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常有憂思逾宮牆
趙承覺得自己小時候挺不是個東西,先生在世的時候每天替他處理那些層出不窮的破事,後來先生沒了,他還沒來得及從悲傷中走出來,又開始致力于把先生的兒子往火坑裏推。
說來就這麽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熊孩子,紀桓後來也能為他出生入死,上輩子一定是欠了他很多錢。
紀桓年方十九就做了博士,可見學問相當不錯,可他有點不太愛幹正事。紀公子整天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什麽荒唐玩什麽,好像叛逆期永遠都過不去了似的。紀延年妻子早逝,對獨子就格外溺愛,兒子愛美人,他就養了不少漂亮的家伎。可惜紀公子專愛打野食,沒事就頂着他那張眉目如畫的臉流連花街柳巷章臺伎館,招搖撞騙,好不風流,也不怕人诟病。
本來他那博士幹的好好的,每天無所事事正合他心意,可誰想到禍從天降,那位不怎麽着調的九五至尊居然讓他去帶孩子!
開什麽玩笑,他自己的兒子還帶不好呢。
好在常山王并沒有傳說中的那般頑劣,與自己也算脾氣相投。因此紀桓日日把自己收拾出個人樣,前去長祚宮糊弄孩子。紀桓偷懶,這《詩》一講起來,就拖了好多天,直到趙承病愈,他也沒備新課。
紀桓所學極雜,卻是最愛思無邪的詩三百,講起來口若懸河,時不時說一個自己編的小故事,也不管是不是孩子能聽的。此時的紀桓年紀尚幼,并不及趙承印象裏博學,也沒有出将入相後的眼界,可是靈活跳脫文采飛揚,每每看得趙承移不開目光。
趙承前世第一次見到紀桓時,那少年剛剛喪父,妻子難産而死,獨自帶着尚在襁褓中的如意,就這麽卷入了那場争奪皇位的兇殘戰争中,九死一生。此後宦海沉浮,再到君臣猜忌,從沒過過一天舒心日子。他只知道紀桓少年老成,卻不知道他失怙前是這樣無憂無慮的。趙承只恨不得讓這樣的日子過得久一些才好,過得荒不荒唐也大可随他去。
只不過,他那風流也太礙眼了點。
然而投契歸投契,紀桓幾乎從不在長祚宮留宿。每每借口家裏還有兒子要照看,晡時前準會溜走。其實他家裏滿打滿算主人三口,僅供如意驅使的仆婢就有好幾十,哪裏輪的上他抱孩子?他最多在孩子不哭不鬧心情不錯的時候逗弄兩下罷了。趙承一聞見他身上熏得幽深而似有還無的蘭花香氣,就知道這人一定是又要去哪鬼混的!
趙承一時暗恨,一時又想,做個不成器的纨绔沒事糟蹋糟蹋家業,可也沒什麽不好。
哪知第二日,紀桓就成功地把趙承好不容易撐起來的大肚能容打了個支離破碎。
趙承一早見着紀桓,發現這人居然沒換衣服,袖口還帶着些許酒氣。他太了解紀桓了,此人最重儀容,什麽衣服熏什麽香配什麽冠,一天換一身絕不重樣;就是正經朝服他都恨不得穿出花來。今天穿得這麽随意,可見是在外頭鬼混到天明,實在來不及了!
一股無名火湧上心頭,趙承今天對先生也就格外不恭敬——尤其是他無意中看見紀桓拿來擦手的那條脂粉氣十足的新帕子後。趙承幾乎是咬牙切齒地想道:這可真好,跟什麽不三不四的人鬼混,還連信物都交換上了!
紀桓自然是注意到了,可他沒當回事。作為過來人,他非常理解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精力充沛卻又無處發洩的處境,這個時候不跟教書先生找點麻煩,還能怎麽樣呢?因此紀桓十分寬容地沒有計較,可他的這番寬容落在趙承的眼裏,卻又滿不是那麽回事了。
趙承心裏酸溜溜地想,這麽急着講書,連自己找茬都不在意了,待會怕是還約了哪家的美人吧?深感自己被忽視的趙承極度不悅,不管後來他們君臣關系如何緊張,至少在之前的很多年裏,他在先生心裏都是第一位的!如今可好,他居然為了個來路不明的東西忽視自己!
Advertisement
趙承越想心裏越窩火,越窩火就越找茬。紀桓盡管理解他,可不代表他那“剛正不阿”的公子脾氣就能一直容忍。終于,在趙承又一次陰陽怪氣地挑刺之後,紀桓把竹簡一扔,笑眯眯地對趙承說道:“大王,臣還有些別的事,想告個假,今日就先到這裏吧。”
這長祚宮裏連個管事的都沒有,除了趙承就是自己最大,告假自然得問常山王本人。紀桓覺得自己無比體貼:既然常山王念不下去書,那還不如讓他先好好玩玩,等靜下心來再念。告完假,紀桓滿心歡喜地等着看那少年大喜過望的神色,可惜他沒等到,因為趙承直接就拂袖而去了。
紀桓:“……”精力充沛的少年可也太難伺候了!
紀桓的确是約了人的,他把生着悶氣的趙承一個人丢在長祚宮,自己則輕車熟路地來到章臺街他常去的那家臨雲閣。紀桓到時,他那幫跟他一樣游手好閑的酒肉朋友已經到了。見紀桓進來,他們紛紛起哄道:“長卿遲了,罰酒罰酒!”
紀桓也不推脫,大大方方地将推到他面前的一大杯酒一飲而盡,四周頓時響起一陣喝彩聲。
紀桓在臨雲閣美人在側,推杯換盞,好不快活,趙承卻在長祚宮裏氣得咬牙切齒,真正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庭前魚池裏的魚被他攪合得不得安寧。他禍害了半天猶不解氣,幹脆吩咐道:“備車,寡人要出門!”
趙承坐了輛不起眼的小車,一路尋到章臺街,終于在一家鋪子門口看見了紀桓的騎童。顯然,紀桓在裏頭糜爛,就叫這孩子在外邊玩,趙承對身邊一個侍衛使了個眼色,侍衛片刻工夫就把騎童帶到了趙承面前。
這騎童日日随着紀桓出入長祚宮,也遠遠瞧見過常山王幾回。他被這近乎綁架的行為給吓呆了,待見到一臉怒色的常山王,更是驚得連行禮都忘了。
趙承懶得計較,直截了當地問道:“你家公子呢?”
騎童一指街邊的臨雲閣,磕磕絆絆地說道:“公、公子……”
趙承不耐煩等他說完,便跳下車大步流星地闖進了臨雲閣,對他侍衛焦急的呼喚充耳不聞。
堂堂常山王跑到這樣上不得臺面的地方,傳出去豈是好聽的?
趙承氣勢洶洶地推開紀桓的房門時,他正和着一個美人的琴擊缶而歌。所有人驚愕地把頭轉向門口,只見一個滿臉陰郁的華服少年正現在門外,那一臉猙獰的樣子,仿佛欲擇人而噬。
一時間,滿屋的王孫公子俱都被他那一身氣勢壓的有些喘不過氣來。
紀桓第一個反應過來,連忙起身把少年推出門外。他把身後的房門關上,有些慌亂地問道:“大王怎麽到這種地方來了?”
他自己流連煙花之地已經是破罐破摔沒人管了,可要是被父親知道他帶壞了常山王,那大概就不是挨頓打能解決的了。
這慌亂看在趙承眼中卻又是另一回事,他看着紀桓這仿佛被誰當場捉了奸的表情心裏居然也詭異地有些滿足,讓他總算沒再動把這臨雲閣拆了的念頭。十四歲的少年比紀桓還矮大半個頭,出口卻是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跟我回去!”
不用想也知道,今天無論如何也是鬼混不成了,他總得先把這祖宗安頓好再說。紀桓苦笑了一聲,應道:“諾。”
趙承趾高氣揚地走在前面,身後跟了只霜打了的紀桓,一路出了臨雲閣,坐上了回長祚宮的車。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