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寝衣自明儀肩上滑落,屋外禪燈的冷光灑滿肩頭。忽如其來的涼意,激得明儀打了個激靈。

謝纾的發垂落在她肩上。

明儀擡手推了推謝纾,斷斷續續道:“大半夜的,你發什麽情?明日不要早朝嗎?”

“要,又如何?”謝纾專注他的動作,根本不給明儀喘息的機會,義正言辭地告訴她。

“明儀,你是我的妻子。”

因為是妻子,所以想親近。

明儀愣了一瞬,睜圓了眼看他,視線中他的眉眼近在咫尺,那雙與她對視的眼睛,似要望穿她心底。她望見他鬓角泛潮的碎發,觸到唇畔熱意,嗅到春意盎然的意可香。

寂靜夜色下,他的心跳格外有力清晰。

明儀思緒飄散,心跟着跳得飛快。成為妻子的儀式,還差最後一道。

她明白,謝纾想完成那道儀式。

很想。

可……今夜她不方便。

很快,謝纾也察覺到了。

“你月信至了?”他問。

明儀赧然地點點頭:“嗯,這回提前了好幾日。”

她的月信一向不怎麽準,這回也是從馬場回來後小腹不适才發覺的。

謝纾松開她,淡淡道了聲:“抱歉,可有不适?”

方才那一番糾纏,讓明儀有些脫力,抓着錦被,靠在玉枕上,搖了搖頭:“無大礙。”

頓了頓,小聲補了句:“也就一點點腹痛。”

謝纾起身點燃了黑漆透雕木桌上的蠟燭,就着燭光看清她略微發白的唇瓣,和看上去毫無血色的臉。

他擰眉,将守夜的玉梨喚了進來:“吩咐膳房立刻備碗姜湯過來。”

玉梨愣了愣,看向明儀。

姜湯不是臨睡前服了一碗了。還要嗎?

明儀給玉梨使了個眼色,玉梨立刻會意,忙朝謝纾應道:“是,立刻去備。”

話畢,玉梨轉身離去。

屋裏只剩夫妻倆,燭火忽明忽暗,明儀伸出小指勾了勾謝纾的衣袖,理直氣壯道:“你妻腹痛,快幫着揉。”

謝纾朝她掃了眼,那眼神裏多少帶了點嫌棄她麻煩的味道。

雖是如此,他還是坐到明儀身側,将手蓋在她小腹上,照着很久以前曾借閱過的醫經裏記載的方式,緩緩地揉。

卻被她嫌棄:“力道太輕!”

謝纾:“……”

“左邊一點。”

“不對,重一點。”

“嘶,你當捏饅頭呢?要輕輕的來。”

“不是不是,上去一點。”

“你會不會揉啊?”

被嫌棄了一大通,謝纾停下動作,冷聲道:“不會。”

明儀:“……”

怎麽了?是你拿劍握筆掌握生殺大權的手,用來給你夫人揉小腹大材小用了?

一點耐心都沒有,怎麽做人夫君的?

明儀不滿道:“你便是這麽對待你身體不适的妻子的?”

“我看你還有力氣找人麻煩。”謝纾道,“好的很。”

明儀:“……”

不久後,玉梨端着碗姜湯進來。

明儀樣樣都要求精細,不能有一點怠慢。

謝纾瞧了眼放在小桌幾上的姜湯,裝姜湯的碗是汝窯特制的彩繪白瓷,姜湯旁還配着八小疊佐姜湯的點心,每塊點心都用不同花紋的琉璃盤裝着,點心旁還備了淨手用的帕子,以及喝完姜湯後漱口用的香湯和香片。

明儀瞥了謝纾一眼:“我身上沒力氣,你喂我。”

謝纾端起姜湯,考慮到明儀挑剔的性子,他先抿了一小口,看看姜湯有沒有太燙太甜太辣太涼。

明儀:“不必用嘴喂,用勺喂就好。”

謝纾:“……”

明儀把頭伸過來,微微張嘴,示意他快點喂。謝纾依言一勺一勺地将姜湯喂給她。姜湯沾濕了她的唇瓣唇角,本就嬌豔的唇瓣更顯潤澤晶瑩。

姜湯很快見底,謝纾沉着眼放下碗勺。

明儀唇角沾了姜湯,吩咐謝纾替她拿幹帕子過來,可她沒等來幹帕子,卻等來了謝纾的唇。

氣息相交,衣角相貼,桌上的碗勺“哐當”一聲翻倒在地。

明儀也不知道為什麽喂姜湯喂到了卧榻上。謝纾的吻看似疾風驟雨,實則隐忍而有分寸。

稍稍親近片刻後,謝纾松開了明儀,靠在她肩頭靜靜平複,額間的汗水順着發絲而下。

明儀關切他道:“夫君……”

謝纾“嗯”了聲:“你要幫我?”

“我、我……你……”明儀紅透了臉,“你別想!我不會。”

謝纾笑了笑,沒再說什麽,吹熄了黑漆透雕木桌上的燭火。

屋裏暗了下來,靜谧夜色掩下翻湧情潮。

謝纾躺在明儀身側,伸手攬她進懷,溫暖的掌心覆在她小腹上。

“睡吧。”他輕聲道。

明儀應了他,可閉上眼卻久久無法再入眠。小腹上傳來他掌心的暖意,也不知怎的,開始胡思亂想,妻子和心上人是一個意思嗎?

那夜過後,謝纾依舊整日忙于朝政。

盛春,月初。萬紫千紅競相睜眼之時,原定在梨園廣場馬球賽如期而至。

明儀坐在看臺上首,百無聊賴托腮望着賽場,賽場上駿馬奔馳,馬球在杆下流轉。

馬球場上時不時傳來歡呼聲。

崔書窈和裴景先夫婦二人在場上配合無間,已連着拿下了三場比賽的彩頭,一時風頭無兩。

今日的馬球賽仿佛讓二人找回了當年風光。

崔書窈騎在馬上,笑着自馬場上朝明儀看來,那笑裏滿是洋洋得意。

明儀懶得理她,移開視線,徑自取了杯桃花釀,惬意無比地小酌。

程茵剛從大慈恩寺陪母親禮佛回來,正巧趕上了馬球賽。此刻她正坐在明儀身邊,瞧見明儀面對崔書窈的挑釁一臉淡然的模樣,不由道:“殿下今日瞧着心情不錯。”

明儀眉梢微揚:“還成吧。”

馬球場上,崔裴二人勢頭很猛,顯然是沖着拿下今日全部彩頭去的。

不過可惜,最後那彩頭會是她的。

明儀朝遠處望了望。謝纾許是還在忙公務,尚未到場。

自她月信那日後,謝纾便未回過宜園。她早料到會如此,那日謝纾臨走前,她特意提醒了他,別忘了答應過她,要拿下彩頭的事。

他自是答應了,順帶還在她唇上讨了一點小好處。

程茵掃了一圈看臺,若有所思地問起:“今日怎的不見姜菱?”

“她昨日跟着平寧侯夫人去雲城外祖家賀壽去了,說是要待上幾日才回來,趕不上今日馬球賽了。”明儀道。

程茵嘆了口氣:“那可真不巧,你知道的,我那阿兄從不愛湊熱鬧,今日專程為姜菱來這,倒是撲了個空。”

明儀目光微閃。她也不好告訴程茵,姜菱就是為了躲你阿兄才特意出城去賀壽的。

程茵不提,明儀倒是未在意。程茵一提,明儀才注意到站在不遠處的程之衍。

今日的程之衍一改往日沉悶之氣。一身朱色梅花紋長袍、配着金筐寶钿玉腰帶,頭上是亮眼的紅寶石金冠,滿身鮮豔,環佩叮咚。

姜菱素來最喜鮮豔之色。

都說孔雀求偶會開屏,原來人也一樣。

明儀輕嘆,也不知有些人何時才會“開屏”。

“說起來,英國公夫婦怎麽會想到要同平寧侯府結親的?”明儀随口問了程茵一句。

程茵神秘一笑,舉着茶盞慢悠悠道:“這卻是說來話長,還得從幾年前三王之亂說起。”

明儀抿着桃花釀,臉上泛着微醺的淺紅:“你且說來聽聽。”

程茵道:“幾年前三王之亂那會兒,我家阿爹和平寧侯一道進宮平叛,平寧侯替我阿爹擋了一箭,救了我阿爹一命。我阿爹感恩,便派人送了不少謝禮給平寧侯。結果你猜怎麽着?”

明儀:“嗯?”

“平寧侯把那些謝禮都退了回去,只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皮糙肉厚跟沙袋似的,挨一箭沒事。”程茵捂嘴笑,“那會兒我阿爹便覺着平寧侯是個實誠人,可結交。”

“其實原本三年前我家便要向平寧侯府提親的,只不過被鄭柏那小人耍計搶了先。後來平寧侯府同令國公府結了親,我家自不好再說起此事。”

明儀:“原是如此,這麽說來,這回去平寧侯府提親也是英國公的主意?”

“那倒不是。”程茵悄聲道,“這回卻是我阿娘的意思。”

明儀張了張嘴:“你阿娘屬意姜菱?”

程茵道:“正是。”

明儀略有疑惑:“可我聽聞英國公夫人眼光頗高,先前好些出身名家的閨秀都被她婉拒了,連看梁王那位閨譽極佳貌美如花的嫡長女都不甚滿意,她何以看上姜菱?”

“這事說來也巧。”程茵道,“你是知曉的,我阿娘同我阿兄是一個脾氣,不喜人多熱鬧,平日不大出門見客,加之自先帝去後,她便随你祖母一道,常年在大慈恩寺禮佛,故而現今京城年輕一輩的閨秀少有認得她容貌之人。”

“上個月她在大慈恩寺後山,不小心跌進了小山溝裏。你是知道的,我阿娘她……稍稍有些重量,身旁婢子拉不動她,我阿娘只好讓那婢子先去大慈恩寺搬救兵,自己留在原處等待。”

“恰好那時一群貴女踏青而來,見着我阿娘陷在泥坑裏,個個避之不及,連讓丫鬟婆子搭把手拉人都嫌髒。”

“其實那群貴女的心思我也明白。無非是瞧我阿娘一身素衣打扮,以為是哪來的無名山野老婦,自恃身份怕與老婦牽扯上關系,髒了自己的手罷了。”

明儀聽到這還有些雲裏霧裏的。

“所以呢?”明儀問,“這同你阿娘看上姜菱有何幹系?”

程茵輕咳了幾聲,飲了口茶湯潤潤喉:“我這不是還沒說完嗎?”

她繼續道:“那群踏青的貴女裏頭,正好有姜菱。她二話沒說,上手就把我阿娘背出了泥坑,一路背着我阿娘去看了大夫,清洗包紮過後,送她回了大慈恩寺。”

“我阿娘當時便想,這姑娘看着身板小小的,力氣倒挺大,背了她一路也不喊一句累。還有那份見義勇為的善心,她很是欣賞。”

“我阿娘還說,姜菱這姑娘很是有趣。”程茵道,“她當時為了答謝姜菱,親自下廚在寺裏煮了碗素面給姜菱。我阿娘那個廚藝,我家人人避之不及,阿兄見了繞道走,我阿爹見了要喊一句好可怕,結果姜菱竟然吃了三大碗!”

“我阿娘這輩子從未見過如此欣賞她廚藝之人,頓時心花怒放,覺得這姑娘能成。”

明儀:“……”姜三碗這個诨名真是沒白叫。

程茵:“不過我二叔卻覺得這樁婚事不是很妥。”

“一則嘛,他覺得平寧侯府的門第在衆多聯姻備選中實在排不上號。二則,畢竟平寧侯府先前與令國公府聯姻鬧得不歡而散,姜菱又是再嫁之身。他心中多少有些顧慮。不過畢竟不是他兒子成親,他說了也不算。”

“我阿爹阿娘倒是對這些顧慮不多,不過終究是給我阿兄說親,總要探探我阿兄的口風。若我阿兄不甚滿意,爹娘自不會強求。”

言及此,程茵忽笑出了聲:“你猜我阿兄聽了這事,是如何說的。”

明儀猜想,大概是說了願意之類的話,卻聽程茵道:“我阿兄說,既然英雄不問出處,女子又憑何要論過往?”

明儀微愣,她倒是沒看出來,程之衍那般刻板守舊之人能說出這番話來。

“阿兄他約是很中意姜菱。”程茵朝今日破天荒穿了一身鮮豔衣裳的程之衍看去,“卻不知為何,姜菱總似在躲着他一般。”

“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吧。”明儀喃喃道,心裏卻想起姜菱說過的那句“不合适”,不由有些出神。

要想讓一開始便覺得“不合适”的人轉變心意,怕是很難。

明儀又朝遠處望了眼。

謝纾還沒過來。

馬球場上喝彩聲不斷,間或還傳來禮炮鑼鼓聲響。

明儀被聲響吸引着朝馬球場上望去。在方才她與程茵說話的間隙,崔書窈和裴景先已經拿下了第五個彩頭。

崔裴二人騎着馬肩并肩走在馬場上,相視而笑,好不甜蜜得意。仿佛這場馬球賽是為了證明他二人恩愛纏綿而設。

馬球場上還剩下五個彩頭。

明儀的心莫名有些空落落的。她朝身旁雲莺低語道:“你悄悄出去問問,攝政王為何還不來?”

雲莺應了是,趁着衆人不注意,悄然離開馬球場,朝皇宮南門宣政殿而去。

宣政殿外駐守着層層衛兵,将整座宮殿圍成銅牆鐵壁,整座宮殿寂靜肅穆,透着威嚴之感。

雲莺站在三層高臺之外遠望,裏頭似乎正在議事。

她請人為她通傳,等了許久,才等到乘風出來。

乘風自是明白雲莺為何而來,可他也無奈,只能道:“王爺正在殿內議事,暫且走不開。”

雲莺嘆了一聲:“那便勞煩郎君進去同王爺說一聲。一會兒若得了空,盡快過去。”

末了雲莺又添了一句:“雖說殿□□諒攝政王的難處,可王爺一而再再而三失約,殿下心裏總歸是不好受的。殿下也不是那等無理取鬧纏人的女子,只這回這事實乃她多年未解之心結。”

梨園廣場。

馬球賽已比完了第七場,只剩三場沒比。

崔書窈和裴景先夫婦倆默契十足,已連着拿下了七個彩頭。

明儀無心再看球場,她朝遠處望去,見雲莺獨自一人回來,便什麽都明白了,唇角失落往下一彎。

賽場上休息間隙,崔書窈挽着裴景先的手,從明儀身旁經過,毫不掩飾唇畔笑意。

“聽聞近日殿下在向攝政王習馬,不知可有所成?”

“哦,我差點忘了,攝政王日理萬機,怕是有些日子未歸家了吧。”

“攝政王與殿下夫妻恩愛,也不知今日會否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陪殿下。”

明儀不屑地一笑:“那是自然。”他答應過的。

崔書窈刻意湊近明儀小聲道:“你還在等他吧?可惜,攝政王正忙于處置江南道赈災銀貪墨之事,今日恐怕不會來了。最後的彩頭會是我的。”

明儀心頭莫名緊了緊。

崔書窈臉上挂着得逞的笑,繼續回馬球場賽球。

她和裴景先二人毫無疑問地拿下了第八場和第九場的彩頭。

最後一場定在兩柱香後開始。

壓軸的彩頭是一支白玉纏金絲桃花簪。

明儀望見那支簪子愣了愣。

她認得那簪子。

那簪子原是她父皇贈予母後之物,做工形狀皆取自《桃夭》,有定情之意,誰曾想一番流轉竟成了這場馬球賽最後的彩頭。

自己父母的定情信物,明儀自是不願讓這東西落于他人之手。

可眼看着最後一場比賽就要開始,謝纾卻還未過來。

他大約是來不了了。

雲莺怕明儀難受,輕輕勸道:“今日這馬球實在無甚意思,殿下不若和程娘子一道去花園轉轉散散心?”

程茵忙附和着點頭,順帶誇了一番花園裏的春景,意圖引開明儀注意力。

明儀沒應,藏在衣袖裏的手心緊了緊,垂下纖長眼睫,強撐着道:“再等等。”

最後一場馬球賽的鑼鼓尚未敲響,也許他還來得及趕過來。

崔書窈牽着馬朝明儀看去,勾了勾唇,正準備上馬,卻聽見不遠處傳來一陣騷動。

似乎是有什麽“大人物”坐着金辇來了梨園廣場。

雲莺遠遠瞧見金辇過來,欣喜地去喚明儀:“殿下,來了。”

明儀別過臉輕哼了一聲,而後唇邊浮起一絲笑意,滿臉都是喜悅期盼的緋紅。

崔書窈緊拽着馬繩面容僵硬。

在場衆人的目光都朝那座金辇而去。

金辇上的人擡手掀開車簾,從辇轎上緩緩下來。先露出的是他的金靴,而後是他異于中原人的容貌。

在那人露面的那一瞬,衆人皆是一怔。

怎麽不是攝政王,而是……回纥小可汗。

明儀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崔書窈瞧見眼前這一幕,毫不掩飾地笑出了聲,那笑裏充滿了同情與嘲諷。

明儀指尖扯着裙擺,久久沒說出話來。

馬球場上衆人面面相觑,只有回纥小可汗還在狀況外,全然不知發生了何事。

他剛從辇轎上下來,一眼便望見他的小公主在朝他笑,那笑容千嬌百媚,萬般動人,眼裏仿佛盛滿了光,暖得能融化積雪。

可不知為何,很快那令人看得心潮澎湃的笑容便消失在了她臉上。

阿曼一時有些摸不着頭腦。

鴻胪寺楊少卿跟在阿曼身旁,負責為阿曼引路,他道:“小可汗方才不是說想賽一局馬球,正巧還有最後一局沒賽,您要不要去試試身手?”

“也好。”阿曼應了聲,翻身上馬朝球場而去。

臨去前,阿曼朝看臺望了眼,見彩頭是支精致別致的桃花簪,小公主似乎對這只桃花簪頗為在意的樣子。

“不知這簪子有何來歷?”阿曼問身旁的鴻胪寺少卿。

楊少卿世家出身,見識廣博,恰好對這簪子之事有所耳聞,便告訴阿曼:“此簪原是先帝送給其發妻之物。聽聞從前先帝對先皇後一見鐘情,只他是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拉不下臉來言明對先皇後的愛意,便贈了這支桃花簪,含蓄以表其情。不過說來也奇怪……”

阿曼疑惑:“怎麽?有什麽奇怪的?”

楊少卿道:“這簪子在三王之亂那年便遺失了,沒想到竟找着了。也不知是誰把這簪子安排成了今日最後的彩頭?”

“哦?還挺有意思。”阿曼忽然覺得今日這場馬球賽他還非比不可了。

若他能拿下這最後的彩頭,想來小公主也會對他另眼相看。

很快,最後一場比試的鑼鼓聲響起。球場上,馬蹄聲亂,風沙漸起。

阿曼生于草原,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對馬球一事十分熱衷且擅長。一進了場子,便如魚得水。

崔裴二人雖也技藝精湛,但到底在偏遠之地呆了三年,騎術和技巧生疏了不少。不比阿曼在回纥時便日日與草原野馬為伴。

無論是禦馬還是搶球都不如阿曼手腳利落、得心應手。

一番腥風血雨厮殺過後,阿曼揮動木制球杆,從崔書窈和裴景先手中搶占了先機,一舉揮杆擊球進洞。

擊球進洞的那一瞬間,阿曼深覺自己此刻風采絕然。

他想象着小公主看見他這般風姿時的樣子,回頭朝看臺上望去,卻發現明儀的位置上早已人去樓空,空無一人。

阿曼:?

臨近黃昏,宣政殿內議事才結束。

衆臣自壓抑的殿內出來,或低頭不語,或長嘆搖頭。

連日來的審問,江南道赈災銀失蹤一案,真相已然昭然若揭。

江南道節度使以權謀私,勾結江南道衆官員,貪墨赈災銀近五十萬兩,罪大惡極。

按理說犯下這等惡事,依照大周律理當嚴懲。

攝政王處事果決,心中素有成算。早前也的确有派遣兵馬将其拿下之意。

一切準備就緒,可就在今早,江南道節度使蘇晉遠派人呈上了告罪書。

那封告罪狀,可謂字字泣血。

首先沉痛地表達了自己因一時貪念犯下大過而深深愧疚,自責不已。

而後,“坦誠”直白地将自己的過錯一一言明,并且将貪墨的銀兩悉數上繳,以贖回自己的過錯。

再接着隐晦提及自己曾經在助新帝登基時立下的汗馬功勞,暗示他已然上繳藏銀,若新帝不看情面嚴懲自己,恐會背上忘恩負義之嫌。

新帝登基不過寥寥幾年,根基尚淺,而那蘇晉遠常年駐守江南道一方,氣焰嚣張,擁兵自重,似盤踞山中的猛虎一般。

地方強權,京中難控。

就算知其犯有大罪,仍不可擅動。

此事看似是一樁貪墨案,實則卻将如今新朝的隐患暴露得一般無二。

連日未眠,一場議事結束,謝纾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一旁的紫檀木靈芝紋桌案上,放着他母親溫氏多年來給他寫的第一封的親筆來箋。

請求他放過自己“父親”。

謝纾沉默着出了宣政殿。

乘風見他出來,向前禀道:“梨園廣場的馬球賽已經結束了,最後那彩頭被回纥小可汗奪了去。”

謝纾眼微沉問道:“殿下呢?”

乘風頓了好一會兒,回道:“似乎在麟德殿,英國公府的程姑娘在她身側陪着。您現下可要過去尋殿下?”

謝纾未答,又問:“回纥小可汗在何處?”

乘風道:“聽鴻胪寺的楊少卿說,馬球賽結束後,小可汗便去了梨園廣場旁的禦馬場練騎射。”

馬球賽後,小皇帝還在麟德殿設了場晚宴。宴請衆臣和回纥外賓。

明儀坐在女賓席,“小酌”着桃花釀,綠酒一杯一杯下肚。周圍方圓十裏都能感受到她沉郁的氣場。

臉臭得連崔書窈都不敢輕易上前招惹她。

程茵試圖從明儀手中把酒杯搶過來,卻失敗了,只好道:“我的祖宗,莫要再喝了,你以為你是酒桶不成?”

明儀醺紅着臉靠在紫檀木桌幾上,一言不發。

程茵嘆氣:“你那夫君是個什麽脾性你還不清楚嗎?定然是被什麽正事耽誤了,不得已才……”

雲莺也跟着勸道:“婢聽乘風說,這回江南道出的事,屬實棘手。待王爺議完事,定然會立刻來尋您。”

明儀勉強笑笑:“我明白,正事要緊。”

人人都說父皇對母後寵愛至極、深情不改,可于父皇而言,朝堂之事永遠都是排在母後前頭的,母後下葬那日,父皇去了京郊大營徹夜未歸,來不及送她最後一程。

父皇愛重母後如斯,尚且如此,更何況謝纾。

朝堂之事關乎萬民福祉,這是身居高位者應盡之責。

明儀這麽想着,心裏好受了許多。

卻在此時,她恰好聽見身旁那幾個與崔書窈要好的女眷,用她能聽見的聲音“小聲”議論。

“這麽晚了,宣政殿那還在議事嗎?”

“早結束了。”

“那怎麽不見攝政王?”

“聽說議事一結束便去禦馬場練騎射去了。”

“怎的這麽晚還去禦馬場?”

“許是好不容易得了空,想找點事做。”

明儀當然聽出了那些人的“話裏有話”,不過是想告訴她,謝纾早得空了,可他就是不來見你。

明儀醉得腦袋稀裏糊塗,思緒紐成一團亂麻,只知道自己很生氣。

她對着那幾個多嘴的女眷道:“諸位瞧着嘴挺空,傳本宮口谕,每人背誦《般若心經》五百遍,沒背完不許用膳。”

“……”

入夜,禦馬場。

阿曼正和幾個大周臣子切磋騎射。騎射在大周是為君子六藝,普通世家子第練習騎射多以陶冶情操為主。而騎射對于游牧捕獵為生的回纥人來說卻是安身立命之本。

阿曼與身旁幾個大周臣子比試騎射,漫不經心地騎着馬拉弓,射出去的箭穩穩落在正前方的靶心上,可以說贏得好不費吹灰之力。

身旁圍觀之人很給面子的捧場喝彩。

一片喝彩聲中,忽從不遠處射來一箭,擦過阿曼肩膀上的衣料,“嗖”地朝箭靶而去,将阿曼原本正中靶心的羽箭打落,取而代之。

周遭忽地一靜。

阿曼朝那支箭射來的方向看去,見謝纾正騎着馬從容地朝這走來。

“不知攝政王來此有何指教?”

謝纾道:“本王想同小可汗比試一場。”

“好。”阿曼冷笑一聲,方才他射在靶心上的箭被謝纾取而代之,這明擺着是挑釁,他不接還不成了。

謝纾又道:“既是比試,總不能沒有彩頭。”

阿曼問他:“你想要什麽?”

“聽聞小可汗今日在馬球賽上贏得一彩頭。”謝纾道,“本王屬意此物。”

阿曼想到那東西的來歷,不由一笑:“可以,不過若攝政王你輸了,打算拿什麽東西做我的彩頭?”

“不可能。”謝纾沉下眼,“輸不了。”

阿曼:“……”

麟德殿,飲宴之上氣氛低迷。

那幾個多嘴的女眷,被壓着在牆角苦哈哈地背心經。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注)”

明儀頂着一張醉紅的臉,聽着那幾個女眷背的心經,不滿道:“本宮聽不見,背大聲點!是學蚊子叫嗎?方才在本宮面前,你們可大聲得很,生怕本宮聽漏一個字呢。”

幾個女眷扯着嗓子繼續背,背心經的聲音響徹整個席面。

明儀本着自己精益求精的挑剔心态道:“背仔細點,錯一個字,給本宮全部重背。”

那幾個正在牆角背書的女眷聞言,臉色皆是一白:“……”

明儀又為自己添了一杯桃花釀。

程茵趁她不備,從她手中一把奪過酒壺,把裏頭的桃花釀都倒了。又朝身旁的雲莺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趕緊去禦馬場找謝纾,讓他過來把夫人接走。再不來他夫人就沒了。

雲莺忙應了,剛轉身欲去,卻見想找的人來了。

謝纾自禦馬場而來,一身騎裝尚未來得及換。

宴上衆人見謝纾來了,齊齊朝他行禮,而後一片噤聲。

乘風将殿裏的人依依請了出去,殿內一時安靜得出奇。

明儀昏昏沉沉地埋怨道:“背啊,怎麽都不背了,你們當本宮口谕是放屁不成?”

謝纾垂眸輕輕嘆了聲,走到她身邊,取走她緊抓在手裏的酒杯。

明儀尚未反應過來,整個人被他橫抱了起來。

“殿下。”他道,“回去了。”

明儀腦袋裏暈暈乎乎回蕩着“回去了”三個字,在看清謝纾的臉後,奮力想從他懷裏掙紮開來卻無果,只能憤憤然喊了句:“不要!”

抗議顯然無效,明儀被謝纾塞進了回宜園的馬車。

馬車颠簸在路上,明儀覺得眼前的一切都在搖晃,被風吹動的車簾,沾滿酒氣的裙擺,還有謝纾。

她恍惚記起三年前在偏殿的那晚,謝纾告訴她“我們成親吧”之時的樣子。

那張臉上分明看不到半分喜悅。

明儀問過自己很多次,如若沒有那晚的春宵度,謝纾會否還會同她成婚?她心中明白答案是不會。

沒成親前,謝纾待她的态度一慣是禮遇而疏離,疏離到她裝“偶遇”碰見他十次,他統共只擡眼瞥了她兩回。

所有人都覺得他們不合适,包括他。

但在拿到賜婚聖旨那一刻,明儀又心存僥幸地想,或許成親後他們慢慢就會合得來也不一定。

一路颠簸回了宜園。

謝纾吩咐雲莺去準備醒酒湯,而後抱着滿身酒氣的明儀從馬車上下來,一路穿過長廊朝長春院而去。

明儀在他懷裏掙紮開來,嚷着要自己走。

謝纾怕她弄傷自己,無奈只好輕輕放她下來,輕輕撣了撣她衣上沾的塵埃。

明儀步伐不穩,東倒西歪地朝前走了幾步,謝纾上前攙住她。

“小心。”

明儀憋了一天的委屈,在聽見他關切話語的那一瞬,不争氣地化作潮氣覆在眼睫上。

“你為何沒來?你知不知道……”

想說什麽卻又覺得這些話很多餘。

明儀懂得于京城權貴而言,成親多數時候都只是利益結盟的紐帶。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都是虛言,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陌路夫妻能做到相敬如賓已是不易,更遑論恩愛。

很多時候,只要不觸及他的核心利益,謝纾也願意給個面子哄哄她。

就像大人哄孩子,若是聽話便有糖吃一般。

謝纾願意對她盡責,在他得空之時也樂意花時間安撫她一二,可那種感情同心動和男女之情相去甚遠。

明儀知道只要他們彼此不戳破真相,也能好好過日子,甚至于成為他人眼中“相敬如賓”的好夫妻。

可約是方才飲下肚的酒在作祟,明儀心緒翻滾,怎麽也無法平靜。

她垂着眼,以一種複雜的口吻道:“若是沒有那晚的春宵度,你如今也該尋到合适的妻子了吧?”

“殿下。”謝纾眼裏看不出情緒,打斷她的話,“你醉了。”

“我沒醉。”明儀歪着步子朝前走,無意間踩空了臺階,險些跌倒。

謝纾忙把她重新扯進懷裏,橫抱了起來。

明儀用力推了他幾下沒推開,滿心憤懑,在醉酒的作用下又氣又難受,只想着要掙脫他,擺脫他。

也不知怎麽的腦袋裏冒出“和離”兩個字。

仔細想想,謝纾剛從西北回來那會兒,她本就是打算要和他和離的,連和離書都備好了的。

眼前一閃而過和離書的畫面。

和離書……

明儀強笑了幾聲,從衣袖中甩出一紙和離書,對着謝纾輕擡起眼,揚起下巴,朱唇輕啓,冷道:“和離。”

謝纾看着被她當成“和離書”扔過來的絹帕,久久無言,抱着她快步朝卧房走去。

明儀被他緊扣在懷裏動彈不得,伸手推他:“你要做什……麽……唔。”

她的話盡數被堵在了他的唇下。

夜風在耳邊呼嘯,片刻後,明儀聽見他道:“圓房去。”

作者有話說:

(注)源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v後四天v章留言有紅包,四天後統一批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