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肉皮凍和灌湯包賣包子不……

沒有後世先進的儀器,老百姓種地就是看老天爺的臉色。

風調雨順,那肯定是個豐收年,若是趕上大旱大澇,一年到頭辛苦就白費了。

還有蟲災蝗災,每年種子都是去年留種,影響收成的因素有很多。

單就灌溉來說,很好解決,因為莊子裏有池塘。

裴殊擡頭看了看天上明晃晃的太陽,從月中搬過來,就沒下過雨呢,每天都是大太陽。

過了端午天肯定更熱,冰塊沒做出來,人可以打扇喝水,但地裏的莊稼不會,只能曬着,葉子都耷拉下來了。

水果需要陽光,但是莊稼更需要水分。

要是以後幾天還是這麽大的太陽,遲早得挑水澆地。

裴殊跟趙老漢商量能不能挖溝渠引水灌溉。

一來莊子就有池塘,從外頭引來的水,池塘底下興許還有泉眼,不用擔心水源枯竭。二來可以弄水車,原理跟水井旁的轉輪差不多,通過水力帶動水車轉動,水車上有扇葉,轉動時會讓水流動,水流動又能推動水車,這樣讓水從池塘流出去,順着溝渠流入田地。

就不用人力擔水了。

裴殊看的書多,再說了男人比女子對機械的興趣大,他還挺喜歡研究木頭塊呢。

但是趙老漢不這麽想,在他看來,有牛耕地就不錯了,已經省了不少力,莊稼漢不就是從地裏抛食嗎,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巴着裴家,已經比旁人好太多了。

“裴公子啊,這不用費事,挑水幾天也就澆完了。”趙老漢看這水車的圖,他們臨莊一百多畝,莊子上有水車,六十多畝地,分三家種一家不過二十畝,哪兒用得着水車。

裴殊道:“水車得裝,我給你說明白了,你看着做就成。”

趙老漢皺着眉,覺得裴殊亂花錢,都說了他們能擔水,家裏受裴家恩惠,別的沒有,他和三個兒子有一把子力氣,哪兒用得着水車。

Advertisement

再說做木工的李老頭,這不是白白給他送便宜嗎?

裴殊:“趙叔,先讓李伯做一個試試,要是以後再買地,就種不過來了。”

六十畝挑的過來,那一百六十畝呢,總不能都靠兩條腿挑水吧。

趙老漢恍然,怪不得啊,人跟人真不一樣,裴殊想着賺錢買地,他們只想着攢錢吃肉。

趙老漢一家沒有一畝地,就靠給裴家收拾賺口糧,怎麽可能不稀罕地。

就是家裏沒幾個錢,還得供孫子讀書,哪兒有閑錢買地。

趙老漢任勞任怨去做水車,各家有各家的過法,李老頭就擅長做木工,三個兒子給他打下手,每月還能接兩個大件,日子可比他們兩家滋潤多了。

要不趙家去賣餃子,徐家眼熱可李家一點動靜都沒有呢。

就是因為有底氣。

水井的轉輪就是李老頭打的,顧筠算是半個主子,李老頭也不好收錢,要了幾個銅板了事,不過裴殊讓做的東西精妙絕倫,若是他一個人指定做不出來的。

做完他把圖紙原封不動還了回去,繼續琢磨櫃子,他家老太婆嫌他不會變通,圖紙擺着,你多做幾個賣出去,還愁不賺錢?

李老頭道:“咱們清清白白的,哪兒能做那種事,再說了,圖紙是東家的,不問就取那是偷。”

李婆子指着老頭子的鼻子罵道:“那你也不看看趙家徐家,都跟裴家打交道,你成天傻坐着,連着兒子也跟你一塊兒,能賺啥錢。”

李老頭一手木屑,“這是東家的,做不做得問過東家,我哪兒能做主,咱家不少賺錢,可沒短你吃喝……”

李婆子更氣了,誰不稀罕錢,那可是好東西,裴家就算從京城來的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手裏也是攥着錢的。

咋就四六不懂,一門心思整這點破木頭。

她擰着李老頭的耳朵,“那你去問問,這個能不能做着賣!”

李老頭應着知道了知道了,手腳上動作慢騰騰的,要知道慢工才能出細活。

可他那老婆子不管這些,看着趙家賺錢就眼熱,李老頭慢悠悠地去裴家,問了問水車的細節,趙老漢中間傳話,難免漏了,有幾處他得确認一下。

莊子裏民風淳樸,顧筠接手莊子有幾年了,這些人的性子不說摸透,也有五分了解,雖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大是大非上不會錯。

若是李老頭去和顧筠說,顧筠興許問一嘴,可裴殊,連媳婦心裏想什麽都猜不出來,怎麽可能透過滿臉溝壑猜一個老人想的是啥。

李老頭問完裴殊就自己幹自己的事兒去了。

這麽一放就到了五月中旬,棚子裏一堆事,那些白菜青菜都能吃了。

別人家菜都長老大,而裴殊種的正是青嫩的時候,

每日定時曬太陽,到晚上就搬回屋,不用風吹日曬,比地裏種的更水靈幹淨。

而且味道不差,生脆可口,無論是炒着吃蒸着吃還是都好吃,裴家還新出了一個小白菜豬肉餡兒餃子。

這是裴殊試的新餡兒。

其實小白菜有一股生味,若是直接剁餡兒包餃子,就算加了肉,吃起來也澀澀的。

所以剁餡兒之前小白菜先焯了一遍斷生,然後瀝幹水分切碎剁餡兒,豬肉裏加三個雞蛋清,又加了蝦皮磨成的粉調味,那味道才叫一絕。

洗菜剁餡兒的活計都是春玉她們做的,春玉說這菜好,“夫人你瞧,菜葉上連個蟲眼都看不見呢。”

不在地裏,蟲子沒機會爬上來,自然就不會吃菜葉子了。

菜用水沖一遍就成,不僅葉子幹淨,根也幹淨,這餃子要拿出去賣,肯定是獨一份。

春夏之交是蔬菜最多的時候,什麽都吃個鮮嫩,還有山上的野菜,顧筠打算下午上山采點野菜,自家吃頓野菜餃子,吃不完的拿出去賣。

新鮮的野菜,一份餃子肯定比羊肉的貴。

只不過,摘野菜可不輕巧,要彎着腰,用小鋤子貼着根挖出來,回來還要擇洗,再焯水包餃子,可費功夫了。

顧筠帶了春玉她們去,四個人每人挖了兩籃子,野菜還帶着微濕的泥土,上面一層被太陽曬着有些蔫吧,回來之後趕緊把根和爛葉子擇掉,放木桶裏泡着去。

自從家裏賣餃子之後,裴家飯桌上就不吃餃子了,畢竟開始試餡兒的時候一天三頓都吃餃子,再好吃也禁不住天天吃,但野菜餡兒的是野味。

就算不吃餃子,還能吃包子不是。

顧筠也不太想吃餃子了,再想想虎子,出去幹一天活,本來中午吃的就是餃子,回來還是餃子,那人都得成餃子了。

顧筠想的一點都不錯,從前虎子跟着裴殊吃香的喝辣的,吃這麽多天餃子,是有點夠了,但他知足,餃子肉餡兒的,還有人吃不起呢。

顧筠道:“清韻,你問問趙老漢家有沒有面肥,咱們發面蒸包子。”

太陽還在,天熱,面很快就能發起來,裴家跟趙家關系最好,和徐家關系也不錯,借個東西啥的就近。

清韻很快就把面肥借來,家家戶戶都用老肥,每次發面留一塊,下回再用,活好的面團揉進面肥,再用盆子扣上,等面發好就成了。

野菜過水焯一遍,然後瀝幹水剁成餡兒,肉用的是五花肉,去掉外頭的皮,剁的餡兒肥瘦相間,剩下的皮可以做成肉皮凍,算是給家裏添一個菜。

不過裴殊看見肉皮凍,就想吃灌湯包,既然晚上包包子,何不做點灌湯包嘗嘗。

顧筠仰頭看着他,“夫君你還會做灌湯包呀?”

裴殊挺了挺胸膛,“你瞧好了,這世上就沒有你夫君不會的事。”

夫妻倆這般打趣,春玉她們頭都不好意思擡,顧筠瞪了他一眼,“那你一會兒給我寫幾個字,比比誰寫的好。”

裴殊他還不知道,雖說夫妻間不能揭短,可誰讓他這般,一點都不知道謙遜。

裴殊讨饒道:“你可饒了我吧,我那一手狗爬字你能看的下去,我承認,我就有一點點不會的東西……人無完人,要是什麽都會,別人豈有活路。”

原身不愛讀書,裴殊從後世來,壓根沒摸過毛筆,幸好不會露餡。

裴殊又說起灌湯包,“你不是說要做肉皮凍嗎,阿筠你想,把肉皮凍包在餡兒裏,用鍋一蒸,凍不就化成湯了嗎。”

這麽說顧筠就明白了,灌湯包盛京可沒幾家賣的,要是做出來還能去擺攤,正好徐家李家還有人能幫忙。

顧筠拽了拽裴殊的袖子,“那夫君快做。”

拿顧筠裴殊是一點辦法沒有,他另外活了一層面,灌湯包發面可不成,因為發面軟,小洞洞多,湯汁一浸,包子皮就破了。

做肉皮凍光用豬皮也不行,煮豬皮用再多的調料,味道也不成,裴殊去池塘裏打了兩條青魚,去肉留骨,又讓春玉去旁邊莊子買了排骨豬蹄和豬大骨,準備吊一鍋高湯。

而豬蹄膠質更多,軟爛黏糊,湯汁才能成凍。

這湯就熬了一個多時辰,太陽落山了,裴殊才停火,砂鍋裏頭全是濃湯,顏色微微發黃,還摻着碎肉,用筷子一攪,濃稠的不行。

裴殊先盛了一碗,讓顧筠去一旁喝,碗裏有排骨,有魚頭,有豬蹄,喝了這碗晚飯都不用吃了。

顧筠還想吃野菜餃子呢。

裴殊把砂鍋裏的肉全撈出來,就留下粘稠的湯汁,五花肉那塊皮也炖得晶瑩剔透,裴殊把他放案板上,切成了小丁,再放回湯裏,燒了小火慢炖,剩下的魚肉剔骨剁碎,加了雞蛋清,用香油煨着,顧筠啃了半個豬蹄剩下的沒動,反正吃不完有裴殊呢。

“夫君,弄魚肉餡兒的?”

裴殊點了點頭,灌湯包先喝湯再吃餡兒,吃一個鮮,湯是夠了,可餡兒不夠鮮,家裏池塘的魚沒那大的腥味,做餡兒正好。

“要是有螃蟹更好,弄蟹黃餡兒的,更好吃。”裴殊看過幾本養殖的書,可以問問哪裏有賣蟹苗的,不缺水,肯定能養成。

顧筠都被他說餓了,她把碗遞給裴殊,“夫君,給你留的排骨豬蹄。”

鍋裏的就在那兒,那麽多,這分明是顧筠吃不了的。

裴殊也沒挑明,反正是顧筠的,他吃也就吃了。

“把湯喝了,肉吃不了給我留着。”裴殊也沒忘要給顧筠補身子的事,等顧筠喝碗湯,他把裏頭剩的排骨豬蹄魚頭全吃了。

然後蹲在小竈前看火,時不時掀開蓋子攪一攪湯。

裏面的豬皮丁變得越來越小,裴殊不再添柴,等火熄了就把湯倒進陶盆,陶盆裏事先抹了油,就怕豬皮凍不好倒出來。

等春玉她們包好野菜豬肉包子,裴殊做的豬皮凍已經放涼了,用筷子碰一下,還能彈一下,顏色也是晶瑩剔透,裏頭藏着小小的豬皮丁。

這麽熱的天還能凝成凍,全賴于肉皮豬蹄裏的膠質,凍切丁,拌進魚茸裏,裴殊手巧,包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包子。

顧筠在一旁學,時不時看裴殊一眼。

她低着頭,把嘴角的笑意藏起來,要是別人看見裴殊這麽認真地做菜蒸包子,肯定不敢相信,也不敢想。

他從前可是最纨绔的公子,誰能想到他還會給妻子做飯,給妻子種草莓呢。

要是知道了,就算裴殊不通文墨,也有不少人想嫁給他吧。

裴殊看了顧筠一眼,她低着頭,臉頰蹭了面粉,但她人白,這時候的面粉微微發黃,顯得人更白了。

裴殊原想提醒她,結果看了一眼倒像是被什麽刺到了一樣,猛地低下頭,顧筠好看,他一直都知道的。

可後知後覺,再好看也是他媳婦啊,裴殊就用手背給顧筠擦了下臉,顧筠怔了怔,裴殊好有什麽用,他不行啊。

他說的對,人無完人,現在有了孩子花銷大,不要孩子挺好的。

裴殊可不知道顧筠短短一會兒就想了這麽多,包子包好,上蒸鍋,莊子用大鍋,柴火燒的就是旺,很快香味就飄出來了,今兒吃飯晚,顧筠說那就等會兒虎子吧,每天早出晚歸多辛苦。

虎子回來還是往常的點兒,過了戌時才帶着兩個嫂子和新買的肉回來。

李氏張氏回趙家,虎子提着肉回屋,不過一會兒他還得走,家裏沒地方,他現在也是住趙家,等新房子蓋好,他就有屋了。

一進堂屋,虎子聞到了迥然不同的面香。

“公子夫人,今兒吃包子呀!”

顧筠道:“就等你回來了,有野菜豬肉餡兒的,還有你家公子做的灌湯包。”

豬皮凍還剩一些,就當個涼菜。

虎子趕緊去洗手,要他說,離開國公府的日子一點都不差。

堂屋點了兩盞燭燈,亮亮堂堂,桌上擺着三盤包子,一小盤肉皮凍,陶盆裏裝的是骨頭湯,用剩下的骨頭肉熬的,味道淡一點,但是可以解渴。

顧筠吃了兩個灌湯包一個野菜餡兒的,野菜餡兒的包的大,灌湯包和小籠包差不多大,但這晚飯顧筠吃得也比平日多。

春玉三個也分不出哪個更好吃,只能說都好吃,野菜新鮮,往山上跑一趟值當,還剩多半野菜呢,明天能包不少野菜餃子。

肉少菜多,算是淨賺的。

虎子餓狠了,吃了三個菜包五個灌湯包,“公子夫人,這也太好吃了!比餃子還好吃!”

他還喝了碗骨頭湯。

顧筠記着頭一會兒吃麻醬餃子他也是這麽說的。

“那這麽說,包子去賣也能賺錢喽。”顧筠知道街上有賣包子的,肉餡兒的三文一個,素的一文一個,小籠包十文錢一籠。

各地物價差不多,街頭小販生意,那些世家自然是看不上的,可盛京不止有權貴,還有百姓。

老百姓吃得就是這些,現在想想一個月十兩銀子的定例,小廚房哪裏花的完,顧筠再心再細,也防不住那些偷油水的人。

而春玉她們,一心為她和裴殊考慮,莊子上的趙老漢他們只要賺銅板就成,這才是日子。

那些吟詩作畫賞花弄茶的日子真的一去不複返了。

裴殊沒想到灌湯包還能賣。

他就想着吃,賣切糕是頭一會兒,雖然一下午賺了近十兩,但生意不長遠。

顧筠想的都是長久的實實在在的,裴殊的目光慢慢變得溫柔,他得把錢快點還上。

春玉三個耳朵豎了起來,先不說春玉,清韻綠勺照顧顧筠,清楚自家姑娘是什麽性子,還沒出閣就經管鋪子,有什麽樣的小姐就有什麽樣丫鬟。

清韻和綠勺也想去賣點東西,讓自己“有用”些。

而春玉年紀最大,看着虎子都去賣餃子,她哪兒坐得住。

餃子攤就忙不過來,賣包子肯定要人的。

春玉不知道顧筠會不會讓她去,虎子是公子的人,她也是國公府出來的,這回應該是清韻或者綠勺去吧。

顧筠就說了這麽一句,就讓大家繼續吃飯,擺攤可不是小事,光嘴上說說就行,就拿餃子攤來說,他們可準備了七八天呢。

賣包子不急,明兒要賣野菜餡兒餃子,得定好價錢。

物以稀為貴,就有人愛吃這一口。

老百姓靠野菜飽腹,達官貴人把吃野菜當雅趣。

野菜餃子一份也是十五個,豬肉少野菜多,差不多一二開。

定價是七十文一份,要是賣不掉就帶回來,辛苦挖的野菜怎麽也值這麽多錢。

若是賣的好,就問問趙家的孩子能不能幫忙挖。

野菜吃不了幾天了,清明那會兒太小,等到六月就老了。

虎子也說不好野菜餃子好不好賣,不過別的餡兒的是真好賣。

都說餃子就酒,越吃越有,來買餃子的多是喝酒的人,小部分買回家給夫人子女吃,還有人問麻醬單賣不。

因為麻醬實在是太香了,有人買餃子回家,剩下的醬汁切點黃瓜絲,又是一道菜。

現在名聲慢慢打出去,來買餃子的都端着碗來,五份一同煮,不用等太長時間,旁邊賣面的攤子有樣學樣,也去鐵匠鋪子打了漏勺。

不過送了三人面吃,說以後都來着喝面湯。

反正餃子攤生意好就是了,一天能賣一百多份。

過手的銅板有兩千多個,每天能賺一兩多銀子。

餃子攤生意是穩定了,但虎子覺得還能賺更多,畢竟晚上不擺攤,要是擺,能賣到亥時去。

盛京城的晚上可熱鬧了。

包子攤擺到哪兒去哪兒,咋個賣法,虎子不知道,他累了一天,去趙老漢孫子那屋很快就睡着了。

次日一早,把春玉她們準備好的餡料裝上車,帶着張氏李氏去了城裏。

李氏和張氏學會了駕車,三個人,虎子比她們小不少,不能總讓人家受累,多條本事多條路。

虎子沒把要賣包子的事告訴倆嫂子,這事還沒定下來呢,就算賣,應該也不會找趙家人幫忙。

莊子有三戶呢,虎子玩不過彎彎繞繞也明白不能讓一家獨大。

等賺了錢再說吧,街坊鄰居的,有啥事兒立馬就知道了。

到了城裏,先去筆墨鋪子把車卸了,裝柴裝鍋,又挑了水,歇了一會兒三個人就推着車去巷口。

往常羊肉餡兒,豬肉香菇和三鮮的餃子賣的好,這幾天豬肉小白菜賣的也好。

特別新鮮水靈,昨天虎子吃了野菜包子,野菜餃子肯定差不了。

“嫂子,先包羊肉和野菜餡兒的,等客人來了就煮。”

過了巳時,攤子前頭就有客人了,這附近誰都知道麻醬餃子好吃,都來這買。

自然有眼熱有樣學樣的,但是餃子料沒有裴家的實誠,麻醬也沒有裴家的好吃,客人們還是認這兒。

餃子現包現煮,一眼望去就能看見有什麽餡兒。

“來一份羊肉的,一份香菇……別了,要份小白菜的吧。”客人愛吃小白菜的,五月中旬小白菜長得有些老了,裴家賣的新鮮。

李氏拿了一份小白菜的,下鍋之前,她問了一句,“客官要不要嘗嘗野菜餡兒的?”

六份餡,野菜和小白菜的長的差不多,只是野菜餡裏菜多肉少。

客人來了興致,“野菜餡兒?啥野菜,山上采的嗎?”

虎子道:“山上采的苦菜,不過焯過水,苦味不重,七十文一份。”

七十文一份餃子,委實有些貴,不過這是野菜,過了現在就得等明年了。

“那要一份羊肉的,一份野菜的吧。”就酒肯定好吃。

等餃子煮好,後頭已經排了好多人,客人一心等餃子,自是沒注意他們要了什麽餡兒,不過看裝野菜餡兒的陶盆下的是最快的。

把餃子帶回去,和友人對坐,桌上有豬頭肉,燒雞,拍黃瓜,不過兩人第一筷子都伸向了餃子。

羊肉鮮嫩,是下酒的好菜,要是有羊蠍子,那滋味真是神仙來了都不換。

“陳兄嘗嘗野菜餡兒的,七十文一份,咱也嘗嘗鮮。”

一份野菜餡兒的夠買兩份羊肉的,啥時候菜比肉還貴了。

可吃到嘴裏,才覺得這七十文錢花的值,野菜和小白菜不一樣,鮮嫩,水分也多,苦味極淡,漫上舌尖再慢慢回甘。

肉少,肥肉偏多,油脂浸潤野菜,吃在嘴裏香極了。

“值,值,太值了!”

一盤十五個,肯定有人多吃一個有人少吃一個,友人故作大方,“你多吃一個,我再去買一份。”

喝完酒,慢悠悠過去,攤上的野菜餃子已經賣完了。

餃子餡兒就夠包二十份的,剩下幾個餃子留着賣完他們吃。

二十份,一份七十文,一兩四錢銀子,利潤基本不算,這算淨賺的。

李氏把賬算明白,覺得裏面有大賺頭。

她婆婆,孩子都能上山挖野菜,閑着也是閑着啊,七十文一份的餃子,有錢不賺是傻蛋!

“虎子兄弟,野菜你不用愁,我婆婆帶着幾個孩子去挖就行了。”

雖然說還要給蓋房的工人做飯,但只要能賺錢,累一點無妨。

至于要不要裴家從她們手裏收野菜,那能要嗎,鐵定是不能,裴家挖野菜,也沒計較錢吶。

趙家分一成,賣的越多拿得就越多。

趙家的孩子都去山上挖野菜,徐家的孩子每天去地裏捉蟲子,李婆子着急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