,你拿三成利潤。”
“啊?這不行,我沒想過要從你們身上得到什麽,不要不要。”姜嚴的确是大吃一驚,之前老板們從沒顯出什麽,怎麽突然這樣決定。
錢老板作為他們的領頭人,自然說話更有權威:“我們知道你不缺這點錢,也是真心想為我們這些店出份力。但這份情我們領了,不能白占便宜。做生意是這樣,做人也是這樣,你對我們好,我們肯定不能揣着明白裝糊塗。”
上回錢老板教她手藝就已經足夠慷慨了,這次更是真金白銀讓利,姜嚴對于他們的實誠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麽。
“我只是提了幾次意見,沒有真正出過什麽力,也不會手藝,我不能拿這個錢。”
田升也在幫腔:“現在這個社會,一個好的創意就值不少錢,更何況你這已經不止一個了。你一步一步幫我們走到現在,我們心裏都很明白是什麽意義。這個錢,你如果不肯收,那我們往後的生意,做的也不安心。”
看來幾位老板早就下定了決心,姜嚴實在推辭不掉。
她想這個外賣app也是為了幫老店擴充經營範圍,利潤方面未必有多驚人。再堅持,恐怕會傷了和氣。
“那我只拿淨利潤部分的三成,一定是最後的淨利才行。”
這些老板不由得笑她:“雖說你不缺錢吧,但錢又有誰會嫌多。別人分賬的時候恨不得能多占一點是一點,你倒好,還要再三強調是最後的那丁點兒。”
老板們都是明事理的人,不僅給了姜嚴三成利潤,還特地給了錢勁百分之五。這樣算來,除了姜嚴,錢老板一家是拿得最多的。
但沒人覺得這樣的分配不合理,姜嚴從這些老板的身上,看到更多的是如何團結,如何謙讓,如何尊重對手。
姜嚴沒有和夏伊寧說過老店具體的經營現狀,但她跑老店跑得頻繁不是秘密。雖說姜嚴大部分休息時間都不在家裏總在外面跑,看上去不是什麽好現象,然而她每次回家都會帶好吃的,夏伊寧也說不出太多規勸的話。
畢竟,在美食面前,有些堅持也是沒必要的。
這天夏伊寧跟秦益珊約了客戶吃飯,剛停完車,距離餐廳還有幾分鐘的路程,突然被人塞了張傳單在手裏。
秦益珊随意瞟了眼,見上面印着的大多是一些傳統小吃,店名更是沒怎麽聽過——老店聯盟。
她笑着準備把夏伊寧手裏的那份也拿過來,然後一起疊好丢進前方不遠的垃圾桶。
“等等,我想仔細看看。”
秦益珊沒想到夏伊寧竟然會對一份排版粗糙的傳單感興趣,只好也把自己手裏那份打開看了一遍。
“有什麽特別的嗎?”秦益珊仍是沒看出太多區別來,這些小吃再普通不過了。
“看上去還不錯,不知道味道如何。”夏伊寧淡笑着把那張傳單折好,放進她的限量版H背包裏。
秦益珊見她這樣,自己那份丢了也不合适,只好學她也塞進包裏。
“你也喜歡傳單上那些小吃?”
秦益珊覺得跟夏伊寧相識多年,但對她的了解卻漸行漸遠。曾經以為自己熟悉她,現在才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事還有很多。
進了餐廳,看到要見的客人已經到了,夏伊寧的視線一直沒有看向秦益珊。
“傳統小吃之所以經久不衰,肯定是因為有獨特的魅力,而且無可取代,我只是欣賞有持久魅力且能打動人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