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沈黎家裏準備起房子了,眼看着秋天就要過去,冬天就要來臨,家裏撿的或者買的磚和石頭,還有瓦也夠多了,地基也能打起來了。他們家蓋房子用的主要材料是磚泥,混着糯米,做成的一塊塊磚,看起來非常堅固。雖然和水泥不一樣,卻也可以叫人幹幹淨淨住進去。
族裏的人都來幫忙了,哪怕最小的叔叔,沈寶冬也來幫忙。只是沈寶冬被慣壞了,縱然來了,作用也不明顯。不過沈來秋也不在乎,他為人一向是人怎麽待他,他怎麽待人。這個兄弟對他好,他就願意多花心思,反之那就是面子情。
沈來秋看着自家原先生了病躺在床上,如今大好的兒子給他送擦臉布,還小大人一樣給他倒水喝的兒子,樂呵呵地舉起沈黎,親了兩口。沈黎自以為隐秘地擦擦臉,叫沈來秋又好氣又好笑。
“臭小子,窮講究!”
一起建房子的沈家人都笑了:“你家娃娃自小就乖,尿了就哼哼兩聲,餓了也哼哼兩聲,可見天性就是愛講究!講究人命好!以後你就有福氣了!”
建房子的匠人們都是村裏或者隔壁村的,鎮上的匠人倒是也有兩個。造房子畢竟是技術活,沒有經驗的人做不好這樣的事。餘氏在家中做了飯食,用集市上買回來的碗碟裝了,就等着他們做完半天的工回來吃點飽肚子的東西。沈黎道:“娘,下次不要一盤菜一盤菜炒了,直接臘肉還有青豆子野菜菌子切丁了炒飯吃,又香又不麻煩,還飽肚子。嫌不好看,還能煮着蛋,每碗放個整的,大家肯定喜歡。”
村子的人樸實,不會太講究。他們家不算富裕,而且人緣也很好,只要工錢別少給,簡單好吃的飯食更能節省時間,而且不會得罪人。等房子建好了,就請一頓豐盛點的晚飯就好了。村裏人都是這麽做的。
餘氏嗔怪地點點沈黎的小腦袋瓜子:“就你會吃,好,下次依你一回。”
沈黎看着餘氏蠟黃的臉色,覺得心情很差。本來分家了,各家的工原該叫各家做。可是偏心眼的祖母非要使喚餘氏做這做那。本身給匠人們做飯就很累了,還要打豬草,喂雞,裏裏外外打掃,這就不說了,大房孩子的衣服憑啥叫娘洗?
他人小,做點事情就被餘氏給攔住了,說當心壞了小兒的軟骨頭。他只好偷偷摸摸做點別的,比如從雞舍裏摸一個雞蛋,用滾水沖個七分熟的溏心蛋給娘吃。娘不吃他就哭,雖然心理年齡二十幾歲的人哭起來真的很丢臉,但是沒人知道。
可能是祖母知道他偷偷拿了雞蛋,也沒伸張,只是每天起早就把雞蛋給拿走了。沈黎也不生氣,反正家賊難防,他們是防不住的。
只是沈來秋卻生氣了。自家孫子要奶奶一個蛋吃還要偷,于是那個月将自己在外面做苦力賺的錢偷偷眛下四分之三,給兒子和娘子買了甜嘴的蜜棗。他也不懂啥叫小孩子不可以偷東西——家裏的東西,拿了也是家裏人的,不能算偷。
沈黎見爹沒生氣,就更放心了。雖然娘跟着爹吃了不少苦,但好在爹不是那等腦子轉不過來彎的人,等分家了,一切都好了。
沈黎關于發財的點子還是有的,只是不好直接拿出來。因為拿出來也算在大家庭裏了,自家啥也沒有。等分家了,沒有祖父母的掣肘,想怎麽做都可以。
祖父母是普通人,偏心,卻沒有太過分,以後該孝順還是要孝順,只是再多也沒有。年年自己的壓歲錢只有一文,人家有三文。人家做工回來,還有熱飯吃,沈來秋回來連鹽巴都沒得吃。他爹要不是自己能耐,能叫人欺負死。
一場秋雨過後,山林似乎變得幹淨許多,樹上的黃葉都落下了,軟軟地在地上鋪了厚厚一層。沈黎如今不過六歲,沈秋來和餘氏不想叫他在林子裏走得太遠,只叫他跟着村裏稍稍大些的孩子,在林子邊緣位置采摘一些菌子就行了。沈黎膽子大,他發現生了一場病以後,他不但多了一世的記憶,力氣也變大了,雖然才六歲,力氣仿佛比堂哥還大些。于是往林子中央走了。他身後背着一個小背簍,背簍裏面是餘氏喜歡的紅刺果,野蘑菇還有野草。
Advertisement
沈黎之所以還要往前走,是因為上次随着村裏的一個獵戶進了林子深處,好像看到了類似葛根的東西。出于謹慎,他沒有去采摘。
現在沒有人發現他在做什麽,他就高高興興地将葛根挖出來。這種東西,無論留着自家吃還是拿去藥房問問價格賣出去,都行。本來就是無本的買賣,要是可以賣出去,叫老爹買幾畝荒地,開荒之後種上葛根,比單純種菜種糧食經濟效益高。葛根對土壤要求不算很高,林地也能種出來。但是想賺第一桶金,還是要利用輿論。
想當初有些保健品賣得這麽火爆,還不是廣告做得好。葛根比較尋常的效用就是解酒,而且葛花本身的解酒效果就比葛根好。上一世,沈黎的父親總是有許多應酬,母親根據一個中醫給開的方子專門熬了葛根解酲湯,只要父親一喝酒,她就給他灌下去。這個方子不好拿出來,他畢竟才六歲,但是簡單的用葛根解酒,還是不錯的。當然,葛根藥效還有升陽活血,解表止瀉等等,反正是一味好藥。
這一片都是葛根,沈黎不舍地舍棄剩下的葛根,背上早就滿滿當當的背簍,往老宅方向走。在林地邊遇上了村子裏的黑狗,細犬兩個兄弟,他們是沈黎三爺爺家裏的兩個孫子,小時候差點因為傷寒殒命,他們爺爺就給起了這種小名。村裏有不少孩子都有這樣的小名,沈黎慶幸地想,還好他們家不起小名。
他們看到沈黎滿滿當當的背簍,好奇地問道:“你都摘了些啥?這麽多?”
沈黎不擔心他們認出來這是什麽,記憶中,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裏有人賣葛根,“就是些幹柴,還有野果子,你們的背簍比我的大,一定摘了不少好東西吧!”
黑狗比細犬大一歲,還蠻機靈的,人也大方:“給,這是柿子樹上的,還沒熟,你多放幾天就好了。”
沈黎也從背簍裏拿出幾個紅刺果給他們吃,沈黎的心理年齡讓沈黎将這兩個堂哥當成了弟弟,對黑狗和細犬頗有些照顧的意思,黑狗和細犬也因為這個,對沈黎的印象比其他堂弟好些。
他們互相交流了哪些地方可以摘的野菜多之後,沈黎陪着他們在山腳下玩了一會捉迷藏,就帶着背簍回去了。
餘氏看到一向愛幹淨的沈黎将自己搞得髒兮兮的,反而高興了。自從生病了以後,自家娃兒看起來懂事了許多,知道心疼大人了,還總是幫忙做活,都不像小孩子了,可見是吓着了,格外依戀父母。如今玩得滿身灰塵,看起來活潑健康,餘氏忍不住眼眶都紅了些。她心裏覺得,這個家分的好,如今家裏單獨壘了個簡易燒飯的竈臺,想吃點東西便随時自己弄,只要送些給二老就不會有人說什麽。黎娃子吃了這些日子的蒸雞蛋,看着臉色都好了許多,沈黎孝順,吃啥都要給爹娘吃一些,叫沈來秋和餘氏愛得不行。
“娃兒,你這身子骨才好些,就別這樣往林子跑了,給娘瞧瞧你都摘了些啥?”
沈黎笑着叫娘親給他擦擦身上的灰,将紅刺果拿出來放在缽缽裏,“娘,你洗洗就能吃了。”
然後将山菌和葛根拿出來,“娘,你看看這個葛根,我以前去廟會時,看到有人賣這個了,咱家也賣錢去,給娘買新衣裳。”
沈黎在心裏補充道:他也想要新衣服,尤其是尚好的獸皮衣。他真的不想穿着蘆葦柳絮以及還有沒處理幹淨鴨毛填充進去的衣服了,不保暖,也不好看,皺巴巴的。
所以,第一桶金,必須在冬天之前獲得,而且還要大發一筆,自家房子起好了,還得買家具,買家什,買過冬的糧食。他還想打一口井,如今他們家吃水都得去三裏外挑水喝,冬天這麽冷,他不想爹娘如此辛苦。而且冬天的井水也暖和些,不算冰手。夏天還能在井下冰些好吃的甜瓜,不知道這裏有沒有西瓜,有也能吃冰鎮西瓜,簡直美滋滋。
餘氏對異想天開的兒子還算縱容,“好吧,難道你是想看廟會了?下次叫你爹帶你去鎮子上玩,等快過年了,就有廟會可以看了!”
本想發家致富無心玩耍的沈黎:......
好吧,以前只搞學術內容的鹹魚為了閑适的生活不得不想辦法發家致富,結果娘親卻覺得自己只想看廟會,這簡直是打擊創業人士的自信心好嘛!
總之,沈黎只能用微笑掩飾自己的悲傷。
過了幾天,正好家裏的糧食吃完了,沈來秋農忙也告一段落,就帶着沈黎去鎮上。沈黎這些天一直背着村裏的人去林子裏挖葛根,挖了不少。這些葛根都挺重的,一根差不多有十斤重,有的甚至有二十斤。這些葛根年份不一,沈黎覺得,如果等幾天叫爹去挖,說不定能找到年份更久的。他人小,只挖得動淺些的土壤。
沈來秋慣着他,雖然不相信這些長得醜不拉幾的東西可以賣錢,卻也依着他都帶着去鎮上。因為負重太多,還花了六文錢雇了驢車去,餘氏有些心疼,可是她習慣聽沈來秋的話,見沈來秋同意陪着兒子胡鬧,便不多說什麽,做了燒餅給他們帶着,餓了路上吃。
沈黎好奇地看着官道兩邊的驿站,還有或低矮或俨然的屋舍,只是看的多了,也覺得沒單調無聊起來。他趴在了沈來秋的懷裏,慢慢睡熟了。
沈來秋看着兒子長長的睫毛,不禁笑了。男娃睫毛這麽長,眼睛又大又亮,真是長得比村裏最俊的小姑娘還俊,可見以後娶媳婦不能在村子裏找。
作者有話要說: 改了下文案,希望這次可以寫長一點。零預收開文,希望可以擁有好多收藏-.-