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和三年,農歷九月,正是家家戶戶忙碌的時候。種下來的大豆、芝麻、稻谷都要豐收了,空氣裏混雜着糧食的香味,孩童成群結隊,漫山遍野地尋找可以吃的東西,野菜,山菌,以及酸得叫人五官都皺在一起的野果。這段時間不用擔心吃的東西不夠的問題,戰事初平,糧食豐收,連野物都比尋常時節多一些。

在離着汴州府城不遠的清河縣有個稍微偏遠些的村子叫沈家村,村子南面有個用木栅欄圍起來的小院子,這戶人家看起來不算很寒酸,即使是土房子,那也是八間土房子。可惜,假如裏面不是住着十六人那就算是比較富裕的人家了。

沈黎無奈地蜷縮在一張木頭随便搭的簡易床上,肚子上搭着一個又薄又硬的灰色被子,想象着自己還在二十一世紀,沒有因為熬夜猝死,正在享受着有空調還有音樂的快樂單身宅男生活。只是一聲尖叫打斷了他的回想:“這都什麽時候了,你們這群讨債死懶的破落戶怎麽還不起來?不用收稻子了?”

叫人起床的正是沈黎的祖母沈高氏,她是今年才四十六歲,身體還算健朗。沈黎的爺爺沈大滿比她大三歲,他最驕傲的地方就在于他和高氏養大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五個孩子裏面,沈黎的父親排老三,叫沈來秋。老大叫沈來春,老二叫沈來夏,小兒子最受喜歡,給起了個不一樣的名字,沈寶冬。寶和飽的讀音一樣,經歷過戰亂歲月的老兩口最大的希望就是這個小兒子可以吃飽。本來不打算生了,誰知道還是生了個女兒,叫沈香。沈香還在家裏準備嫁妝,明年開春便嫁到隔壁村一戶張姓人家。那是個外來戶,但是很會做醬油,很有些家底。他們家人丁單薄,于是一眼看中沈家,準備了豐厚的聘禮。于是沈香在沈家很有話語權。

孫子輩也有六個,沈樟,沈林是沈來春的兒子。沈榆是二房沈來夏唯一的兒子,他還有兩個女兒,分別叫沈茹、沈芳。再有就是沈黎了,是三房獨子。沈來春,沈來夏的年紀差得不算很多,也就兩歲。沈來秋差了他二哥三歲。沈寶冬差沈來秋足足有六歲,沈香是次年生出來的。

總之可以說是人丁興旺了。

可是家裏只有六間大房,外加一間堂屋,一間廚房。人口這麽多,矛盾也就多了。這不,大家還為着分家的事情不快活呢。

宅基地是有數的,而且不是随便給的。這邊的規矩就是官府劃多少地給一戶人家,這戶人家也就只有那麽多住的地方,但是可以分家解決居住問題。分家之後能住的地方變大了,可是每年繳稅又會增多,所以幾乎沒有人家願意過早分家。只是眼下孩子越生越多,家裏房子實在住不下了,才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昨天大房和二房的兩個伯娘吵起來,沈黎聽得頭都大了。他覺得,不過是分家罷了。早些分,爹娘在城裏給他帶的糖餅還不用偷偷吃,多好。

分家不可以耽誤秋收,一家子無論在門後有多大的分歧矛盾,在人前還是和和睦睦的。漢子們喊着號子扛着幾垛稻,拿去脫粒,女人小孩,甚至老年人,彎腰在地裏撿着漏網之魚。害怕下雨,這些天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沒有閑暇時刻。

沈黎穿來這個不知名的朝代,也不過三個月。這三個月他戰戰兢兢,生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異樣,然後被這些古代人找跳大神的燒了自己。後來他的身體記憶以及自己周圍人的反應都在告訴他,其實他就是沈黎,只不過多了一段說不明白是前生還是來世的記憶罷了。這樣倒是叫他松了一口氣,畢竟他覺得借屍還魂啥的也太驚悚了。他對現在的爹娘有種天然的親近,只是一個二十八歲的大齡未婚男青年看到娘親就想要抱抱真的太讓人難為情了,轉念一想,人家現在還是個寶寶呢!六歲的沈黎理直氣壯了,叫娘親幫忙穿鞋也絲毫不臉紅。

他們一家三口如今住在一間房子裏,在沈黎的強烈要求下,他爹娘給沈黎搭了個小床。就是這樣不費銀錢不過是麻煩自家人的一件小事還是叫大伯娘唠叨一陣,說什麽小兒不親爹娘,這麽小還想單獨睡一張床,自家兩個男娃都沒有單獨一張床的待遇雲雲。沈來秋一句:“分家,分家你家房子就多了。”她便不說話了。她們二房兩個男孩子,還都比沈黎能吃,分家了他家稅多,負擔也重呢。沈來秋是他們四個兄弟裏面最能吃苦幹活的,沈來秋的娘子餘氏也是能幹活的人。家裏裏裏外外清掃工作都是餘氏在做。

不過這麽能幹的夫妻倆并不受沈高氏的喜歡,因為沈來秋的出生時間不合适。那幾年鬧了天災,家裏糧食不夠吃,沈高氏那時沒有奶給沈來秋喝,但是沈來秋生下來就是個能吃的,所以把沈高氏折磨得不輕,據說喂奶把血都喂出來了。再加上沈來秋娶的娘子是沈來秋自己選的,家境不算很好,而且不會繡活,甚至不會織布,在家裏苦力活做的多,沈高氏就不太看得起她。

最主要的,如今三個媳婦,那兩個一個是她的侄女,一個是她娘家隔壁的女兒,怎麽說情份都比三兒媳婦深。即使三兒媳婦在家裏最勤勞,她也覺得這是應該的—反正嫁到他們家來就是高攀了,後坡村裏出來的姑娘,窮得連嫁妝也無,還不是任她差遣?成天便譏諷她笨手笨腳,時而出言訓斥,餘慧娘就越發自卑。

反正年僅二十二的餘慧娘在沈家過得不好。但是她也沒有抱怨什麽—沈家婆婆對她不好,可是沒少她一碗飯吃。雖然三個媳婦裏她吃的最少最差,可也比在娘家啥也吃不着好多了。沈來秋常常對着自家憨媳婦無奈搖頭,時常從外面打點鳥雀,或者撿點鳥蛋,在外面燒好了帶到家裏,偷偷喂給她吃,餘慧娘越發感念沈來秋對她的好。他們夫妻恩愛,也是沈黎想睡小床的主要原因。

秋收很快過去,便到了分家的時候。分家需要公平,就得叫族長過來主持。如今的族長是沈大滿的堂兄,叫沈丘。

Advertisement

族堂裏聚集了沈家的族老們,為着沈大滿分家的事情商量着,交談着。大家都覺得沈來春得分得大頭。一來沈來春是大兒,而來長孫也是大房的。古代尋常人家雖然喜歡小兒,但是也知道以後養老,還是主要依靠大兒。更何況他們最喜歡的長孫向來孝順,他們不為大兒打算,也得為長孫打算。

沈家田産不多,良田更不多。除了大房分得四畝上好的水田,四畝還不錯的旱地,其他分到的都只有兩畝水田,三畝旱地。沒辦法,雖然多子多福,可是一分家産,以前看起來還不錯的家庭,立馬就顯得窘迫了。要想擴大自己的田地,可以攢錢向族裏申請,去縣衙認證,花錢買。但是買到的都是荒地,可能種不出來什麽糧食。

女子也分得到田産,尤其是沒有出嫁的女子。因此沈香竟然也分到了兩畝旱地,一畝水田。她滿意了,村裏許多姑娘的田地都被兄弟占了,她娘疼她,才給了這麽多。

至于房地,村裏人數不算特別多,其實還有許多不适合耕種的宅基地。他們這裏住着的都是姓沈的人家,往上數一數,都能算出親戚關系,因此很少為宅基地的事情鬧得不愉快。

沈來春不用分了,他們今後一直在老地方住着,不用另外起房子了。

沈冬寶還沒有結婚,雖然分家了,房子也不用着急。所以現在主要是沈來夏和沈來秋選宅基地,找人造房子。

沈來秋覺得造房子得找專業人士,他想多造點屋子,可是銀錢估計也不湊手,只先在宅基地劃出位置,準備造三間睡覺的屋子,一間待客堂屋,一間雜物房,一間廚房。還有沈黎吵着鬧着要造的廁所間。

他不是那種溺愛孩子的人,主要沈黎說,在外面上廁所容易掉下去,假如娘親懷孕了,出門上廁所不安全。沈來秋覺得有道理,而且人糞還能給莊稼施肥,他也就同意了。

接下來就要分這些年公中的銀錢了。

族長道:“我們族裏主要分田産,房地,你們自己分銀錢,不用叫族裏知道。”族老們非常重視私産的隐私,而且露富容易招賊,這種事情,只要做父母得不用太偏心,外人都不會看到究竟那戶分家能分得多少錢。

沈大滿夫婦倆算是吃苦耐勞,起了這麽多房子,還攢了那麽多銀錢分給下輩。三房他們最不喜歡,因此分的銀錢也最少,統共就四兩銀子,外加豬一頭,雞兩只。鍋碗瓢盆都帶了三份走,但是燒飯的家夥什一律沒有。他們需要重新置辦。好在他們不用着急搬走,只是做飯需要輪着來了。每個月仍要交錢到公中,直到他們徹底分開住,每年交糧食養父母就行了。

沈來秋分得的銀錢糧食還有家畜比其他兄弟少得多。老大就不必多說了,家裏的銀錢估計也得了大半;老二得了一頭豬,四只母雞一只公雞;老四不分出去,可是爹娘私底下會補貼許多,他也不缺糧食吃,不缺衣服穿。沈來秋心裏難過,但是他從小被忽視倒也習慣了。更何況他在外做工也偷偷藏了私房錢,沒有全交給他娘。因此今天他是表面難過,私底下還藏着五兩銀子,跟娘子分享喜悅的沈來秋。

沈黎都驚呆了,說好的古代男人多愚孝呢,怎麽看這對夫妻面對藏私房這件事,都是父親比娘親坦然得多。

作者有話要說:  又開新文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