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在折子遞上去之後沒幾日,林如海就迎來了天使,而天使帶來了聖人的秘密手谕。林如海得了手谕,明白了聖人的意思之後,自然知曉接下來該如何處置此事。

送走了天使,林如海當即下令,撤銷了薛家和另外幾家鹽商販鹽的資格,并按規矩使他們下了大獄,判了三年,每人還罰沒了一萬兩的白銀。

這樣大公無私的判罰,讓一群不明所以的旁觀者大跌眼鏡。但林如漲這人往日處事都以圓滑的形象示人,此番行為卻極為狠辣快,倒與他本人風格極為不符,讓衆多想看好戲結果卻敗興而歸的人們議論的紛紛揚揚的。

因着有些知道此中內情之人,以為林如海此番得罪了義忠親王,那義忠親王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而薛家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即使敬陪末座,可他娶了王家之女,而此女姐妹嫁入了賈家,賈家太君是史家出身,賈史王薛,那可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啊。

而且就算沒有這一層層的姻親關系,他們四大家族也向來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所以也必不會眼瞧着薛嘉吃了這麽大的一個虧,落了獄,還無動于衷的。

等到義忠親王和四大家族聯合了起來,那一座座的大山壓在林如海的面前時,怕他就得不到什麽好了。

可待那些想趁着林家出事,好弄點意外好處的人家左等右等之下,卻是再一次等來了與他們想象中大相徑庭的結果。

林家平安無事,林如海連半點傷都沒受,薛嘉照樣仍在大獄裏煎熬着。而義忠親王卻是因為辦差不利,被聖人斥責了一番,還令他在家好生讀書。

四大家族也沒讨着個好,賈家因為明明是太子的人馬,偏生此事卻去依附義忠親王,而遭了太子的厭棄,薛家被聖人摘了戶部的挂職,從此就真的只是一個商人了,即使挂上了一個皇字,是為皇商,也只比正經商人高上一籌罷了。

這一回,大家總算是看出林如海是何等人物了。

而且聖人能對這件事知道得如此之快,八成也是林如海告知的。

大家都有點猜不透林如海了,他到底是聰明還是蠢笨呢?若說他蠢笨,可是能得到聖人的歡心卻不會是個蠢笨之人能做到的。可說他聰明,卻為何又傻傻的去得罪義忠親王呢?

須知道,聖人已經漸漸的年邁了,而皇子們也漸漸的長大,成人的皇子中,就屬義忠親王徒君昊和太子徒君煜最為貴重,最有可能繼承了聖人的位子。如今林如海為了忠于聖人,卻得罪了義忠親王,待日後若是義忠親王登了基,成了九五至尊,那還會有林如海的好日子過嗎?

還是說……

有那些想得多些的,心中已經在暗自思量着,林如海所下的判罰,是不是有聖人的意思在裏面?聖人無意讓義忠親王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也對,聖人更看重的總該是嫡子的太子殿下才對。畢竟這才是人之常情嘛!

于是,義忠親王向來車水馬龍的府第門口變成了門可羅雀,本來可以和太子相比美的勢力也大多去投靠了他的死對頭,徒君昊越發只能在府裏讀書,不敢再亂開罪林如海了,只盼着父皇見他這段時日乖巧,讓自己得以重回朝堂了。

Advertisement

但這也只是表面上如此而已。

最起碼聖人可不是什麽耳聾眼花的老人家,況且他底下的探子們也沒有閑着,自然探查出了義忠親王的府裏動靜頻頻。

聖人是個老謀深算之輩,他得知了自己的長子徒君昊欲行那大不可為之事,卻并不着急,反而是偷偷的放出了風聲,讓人傳到了自己衆多兒子們的耳中,想看看還有誰是想依附于徒君昊,做下這從龍之功的,又有哪幾個會來告知自己這件事,做一個孝順兒子的。

可事實上,除了老四,沒有一個想着要做一個孝順兒子。

皇子們若不是依附于太子,就是依附于義忠親王。義忠親王那一派打的算盤是,若是能成事,日後一個親王的位子是少不了他們這些兄弟的,而太子那邊打的主意是,待徒君昊成了事,他們再揚旗懲惡,把徒君昊給殺了,太子也能名正言順的登基了。

偏只有四皇子徒君溥最是忠君孝順皆全的,聽聞了消息之後忙不疊的就進宮與聖人委婉的說起此事,見聖人願聽,這才将此事娓娓道來。

徒君溥一點兒也不知道,聖人早就知道了這件事情的始末,以及在知道之後,剎時就有了對策了。

對于這個兒子,聖人本來只當成是一個孤臣養着的,但是此時此刻,他有了另一番的主意,那就是讓他做自己的繼承人。

聖人靜靜的聽完後,他讓李英取來文房四寶,寫了一封信後用蠟封好,交給了徒君溥,沉聲說道:“老四,你替朕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這封信送到揚州,給巡鹽禦史林如海。你讓他當面拆信,待他看完,且聽聽他的意思。懂否?”

徒君溥一點都不明白聖人的用意,但林如海這個人他卻知道,那是聖人的心腹臣子,想必手上很可能掌握着聖人的一些手段,所以他想了想後,便點頭道:“父皇放心,兒臣定不負使命。”

事不宜遲,當天徒君溥就回了一趟忠信親王府,讓人收拾了一些衣物行裝之後,就立時起程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對不起了大家,因為我人不太舒服,拖到現在才更新還更新的這麽少,希望大家不要怪我。

PS:謝謝漪純給我扔了一個地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